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年是李駿幸運的一年,不僅把白月光娶迴了家,自己心心念念的占城稻種也到了。
剛到薊縣,簡雍就把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告訴了李駿。
原來那些死士早就到了交州,隻是為了保險起見在當地種植了兩季才帶著糧種返迴。
“好,好,憲和,帶迴來多少糧種?”
“迴稟主公,路途遙遠,運輸不易加上路上有所損耗,我們隻帶迴來十石糧種。”
“已經很好了,憲和我現在不能公開封賞你,將來我保你一個縣侯之位。”
簡雍此時心中已經是驚濤駭浪一般,誰能想到十石糧種能換到一個縣侯爵位。
漢朝的爵位製度,縣侯就已經是異姓的巔峰了,這讓他如何不驚喜。
“好了,你先下去吧,至於這次南下的死士,每人賞賜五十金,有傷亡的翻倍。”
“屬下代他們謝過主公,屬下告退。”
簡雍一走,李駿立即派人找來了國淵。
看見穿著一身粗布短打,褲腳管挽起,還沾著黃泥的國淵走進書房之中,李駿感覺很滿意
“子尼,今年農事如何?”
“主公放心,今年無論是春耕還是開荒形勢都非常,那些新到的難民也都安定下來了。”
“好,來看看這個寶物。”
一聽是寶物,國淵有些疑惑了,想不通為何看寶物要叫自己。
隻是當他打開幾個麻布袋裏麵的東西時候驚呆了
“主公,這是稻種?為何和南方的不同?”
“這稻種如何?”
“好,顆粒更大更飽滿。”
“果然是懂行的,如果我要說此稻種五十至七十天可成熟,而且耐旱,畝產三石半呢?”
國淵渾身一顫,用不可思議的眼神看向李駿
“主……主公此言當真?”
李駿點了點頭表示肯定
“憲和已經派人在交州一帶試種過,當天氣候炎熱,一年可三熟,江東一帶可兩熟,至於幽州……我想在夏收之後試種一季。”
不等李駿繼續說下去,國淵已經激動地跳起來了
“那麽我幽州糧食產量便可翻倍。”
“哈哈哈,沒錯,產量翻倍,那麽幾年之後我幽州便可人人豐衣足食了”
李駿捧起一把稻種
“子尼,這裏有十石稻種,你今年先試種一半,我撥給你五百刀盾兵,務必給我保護好糧種,還有……就是保密。”
“主公放心,屬下曉得”
不過國淵還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主公,屬下想馬上就安排先種一些,看看這稻種在幽州能否存活。”
“嗯,也好,具體的你去安排吧。”
“諾。”
安排典韋帶人幫國淵把糧種搬迴去,同時也下令調撥五百刀盾兵歸國淵指揮。
剩下的一切就交給老天了,希望這南方的稻種能夠在北方存活下去吧。
突然想到了後世的袁老神仙,若是他在,想必一個王爵加上配享神農廟都不過分吧。
農業研究隻靠一個國淵還是單薄了一些,三國時期還能和國淵齊名的大概隻有曹老板手下的棗祗了吧。
可惜人家已經在曹老板碗裏了。
進入四月底,昌黎的第一批礦石到達了新建成的遼西鋼鐵城。
沒錯,為了這座鋼鐵廠,李駿發動勞工正在此處建城。
這個時代,一個日產一百萬斤鋼鐵的工坊怎麽防備都不為過。
(一百萬斤聽起來很誇張,其實因為這是漢斤,隻有大約二百五十克,實際上換算過來也就一百多噸,妥妥的落後產能。)
特別是此處還配有農具工坊、兵器工坊、甲胄工坊。
就連一向摳摳搜搜的於謙都同意擴軍兩千駐守此處。
至於昌黎那邊的礦場,李駿也說服於謙同意擴軍三千駐守。
這倒是李駿意料之外的驚喜,於謙居然同意了自己擴軍五千的計劃。
有了鋼鐵廠的支持,李駿開始計劃把全軍的裝備都更新一下。
特別是環首刀這種主要兵器,自己軍隊配置的大部分還是十煉鋼,五十煉鋼那都是鳳毛麟角。
這次可以直接大規模換裝百煉鋼,那簡直是質的飛躍,不僅重量更輕,也更加耐用。
至於騎兵的裝備,李駿結合了東西方的騎兵案例,輕騎兵每人加了一塊護胸的鐵甲。
突騎兵每人除了鐵甲,還配了鐵護麵,一塊小圓盾,以及一柄破甲用的鐵骨朵。
當然這些還都是設想,起碼需要一年的時間去完成換裝。
即便如此,李駿還是不得不感歎那句至理名言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生產力上來了,李駿就更希望盡快找到馬鈞了,這個漢末三國第一發明家。
就在李駿為了生產發展忙碌的時候,一支從徐州而來的龐大商隊到達了幽州。
領頭之人乃是徐州著名豪商,糜家家主糜竺及其弟糜芳。
他被剛剛上任徐州刺史的陶謙聘請為別駕從事,這次前來算得上半公半私。
聽說糜竺來了,李駿也很是激動,親自設宴款待了他。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李駿便開口問道
“子仲先生此次前來是為公事還是私事?”
“亦公亦私。”
“此話怎講?”
李駿直接開口了,糜竺便不再
“公事乃是我家陶使君想從幽州買一些戰馬,私事乃是為了之前唐家所說的異族奴隸之事。”
果然和李駿想的沒差別
“不知道子仲先生需要多少戰馬,多少奴隸?”
糜竺可是財大氣粗,要知道他嫁妹妹可是光仆役就陪嫁了一萬多,直接大手一揮
“自然是多多益善。”
“哈哈哈,看來糜家巨富果然名不虛傳,陶使君能得子仲先生相助真是如魚得水啊”
李駿轉頭看向一旁的於謙,示意了一下,於謙立刻明白
“主公,幽州可以出售的戰馬大約三千匹,奴隸大約一萬兩千人,都是青壯男子,隻不過冀州那邊……”
糜竺馬上興奮起來
“李使君,這些我們徐州都要了,價錢好說可千萬不要分掉啊。”
李駿故作為難道
“可是之前答應了皇甫使君那邊……”
“三千戰馬,一萬兩千奴隸,我們徐州願意出二十萬石糧食,外加一千戶佃戶。”
李駿喝了一口酒不說話,於謙馬上會意,開始和糜竺討價還價。
最終三千戰馬和一萬兩千奴隸為幽州換來了二十五萬石糧食,一千五百戶佃戶。
雙方可以說皆大歡喜。
(一戶佃戶裏有老弱,一千五百戶有三千勞動力就算不錯了,因此對糜家來說,一萬兩千奴隸是大賺;
李駿要的是人口持續,有婦孺、有青壯那是最好的。)
剛到薊縣,簡雍就把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告訴了李駿。
原來那些死士早就到了交州,隻是為了保險起見在當地種植了兩季才帶著糧種返迴。
“好,好,憲和,帶迴來多少糧種?”
“迴稟主公,路途遙遠,運輸不易加上路上有所損耗,我們隻帶迴來十石糧種。”
“已經很好了,憲和我現在不能公開封賞你,將來我保你一個縣侯之位。”
簡雍此時心中已經是驚濤駭浪一般,誰能想到十石糧種能換到一個縣侯爵位。
漢朝的爵位製度,縣侯就已經是異姓的巔峰了,這讓他如何不驚喜。
“好了,你先下去吧,至於這次南下的死士,每人賞賜五十金,有傷亡的翻倍。”
“屬下代他們謝過主公,屬下告退。”
簡雍一走,李駿立即派人找來了國淵。
看見穿著一身粗布短打,褲腳管挽起,還沾著黃泥的國淵走進書房之中,李駿感覺很滿意
“子尼,今年農事如何?”
“主公放心,今年無論是春耕還是開荒形勢都非常,那些新到的難民也都安定下來了。”
“好,來看看這個寶物。”
一聽是寶物,國淵有些疑惑了,想不通為何看寶物要叫自己。
隻是當他打開幾個麻布袋裏麵的東西時候驚呆了
“主公,這是稻種?為何和南方的不同?”
“這稻種如何?”
“好,顆粒更大更飽滿。”
“果然是懂行的,如果我要說此稻種五十至七十天可成熟,而且耐旱,畝產三石半呢?”
國淵渾身一顫,用不可思議的眼神看向李駿
“主……主公此言當真?”
李駿點了點頭表示肯定
“憲和已經派人在交州一帶試種過,當天氣候炎熱,一年可三熟,江東一帶可兩熟,至於幽州……我想在夏收之後試種一季。”
不等李駿繼續說下去,國淵已經激動地跳起來了
“那麽我幽州糧食產量便可翻倍。”
“哈哈哈,沒錯,產量翻倍,那麽幾年之後我幽州便可人人豐衣足食了”
李駿捧起一把稻種
“子尼,這裏有十石稻種,你今年先試種一半,我撥給你五百刀盾兵,務必給我保護好糧種,還有……就是保密。”
“主公放心,屬下曉得”
不過國淵還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主公,屬下想馬上就安排先種一些,看看這稻種在幽州能否存活。”
“嗯,也好,具體的你去安排吧。”
“諾。”
安排典韋帶人幫國淵把糧種搬迴去,同時也下令調撥五百刀盾兵歸國淵指揮。
剩下的一切就交給老天了,希望這南方的稻種能夠在北方存活下去吧。
突然想到了後世的袁老神仙,若是他在,想必一個王爵加上配享神農廟都不過分吧。
農業研究隻靠一個國淵還是單薄了一些,三國時期還能和國淵齊名的大概隻有曹老板手下的棗祗了吧。
可惜人家已經在曹老板碗裏了。
進入四月底,昌黎的第一批礦石到達了新建成的遼西鋼鐵城。
沒錯,為了這座鋼鐵廠,李駿發動勞工正在此處建城。
這個時代,一個日產一百萬斤鋼鐵的工坊怎麽防備都不為過。
(一百萬斤聽起來很誇張,其實因為這是漢斤,隻有大約二百五十克,實際上換算過來也就一百多噸,妥妥的落後產能。)
特別是此處還配有農具工坊、兵器工坊、甲胄工坊。
就連一向摳摳搜搜的於謙都同意擴軍兩千駐守此處。
至於昌黎那邊的礦場,李駿也說服於謙同意擴軍三千駐守。
這倒是李駿意料之外的驚喜,於謙居然同意了自己擴軍五千的計劃。
有了鋼鐵廠的支持,李駿開始計劃把全軍的裝備都更新一下。
特別是環首刀這種主要兵器,自己軍隊配置的大部分還是十煉鋼,五十煉鋼那都是鳳毛麟角。
這次可以直接大規模換裝百煉鋼,那簡直是質的飛躍,不僅重量更輕,也更加耐用。
至於騎兵的裝備,李駿結合了東西方的騎兵案例,輕騎兵每人加了一塊護胸的鐵甲。
突騎兵每人除了鐵甲,還配了鐵護麵,一塊小圓盾,以及一柄破甲用的鐵骨朵。
當然這些還都是設想,起碼需要一年的時間去完成換裝。
即便如此,李駿還是不得不感歎那句至理名言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生產力上來了,李駿就更希望盡快找到馬鈞了,這個漢末三國第一發明家。
就在李駿為了生產發展忙碌的時候,一支從徐州而來的龐大商隊到達了幽州。
領頭之人乃是徐州著名豪商,糜家家主糜竺及其弟糜芳。
他被剛剛上任徐州刺史的陶謙聘請為別駕從事,這次前來算得上半公半私。
聽說糜竺來了,李駿也很是激動,親自設宴款待了他。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李駿便開口問道
“子仲先生此次前來是為公事還是私事?”
“亦公亦私。”
“此話怎講?”
李駿直接開口了,糜竺便不再
“公事乃是我家陶使君想從幽州買一些戰馬,私事乃是為了之前唐家所說的異族奴隸之事。”
果然和李駿想的沒差別
“不知道子仲先生需要多少戰馬,多少奴隸?”
糜竺可是財大氣粗,要知道他嫁妹妹可是光仆役就陪嫁了一萬多,直接大手一揮
“自然是多多益善。”
“哈哈哈,看來糜家巨富果然名不虛傳,陶使君能得子仲先生相助真是如魚得水啊”
李駿轉頭看向一旁的於謙,示意了一下,於謙立刻明白
“主公,幽州可以出售的戰馬大約三千匹,奴隸大約一萬兩千人,都是青壯男子,隻不過冀州那邊……”
糜竺馬上興奮起來
“李使君,這些我們徐州都要了,價錢好說可千萬不要分掉啊。”
李駿故作為難道
“可是之前答應了皇甫使君那邊……”
“三千戰馬,一萬兩千奴隸,我們徐州願意出二十萬石糧食,外加一千戶佃戶。”
李駿喝了一口酒不說話,於謙馬上會意,開始和糜竺討價還價。
最終三千戰馬和一萬兩千奴隸為幽州換來了二十五萬石糧食,一千五百戶佃戶。
雙方可以說皆大歡喜。
(一戶佃戶裏有老弱,一千五百戶有三千勞動力就算不錯了,因此對糜家來說,一萬兩千奴隸是大賺;
李駿要的是人口持續,有婦孺、有青壯那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