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差事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其親侄子魏良身上。


    在魏忠賢看來,隻有血緣最親近的人,才有接受這一重任的資格。


    外人皆不可靠。


    據說,墓塚的選擇,是魏忠賢親自敲定的。為此,他走訪了不少地方,但都不滿意。後來,他來到了一處大山,見那山遠遠望去形似臥龍,山上林木蒼翠,山腳下三水環繞,形似玉帶,乃絕佳的風水寶地。


    逐決定在這兒修陵。


    在勘探陵扯時,發現了一個山洞,正好在山的中間位置,就好似人的肚劑眼,真是奇妙。


    魏忠賢當即拍板,就以這個山洞為基礎,修建陵墓。


    修建陵墓時,人們都躲在洞中作業,從外邊什麽也看不到,極大地降低了曝光率。


    雖然從外邊看沒什麽奇特的,但內部建造的十分豪華。山洞經過修整,開掘,可以在未來當墓道用,直達墓室。墓室是陵墓的核心,自然是這個工程中最大的。除此之外,周邊還建了許多耳室,用來存放他收集來的珍寶。


    魏公公的想法很簡單,無論生前死後,他都要做一個富有的人。


    曆史上名人墓不被盜的很少,接受了這一教訓,在深山裏修建墓穴正是為了躲避盜墓者的套爪。並且還設置了另一道保險,即在墓裏修了許多機關,都是能工巧匠設計建造的,不明原理的人進入,九死一生,異常兇險。


    陵墓修好後,山洞將被封堵,並種上樹木。從外觀上,看不出一絲陵墓的影子。


    這些措施,有力地保證了墓室內的安全,能有效地阻止盜墓賊的瘋狂行為,從而能保障魏公公不受任何幹擾,長眠地下。


    當然,做這一切,需要征召大量的優秀工匠。


    這就有一個問題擺在管理者麵前,急需解決,那就是保密工作如何做。


    理論上,修建這樣一個大型陵墓,要在山體中進行,要挖空山洞。


    雖然借助山洞,可以節省很大一部分人力,但是那洞內的機關,以及墓室,卻需要很大的空間,這些工程的工作量仍然很大。


    那時沒有機械設備,一切工序全靠人力。不大的工程,就要不少人工。而整個陵墓從始至終,需要做的工序太多了,每一項都有很多工匠參與其中。


    那麽多的工匠,魏良是如何做到保密的?


    大明朝可是一個情報係統發展最好的朝代,僅出名的特務機構,就有東廠,西廠,六扇門,以及老牌的情報機構錦衣衛。


    這些機構裏匯集了各方麵的人才,他們神通廣大,無孔不入。大明國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導致各地暴亂頗發,政權最終被推翻,但並不影響其對情報係統的投入和熱情。


    這些情報係統真的是大而強,但是對於這樣一個超級大動作,怎麽都選擇集體失明了呢?


    這就隻能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魏公公通過自己的影響力,把這件事在未發酵之前,都給平息了。


    魏忠賢從一個人見人厭的街頭小混混,成為了不可一世的九幹歲,絕非偶然。除了善於拍馬逄迎之外,一定還有許多別人無法超越的長處,所以才能在與自己的政敵鬥爭中長勝不敗。


    可以說,他的成功,就是踩著政敵們的血跡,一步步爬上去的。


    是勞心與勞力的結合,敢想敢幹的結果。


    稍有不慎,都有可能被政敵拿下,而萬劫不複。


    說魏公公每天都是踩在刀尖上過日子的人,一點也不誇張。


    為了自己的安全,他把所有的情報係統,都牢牢地抓在自己手裏。


    其負責人全部換上了自己的親信。


    使這些名義上是朝廷除奸的情報機關,都變成了魏忠賢打擊政敵,為自己服務的工具。


    一旦搜集到對政敵不利的信息,便大作文章,對其無情地打壓。


    對於不利於自己的消息,早發現,早處理,絕不讓他流入社會,對自己造成不好的影響。


    他修造陵墓那麽大的事,而且建造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情報部門不可能不知道。


    隻有一個解釋能說明造成這方麵的原因,那就是魏忠賢利用了自己的影響力,抹消了這事的影響。


    這種解解是很叫人信服的。


    因為從魏良三次轉移家產的時間看,那段時間應該正是陵墓修建的最緊張時間,也是魏公公權力巔峰期。


    公公想做什麽,幾乎沒有人可以阻攔的,想向世上隱瞞這件事,就是小菜一碟,太容易不過了。


    如果以權力論來評價魏公公的墓沒被世人發現,也說的過去。但時過境遷,不久公公垮台,失去了對權力的控製,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對象,這時候其私修陵墓,為啥還未曝光呢?


    其實這裏麵的原因並不複雜。


    原先知道這一秘密的,都是心腹。即使魏公公倒了台,也保持著對魏公公的一片赤誠。更擔心說出這段事來,會給自己引來其他方麵的麻煩,因此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們態度,把此事悄悄咽在自己肚裏。


    當然了,還有另一種可能,即這陵墓的建造己近尾聲。魏忠賢倒台的消息傳到魏良耳裏,他知道失去保護的嚴重性,於是及時止損,處置了工匠。而主要工程己到了收尾階段,僅剩一些輔助工程,可有可無。


    這些後期事項,修,對工程是錦上添花。不修,也無礙大局。於是魏良毫不猶豫地放棄了建造,關閉了地宮入口,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曝光的機率。


    現在的問題是,魏公公花費了那麽大的人力財力,裝了那麽多財寶的陵墓,他到底有沒有入住啊?


    毫無疑問,魏忠賢給自己修建的這個陵,是超規格麽,是違反禮製的,是享受了他不該享受的東西。按禮法,視同造反,罪當斬首。


    其實魏公公對此心知肚明,所以才偷偷把營造。


    他曾有個計劃,在年老之時,便告老還鄉。百年之後,先在故鄉修造一個墳墓,其實隻是一個假墓,是一個衣冠塚,真實的屍骨,由侄兒,葬入修建的陵墓。


    這樣,他的人生才算徹底終結,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當然,死後的這一切,他看不到了。後人會不會按他說的去做,也是個問題。


    不過他對此並不擔心。


    他把一切都寄托在侄子身上。


    通過多年考察,他對侄子充滿了信任。


    除了自己是他的叔叔,是血緣上無可替代的親人之外,這孩子的忠誠,實在,簡直在這個世界上挑不出第二個。


    精通識人術的魏忠賢,對侄子的性格習性研究的異常通透,他相信侄子會辦好他所有的身後事的。


    生前享受人間榮華富貴,死後有這麽多金銀財寶陪著,這一生也值了。


    假自殺之後,魏忠賢肯定是投西北去了。


    根據當事人的描述,他當時狀態並不是太好,又是一個人去,平時叫人侍候慣了,現在一個人長途跋涉,他體力上是否能堅持?


    如果他在中途染上了病,又得不到救治,是不是就病倒在路上,那個陵墓也就永遠等不到它的主人了。


    既然沒人入葬,又收集了那許多寶藏,這洞是不是就由一個令人害怕的陵墓,而變成了一個叫人垂涎欲滴的藏寶洞?


    這事想想都叫人高興,尤其對於長期財政困難的崇禎來說,更是一大福音。


    據說魏忠賢當權幾十年,從民間搜刮的財富,占了國家財政的很大部分,那可都是老朱家的錢啊。要是能找迴來,對於他祟禎穩定破碎的河山,將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想到這,崇禎開心地笑了,仿佛看到了他複興大明的中興夢,正在實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他是奸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藏寶獵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藏寶獵人並收藏他是奸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