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六年九月,南匈奴八萬餘大軍突然出現在雁門關外,對雁門關發動猛攻。
同時,雁門關城之內有數支匈奴商隊作亂企圖奪取關門。
駐守雁門關的是公孫瓚麾下大將嚴綱,他一麵派人增援城頭,一麵組織騎兵剿滅城內的細作。
得益於指揮有方,不到兩個時辰城中叛亂便被平定。
內應被剿滅,匈奴人的奇襲計劃破產,便退了迴去。
不過嚴綱明白匈奴人絕對不會善罷甘休,隨即招來親衛
“立刻派人去向府君求援。”
“諾。”
陰館城中的公孫瓚得到消息也是大驚,立刻就要親自帶兵增援雁門關。
一旁的關靖立刻阻攔
“府君不可,那雁門關中既然有內應,難免其他地方沒有,府君應當坐鎮治所先剿滅各地匈奴人。”
“那雁門關怎麽辦?”
“雁門關有嚴綱將軍和三千守軍,短時間應當無虞。”
“不行,若是沒有援軍必會打擊軍心士氣,不管多少,必須派援軍前去。”
公孫瓚的兒子公孫續站了出來
“父親,兒願意前去。”
公孫瓚有些猶豫了,這是他最喜歡的兒子,實在是不敢讓他冒險
“這……”
“父親,您要清理細作定然不能派太多援兵,對軍心有損,但是兒前去便可彌補這一點。”
公孫瓚考慮片刻,一拍大腿
“好,續兒,我撥你一千步兵,五百騎兵,萬事千萬要小心。”
“諾。”
等公孫續接令退下,公孫瓚看向關靖
“士起,你立刻寫文書,向太原和上黨、河東、河內求援,發紅翎信使向洛陽報變。”
“諾。”
公孫瓚手上總共隻有四千步兵和三千騎兵,如今步兵以前全部投向雁門關,自己手上隻有兩千多騎兵。
不僅要守城還要鏟除奸細,實在捉襟見肘,因此求援是必要的。
很快十幾匹快馬便奔出了陰館城,向著各地奔馳而去。
站在城頭上看著信使遠去,公孫瓚總算稍稍鬆了一口氣。
一旁的關靖在一旁突然開口
“府君,這太原和上黨早就沒多少兵馬了,此去求援恐怕沒多少效果。”
“不是還有河東和河內嗎?”
關靖搖了搖頭
“屬下估計,兩地也不會有多少兵馬前來,這些世家豪族之人,異族不打到他們家門口他們不會害怕的。”
“那你說怎麽辦?”
“洛陽援兵太遠了,我們可以向幽州求援。”
“李駿?不行。”
說到李駿,公孫瓚便氣不打一處來,本來他嶽父在遼西當太守好好的,莫名其妙便被搶了官位。
自己誌在必得的右北平太守也被搶了,最後是他嶽父拿自己的官位換了一個雁門的位置。
自己辛苦打拚幾年,才終於換到了一個雁門太守的位置。
因此對於向李駿開口求援,他是本能的抗拒,更何況他不覺得李駿會增援他。
畢竟跨州作戰,李駿根本撈不到好處。
聽聞這李駿是個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人,因此公孫瓚斷定李駿不會來。
公孫續帶著援兵到來,確實大大鼓舞了雁門關守軍的士氣。
特別是在公孫續宣傳了公孫瓚本人正在鏟除各地奸細之後,一開始對於公孫瓚沒有親自前來的抱怨也消失了。
畢竟前幾天雁門關之中動亂的事情大家還心有餘悸。
對於公孫續能請纓前來,嚴綱還是很感動的,行禮之後便開始匯報情況
“啟稟公子,匈奴人早有準備,這次進攻是帶著攻城雲梯來的,這幾日攻城我軍已經陣亡六百餘人,重傷五百多。”
公孫續也是一皺眉頭,他沒想到傷亡居然這麽大,短短幾日便傷亡過千了。
嚴綱連忙解釋道
“已經是九月下旬了,離下雪時間不遠了,因此匈奴人非常瘋狂,每日攻城都超過四個時辰。”
“嚴將軍,你是主將,這些援軍包括我在內都由你指揮。”
嚴綱一聽鬆了一口氣,他就怕公孫瓚這個嫡長子上來就搶班奪權,立刻行禮道
“多謝公子,末將倒是有個想法。”
“請嚴將軍吩咐……”
當天三更時分,雁門關大門悄然打開,五百騎兵魚貫而出。
趁著夜色和匈奴人鬆懈的時候,這五百騎兵殺入匈奴人大營反複衝殺,放火。
隻一夜,便斬殺千餘人,燒毀兩百多頂帳篷,最重要的是摧毀了不少攻城雲梯。
這對守城是很大的一個幫助,雲梯少了,一次性能登城的人也就少了。
嚴綱迴到城內,公孫續立刻迎了上去
“哈哈哈,恭喜嚴將軍立下大功。”
“公子過獎了,隻可惜此計隻能用一次,不可再用。”
之前城中沒有騎兵,因此匈奴人根本不怕漢軍出城偷襲。
他們沒想到援軍這麽快就到了,城中的細作上次偷襲的時候又全軍覆沒了。
因此嚴綱的偷襲才能大獲成功,這是信息差的優勢。
“嚴將軍放心吧,我父應該已經向洛陽求援了,想必援軍很快就到。”
公孫瓚的求援信發往各地,很快就有了迴應。
太原郡隻有不到三千守軍,即使這樣,留守的軍司馬還是湊了五百兵馬,兩百青壯和數千石糧食送往雁門關。
上黨郡的情況也差不多,當地湊了三百兵馬和五百青壯帶著糧草前來增援。
都是並州人,都戍過邊,知道匈奴人的殘忍,大家感同身受。
公孫瓚也知道兩地盡力了,令他惱火的是河東太守劉虞和河內太守王匡。
兩地都是富庶的膏腴之地,加起來人口超百萬,兵精糧足,結果呢?
劉虞一兵一卒沒發,還送來一封信勸說公孫瓚送些錢糧向匈奴人求和,公孫瓚氣得直罵娘。
王匡倒是做足了表麵功夫,派了一千老弱病殘,帶了三千石陳糧。
話說得很好聽,沒有朝廷詔命,私自出兵是大罪,這一千兵馬是他找世家借的護衛。
這讓公孫瓚大失所望,他最報希望的就是河東河內的援兵。
現在也隻有寄希望於洛陽發兵救援了。
然而他對守住雁門的信心已經跌到了穀底,私下已經在考慮是不是把家眷先送往洛陽避難了。
前線的血戰還在繼續。
同時,雁門關城之內有數支匈奴商隊作亂企圖奪取關門。
駐守雁門關的是公孫瓚麾下大將嚴綱,他一麵派人增援城頭,一麵組織騎兵剿滅城內的細作。
得益於指揮有方,不到兩個時辰城中叛亂便被平定。
內應被剿滅,匈奴人的奇襲計劃破產,便退了迴去。
不過嚴綱明白匈奴人絕對不會善罷甘休,隨即招來親衛
“立刻派人去向府君求援。”
“諾。”
陰館城中的公孫瓚得到消息也是大驚,立刻就要親自帶兵增援雁門關。
一旁的關靖立刻阻攔
“府君不可,那雁門關中既然有內應,難免其他地方沒有,府君應當坐鎮治所先剿滅各地匈奴人。”
“那雁門關怎麽辦?”
“雁門關有嚴綱將軍和三千守軍,短時間應當無虞。”
“不行,若是沒有援軍必會打擊軍心士氣,不管多少,必須派援軍前去。”
公孫瓚的兒子公孫續站了出來
“父親,兒願意前去。”
公孫瓚有些猶豫了,這是他最喜歡的兒子,實在是不敢讓他冒險
“這……”
“父親,您要清理細作定然不能派太多援兵,對軍心有損,但是兒前去便可彌補這一點。”
公孫瓚考慮片刻,一拍大腿
“好,續兒,我撥你一千步兵,五百騎兵,萬事千萬要小心。”
“諾。”
等公孫續接令退下,公孫瓚看向關靖
“士起,你立刻寫文書,向太原和上黨、河東、河內求援,發紅翎信使向洛陽報變。”
“諾。”
公孫瓚手上總共隻有四千步兵和三千騎兵,如今步兵以前全部投向雁門關,自己手上隻有兩千多騎兵。
不僅要守城還要鏟除奸細,實在捉襟見肘,因此求援是必要的。
很快十幾匹快馬便奔出了陰館城,向著各地奔馳而去。
站在城頭上看著信使遠去,公孫瓚總算稍稍鬆了一口氣。
一旁的關靖在一旁突然開口
“府君,這太原和上黨早就沒多少兵馬了,此去求援恐怕沒多少效果。”
“不是還有河東和河內嗎?”
關靖搖了搖頭
“屬下估計,兩地也不會有多少兵馬前來,這些世家豪族之人,異族不打到他們家門口他們不會害怕的。”
“那你說怎麽辦?”
“洛陽援兵太遠了,我們可以向幽州求援。”
“李駿?不行。”
說到李駿,公孫瓚便氣不打一處來,本來他嶽父在遼西當太守好好的,莫名其妙便被搶了官位。
自己誌在必得的右北平太守也被搶了,最後是他嶽父拿自己的官位換了一個雁門的位置。
自己辛苦打拚幾年,才終於換到了一個雁門太守的位置。
因此對於向李駿開口求援,他是本能的抗拒,更何況他不覺得李駿會增援他。
畢竟跨州作戰,李駿根本撈不到好處。
聽聞這李駿是個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人,因此公孫瓚斷定李駿不會來。
公孫續帶著援兵到來,確實大大鼓舞了雁門關守軍的士氣。
特別是在公孫續宣傳了公孫瓚本人正在鏟除各地奸細之後,一開始對於公孫瓚沒有親自前來的抱怨也消失了。
畢竟前幾天雁門關之中動亂的事情大家還心有餘悸。
對於公孫續能請纓前來,嚴綱還是很感動的,行禮之後便開始匯報情況
“啟稟公子,匈奴人早有準備,這次進攻是帶著攻城雲梯來的,這幾日攻城我軍已經陣亡六百餘人,重傷五百多。”
公孫續也是一皺眉頭,他沒想到傷亡居然這麽大,短短幾日便傷亡過千了。
嚴綱連忙解釋道
“已經是九月下旬了,離下雪時間不遠了,因此匈奴人非常瘋狂,每日攻城都超過四個時辰。”
“嚴將軍,你是主將,這些援軍包括我在內都由你指揮。”
嚴綱一聽鬆了一口氣,他就怕公孫瓚這個嫡長子上來就搶班奪權,立刻行禮道
“多謝公子,末將倒是有個想法。”
“請嚴將軍吩咐……”
當天三更時分,雁門關大門悄然打開,五百騎兵魚貫而出。
趁著夜色和匈奴人鬆懈的時候,這五百騎兵殺入匈奴人大營反複衝殺,放火。
隻一夜,便斬殺千餘人,燒毀兩百多頂帳篷,最重要的是摧毀了不少攻城雲梯。
這對守城是很大的一個幫助,雲梯少了,一次性能登城的人也就少了。
嚴綱迴到城內,公孫續立刻迎了上去
“哈哈哈,恭喜嚴將軍立下大功。”
“公子過獎了,隻可惜此計隻能用一次,不可再用。”
之前城中沒有騎兵,因此匈奴人根本不怕漢軍出城偷襲。
他們沒想到援軍這麽快就到了,城中的細作上次偷襲的時候又全軍覆沒了。
因此嚴綱的偷襲才能大獲成功,這是信息差的優勢。
“嚴將軍放心吧,我父應該已經向洛陽求援了,想必援軍很快就到。”
公孫瓚的求援信發往各地,很快就有了迴應。
太原郡隻有不到三千守軍,即使這樣,留守的軍司馬還是湊了五百兵馬,兩百青壯和數千石糧食送往雁門關。
上黨郡的情況也差不多,當地湊了三百兵馬和五百青壯帶著糧草前來增援。
都是並州人,都戍過邊,知道匈奴人的殘忍,大家感同身受。
公孫瓚也知道兩地盡力了,令他惱火的是河東太守劉虞和河內太守王匡。
兩地都是富庶的膏腴之地,加起來人口超百萬,兵精糧足,結果呢?
劉虞一兵一卒沒發,還送來一封信勸說公孫瓚送些錢糧向匈奴人求和,公孫瓚氣得直罵娘。
王匡倒是做足了表麵功夫,派了一千老弱病殘,帶了三千石陳糧。
話說得很好聽,沒有朝廷詔命,私自出兵是大罪,這一千兵馬是他找世家借的護衛。
這讓公孫瓚大失所望,他最報希望的就是河東河內的援兵。
現在也隻有寄希望於洛陽發兵救援了。
然而他對守住雁門的信心已經跌到了穀底,私下已經在考慮是不是把家眷先送往洛陽避難了。
前線的血戰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