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手們看到了希望,便拚命與風浪搏鬥,調整航線,向那片海域奮勇劃去。
這時候,漸漸地,風小了些。
他們看到,眼前出現的不是一個小島,而是一個大陸。
從船上看,這片島域地形多變,既有黑乎乎的山脈,又有成片的熱帶樹木,是個富饒的地方。
更可貴的是,這兒的水很深,鄭和他們的船隊,竟然可以行到離岸很近的區域。
船隊在近海處拋下了錨。
他們從未涉足過這一片地區,雖然離航道很近,但是航海圖上並沒有標注。
這是一個新被發現的島嶼,或者新大陸。
按照慣例,他們要對每個路過的陸地,進行訪問,這次也不例外。
像往常一樣,他們先派出了一個小船,對島上進行試探性的訪問。
看看這些島上的實際情況,是有人島還是無人島。
島上是部落社會,還是形成了等級森嚴的國家。然後他們再根據情況,決定登島訪問的規模。
不久,登島的小船迴來了,他們帶迴了一個驚人的消息,這是一個島嶼,很大,有很多人生活在這兒。
奇怪的是,生活在這兒的人,並不像別的島上那樣,說話像鳥語,不借助翻譯,一句話也聽不懂。隻能借助手勢,交流特別困難。
這個島就好多了,他們說的語言,根本上和東南沿海的語言一致,雙方交流起來沒有任何的障礙。
島上的居民對他們的訪問,表現的異常熱情,稱他們是老家來的人,一定要讓他們來島訪問。
並表示,這個島上己建立了一個中央集權製的國家,首都就在前方不遠處。對於他們的到來,當地官員很重視,己派快馬去稟報國王了。
在當地熱心人的引導下,船隊揚帆起航,繼續向西航行。
原來順著海岸邊向西不遠,就是一個港口,大船也可以靠近岸邊。為了方便船隊訪問,當地人建議他們繼續西行。
第二天,風徹底停息了,風和日麗,海麵上出現了許多小船。船上的人對這一個龐大的艦隊,紛紛表示稱奇,並友好地向他們打招唿,用流利的中文向船上的人問好。
他們到達了這個城市,開始登島訪問。
岸上擠滿了熱情的民眾,當地最高級別的官員,帶著他的團隊,親自來迎接他們這些來自遠方的客人。禮節之隆重,是當地接待客人所能使用的最高規格。
從交談中,他們知道這個城市叫望京。
他們被接到館驛,當地己為他們置辦了豐富的酒宴,鄭和與地官員舉杯同飲,畫麵友好熱烈。
從交談中,鄭和終於了解到,這片大陸叫馬坪島,島上有一半的居民來自中國大陸,時間大概在一百多年前。
說起那段曆史,當地人無不淒然淚下。
如果不是特殊的原因,誰又願意離鄉背井,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生活呢?
這一切,都是一場戰爭造成的。
一百多年前,在中國南方,一個叫崖門的地方,一場決定一個王朝興亡的戰役,在此打響,曆史上稱之為崖門海戰。
最終,它以南宋小朝廷的失敗而告終。當陸秀夫背著年幼的小皇帝跳海後,南宋就以這種悲壯的方式宣告滅亡了。
當皇上跳海的消息傳到陸秀夫的堂弟陸秀之那裏後,他除了對堂兄及小皇上的跳海大放悲聲外,便是對自己命運的考慮。
這裏是離崖山近百裏的一個小海島,除了少數的軍人之外,大多是從中原逃到臨安,又從臨安一路追隨南宋小朝廷,逃到這片海域的百姓及軍人家屬,他們是對南宋朝廷最忠實的一群人。
當小皇帝跳海的消息傳到這兒,人群裏充滿了絕望,許多人甚至跳海自盡,以表示對朝廷的忠誡。
望著一路跟隨自己跋山涉水,生死與共的百姓,一個個以這種方式離去,陸秀之很是難過。
從中原到臨安,再到這兒,他們中的許多人,有水土不服的,有各種疾病纏身的,許多人沒有來到目的也,在中途便倒下了,能來到這個島上的畢竟是少數。
陸秀之前覺得一定要把他們帶出去,這是老天賦予自己的責任。
但是往哪兒逃呢,陸上肯定是不行。
他雖有十萬之眾,但都是一些老幼病殘。和驍勇善戰的元軍對抗,根本不在一個等級。
而如果不趕快轉移,元軍的下一個目標肯定是這兒。
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這時候,東南沿海民眾下南洋闖生活已經開始了。
而且還有徐福東渡扶桑建國的曆史傳聞。受此影響,陸秀之決定帶這些民眾出海,建立新的國家。
與其被屠殺一盡,還不如出去闖一闖,或許還有一線生路。
他的想法得到了民眾的支持。
但他們的船隻隻有一千多條,民眾卻有十萬之多,明顯不夠用。
於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群,聽到這個消息後,為了免除孩子們的後顧之憂,以不適宜水上顛簸為由,互相串聯,在一個夜裏集體跳海,甚是悲壯。
船的事順利解決了,而據探馬的消息,元軍的鐵騎正在向這邊趕來,預計明天中午可到,情形甚是危急。
於是他們顧不上為這些老人收屍,在船上裝足了淡水和食物後,在元軍還沒到來之前,揚帆遠航了。
當元軍趕來時,這兒已空無一人。帳篷都被砸爛,並焚燒殆盡。海灘上飄滿了屍體,情景慘不忍睹。
當時元軍以為這些人都跳海自殺了,由於大過慘烈,他們封鎖了消息。所以陸秀之出海的事,一直鮮為人知。
陸秀之和他帶領的船隊,在茫茫大海中航行著,尋找著他們心目中的宜居之地,是他們堅定不移的夢想。
途中,他們經過了許多島嶼,這些島上都有民眾居住,並建立了國家。麵對這麽一支人數眾多的船隊,當然沒人敢收留,怕他們反客為生,成為了這片土地上的主人。
在給他們提供了足夠多的淡水之後,連給他們上岸歇息的機會都不給,便把他們逐離。
與路過一個小海島時,島上的居民告訴他們,在西南有一個島嶼,很大,但居民很少,很適合他們。陸秀之便隻好帶著他的船隊,繼續航行,向那個理想的島嶼進發。
又經過兩個月的航行,最後他們看到了一個島嶼。
這時候的他們,已水盡糧絕,精疲力竭,急需休整,便決定登島。
到島上一看,當地居民很少,且還沒有開化,決定在這兒發展立國。
這時候,他們由出發時的七八萬人,經過各種減員,人數不到四萬人了,損失過半。
不過大浪淘沙,所剩的都是年輕身體好的人。
他們躲過了風暴,疦病,最終成功活了下來,實在是一個奇跡。
通過考察,他們發現發現這個島很大,而且是南北雙島。他們最初登陸的是北島,隔著一個幾十裏的海峽,還有一個南島,比北島小不了多少。
兩島周邊還有不少小島。
由於是屬於熱帶,島上四季水果飄香,很適宜居住。
兩個島上都生活著一些土著,他們與外界隔絕,除了簡單的口語外,他們沒有屬於自己的文字,更沒有國家的概念。還處於母係社會中,往往一個老祖母,便是一個部落。
生產方式相當簡單,還沒有鐵器,過著原始人刀耕火種時代的生活。
他們見島上來了許多的男男女女,很是驚奇。
到島上後,陸秀之理所當然地成為了這兒的王,並立即在島上展開了布局。
他從北島開始,把自己所帶來的人員,進行分配,主要是開墾土地。
由於沒有敵對勢力,治安又好,因此沒必要養軍隊,所有的人,都發展生產。
來島上不久,他們在島上發現了一個鐵礦,並順利開采。之後,本土的第一把菜刀,第一個農具,第一隻鐵錨,相繼打造使用。島上飛速發展的春天,真正到了。
這時候,漸漸地,風小了些。
他們看到,眼前出現的不是一個小島,而是一個大陸。
從船上看,這片島域地形多變,既有黑乎乎的山脈,又有成片的熱帶樹木,是個富饒的地方。
更可貴的是,這兒的水很深,鄭和他們的船隊,竟然可以行到離岸很近的區域。
船隊在近海處拋下了錨。
他們從未涉足過這一片地區,雖然離航道很近,但是航海圖上並沒有標注。
這是一個新被發現的島嶼,或者新大陸。
按照慣例,他們要對每個路過的陸地,進行訪問,這次也不例外。
像往常一樣,他們先派出了一個小船,對島上進行試探性的訪問。
看看這些島上的實際情況,是有人島還是無人島。
島上是部落社會,還是形成了等級森嚴的國家。然後他們再根據情況,決定登島訪問的規模。
不久,登島的小船迴來了,他們帶迴了一個驚人的消息,這是一個島嶼,很大,有很多人生活在這兒。
奇怪的是,生活在這兒的人,並不像別的島上那樣,說話像鳥語,不借助翻譯,一句話也聽不懂。隻能借助手勢,交流特別困難。
這個島就好多了,他們說的語言,根本上和東南沿海的語言一致,雙方交流起來沒有任何的障礙。
島上的居民對他們的訪問,表現的異常熱情,稱他們是老家來的人,一定要讓他們來島訪問。
並表示,這個島上己建立了一個中央集權製的國家,首都就在前方不遠處。對於他們的到來,當地官員很重視,己派快馬去稟報國王了。
在當地熱心人的引導下,船隊揚帆起航,繼續向西航行。
原來順著海岸邊向西不遠,就是一個港口,大船也可以靠近岸邊。為了方便船隊訪問,當地人建議他們繼續西行。
第二天,風徹底停息了,風和日麗,海麵上出現了許多小船。船上的人對這一個龐大的艦隊,紛紛表示稱奇,並友好地向他們打招唿,用流利的中文向船上的人問好。
他們到達了這個城市,開始登島訪問。
岸上擠滿了熱情的民眾,當地最高級別的官員,帶著他的團隊,親自來迎接他們這些來自遠方的客人。禮節之隆重,是當地接待客人所能使用的最高規格。
從交談中,他們知道這個城市叫望京。
他們被接到館驛,當地己為他們置辦了豐富的酒宴,鄭和與地官員舉杯同飲,畫麵友好熱烈。
從交談中,鄭和終於了解到,這片大陸叫馬坪島,島上有一半的居民來自中國大陸,時間大概在一百多年前。
說起那段曆史,當地人無不淒然淚下。
如果不是特殊的原因,誰又願意離鄉背井,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生活呢?
這一切,都是一場戰爭造成的。
一百多年前,在中國南方,一個叫崖門的地方,一場決定一個王朝興亡的戰役,在此打響,曆史上稱之為崖門海戰。
最終,它以南宋小朝廷的失敗而告終。當陸秀夫背著年幼的小皇帝跳海後,南宋就以這種悲壯的方式宣告滅亡了。
當皇上跳海的消息傳到陸秀夫的堂弟陸秀之那裏後,他除了對堂兄及小皇上的跳海大放悲聲外,便是對自己命運的考慮。
這裏是離崖山近百裏的一個小海島,除了少數的軍人之外,大多是從中原逃到臨安,又從臨安一路追隨南宋小朝廷,逃到這片海域的百姓及軍人家屬,他們是對南宋朝廷最忠實的一群人。
當小皇帝跳海的消息傳到這兒,人群裏充滿了絕望,許多人甚至跳海自盡,以表示對朝廷的忠誡。
望著一路跟隨自己跋山涉水,生死與共的百姓,一個個以這種方式離去,陸秀之很是難過。
從中原到臨安,再到這兒,他們中的許多人,有水土不服的,有各種疾病纏身的,許多人沒有來到目的也,在中途便倒下了,能來到這個島上的畢竟是少數。
陸秀之前覺得一定要把他們帶出去,這是老天賦予自己的責任。
但是往哪兒逃呢,陸上肯定是不行。
他雖有十萬之眾,但都是一些老幼病殘。和驍勇善戰的元軍對抗,根本不在一個等級。
而如果不趕快轉移,元軍的下一個目標肯定是這兒。
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這時候,東南沿海民眾下南洋闖生活已經開始了。
而且還有徐福東渡扶桑建國的曆史傳聞。受此影響,陸秀之決定帶這些民眾出海,建立新的國家。
與其被屠殺一盡,還不如出去闖一闖,或許還有一線生路。
他的想法得到了民眾的支持。
但他們的船隻隻有一千多條,民眾卻有十萬之多,明顯不夠用。
於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群,聽到這個消息後,為了免除孩子們的後顧之憂,以不適宜水上顛簸為由,互相串聯,在一個夜裏集體跳海,甚是悲壯。
船的事順利解決了,而據探馬的消息,元軍的鐵騎正在向這邊趕來,預計明天中午可到,情形甚是危急。
於是他們顧不上為這些老人收屍,在船上裝足了淡水和食物後,在元軍還沒到來之前,揚帆遠航了。
當元軍趕來時,這兒已空無一人。帳篷都被砸爛,並焚燒殆盡。海灘上飄滿了屍體,情景慘不忍睹。
當時元軍以為這些人都跳海自殺了,由於大過慘烈,他們封鎖了消息。所以陸秀之出海的事,一直鮮為人知。
陸秀之和他帶領的船隊,在茫茫大海中航行著,尋找著他們心目中的宜居之地,是他們堅定不移的夢想。
途中,他們經過了許多島嶼,這些島上都有民眾居住,並建立了國家。麵對這麽一支人數眾多的船隊,當然沒人敢收留,怕他們反客為生,成為了這片土地上的主人。
在給他們提供了足夠多的淡水之後,連給他們上岸歇息的機會都不給,便把他們逐離。
與路過一個小海島時,島上的居民告訴他們,在西南有一個島嶼,很大,但居民很少,很適合他們。陸秀之便隻好帶著他的船隊,繼續航行,向那個理想的島嶼進發。
又經過兩個月的航行,最後他們看到了一個島嶼。
這時候的他們,已水盡糧絕,精疲力竭,急需休整,便決定登島。
到島上一看,當地居民很少,且還沒有開化,決定在這兒發展立國。
這時候,他們由出發時的七八萬人,經過各種減員,人數不到四萬人了,損失過半。
不過大浪淘沙,所剩的都是年輕身體好的人。
他們躲過了風暴,疦病,最終成功活了下來,實在是一個奇跡。
通過考察,他們發現發現這個島很大,而且是南北雙島。他們最初登陸的是北島,隔著一個幾十裏的海峽,還有一個南島,比北島小不了多少。
兩島周邊還有不少小島。
由於是屬於熱帶,島上四季水果飄香,很適宜居住。
兩個島上都生活著一些土著,他們與外界隔絕,除了簡單的口語外,他們沒有屬於自己的文字,更沒有國家的概念。還處於母係社會中,往往一個老祖母,便是一個部落。
生產方式相當簡單,還沒有鐵器,過著原始人刀耕火種時代的生活。
他們見島上來了許多的男男女女,很是驚奇。
到島上後,陸秀之理所當然地成為了這兒的王,並立即在島上展開了布局。
他從北島開始,把自己所帶來的人員,進行分配,主要是開墾土地。
由於沒有敵對勢力,治安又好,因此沒必要養軍隊,所有的人,都發展生產。
來島上不久,他們在島上發現了一個鐵礦,並順利開采。之後,本土的第一把菜刀,第一個農具,第一隻鐵錨,相繼打造使用。島上飛速發展的春天,真正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