袁術派出使者奔赴各地拉攏盟友,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唯獨在幽州卻取得了效果。
李駿爽快地答應了袁術買軍資的請求。
倒不是李駿蠢,而是在袁術使者到來前,他剛剛接待了糜竺的信使。
得知糜竺願意舉家投靠,加上有甘、糜二位美人聯姻,簡直是瞌睡送枕頭。
李駿想都沒想便答應了,正好袁術派人前來購買軍資,李駿便順勢把糜家的數十萬石糧食,還有大量五銖錢這些賣給了袁術。
這些財富被換成了人口、黃金和白銀,至於糜家的損失,到了幽州之後李駿自會補償的。
到時候隨便是造紙、印書,還是羊絨這些生意,分潤一部分給糜家,就能讓糜家賺得盆滿缽滿了。
打發完兩波人,李駿便迴了後院,又有好幾個女人懷孕了,特別是何蓮和張穎還有劉華三女,都是大齡孕婦了,馬虎不得。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的關係,自己的女人們雖然年齡不小了,可是身體狀況卻一點不顯衰老。
像何蓮、張穎她們反而有點煥發第二春的感覺。
誰知道第二天,袁術的使者居然又來了,還帶來了另一人。
“李使君,我主所派第二批使者昨日剛剛趕到薊縣。”
“哦?袁公路連派兩批使者所為何事?”
“我主想買一些兵甲和戰馬!”
李駿一聽便知道,袁術那邊恐怕也有人預料到會發生什麽了,已經在提前準備了。
估計不是閻象便是楊弘,也不管這麽多了,袁術搞事情必然會被群起而攻之。
對李駿來說,袁術拖的越久對自己越有利,隻有當曹操他們都被豫州吸引的時候,自己才有足夠時間拿下冀州。
倒不是說冀州多難打,而是不僅要打下來,自己還要把那些不老實的世家給收拾了,這可能花的時間比打下冀州還要久。
一念及此,李駿便開口迴道
“不知道袁公路想要買多少軍資?他又能拿出什麽來換?”
那名使者略一沉吟便開口道
“自然是多多益善,至於價碼,隻要李使君開口,我主自然會全力滿足。”
李駿看了一眼使者,大笑起來
“哈哈哈,這袁公路要做大事,我也不好太過分,這樣吧你去找於謙先生,倉庫裏皮甲、二十煉的兵器有多少你可以買多少,不過……”
那名使者感覺心跳都要停止了,沒想到李駿這次居然如此慷慨。
於是不等李駿開口,那使者便主動問道
“李使君有什麽條件隻管開口。”
李駿眼珠子一轉,開口說道
“聽說袁公路手下有一武將名叫喬蕤,早年先師曾經為我占卜,此人乃是我之福將,不知道袁公路能否割愛。”
“這……還請使君見諒,此事還需要屬下去問問我主和喬將軍的意見。”
李駿無所謂地擺擺手
“應當的,你先去找於謙先生吧。”
兩個多時辰後,於謙眉來眼去地進來了
“主公大喜啊,之前在冀州弄到的皮甲和兵器全都賣掉了,那人連鮮卑人的皮甲都買走了。”
“戰馬呢?”
“積壓的八千多匹次等戰馬,還有三千多匹騸過的優質戰馬袁術全買了。”
“看廷益這麽開心,想必袁術出的價錢也很不錯吧。”
“自然,自然,袁術承諾了一萬戶人口,五百戶造船匠,五百戶鐵匠,開春之後便從海路啟運。”
李駿大喜過望,剩下的便是喬蕤的問題了,想必袁術不會不答應的。
李駿要喬蕤倒不是因為這個人,而是他的兩個寶貝女兒——江東二喬啊。
(有書認為二喬是喬玄之女,拜托,喬玄是公元110年出生的,孫策強納大喬是公元199年,當時大喬應該不超過20歲,總不能是喬玄六七十歲生女兒吧;
其次,孫策納大喬是在攻破皖城之後,那麽大概率,二喬是袁術那邊某人的女兒,而且孫策和周瑜納二喬在書中記載也是“強納”而不是娶,那就是強搶來的妾室;
因此,個人猜測二喬的父親是袁術麾下文武,二喬是作為“戰利品”被孫策和周瑜分享掉的。
再結合姓名,個人猜測,二喬的父親是喬蕤,這邊便用這個設定。)
果然不出所料,過年之前袁術的迴信便到了,他同意了,喬蕤也同意了。
開春之後,袁術便會送喬蕤一家和承諾的人口工匠在九江郡上唐家的商船前往幽州。
這個冬天,接到李駿迴信的糜竺便開始悄悄變賣家產,賣不掉的就分給家族旁支。
所有土地、房產都換成人口和黃金,至於那些糧食,除了留些必要的,其他都悄悄運到彭城交給袁術。
這也多虧了寒冷的天氣,軍隊也不怎麽巡邏了,官員們也都休假了,讓糜竺得以在暗中進行著安排。
三四個月的時間,糜竺用螞蟻搬家的方式,在陳登的眼皮子底下完成了家產的轉移。
二月中開始,第一批人便登上早已等候在此的唐家商船。
改造後的幽州商船不再是平底樓船,更接近後世西方的蓋倫船。
體型比樓船稍大,船艙更大,一船稍微寬鬆地裝個兩百人不成問題。
不過為了防止人太密集引起傳染病,李駿還是選擇了寧可少裝一點。
看著第一批一百艘商船帶著一萬五千人啟航,糜竺懸著的心逐漸放了下來。
等到船隊進入幽州,正好渤海已經化凍,於謙早就派人在此等候。
這些百姓在海上漂泊半個多月,早就顛得東倒西歪了,急需好好調養一番。
華佗帶著醫學院的先生和學生們忙得不可開交,四處穿梭治病救人。
船隊停留兩日,更換船員,補充淡水和食物,裝載著賣給袁術的物資繼續南下。
這次船隊更加龐大了,唐婉把所有商船都停運了,全部調集來保障這次大運輸。
第二次南下,船隊已經足足達到了一百五十多艘。
這場浩浩蕩蕩的海上大運輸直到四月底才徹底結束。
近十萬人口,數千斤黃金,上萬斤白銀被運抵幽州。
而袁術則拿著李駿提供的軍資,武裝出了一萬五千騎兵,人人身穿皮甲鐵胄,佩戴環首刀,可以說精銳無比。
這支騎兵之後會給各路諸侯帶來不小的麻煩,這是後話,這裏按下不表。
錯過了春耕,李駿一點也不著急,反正存糧夠,這些人口被按照個人意願,安排去遼州和並州定居。
至於造船匠和鐵匠則被安排在幽州的官辦工坊之中工作。
到了六月底,這近十萬人口領到了屬於自己的土地、農具和耕牛,還有一年的口糧,這才算全部安定下來。
並州和遼州的各處人口資源也終於開始充沛起來。
並州人口突破了四百六十餘萬,遼州也超過三百萬,達到了三百三十餘萬。
幽州人口更是誇張,已經超過一千兩百萬,成了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大州。
即使是大量人口都在工商業和畜牧業找到了活計,可是農業畢竟還是根基啊。
這土地資源眼看不夠用了,拿下冀州刻不容緩了。
李駿爽快地答應了袁術買軍資的請求。
倒不是李駿蠢,而是在袁術使者到來前,他剛剛接待了糜竺的信使。
得知糜竺願意舉家投靠,加上有甘、糜二位美人聯姻,簡直是瞌睡送枕頭。
李駿想都沒想便答應了,正好袁術派人前來購買軍資,李駿便順勢把糜家的數十萬石糧食,還有大量五銖錢這些賣給了袁術。
這些財富被換成了人口、黃金和白銀,至於糜家的損失,到了幽州之後李駿自會補償的。
到時候隨便是造紙、印書,還是羊絨這些生意,分潤一部分給糜家,就能讓糜家賺得盆滿缽滿了。
打發完兩波人,李駿便迴了後院,又有好幾個女人懷孕了,特別是何蓮和張穎還有劉華三女,都是大齡孕婦了,馬虎不得。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的關係,自己的女人們雖然年齡不小了,可是身體狀況卻一點不顯衰老。
像何蓮、張穎她們反而有點煥發第二春的感覺。
誰知道第二天,袁術的使者居然又來了,還帶來了另一人。
“李使君,我主所派第二批使者昨日剛剛趕到薊縣。”
“哦?袁公路連派兩批使者所為何事?”
“我主想買一些兵甲和戰馬!”
李駿一聽便知道,袁術那邊恐怕也有人預料到會發生什麽了,已經在提前準備了。
估計不是閻象便是楊弘,也不管這麽多了,袁術搞事情必然會被群起而攻之。
對李駿來說,袁術拖的越久對自己越有利,隻有當曹操他們都被豫州吸引的時候,自己才有足夠時間拿下冀州。
倒不是說冀州多難打,而是不僅要打下來,自己還要把那些不老實的世家給收拾了,這可能花的時間比打下冀州還要久。
一念及此,李駿便開口迴道
“不知道袁公路想要買多少軍資?他又能拿出什麽來換?”
那名使者略一沉吟便開口道
“自然是多多益善,至於價碼,隻要李使君開口,我主自然會全力滿足。”
李駿看了一眼使者,大笑起來
“哈哈哈,這袁公路要做大事,我也不好太過分,這樣吧你去找於謙先生,倉庫裏皮甲、二十煉的兵器有多少你可以買多少,不過……”
那名使者感覺心跳都要停止了,沒想到李駿這次居然如此慷慨。
於是不等李駿開口,那使者便主動問道
“李使君有什麽條件隻管開口。”
李駿眼珠子一轉,開口說道
“聽說袁公路手下有一武將名叫喬蕤,早年先師曾經為我占卜,此人乃是我之福將,不知道袁公路能否割愛。”
“這……還請使君見諒,此事還需要屬下去問問我主和喬將軍的意見。”
李駿無所謂地擺擺手
“應當的,你先去找於謙先生吧。”
兩個多時辰後,於謙眉來眼去地進來了
“主公大喜啊,之前在冀州弄到的皮甲和兵器全都賣掉了,那人連鮮卑人的皮甲都買走了。”
“戰馬呢?”
“積壓的八千多匹次等戰馬,還有三千多匹騸過的優質戰馬袁術全買了。”
“看廷益這麽開心,想必袁術出的價錢也很不錯吧。”
“自然,自然,袁術承諾了一萬戶人口,五百戶造船匠,五百戶鐵匠,開春之後便從海路啟運。”
李駿大喜過望,剩下的便是喬蕤的問題了,想必袁術不會不答應的。
李駿要喬蕤倒不是因為這個人,而是他的兩個寶貝女兒——江東二喬啊。
(有書認為二喬是喬玄之女,拜托,喬玄是公元110年出生的,孫策強納大喬是公元199年,當時大喬應該不超過20歲,總不能是喬玄六七十歲生女兒吧;
其次,孫策納大喬是在攻破皖城之後,那麽大概率,二喬是袁術那邊某人的女兒,而且孫策和周瑜納二喬在書中記載也是“強納”而不是娶,那就是強搶來的妾室;
因此,個人猜測二喬的父親是袁術麾下文武,二喬是作為“戰利品”被孫策和周瑜分享掉的。
再結合姓名,個人猜測,二喬的父親是喬蕤,這邊便用這個設定。)
果然不出所料,過年之前袁術的迴信便到了,他同意了,喬蕤也同意了。
開春之後,袁術便會送喬蕤一家和承諾的人口工匠在九江郡上唐家的商船前往幽州。
這個冬天,接到李駿迴信的糜竺便開始悄悄變賣家產,賣不掉的就分給家族旁支。
所有土地、房產都換成人口和黃金,至於那些糧食,除了留些必要的,其他都悄悄運到彭城交給袁術。
這也多虧了寒冷的天氣,軍隊也不怎麽巡邏了,官員們也都休假了,讓糜竺得以在暗中進行著安排。
三四個月的時間,糜竺用螞蟻搬家的方式,在陳登的眼皮子底下完成了家產的轉移。
二月中開始,第一批人便登上早已等候在此的唐家商船。
改造後的幽州商船不再是平底樓船,更接近後世西方的蓋倫船。
體型比樓船稍大,船艙更大,一船稍微寬鬆地裝個兩百人不成問題。
不過為了防止人太密集引起傳染病,李駿還是選擇了寧可少裝一點。
看著第一批一百艘商船帶著一萬五千人啟航,糜竺懸著的心逐漸放了下來。
等到船隊進入幽州,正好渤海已經化凍,於謙早就派人在此等候。
這些百姓在海上漂泊半個多月,早就顛得東倒西歪了,急需好好調養一番。
華佗帶著醫學院的先生和學生們忙得不可開交,四處穿梭治病救人。
船隊停留兩日,更換船員,補充淡水和食物,裝載著賣給袁術的物資繼續南下。
這次船隊更加龐大了,唐婉把所有商船都停運了,全部調集來保障這次大運輸。
第二次南下,船隊已經足足達到了一百五十多艘。
這場浩浩蕩蕩的海上大運輸直到四月底才徹底結束。
近十萬人口,數千斤黃金,上萬斤白銀被運抵幽州。
而袁術則拿著李駿提供的軍資,武裝出了一萬五千騎兵,人人身穿皮甲鐵胄,佩戴環首刀,可以說精銳無比。
這支騎兵之後會給各路諸侯帶來不小的麻煩,這是後話,這裏按下不表。
錯過了春耕,李駿一點也不著急,反正存糧夠,這些人口被按照個人意願,安排去遼州和並州定居。
至於造船匠和鐵匠則被安排在幽州的官辦工坊之中工作。
到了六月底,這近十萬人口領到了屬於自己的土地、農具和耕牛,還有一年的口糧,這才算全部安定下來。
並州和遼州的各處人口資源也終於開始充沛起來。
並州人口突破了四百六十餘萬,遼州也超過三百萬,達到了三百三十餘萬。
幽州人口更是誇張,已經超過一千兩百萬,成了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大州。
即使是大量人口都在工商業和畜牧業找到了活計,可是農業畢竟還是根基啊。
這土地資源眼看不夠用了,拿下冀州刻不容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