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姚彬入宮做公公的第七年,他的家鄉發生了一件大事。
他的朋友,年逾四十的張員外,終於有了自己的兒子。
兒子降生的那一刻,張員外喜極而泣,認為這是老天賜給他的禮物,因此給孩子起名天賜。
張員外婚後一直沒有孩子,娶了兩房妻子都是如此。他知道這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很是無奈。
從此吃齋念佛,廣行善事,並四處看醫生,也吃了不少的草藥。都說他命裏無子,應該如此。豈科在四十多歲時,也許是他的虔誠感動了上天,終於枯樹逢春,並開花結果。有了兒子,也就意味著家族得以延續,能不高興嗎?
由於是中年得子,老張就特別疼愛這個來之不易的兒子,要什麽滿足什麽,簡直比自己的眼珠子還金貴。
到了五六歲時,就把他送到鄰村私塾裏去讀書。
可惜這孩子生性活潑好動,對讀書識字不怎麽感興趣,倒是特別喜歡耍槍弄棒,對習武充滿了熱情。於是老張又給兒子請了專門的武師,教授兒子武藝。
轉眼到了十四歲,由於發育的好,看上去已經成長為一個英俊的少年。
在師父的精心指導下,他的武藝進步很快。尤其北腿係列,更是爐火純青,發起威來,三五個漢子近不了身。
師父見徒兒武藝己學成,自己也沒有啥東西可教了,就辭別了張家父子,迴自己家鄉去了。
失去了師父的約束,天賜更加放蕩自由了。每日到鄰村閑逛,結交了不少同歲數的少年朋友。
大家在一塊玩耍,無拘無束。說起自己未來的職業選擇時,大家都說希望能做一個俠客,頭戴鬥笠,身穿披風,腰斜挎一七星寶劍,行俠仗義走天涯,豈不快哉?
因為受俠客夢的影響,天賜最愛打抱不平,為此給家裏惹了許多麻煩。
每次惹了禍,都是家裏出錢擺平。好在家裏富裕,不差錢,天賜又是家裏唯一的孩子,舍不得他受委屈,縱然他錯了,也從沒舍得說過他。
在他十五歲的時候,家裏又有了喜事,父母又給他生了一個弟弟。
老張己到了知天命之年,又得了一個兒子,更加珍惜,給這個兒子取名天福。
由於有了小兒子,對大兒子的關注自然就少了。
天賜失去了管束,整天和一幫小朋友混在一起,嬉戲打鬧,轉眼到了年末歲尾。
這一天,又去臨村去找小夥計們玩,遠遠地見一群人圍在一起,不知看什麽。人群裏不時傳來起哄聲,他十分好奇,便也湊上去觀看。
原來是鄰村的鄭大公子,正用木棒不時地抽打一個老人。老人倒在地上,雙手抱住腦袋,在地上翻滾著,發出連連慘叫。
老人越慘叫,鄭少爺打得越歡,並不時爆發出滿意的笑聲。
這個鄭少爺可不簡單,他家是這兒有名的富裕人家,不過可不是什麽暴發戶。從其曾祖父起,他家就已經是這一帶的首富之家了。又經過了近百年的經營,產業更大,不光擁有大片良田,城裏還有商鋪。族人中,更是有不少做官的,是這一帶的名門望族,真正惹不起的人家。
鄭少爺的作派叫人們體會到人世間什麽叫為富不仁了,他經常幹一些欺男霸女的事,是這一帶有名的惡少。隻是因為家庭背景太強大,人們才敢怒而不敢言,這更助長了其囂張跋扈的氣焰。
天賜是那種初生牛犢不怕虎,富有俠心義膽的人,早就看不上他那種做派。鄭少爺這小子對此也是心知肚明,雙方互不服氣。
由於不是一路人,沒有交往,也就沒有發生過衝突,但彼此仇視的種子已埋下,出事是早晚的。
今天鄭少爺不知怎麽地,心情特別地不爽。後來見一個下鄉賣油糕的老人,越看越不順眼,便抓起油糕,撕碎了,喂他的狗吃。
賣糕老人知道碰上了無聊,開始還默默忍受,不敢言語。
後來鄭少爺得寸進尺,把一筐炸好的糕點,全倒在地上,賣糕老人忍不住了。
便抓住鄭少爺,伸手要錢。
“在這兒賣東西,經過我同意了嗎?”鄭少爺問。掙脫要走,無奈衣服被抓,脫身不得,頓時心頭火起,飛起一腳,把老人踹倒地上。
“拿人的東西不給錢,還有沒有天理,”賣糕老人痛心疾首地說。
本來鄭少爺已經打算離開了,賣糕人的這句話,又深深地刺痛了他。他又返了迴來,用腳踢了一下老人,說道,“老東西,你說啥?”
賣糕人已看出這年輕人絕非良善之輩,惹不起還躲不起嘛,就說:“不要錢了,不要錢了,”站起來想走,可是己經沒機會了。
“你個老家夥,真是不識好歹,本少爺的狗吃你點東西,那是給你麵子,你還想要錢,今天本少爺就教你如何做人。”
從一個隨從手裏,接過一根木棍子,向老頭沒頭沒臉地打來。
把老人打到四處翻滾,慘叫連連。圍觀的人雖然很多,都是在看熱鬧,怕引火燒身,任鄭少爺胡為。
“住手,”看到這一場景,天賜怒火中燒,大聲喊道。
聽到有人怒喝,少爺一怔,一看是天賜,笑了。
“從哪兒蹦出來個兔崽子,想管閑事不成?那也要看我手裏的棍子同意不同意,”說著,鄭少爺丟下老人,用木棍很悠閑地敲打著自己的手心,向天賜逼了過去。
他知道天賜練過武藝,拳腳很厲害,所以過去一直讓著他,這也是二人雖然相互不服,還沒真正翻臉的原因。
但今天不同了,當著這麽多人的麵嗬斥他,並擺出咄咄逼人的架式,這分明就是對自己權威的挑戰。
他感覺自己如果不做出點反應,就會被人視為軟弱,那以後還如何在這一帶當帶頭大哥?
所以麵對天賜因憤怒而氣紅的臉,以及握緊的雙拳頭,雖然心裏有些打怯,但在氣勢上,他告訴自己,絕不能輸。
況且自家是這一帶有名的富戶,財大氣粗,身邊又有幾個伴當,這些都是他敢挑戰天賜的底氣。
哪知他今天低估了天賜收拾他的決心。
對於鄭少爺的所作所為,天賜早按捺不住了,隻是理智使他沒有做出過激的舉動。今天不同了,看到地上滿是血跡的賣糕人,他再也忍不住了,非要教訓一下這小子不可。
看著那張湊過來充滿邪惡的臉,天賜哪裏還忍得住,罵了聲“去你娘的,”一個右勾拳,向鄭公子打去。
力道十足,快似閃電,帶著滿腔的憤怒,向少爺頭上砸去。
鄭公子也是,麵對飛來的拳頭,你到是躲閃,或者格架呀,可不,他是既不躲又不閃,反而把瞼湊上去,被天賜一拳頭甩到臉上,立刻,少爺慘叫了一聲,倒在了地上。
並不是少爺想挨這一拳頭,關健是他沒受過專業的訓練,又被酒色掏空了身子,反應遲鈍,加之二人打架根本就不在一個段位上,一觸即敗,當然是很正常的事了。
少爺被擊倒地上,棍子也被甩在一旁。他想爬起來,剛一起身,又被天賜一個飛腳,踢倒地上。這時候,天賜的怒氣開始徹底爆發了,隻想好好教訓一下這個惡少,完全沒考慮後果。
這時候,如果有誰從中阻攔一下,事情也許不會搞這麽大,以致鬧出人命來。
可是大多數人,平時都受過少爺的欺負,巴不得天賜狠狠地揍他,打傷打殘才解氣,更別說上前勸架了。
那些伴當,也多是些狐朋狗友,都知道天賜是有真功夫的人,誰敢上前當活靶子,關鍵時候,也都成為了看客了。
這就是交友不慎的代價,喝酒吃肉時高朋滿座,關鍵時候身邊空無一人,真是絕大的諷刺。
他的朋友,年逾四十的張員外,終於有了自己的兒子。
兒子降生的那一刻,張員外喜極而泣,認為這是老天賜給他的禮物,因此給孩子起名天賜。
張員外婚後一直沒有孩子,娶了兩房妻子都是如此。他知道這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很是無奈。
從此吃齋念佛,廣行善事,並四處看醫生,也吃了不少的草藥。都說他命裏無子,應該如此。豈科在四十多歲時,也許是他的虔誠感動了上天,終於枯樹逢春,並開花結果。有了兒子,也就意味著家族得以延續,能不高興嗎?
由於是中年得子,老張就特別疼愛這個來之不易的兒子,要什麽滿足什麽,簡直比自己的眼珠子還金貴。
到了五六歲時,就把他送到鄰村私塾裏去讀書。
可惜這孩子生性活潑好動,對讀書識字不怎麽感興趣,倒是特別喜歡耍槍弄棒,對習武充滿了熱情。於是老張又給兒子請了專門的武師,教授兒子武藝。
轉眼到了十四歲,由於發育的好,看上去已經成長為一個英俊的少年。
在師父的精心指導下,他的武藝進步很快。尤其北腿係列,更是爐火純青,發起威來,三五個漢子近不了身。
師父見徒兒武藝己學成,自己也沒有啥東西可教了,就辭別了張家父子,迴自己家鄉去了。
失去了師父的約束,天賜更加放蕩自由了。每日到鄰村閑逛,結交了不少同歲數的少年朋友。
大家在一塊玩耍,無拘無束。說起自己未來的職業選擇時,大家都說希望能做一個俠客,頭戴鬥笠,身穿披風,腰斜挎一七星寶劍,行俠仗義走天涯,豈不快哉?
因為受俠客夢的影響,天賜最愛打抱不平,為此給家裏惹了許多麻煩。
每次惹了禍,都是家裏出錢擺平。好在家裏富裕,不差錢,天賜又是家裏唯一的孩子,舍不得他受委屈,縱然他錯了,也從沒舍得說過他。
在他十五歲的時候,家裏又有了喜事,父母又給他生了一個弟弟。
老張己到了知天命之年,又得了一個兒子,更加珍惜,給這個兒子取名天福。
由於有了小兒子,對大兒子的關注自然就少了。
天賜失去了管束,整天和一幫小朋友混在一起,嬉戲打鬧,轉眼到了年末歲尾。
這一天,又去臨村去找小夥計們玩,遠遠地見一群人圍在一起,不知看什麽。人群裏不時傳來起哄聲,他十分好奇,便也湊上去觀看。
原來是鄰村的鄭大公子,正用木棒不時地抽打一個老人。老人倒在地上,雙手抱住腦袋,在地上翻滾著,發出連連慘叫。
老人越慘叫,鄭少爺打得越歡,並不時爆發出滿意的笑聲。
這個鄭少爺可不簡單,他家是這兒有名的富裕人家,不過可不是什麽暴發戶。從其曾祖父起,他家就已經是這一帶的首富之家了。又經過了近百年的經營,產業更大,不光擁有大片良田,城裏還有商鋪。族人中,更是有不少做官的,是這一帶的名門望族,真正惹不起的人家。
鄭少爺的作派叫人們體會到人世間什麽叫為富不仁了,他經常幹一些欺男霸女的事,是這一帶有名的惡少。隻是因為家庭背景太強大,人們才敢怒而不敢言,這更助長了其囂張跋扈的氣焰。
天賜是那種初生牛犢不怕虎,富有俠心義膽的人,早就看不上他那種做派。鄭少爺這小子對此也是心知肚明,雙方互不服氣。
由於不是一路人,沒有交往,也就沒有發生過衝突,但彼此仇視的種子已埋下,出事是早晚的。
今天鄭少爺不知怎麽地,心情特別地不爽。後來見一個下鄉賣油糕的老人,越看越不順眼,便抓起油糕,撕碎了,喂他的狗吃。
賣糕老人知道碰上了無聊,開始還默默忍受,不敢言語。
後來鄭少爺得寸進尺,把一筐炸好的糕點,全倒在地上,賣糕老人忍不住了。
便抓住鄭少爺,伸手要錢。
“在這兒賣東西,經過我同意了嗎?”鄭少爺問。掙脫要走,無奈衣服被抓,脫身不得,頓時心頭火起,飛起一腳,把老人踹倒地上。
“拿人的東西不給錢,還有沒有天理,”賣糕老人痛心疾首地說。
本來鄭少爺已經打算離開了,賣糕人的這句話,又深深地刺痛了他。他又返了迴來,用腳踢了一下老人,說道,“老東西,你說啥?”
賣糕人已看出這年輕人絕非良善之輩,惹不起還躲不起嘛,就說:“不要錢了,不要錢了,”站起來想走,可是己經沒機會了。
“你個老家夥,真是不識好歹,本少爺的狗吃你點東西,那是給你麵子,你還想要錢,今天本少爺就教你如何做人。”
從一個隨從手裏,接過一根木棍子,向老頭沒頭沒臉地打來。
把老人打到四處翻滾,慘叫連連。圍觀的人雖然很多,都是在看熱鬧,怕引火燒身,任鄭少爺胡為。
“住手,”看到這一場景,天賜怒火中燒,大聲喊道。
聽到有人怒喝,少爺一怔,一看是天賜,笑了。
“從哪兒蹦出來個兔崽子,想管閑事不成?那也要看我手裏的棍子同意不同意,”說著,鄭少爺丟下老人,用木棍很悠閑地敲打著自己的手心,向天賜逼了過去。
他知道天賜練過武藝,拳腳很厲害,所以過去一直讓著他,這也是二人雖然相互不服,還沒真正翻臉的原因。
但今天不同了,當著這麽多人的麵嗬斥他,並擺出咄咄逼人的架式,這分明就是對自己權威的挑戰。
他感覺自己如果不做出點反應,就會被人視為軟弱,那以後還如何在這一帶當帶頭大哥?
所以麵對天賜因憤怒而氣紅的臉,以及握緊的雙拳頭,雖然心裏有些打怯,但在氣勢上,他告訴自己,絕不能輸。
況且自家是這一帶有名的富戶,財大氣粗,身邊又有幾個伴當,這些都是他敢挑戰天賜的底氣。
哪知他今天低估了天賜收拾他的決心。
對於鄭少爺的所作所為,天賜早按捺不住了,隻是理智使他沒有做出過激的舉動。今天不同了,看到地上滿是血跡的賣糕人,他再也忍不住了,非要教訓一下這小子不可。
看著那張湊過來充滿邪惡的臉,天賜哪裏還忍得住,罵了聲“去你娘的,”一個右勾拳,向鄭公子打去。
力道十足,快似閃電,帶著滿腔的憤怒,向少爺頭上砸去。
鄭公子也是,麵對飛來的拳頭,你到是躲閃,或者格架呀,可不,他是既不躲又不閃,反而把瞼湊上去,被天賜一拳頭甩到臉上,立刻,少爺慘叫了一聲,倒在了地上。
並不是少爺想挨這一拳頭,關健是他沒受過專業的訓練,又被酒色掏空了身子,反應遲鈍,加之二人打架根本就不在一個段位上,一觸即敗,當然是很正常的事了。
少爺被擊倒地上,棍子也被甩在一旁。他想爬起來,剛一起身,又被天賜一個飛腳,踢倒地上。這時候,天賜的怒氣開始徹底爆發了,隻想好好教訓一下這個惡少,完全沒考慮後果。
這時候,如果有誰從中阻攔一下,事情也許不會搞這麽大,以致鬧出人命來。
可是大多數人,平時都受過少爺的欺負,巴不得天賜狠狠地揍他,打傷打殘才解氣,更別說上前勸架了。
那些伴當,也多是些狐朋狗友,都知道天賜是有真功夫的人,誰敢上前當活靶子,關鍵時候,也都成為了看客了。
這就是交友不慎的代價,喝酒吃肉時高朋滿座,關鍵時候身邊空無一人,真是絕大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