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剛想撤退,一直隱藏行蹤的冀州騎兵出現了。
三千冀州騎兵單論單不是青州騎兵的對手,但是現在他們有絕對優勢。
剛剛的一輪衝鋒已經消滅了一半的青州騎兵,況且此時青州騎兵重新集結,根本來不及加速。
戰場很快變成了一邊倒的屠殺,公孫瓚最寶貝的騎兵幾乎折損殆盡。
隻有兩三百人跟著公孫瓚奮力突圍而去,隻是也是人人帶傷。
兩三百受傷的騎兵已經沒有什麽戰鬥力了,可以說青州騎兵已經被全滅。
兵力不占優勢,機動兵力又被全滅,公孫瓚已經失去了主動權。
消滅了公孫瓚的主力,袁紹決定乘勝追擊,立即命鞠義領一萬兵馬會同朱靈所部進攻嚴綱。
公孫瓚損兵折將,不得不放棄平原郡,撤往齊國臨淄。
鞠義帶著兵馬晝伏夜出,一路隱藏行蹤進入了濟南國地界,兵不血刃占領了無人把守的昌國,切斷了嚴綱的退路。
這一切嚴綱還渾然不知,仍然在和朱靈對峙,直到糧草見底,遲遲不見運糧隊前來,嚴綱才派人前去查看。
然而斥候迴報的消息讓嚴綱肝膽俱裂——退路和糧道斷了,公孫瓚戰敗了。
現在擺在嚴綱麵前隻有一條路,全軍撤退,爭取打通退路。
趁著夜色,嚴綱帶著兵馬撤出了曆城,一路朝著昌國而去。
朱靈第二天一早便占領了曆城,沒有停頓,留下五百人守城便帶兵追趕而去。
走了三天,嚴綱迎麵撞上了鞠義的兵馬,沒有選擇,隻能硬剛。
鞠義可以說以逸待勞,陣型擺好,隻等嚴綱送上門來。
“將士們,退路已絕,要想迴家隻有擊潰敵軍”
嚴綱帶著親衛在軍中四處遊走,高喊著鼓舞士氣。
然而一切都是徒勞,人家韓信背水一戰那是做足了準備的。
嚴綱的困獸之鬥是人困馬乏,將士們連續兩天沒有吃飽飯了。
一交戰,青州軍就盡顯疲態,縱使嚴綱帶著精銳左衝右突也沒法改變戰局。
等到下午,朱靈的追兵趕到,就已經是無力迴天了。
廝殺了半天的嚴綱人困馬乏,腹中饑餓,實在無力再廝殺了,被朱靈追上一刀劈於馬下死不瞑目。
八千青州兵被斬殺三千於餘,剩下的全都當了俘虜。
南線戰場,太史慈和曹操相持數月反而是占據了上風。
幾次鬥將,趙凡和太史慈二人連續擊敗夏侯惇、夏侯淵、曹洪等人。
隻不過局勢隨著公孫瓚和嚴綱戰敗的消息傳來便很快逆轉了。
先是北海相孔融開城投降了曹操,徹底切斷了太史慈和公孫瓚的聯係。
袁紹又派使者前來招降,許諾太史慈永鎮東萊和城陽兩郡。
既然效忠公孫瓚已經不可能,頑抗下去隻有死路一條,太史慈隻能選擇投降。
不過投降之前,太史慈還是提出了自己的條件
“我麾下有部分兵馬乃是公孫使君撥付,都是齊國之人,我想讓你們網開一麵放他們迴去。”
勝券在握,無非給公孫瓚添幾千兵馬而已,負責勸降的許攸根本毫不在乎,隨口便答應了
“隻要他們自願,我軍便不會為難。”
“好,多謝先生。”
隨著五千多兵馬離開返迴齊國,太史慈帶著剩餘的八千多兵馬開城投降。
隨即太史慈被任命為東萊太守,趙凡為城陽太守,領本部兵馬駐守兩郡。
至此青州北線戰事結束,曹操以傷亡三千餘人的代價,換到了魯國這一郡國之地,可以說是血賺。
袁紹三路告捷,五萬多大軍兵臨臨淄城,已經把臨淄城包圍地水泄不通。
顏良、文醜日日挑戰,公孫瓚也不出戰,隻是縮在城中死守。
關靖、嚴綱戰死,騎兵全軍覆沒,太史慈投降。
短短數月,兵強馬壯的青州軍隻剩下不到八千人的殘兵敗將。
麵對絕境,公孫續已經有些慌了,用顫抖的聲音問道
“父親,我們該怎麽辦?”
看著這個自己最寵愛的兒子,公孫瓚無奈地歎氣道
“怎麽辦?死守!”
看見父親這樣,公孫續隻能小聲嘀咕
“外無援兵,內無糧草,死守又能守幾時,最終還不是死路一條。”
公孫瓚抬頭看向這個兒子,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
突然他想到了什麽,抬頭看向公孫續
“續兒,我看不如你帶著你母親和弟弟、妹妹們一起喬裝打扮離開臨淄?”
“父親……這……我們還能去哪裏?”
這個問題問到了關鍵,公孫瓚一時也沒了主意
“去哪裏……去哪裏……有了,去我師弟那裏!”
“您師弟?幽州牧李駿?”
“對,我和他也算有過交情,又同是盧師門下,他會收留你們的”
公孫瓚急不可耐地掏出一塊絹布開始書寫信件
“我手書一封與你,你直接去薊縣。”
“父親為何不一起走?”
“我不能走,我走了袁紹一定會四處尋找,到時候你們也走不了。”
公孫續淚流滿麵跪在地上
“父親,要不讓兒代替父親坐鎮臨淄吧,父親帶著母親和弟弟、妹妹們離開。”
“我意已決,為免夜長夢多,你們今晚便走。”
公孫續還想勸說,被公孫瓚一口否決了,強逼著妻兒們收拾行李。
可惜,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公孫續帶著家人們趁著夜色離開臨淄城,沒走多遠便被發現了。
一番廝殺之下,公孫瓚的妻兒大多死於亂軍之中,隻有公孫續帶著妹妹公孫婷逃出生天。
金銀細軟也丟了,大路也不敢走,馬也不敢騎,兄妹二人隻能一路風餐露宿北上前往幽州。
臨淄城頭,看見被掛在旗杆上的妻兒屍體,公孫瓚目眥欲裂。
看到公孫瓚這樣,身邊的親信連忙勸慰
“主公,好像不見大公子和大小姐。”
被一提醒,公孫瓚也發現了,大笑起來
“哈哈哈,天不絕我,傳令下去怕死的就地脫下衣甲兵器,不怕死的隨我出城死戰。”
親信有些不敢置信地看著公孫瓚
“主公為何要如此,城中還有兵馬糧草,守他一年半載沒有問題。”
公孫瓚看著妻兒的屍體,決絕地說
“我是要給續兒和婷婷爭取一條生路,隻有我死了,青州才會安定下來。”
“吾等明白了,願隨主公死戰。”
“好,去整頓兵馬吧。”
三千冀州騎兵單論單不是青州騎兵的對手,但是現在他們有絕對優勢。
剛剛的一輪衝鋒已經消滅了一半的青州騎兵,況且此時青州騎兵重新集結,根本來不及加速。
戰場很快變成了一邊倒的屠殺,公孫瓚最寶貝的騎兵幾乎折損殆盡。
隻有兩三百人跟著公孫瓚奮力突圍而去,隻是也是人人帶傷。
兩三百受傷的騎兵已經沒有什麽戰鬥力了,可以說青州騎兵已經被全滅。
兵力不占優勢,機動兵力又被全滅,公孫瓚已經失去了主動權。
消滅了公孫瓚的主力,袁紹決定乘勝追擊,立即命鞠義領一萬兵馬會同朱靈所部進攻嚴綱。
公孫瓚損兵折將,不得不放棄平原郡,撤往齊國臨淄。
鞠義帶著兵馬晝伏夜出,一路隱藏行蹤進入了濟南國地界,兵不血刃占領了無人把守的昌國,切斷了嚴綱的退路。
這一切嚴綱還渾然不知,仍然在和朱靈對峙,直到糧草見底,遲遲不見運糧隊前來,嚴綱才派人前去查看。
然而斥候迴報的消息讓嚴綱肝膽俱裂——退路和糧道斷了,公孫瓚戰敗了。
現在擺在嚴綱麵前隻有一條路,全軍撤退,爭取打通退路。
趁著夜色,嚴綱帶著兵馬撤出了曆城,一路朝著昌國而去。
朱靈第二天一早便占領了曆城,沒有停頓,留下五百人守城便帶兵追趕而去。
走了三天,嚴綱迎麵撞上了鞠義的兵馬,沒有選擇,隻能硬剛。
鞠義可以說以逸待勞,陣型擺好,隻等嚴綱送上門來。
“將士們,退路已絕,要想迴家隻有擊潰敵軍”
嚴綱帶著親衛在軍中四處遊走,高喊著鼓舞士氣。
然而一切都是徒勞,人家韓信背水一戰那是做足了準備的。
嚴綱的困獸之鬥是人困馬乏,將士們連續兩天沒有吃飽飯了。
一交戰,青州軍就盡顯疲態,縱使嚴綱帶著精銳左衝右突也沒法改變戰局。
等到下午,朱靈的追兵趕到,就已經是無力迴天了。
廝殺了半天的嚴綱人困馬乏,腹中饑餓,實在無力再廝殺了,被朱靈追上一刀劈於馬下死不瞑目。
八千青州兵被斬殺三千於餘,剩下的全都當了俘虜。
南線戰場,太史慈和曹操相持數月反而是占據了上風。
幾次鬥將,趙凡和太史慈二人連續擊敗夏侯惇、夏侯淵、曹洪等人。
隻不過局勢隨著公孫瓚和嚴綱戰敗的消息傳來便很快逆轉了。
先是北海相孔融開城投降了曹操,徹底切斷了太史慈和公孫瓚的聯係。
袁紹又派使者前來招降,許諾太史慈永鎮東萊和城陽兩郡。
既然效忠公孫瓚已經不可能,頑抗下去隻有死路一條,太史慈隻能選擇投降。
不過投降之前,太史慈還是提出了自己的條件
“我麾下有部分兵馬乃是公孫使君撥付,都是齊國之人,我想讓你們網開一麵放他們迴去。”
勝券在握,無非給公孫瓚添幾千兵馬而已,負責勸降的許攸根本毫不在乎,隨口便答應了
“隻要他們自願,我軍便不會為難。”
“好,多謝先生。”
隨著五千多兵馬離開返迴齊國,太史慈帶著剩餘的八千多兵馬開城投降。
隨即太史慈被任命為東萊太守,趙凡為城陽太守,領本部兵馬駐守兩郡。
至此青州北線戰事結束,曹操以傷亡三千餘人的代價,換到了魯國這一郡國之地,可以說是血賺。
袁紹三路告捷,五萬多大軍兵臨臨淄城,已經把臨淄城包圍地水泄不通。
顏良、文醜日日挑戰,公孫瓚也不出戰,隻是縮在城中死守。
關靖、嚴綱戰死,騎兵全軍覆沒,太史慈投降。
短短數月,兵強馬壯的青州軍隻剩下不到八千人的殘兵敗將。
麵對絕境,公孫續已經有些慌了,用顫抖的聲音問道
“父親,我們該怎麽辦?”
看著這個自己最寵愛的兒子,公孫瓚無奈地歎氣道
“怎麽辦?死守!”
看見父親這樣,公孫續隻能小聲嘀咕
“外無援兵,內無糧草,死守又能守幾時,最終還不是死路一條。”
公孫瓚抬頭看向這個兒子,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
突然他想到了什麽,抬頭看向公孫續
“續兒,我看不如你帶著你母親和弟弟、妹妹們一起喬裝打扮離開臨淄?”
“父親……這……我們還能去哪裏?”
這個問題問到了關鍵,公孫瓚一時也沒了主意
“去哪裏……去哪裏……有了,去我師弟那裏!”
“您師弟?幽州牧李駿?”
“對,我和他也算有過交情,又同是盧師門下,他會收留你們的”
公孫瓚急不可耐地掏出一塊絹布開始書寫信件
“我手書一封與你,你直接去薊縣。”
“父親為何不一起走?”
“我不能走,我走了袁紹一定會四處尋找,到時候你們也走不了。”
公孫續淚流滿麵跪在地上
“父親,要不讓兒代替父親坐鎮臨淄吧,父親帶著母親和弟弟、妹妹們離開。”
“我意已決,為免夜長夢多,你們今晚便走。”
公孫續還想勸說,被公孫瓚一口否決了,強逼著妻兒們收拾行李。
可惜,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公孫續帶著家人們趁著夜色離開臨淄城,沒走多遠便被發現了。
一番廝殺之下,公孫瓚的妻兒大多死於亂軍之中,隻有公孫續帶著妹妹公孫婷逃出生天。
金銀細軟也丟了,大路也不敢走,馬也不敢騎,兄妹二人隻能一路風餐露宿北上前往幽州。
臨淄城頭,看見被掛在旗杆上的妻兒屍體,公孫瓚目眥欲裂。
看到公孫瓚這樣,身邊的親信連忙勸慰
“主公,好像不見大公子和大小姐。”
被一提醒,公孫瓚也發現了,大笑起來
“哈哈哈,天不絕我,傳令下去怕死的就地脫下衣甲兵器,不怕死的隨我出城死戰。”
親信有些不敢置信地看著公孫瓚
“主公為何要如此,城中還有兵馬糧草,守他一年半載沒有問題。”
公孫瓚看著妻兒的屍體,決絕地說
“我是要給續兒和婷婷爭取一條生路,隻有我死了,青州才會安定下來。”
“吾等明白了,願隨主公死戰。”
“好,去整頓兵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