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彬有什麽特殊事,要到宮裏查資料?


    並且張信還稱姚彬為叔,莫非二人有什麽特殊關係?


    說起來,二人關係還真不尋常。


    二人都是明山後寨人,鄰村關係。


    二人還是同一個祖宗的後代,後來這位先祖失蹤了,後人們便四處找他,姚彬和張信入宮,和這位先人有很大關係。


    這到底是怎麽一迴事呢?還要從二百年前說起。


    那時候,後寨叫花石村,四周群山環抱,多水環繞,是一個美麗的地方。


    靠山吃山,由於這兒出門便是山,與石頭打交道多了,這兒的村民都有一套打石頭的絕活,他們主要的經濟收入,便是到山外做石頭活,以北來換取報酬,用以養家湖口。


    雖然很辛苦,但日子還過得去。


    在這個村子的東北隅,蓮花塘邊,生活著這麽一戶人家:男主人張百順,年剛過二十,身材魁梧,長相英俊,剛娶了鄰村姚家姑娘桂英為妻,生活甜蜜。


    百順也是個石匠,和桂英自小青梅竹馬,兩個能走到一塊,也是雙方努力的結果。


    婚後半年,百順一直在家陪伴著妻子,享受著新婚的樂趣。


    這一天,山外官府派來了差役,說某地有一個工程,需要數十名石匠。時間不長,報酬很高,希望後寨的石匠們不要錯過這次機會。


    桂英這時候己懷了孕,百順本不想外出,想在家侍候妻子,直至分娩。但官府知道他是有名的石匠,點名要他參加。


    百順推辭不掉,又想時間不是太長,孩子出世之前,迴來是不存在任何問題的。於是和村裏三十多名工匠,包括自己的大舅哥,踏上了征程。


    這事發生在建文三年,當地有縣誌記載。


    誰知從此一去不複返,所去的工匠,一個也沒有迴來。


    去當初招工的官府找人,迴答說他們隻負責招工,至於人去了哪兒,他們也不知道。這屬於更高層麵的事,把責任推卸的幹幹淨淨。


    這夥人去了哪裏,又為何集體失蹤,成了一個未解之謎。


    在等待丈夫的過程中,桂英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兒子。


    在撫養兒子成長的同時,她一直苦苦等待著丈夫歸來。


    不知不覺中,兩個孩子都已長大成人,百順還是沒有迴來。


    這時候,她娘家嫂子找上門來,說要和她商量一件事。


    原來,她娘家哥哥也是這次的失蹤人口之一。不幸的是,她哥哥家隻有三個女兒,沒有男丁。嫂子為了後續有人,便提議桂英將雙胞胎中的一個,過續給她,以免老姚家斷了香火。


    見嫂子確實可憐,桂英便把雙胞胎中的老二,送給了嫂子。


    並且約定,自此之後,張姚兩家,雖是異姓,但是同祖同宗的性質不變。兩家要世代交好,後世子孫中,要永遠保持著情誼,直至千秋萬代。


    桂英和百順是一起長大的一對戀人,婚後感情一直很好。盡管人們都肯定,這夥人不在人世了。唯有她,不肯接受這個現實,說丈夫肯定還活在世上,天天盼著丈夫歸來。


    她家就在村頭,村口有一棵百年古槐,枝繁葉茂,當年桂英就是在這棵樹下,送丈夫遠行的。


    以後,這兒就成了她每天必來的地方,無論寒冬酷暑,她都在這樹下向遠方眺望,人們都說,她思念丈夫過度,瘋了。


    其實她並沒有瘋,隻是她太愛自己的丈夫了,怎麽也不相信他會一去不複返,總相信他有朝一天還會迴來。


    就這樣在等待中,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幾十年過去了,她由一個青春美少婦,逐漸變成了一個滿頭白發,行動不便的老嫗。


    雖然如此,她每天仍堅持去老槐村下。隻是這時候,她相信丈夫最終要歸來的夢想,漸漸破滅了。隻是她已經習慣了去老槐樹下,孩子們也知道她內心的傷痛,也不好阻止。


    終於,在一個寒冷的冬季,桂英堅持不住了,染了風寒,一病不起。


    數度昏迷,醒來之後,看著守在身邊的張,姚兩姓子孫,欲言又止。


    子孫們都知道她心裏在想什麽。


    她在考慮身後事。


    隨著年齡的增大,她知道自己再也爬不起來了,那棵給他帶來了無數希望的老槐樹下,她再也去不了啦。


    她一生一世都在掛念的夫君,再也迴不到她身邊來了。


    丈夫已不在人世了,幻想在她生命的最後一刻破滅了,她終於承認了這個殘酷的現實。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老婦人終於走完了坎坷的一生,心有不甘地閉上了眼睛,懷著極大的不甘,極大地遺憾,去了天國。


    她在人生的最後一刻,沒有等來丈夫的消息,這成為她一生最大的,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的人生結局又是圓滿的。在他閉眼的那一刻,他的兒孫們都守在她的病榻前,守護著他。其中包括她過繼給姚家的那個兒子,自她病後,一直在床前無微不至地照顧她,這點叫她深感欣慰。


    一天,她昏迷了幾天後,終於醒了過來。並且一反常態,胃口大開,吃了很多平時喜歡吃的東西,弄且思路一反常態地變得異常清晰時,子孫們都哭了。


    他們知道老人大限己到,這短暫的清醒,其實是上蒼最仁慈的安排,是為了不使故去的人心留遺憾,而明白無誤,思路清晰地交代自己的身後事。在大多數人去世前,都會有這短暫的清醒時刻。


    桂英看著兒孫們都眼裏噙滿了熱淚,知道他們舍不得自己。他沒有為自己難過,顯得很平靜。


    她開始交代自己的後事。


    首先,她告訴孩子們,她去世後,不要把她葬入張家祖墓。


    並不是不想歸葬祖墳,實在是她一人獨占一個墓地,會很孤獨。


    如果孩子們真是孝順她,為她好,那麽,在把她入棺後,不要入土,而是把她的棺木,停放在村口老槐樹旁的那個山洞裏。


    那個山洞離她常年迎接丈夫的老榆樹不遠,洞口向東南方向,正好和他丈夫所走的方向一致。


    下大雨時,來不及迴家,桂英便到這個洞裏躲避。洞有十幾步深,她對洞內情況非常熟悉。


    至於她什麽時候入土,沒有期限。


    她知道百順現在已不在人世了,他、現在葬身何處,仍是一個謎。她希望張姚兩家的後人,能多方打探,盡量找到他的下落,不使他成為他鄉孤魂野鬼,把他靈柩帶迴故土,他們夫妻合葬。


    他沒遺憾了,後世子孫也完成了自己的義務。


    否則,她寧願世世代代守在這個洞裏,直至化為灰塵。


    交代完之後,溘然長逝。


    張姚兩家後人,經過商量,堅決執行老太太的遺願,買了上好的棺木,選了一個良辰吉日,把她的棺木放在了村口洞裏。


    老太太停靈洞裏,給兩家後人帶來了極大壓力。本來祖上神秘失蹤,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己夠煩惱的了,現在老夫人不不肯下葬,這在宗教禮法裏是不被允許的。


    於是兩家人加大了尋找百順的力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他是奸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藏寶獵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藏寶獵人並收藏他是奸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