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的休整很快結束,補充完戰損和糧草的大軍再次出動。
郭嘉帶了五千兵馬留守遼東,避免高句麗來個圍魏救趙。
一萬騎兵,兩萬三千玄武軍,一萬五千輔兵民夫浩浩蕩蕩開往馬韓。
半島地勢險要,可以據險而守這不假,後來的李二東征便在安市城吃了虧。
一旦過了後世安市城的地方,便進入了一馬平川的平原、丘陵地帶地區。
若不是地勢平坦,也不至於後來被鷹醬的機械化部隊平推了。
至於蓋馬高原那邊的山地、高原,那裏現在暫時是高句麗的地盤。
三韓一直有恃無恐的,就是進入半島的這險要地勢。
原來的樂浪郡,現在正在馬韓的手上,有人口數萬,守軍五千餘。
“管亥,怎麽樣?”
“將軍,探查過了,這朝鮮城已經年久失修,有好幾處缺口,而且守軍極其鬆懈。”
“好,下去休息吧。”
“諾。”
有了管亥的消息,張遼心中有數了,立即召集眾人商議。
第二天夜色剛剛降臨,守軍還在吃飯,徐晃、管亥帶著一千精銳從兩處缺口殺入城中。
守軍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根本來不及組織起有效的防禦。
加上裝備差距、訓練差距,這些天天勉強果腹的棒子兵又哪裏是天天有葷腥的漢軍精銳對手。
不到一個時辰,朝鮮城城門大開,漢軍主力開始入城。
第二天一早,大部分馬韓百姓便被召集起來聆聽漢軍政策。
在聽說漢軍會把他們內遷並且分給土地、農具、耕牛的時候,大部分都興奮不已。
對於還在奴隸製的三韓百姓來說,漢軍所給的二等漢民政策已經是天堂了。
看著歡唿雀躍的百姓,張遼不禁說道
“果然如主公所言啊。”
眾人看向張遼,疑惑地問道
“主公說什麽了?”
“主公之前就說過,百姓根本不在乎頭頂的皇帝是誰、官員是誰,他們隻在乎自己腳下的一畝三分地,在乎自己能不能吃飽飯”
張遼說著指向下麵歡唿雀躍的馬韓百姓
“你看他們哪裏有即將背井離鄉的樣子,這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眾人對著薊縣方向遙拜了一下
“主公英明。”
“好了,徐晃、管亥,你們二人帶五千騎兵馬上就出發,搶占道路隘口,若有敵軍把守能戰則戰。”
“諾。”
徐晃二人離開後的第二天,留下一名文士帶著一千兵馬兩千輔兵繼續處理人口遷徙之事,張遼帶著大軍開始南下。
也許是對樂浪守軍太過樂觀,通往半島的山道之上幾乎無人把守。
徐晃和管亥幾次突襲,消滅了數百守軍之後便踏上了漢江平原。
等到張遼率領主力趕到的時候,徐晃已經一路勢如破竹殺到馬韓的國都,平壤城下了。
“公明啊,你這一路動作太快了,我們跟在後麵腿都跑細了。”
“哈哈哈,實在是這些辰韓人太不中用了,一打就跑,一衝就散。”
商業互吹結束,張遼開始關心正事
“怎麽樣,他們求援的人出去了嗎?”
徐晃可不是衝動的莽夫,即使麵對大勝也保持著清醒的頭腦
“出去了,這幾日已經出去好幾波了,為了確認,我還抓了一個拷問過了。”
“好,我撥你一萬玄武軍,把平壤城的東、西、北三門全部圍住。”
“諾。”
圍點打援,現在圍點已經圍好了,隻等援軍前來送菜了。
結果這一等便等了一個多月。
十月中旬,眼看就要入冬了,後勤把冬衣都送來了,結果援軍還沒來。
張遼召集眾人開始商議,眾人到齊,他馬上開始介紹情況
“根據幾路斥候探查到的消息來看,弁韓、馬韓和高句麗都沒有派出援兵的跡象,各位怎麽看?”
張合第一個說出了自己的猜測
“看現在情況,這三國是想明哲保身了,他們估計想著我們吃飽了就會滿足。”
“他們不來,我們打什麽?”
張遼一拍大腿,下定決心道
“既然魚不上鉤,我們就把魚餌吃掉,明年再收拾那幾條魚。”
“這……要不要請示一下軍師?”
張遼搖了搖頭,堅定地說道
“不必了,軍師既然沒有來,自然是希望我們能夠自己把握,為將者應當有自己的判斷。”
眾人起身拱手,齊聲說道
“謹遵將令。”
其他人去準備了,張遼還是寫了一封信,把現在的情況和自己的判斷和決定告知一下郭嘉。
雖然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過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的。
幾天後,接到張遼密信的郭嘉很是欣喜
“主公果然是慧眼識珠,這張遼確實有大將之材,哈哈哈!”
在郭嘉還未接到張遼密信的時候,幽州軍已經對平壤城發動了攻擊。
築城一直以來都是農耕文明的必備技能,平壤城雖然比不上洛陽、薊縣,但也算得上高大堅固。
因此即使是強悍的玄武軍攻城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第一天張遼沒有選擇蟻附攻城,而是在壓到城下擺開盾陣,然後用弓箭和守軍對射。
主打一個裝備壓製,利用弓箭的射程優勢消耗守軍。
馬韓守軍和玄武軍對射了半日才發現自己的射程太吃虧了。
自己的弓箭九成九都被對麵的鐵盾給擋住了,而漢軍的箭矢毫無阻礙地射上城頭。
僅僅一日,守軍便傷亡兩千餘人,更重要的是箭矢消耗近半。
可是不放箭還能怎麽辦?眼看著漢軍靠近城牆嗎?
三日之後,守軍箭矢耗盡,玄武軍正式開始攻城。
除了大量雲梯,還有一端包著鋼鐵的巨木做成的衝車對城門發動衝擊,這才是這次玄武軍攻城的主力。
幽州的衝車和傳統的不太一樣,這是李駿仿照《魔戒》裏的戈隆重錘改造過的。
借助滑輪組的優勢,重錘發揮出了強大的威力,一次一次衝擊著平壤的城門。
即使頭頂上滾木礌石如雨水般傾瀉而下也沒能阻擋玄武軍的腳步。
攻城第七日,在付出了近兩千人傷亡的代價後,平壤南門被攻破了。
城門大開,玄武軍隨即湧入。
平壤城沒有翁城,城門洞開就意味著城破了,馬韓國要步扶餘後塵了。
郭嘉帶了五千兵馬留守遼東,避免高句麗來個圍魏救趙。
一萬騎兵,兩萬三千玄武軍,一萬五千輔兵民夫浩浩蕩蕩開往馬韓。
半島地勢險要,可以據險而守這不假,後來的李二東征便在安市城吃了虧。
一旦過了後世安市城的地方,便進入了一馬平川的平原、丘陵地帶地區。
若不是地勢平坦,也不至於後來被鷹醬的機械化部隊平推了。
至於蓋馬高原那邊的山地、高原,那裏現在暫時是高句麗的地盤。
三韓一直有恃無恐的,就是進入半島的這險要地勢。
原來的樂浪郡,現在正在馬韓的手上,有人口數萬,守軍五千餘。
“管亥,怎麽樣?”
“將軍,探查過了,這朝鮮城已經年久失修,有好幾處缺口,而且守軍極其鬆懈。”
“好,下去休息吧。”
“諾。”
有了管亥的消息,張遼心中有數了,立即召集眾人商議。
第二天夜色剛剛降臨,守軍還在吃飯,徐晃、管亥帶著一千精銳從兩處缺口殺入城中。
守軍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根本來不及組織起有效的防禦。
加上裝備差距、訓練差距,這些天天勉強果腹的棒子兵又哪裏是天天有葷腥的漢軍精銳對手。
不到一個時辰,朝鮮城城門大開,漢軍主力開始入城。
第二天一早,大部分馬韓百姓便被召集起來聆聽漢軍政策。
在聽說漢軍會把他們內遷並且分給土地、農具、耕牛的時候,大部分都興奮不已。
對於還在奴隸製的三韓百姓來說,漢軍所給的二等漢民政策已經是天堂了。
看著歡唿雀躍的百姓,張遼不禁說道
“果然如主公所言啊。”
眾人看向張遼,疑惑地問道
“主公說什麽了?”
“主公之前就說過,百姓根本不在乎頭頂的皇帝是誰、官員是誰,他們隻在乎自己腳下的一畝三分地,在乎自己能不能吃飽飯”
張遼說著指向下麵歡唿雀躍的馬韓百姓
“你看他們哪裏有即將背井離鄉的樣子,這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眾人對著薊縣方向遙拜了一下
“主公英明。”
“好了,徐晃、管亥,你們二人帶五千騎兵馬上就出發,搶占道路隘口,若有敵軍把守能戰則戰。”
“諾。”
徐晃二人離開後的第二天,留下一名文士帶著一千兵馬兩千輔兵繼續處理人口遷徙之事,張遼帶著大軍開始南下。
也許是對樂浪守軍太過樂觀,通往半島的山道之上幾乎無人把守。
徐晃和管亥幾次突襲,消滅了數百守軍之後便踏上了漢江平原。
等到張遼率領主力趕到的時候,徐晃已經一路勢如破竹殺到馬韓的國都,平壤城下了。
“公明啊,你這一路動作太快了,我們跟在後麵腿都跑細了。”
“哈哈哈,實在是這些辰韓人太不中用了,一打就跑,一衝就散。”
商業互吹結束,張遼開始關心正事
“怎麽樣,他們求援的人出去了嗎?”
徐晃可不是衝動的莽夫,即使麵對大勝也保持著清醒的頭腦
“出去了,這幾日已經出去好幾波了,為了確認,我還抓了一個拷問過了。”
“好,我撥你一萬玄武軍,把平壤城的東、西、北三門全部圍住。”
“諾。”
圍點打援,現在圍點已經圍好了,隻等援軍前來送菜了。
結果這一等便等了一個多月。
十月中旬,眼看就要入冬了,後勤把冬衣都送來了,結果援軍還沒來。
張遼召集眾人開始商議,眾人到齊,他馬上開始介紹情況
“根據幾路斥候探查到的消息來看,弁韓、馬韓和高句麗都沒有派出援兵的跡象,各位怎麽看?”
張合第一個說出了自己的猜測
“看現在情況,這三國是想明哲保身了,他們估計想著我們吃飽了就會滿足。”
“他們不來,我們打什麽?”
張遼一拍大腿,下定決心道
“既然魚不上鉤,我們就把魚餌吃掉,明年再收拾那幾條魚。”
“這……要不要請示一下軍師?”
張遼搖了搖頭,堅定地說道
“不必了,軍師既然沒有來,自然是希望我們能夠自己把握,為將者應當有自己的判斷。”
眾人起身拱手,齊聲說道
“謹遵將令。”
其他人去準備了,張遼還是寫了一封信,把現在的情況和自己的判斷和決定告知一下郭嘉。
雖然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過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的。
幾天後,接到張遼密信的郭嘉很是欣喜
“主公果然是慧眼識珠,這張遼確實有大將之材,哈哈哈!”
在郭嘉還未接到張遼密信的時候,幽州軍已經對平壤城發動了攻擊。
築城一直以來都是農耕文明的必備技能,平壤城雖然比不上洛陽、薊縣,但也算得上高大堅固。
因此即使是強悍的玄武軍攻城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第一天張遼沒有選擇蟻附攻城,而是在壓到城下擺開盾陣,然後用弓箭和守軍對射。
主打一個裝備壓製,利用弓箭的射程優勢消耗守軍。
馬韓守軍和玄武軍對射了半日才發現自己的射程太吃虧了。
自己的弓箭九成九都被對麵的鐵盾給擋住了,而漢軍的箭矢毫無阻礙地射上城頭。
僅僅一日,守軍便傷亡兩千餘人,更重要的是箭矢消耗近半。
可是不放箭還能怎麽辦?眼看著漢軍靠近城牆嗎?
三日之後,守軍箭矢耗盡,玄武軍正式開始攻城。
除了大量雲梯,還有一端包著鋼鐵的巨木做成的衝車對城門發動衝擊,這才是這次玄武軍攻城的主力。
幽州的衝車和傳統的不太一樣,這是李駿仿照《魔戒》裏的戈隆重錘改造過的。
借助滑輪組的優勢,重錘發揮出了強大的威力,一次一次衝擊著平壤的城門。
即使頭頂上滾木礌石如雨水般傾瀉而下也沒能阻擋玄武軍的腳步。
攻城第七日,在付出了近兩千人傷亡的代價後,平壤南門被攻破了。
城門大開,玄武軍隨即湧入。
平壤城沒有翁城,城門洞開就意味著城破了,馬韓國要步扶餘後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