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這邊剛關閉了洞口,那邊金兵的隊伍,已經收拾完了守寨士兵的殘餘,在完顏宏的指揮下,向洞口殺來。
完顏宏的口號是,攻下鳳凰山頂,活捉雷寧,把山頂所有的財寶,搶劫一空,分給每個參戰士兵,以此激勵士兵的戰鬥意誌。
在這個口號的激勵下,士兵們發瘋似地嚎叫著,象洞口發起一次次的衝擊。
先是十幾個壯漢,用力推洞口。當然推不動,因為裏麵有巨木做拴。別說這些人,再有這麽多人,也是白費力氣。
於是,他們改變了策略。
不知從哪兒抬來了一個樹身,又粗又長,有幾百斤重。幾十個人嚎叫著,小跑著向洞口衝去。
一下,兩下,在巨木的猛烈撞擊下,厚重的石門也堅持不住了,轟然倒塌,洞門隨之大開。
士兵們嚎叫著衝進去,但很快一個個又慘叫著退出來。
原來他們進洞後,眼腈這沒來得及適應其中的黑暗,便聽洞內一陣唿隆隆巨響,還沒等他們明白是昨迴事,一塊塊巨石從天而降,向他們砸來。
跑的快的,連滾帶爬地出了洞。逃的慢的,被巨石擊中,砸為肉泥。隨著石頭越落越多,被埋到石堆之下的,都成為了遊走他鄉的孤魂。
石塊越落越多,直到把洞口徹底堵塞,上麵的落石才停止。
這些從天而降的石雨,便是山洞的第二道防線。
這個山洞有多道防禦措施。
第一道是石門。
它在危險來臨時,人們會關閉它。而它僅僅是道石門而已,天下沒有攻不破的門。無論火燒,撞擊,在絕對的實力麵前,它都顯得那麽不堪一擊,所起的作用很小。
因此人們在危險來臨時,會快速關閉石門,然後來到第二個防禦點。
這個防禦點在石門上方大約四丈高的一個平台上,從那兒往石門看,四十度的坡度,近乎垂直上下,進出全靠兩邊的扶梯。
這段距離被人們稱為洞的咽喉,很關鍵的一段。
晴日裏,能從這兒看到從洞外射進來的陽光。
這個平台位於洞的一側,原來很小,後來人們發現了它的重要性,對它進行了擴展,才變成了今天這樣子。
整個平台,堆積了大量的石頭。當笫一道關瀕臨失守時,人們會退守到這兒。一旦下邊出現了不可控的險情,人們便會向下傾瀉石頭,一來擊退來犯之敵,二來阻塞洞口。
像這樣的防禦設施,整個洞還有好幾道。
當第一道防禦設施麵臨失守時,洞裏的其它防護設施,有關人員也都很快布防到位。
實際上,第二道防禦戰打響之後,其餘的防禦都顯得沒必要了,多餘了。因為這道關卡落下的石頭,足以把洞口堵塞。這些石頭不清,是無法進洞的。而清除這些石頭,又要冒極大的生命風險。因為上麵還會無休止地傾瀉石頭,落的總比清理的快,誰又會不顧一切冒著生命危險去清理這些石頭呢?
所以,在這兒隻要有足夠的石頭,日夜有人守候,用不了幾個人,便能完成守洞口的任務,你就是有千軍萬馬,也不好使。
金國的士兵無奈地退出了洞口,還沒及停息,忽然又從上麵落下來許多石塊擂木,又死傷了不少人。
這些石頭可不是從洞裏甩出來的,它是從山頂滾落下來的。
山頂的士兵見洞口附近聚集了許多人,在指手畫腳,正在山頂的攻擊範圍之內,於是集合士兵,一齊向下丟東西,傷了不少金兵,又大賺了一筆。
完顏宏趕緊讓士兵後退,退到一個安全地帶後,安營紮寨,與山上人形成對峙。
與此同時,派力量對鳳凰山之外的地麵,展開搜索,徹底肅清了地方殘餘敵對勢力,解除了後顧之憂,之後,便是全心全意地對付山上。
為了更好地了解山上的情況,便把吳信叫到了自己的大帳議事。
吳信在進入完顏宏大帳之前,恰好被在山上觀察情況的雷寧看到,頓時氣不打一處出,恨不得一刀把這老小子宰了,才解心頭之恨。
他已經知道吳信背叛自己了。
當逃上山的兄弟們告訴他,金兵攻寨的成功,並不是他們守寨不力,而是因為他們被吳信騙了。誰知道這個道貌岸然的家夥,竟然投敵了呢?
雷寧當時還不怎麽相信,直到看到吳信在金營自由行走時,才相信這一切是真的。
怪自己瞎了眼,看錯了人。
但他始終不明白,吳信為什麽會背叛自己。平日裏二人稱兄道弟,自己可真是拿他當自家兄弟啊。
他不知道,吳信對他早己心生怨氣了。
二人同齡,幼年時的夥伴,同樣武藝高強。隻是雷寧會投胎,出生在一個世代寨主的家裏,很小的年紀便成為寨主。
而吳信,則成為了昔日好友的一個小弟。為了大哥,他出生入死,屢建奇功,可以說,寨上的重擔,他一人得扛一半。
正因為此,他被安排做了副寨主。
他不但不感恩,反而認為這是自己應該得到的,是自己努力的結果。
而且他認為自己這個副寨主,也沒任何鳥用,就是一個擺設。既不能主持寨上事務,又唯雷寧之命是從,靠別人的施舍吃飯,心中難免憤憤不平。
完顏宏在清剿雷寧勢力失敗後,開始改變策略,派奸細滲透到寨子內部,尋求突破口。
終於打聽到雷吳二人之間的私人恩怨。
認為這是難得的機會,便派人遊說吳信。
幾經談判,終於達成協議:吳信幫助完顏宏打開寨子,肅清糧運道上的障礙。
作為迴報,事成之後,他將扶持吳信成為三河寨的新一任寨主。
雙方各取所需,協議達成,各大歡喜。
為了完成這一目標,吳信頗費了一番心思。
經過一番苦思冥想,他想出了一個辦法,並通知完顏宏配合自己。
說隻要按他說的做,此事保準成功。
完顏宏經過評估,認為此計可行,在提了幾條修正意見後,依計而行。
對外大放風聲,撖走了大量隊伍。
減少了在這兒運糧的頻次,時間長達一個月。
之後,大部隊秘密潛迴。
並派出了一個運糧隊做誘餌,有意放出風聲,讓三河口的探子知道。
雷寧得知消息後,表示,無論如何也不能讓金兵的糧草運到前線,給前線的抗金勇士們增加壓力,決定出手,搶了這批物資。
本是想白己親自出馬的,無奈吳信也一再堅持要把這次機會送給她。經過考慮,雷寧同意了,這次的領兵重任,便交給他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行軍,吳信帶領他的隊伍,來到一個山溝裏,埋伏了下來。
他說根據絕密情報,這兒是糧草隊的必經之地。在這兒設伏,是打埋伏的理想之地。
手下不明就理,十分讚同,就埋伏了下來。
他則悄悄離開了這兒,去找完顏宏匯合。
一切準備就緒,完顏宏帶隊伍趕往埋伏地。
那兒是一個山溝,兩邊是峭壁。
他把隊伍往兩邊一堵,然後向溝裏發射了幾支火箭。
那溝裏布滿幹柴,見火就著,很快燃起衝天大火。
寨兵四處逃竄,來到穀口,又被箭射迴,最後大多燒成焦屍,命喪荒野。
之後,吳信帶領偽裝好的士兵,趕著裝滿士兵的糧草車,撞開了寨門,並取得了成功。
完顏宏的口號是,攻下鳳凰山頂,活捉雷寧,把山頂所有的財寶,搶劫一空,分給每個參戰士兵,以此激勵士兵的戰鬥意誌。
在這個口號的激勵下,士兵們發瘋似地嚎叫著,象洞口發起一次次的衝擊。
先是十幾個壯漢,用力推洞口。當然推不動,因為裏麵有巨木做拴。別說這些人,再有這麽多人,也是白費力氣。
於是,他們改變了策略。
不知從哪兒抬來了一個樹身,又粗又長,有幾百斤重。幾十個人嚎叫著,小跑著向洞口衝去。
一下,兩下,在巨木的猛烈撞擊下,厚重的石門也堅持不住了,轟然倒塌,洞門隨之大開。
士兵們嚎叫著衝進去,但很快一個個又慘叫著退出來。
原來他們進洞後,眼腈這沒來得及適應其中的黑暗,便聽洞內一陣唿隆隆巨響,還沒等他們明白是昨迴事,一塊塊巨石從天而降,向他們砸來。
跑的快的,連滾帶爬地出了洞。逃的慢的,被巨石擊中,砸為肉泥。隨著石頭越落越多,被埋到石堆之下的,都成為了遊走他鄉的孤魂。
石塊越落越多,直到把洞口徹底堵塞,上麵的落石才停止。
這些從天而降的石雨,便是山洞的第二道防線。
這個山洞有多道防禦措施。
第一道是石門。
它在危險來臨時,人們會關閉它。而它僅僅是道石門而已,天下沒有攻不破的門。無論火燒,撞擊,在絕對的實力麵前,它都顯得那麽不堪一擊,所起的作用很小。
因此人們在危險來臨時,會快速關閉石門,然後來到第二個防禦點。
這個防禦點在石門上方大約四丈高的一個平台上,從那兒往石門看,四十度的坡度,近乎垂直上下,進出全靠兩邊的扶梯。
這段距離被人們稱為洞的咽喉,很關鍵的一段。
晴日裏,能從這兒看到從洞外射進來的陽光。
這個平台位於洞的一側,原來很小,後來人們發現了它的重要性,對它進行了擴展,才變成了今天這樣子。
整個平台,堆積了大量的石頭。當笫一道關瀕臨失守時,人們會退守到這兒。一旦下邊出現了不可控的險情,人們便會向下傾瀉石頭,一來擊退來犯之敵,二來阻塞洞口。
像這樣的防禦設施,整個洞還有好幾道。
當第一道防禦設施麵臨失守時,洞裏的其它防護設施,有關人員也都很快布防到位。
實際上,第二道防禦戰打響之後,其餘的防禦都顯得沒必要了,多餘了。因為這道關卡落下的石頭,足以把洞口堵塞。這些石頭不清,是無法進洞的。而清除這些石頭,又要冒極大的生命風險。因為上麵還會無休止地傾瀉石頭,落的總比清理的快,誰又會不顧一切冒著生命危險去清理這些石頭呢?
所以,在這兒隻要有足夠的石頭,日夜有人守候,用不了幾個人,便能完成守洞口的任務,你就是有千軍萬馬,也不好使。
金國的士兵無奈地退出了洞口,還沒及停息,忽然又從上麵落下來許多石塊擂木,又死傷了不少人。
這些石頭可不是從洞裏甩出來的,它是從山頂滾落下來的。
山頂的士兵見洞口附近聚集了許多人,在指手畫腳,正在山頂的攻擊範圍之內,於是集合士兵,一齊向下丟東西,傷了不少金兵,又大賺了一筆。
完顏宏趕緊讓士兵後退,退到一個安全地帶後,安營紮寨,與山上人形成對峙。
與此同時,派力量對鳳凰山之外的地麵,展開搜索,徹底肅清了地方殘餘敵對勢力,解除了後顧之憂,之後,便是全心全意地對付山上。
為了更好地了解山上的情況,便把吳信叫到了自己的大帳議事。
吳信在進入完顏宏大帳之前,恰好被在山上觀察情況的雷寧看到,頓時氣不打一處出,恨不得一刀把這老小子宰了,才解心頭之恨。
他已經知道吳信背叛自己了。
當逃上山的兄弟們告訴他,金兵攻寨的成功,並不是他們守寨不力,而是因為他們被吳信騙了。誰知道這個道貌岸然的家夥,竟然投敵了呢?
雷寧當時還不怎麽相信,直到看到吳信在金營自由行走時,才相信這一切是真的。
怪自己瞎了眼,看錯了人。
但他始終不明白,吳信為什麽會背叛自己。平日裏二人稱兄道弟,自己可真是拿他當自家兄弟啊。
他不知道,吳信對他早己心生怨氣了。
二人同齡,幼年時的夥伴,同樣武藝高強。隻是雷寧會投胎,出生在一個世代寨主的家裏,很小的年紀便成為寨主。
而吳信,則成為了昔日好友的一個小弟。為了大哥,他出生入死,屢建奇功,可以說,寨上的重擔,他一人得扛一半。
正因為此,他被安排做了副寨主。
他不但不感恩,反而認為這是自己應該得到的,是自己努力的結果。
而且他認為自己這個副寨主,也沒任何鳥用,就是一個擺設。既不能主持寨上事務,又唯雷寧之命是從,靠別人的施舍吃飯,心中難免憤憤不平。
完顏宏在清剿雷寧勢力失敗後,開始改變策略,派奸細滲透到寨子內部,尋求突破口。
終於打聽到雷吳二人之間的私人恩怨。
認為這是難得的機會,便派人遊說吳信。
幾經談判,終於達成協議:吳信幫助完顏宏打開寨子,肅清糧運道上的障礙。
作為迴報,事成之後,他將扶持吳信成為三河寨的新一任寨主。
雙方各取所需,協議達成,各大歡喜。
為了完成這一目標,吳信頗費了一番心思。
經過一番苦思冥想,他想出了一個辦法,並通知完顏宏配合自己。
說隻要按他說的做,此事保準成功。
完顏宏經過評估,認為此計可行,在提了幾條修正意見後,依計而行。
對外大放風聲,撖走了大量隊伍。
減少了在這兒運糧的頻次,時間長達一個月。
之後,大部隊秘密潛迴。
並派出了一個運糧隊做誘餌,有意放出風聲,讓三河口的探子知道。
雷寧得知消息後,表示,無論如何也不能讓金兵的糧草運到前線,給前線的抗金勇士們增加壓力,決定出手,搶了這批物資。
本是想白己親自出馬的,無奈吳信也一再堅持要把這次機會送給她。經過考慮,雷寧同意了,這次的領兵重任,便交給他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行軍,吳信帶領他的隊伍,來到一個山溝裏,埋伏了下來。
他說根據絕密情報,這兒是糧草隊的必經之地。在這兒設伏,是打埋伏的理想之地。
手下不明就理,十分讚同,就埋伏了下來。
他則悄悄離開了這兒,去找完顏宏匯合。
一切準備就緒,完顏宏帶隊伍趕往埋伏地。
那兒是一個山溝,兩邊是峭壁。
他把隊伍往兩邊一堵,然後向溝裏發射了幾支火箭。
那溝裏布滿幹柴,見火就著,很快燃起衝天大火。
寨兵四處逃竄,來到穀口,又被箭射迴,最後大多燒成焦屍,命喪荒野。
之後,吳信帶領偽裝好的士兵,趕著裝滿士兵的糧草車,撞開了寨門,並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