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這件事十分重大,容不得出一丁點兒差錯。康熙和於虎,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製訂了一套行動方案。
商定,這次行動,由於虎全程負責,因為他對雙羊山比較熟悉,是這次行動的最高指揮長。
計劃從山洞裏把人輸送進去,然後用偷襲的方式,救朱梅的同時,執行對張凡的逮捕。
僅救人一項,還沒多大困難,但要和逮捕人捆綁在一起,難度就不是一般的大。
沒有三百人,這樁任務不可能完成。
接下來,於虎開始考慮這次奇襲人員的構成,是在雙羊山當地招募,還是從京裏直接帶人進入。
他權衡利弊,決定還是使用京裏的兵士。
理由是當地幾乎沒有駐軍,地方力量又相過薄弱,集結一支百人的隊伍,要從周邊幾個縣調拔,風險極大。因此決定,參加這決行動的人員,都從京裏挑選。
既然京裏有龐大的駐軍提供人力支持,於虎就準備多帶些人,以便在和雙羊山的交手中,更能穩操勝券。
他用了兩天時間,從各駐軍單位,挑選了六百名身體素質比較好的士兵,把他們集合在一起,進行強化訓練。
訓練分別在兩個對外封閉的軍事大院裏進行,不用擔心泄密的危險。
兩個大院,分別模擬了兩所建築物的形狀,一個用石頭壘成的小屋,一個是高達近丈的大院。
每個建築各分三百士兵,日複一日地操練。
麵對石屋的那幫人,除了訓練體能外,這抽出一定時間,對那所模擬石屋,進行研究。
研究那個石屋的構造特點,房頂的受力點在哪,用哪種方法最容易攻破石屋,以及石屋在暴力下,如何不垮塌,以最大程度地保護建築裏的人。
這次行動,如果裏麵的人有一個人受到傷害,都是失敗的。
而那些試圖進攻院子裏的士兵,則就輕鬆多了。他們都是一些力量型的兵士,頭腦簡單,四肢發達,隻要敢打敢衝就行。因此除了搏殺技過關外,攀爬城牆成了訓練他們的主要內容。
於虎每天在兩處基地內跑來跑去,看這些人的訓練情況,並估算著時間,什麽時候動身為宜。
由於這兒到雙羊山,有六七百裏路,屬於遠距離突擊了,因此考慮的事情特別多。
如何秘密地把這些人帶到目的地,成了一個難題。
五百人,不是一個小數目。
首先是去的問題。
怎樣去?
是騎馬還是步行?
如果步行,這麽遠的距離,按每天百裏,最少也得七天。
而且還要攜帶武器,生活用品,這樣即使到了雙羊山附近,路途的勞累,一定使人很疲憊,必須進行休整,以恢複體力。這樣行動開始後,戰鬥力才不會大打折扣。
步行的弊端很多。
要是騎馬,士兵的體力問題解決了。但這些馬匹,要消耗很多東西,在秘密狀態下,這些馬匹該如何管理?
還有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行途中,是成建製地行走,還是化整為零,分散行走呢?
成建製地走,可以至始至終地保持隊伍的戰鬥性,有突發情況,可以馬上解決。
各帶隊主官不離自己的隊伍,可以保證隊伍一人不少地到目的地,統一行動更有保障。
缺點是不論化裝成平民,還是保持軍人的性質不變,這樣大規模的行動,很引人注意。
如果他們不重視萬忠搞情報的能力,這次行動大概率會以失敗告終。
因為誰也不知道萬忠在京裏安插了多少眼線,反正在幾十年前,他就這樣做了,例如姚彬。正是因為他的被捕,才導致了寶藏案的爆發。否則,還真沒人知道這夥人的存在。
可以猜想,通過幾十年的發展,擅於搞情報工作的萬忠,在京城己組建了強大的情報網。於虎這邊軍事人員剛一調動,或許人家那邊就得到了情報,並釆取了相應的措施。
就算躲過了京城這一關,那沿路又不知有多少暗探在等著他們。所謂的秘密偷襲,在人家看來,都成了公開透明的了。這種情況下,別說救別人,弄不好,還有被別人圍殲的可能。
雙羊山的實力是有目共睹的,不可小覷。
如何在保密情況下,把隊伍帶到山下,成為了這次行動的難題。
最後考慮,以單兵的形式,向雙羊山聚攏,這樣暴露的風險要小一些。
但士兵分散,多頭並進,分開容易,聚攏起來就難了。
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一樣,走路的速度也不一樣。甚至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先頭人員己到了指定地點,後進的可能還在半途中,相比集中力量行進,單兵行動困難更大。
在麵臨調兵的難題上,於虎絞盡了腦汁,也沒想出一個兩全其美之計。
可是計劃出發的日子卻越來越近。
訓練士兵的目的基本達到,按照預先士兵不超過五百人的構思,他把一百名有各種缺陷的士兵淘汰掉。剩餘的人,個個鬥誌高昂,戰鬥力爆表。
為了便於管理,他把五百人分成十個小隊,每隊伍十人,編為一哨,提撥一些下級軍官做哨長。
十人為一組,挑選有經驗的士兵,為十長。
為了便於管理,決定行動時以哨為單位,隊伍不得自行解散。
這天,於虎正和十個哨長商量事,一個公公找到了他,說康熙有事和他商量。
他迴到宮裏,康熙正在書房等他。
“準備好了嗎?”康熙問。
“準備好了,”於虎答道。
“是不是還在為怎麽上路而發愁?”康熙問道。
前幾天他曾聽於虎說過長途跋涉的難處,當時他一笑,說:“如果你感覺這事紮手,可以先放一放,過幾天,我會幫助你解決這個問題。”
現在幾天過去了,不能再拖了,是該向皇上討幫助的時候了。
“是的,路途遙遠,很難不透露風聲,一旦透出風去,失敗的風險將大大增加,”於虎說道
“這次行動,隻準成功,不許失敗,沒有商量的佘地,”康熙目光炯炯,嚴肅地說。
於虎低頭不語。
“為了使事情更有把握,我考慮再三,決定和你同行。”
於虎一驚,差點蹦起來,康熙能做出這個決定,實在出乎他意料。
這可是一國之主啊,每天案頭上堆積如山的奏折,等他批複呢。
康熙把於虎又強按迴了自己的座位。
“你先別激動,其實你的難處我也考慮了,確實不好解決。但活擒張凡,又關係到整個事情的成敗,容不得出一點差錯。在我們所麵臨的現實問題中,沒有什麽事比這更重要了,所以我決定助你一臂之力,隨隊伍參與此次行動。”
原來康熙對抓捕張凡十萬分地重視,生怕他在這次行動中漏網,因此決定以北山狩獵為名,隨隊參加這次行動。
除了對此次行動行使監督之權外,皇帝出行,自然要有大批護衛隨從,總得有幾幹兵馬相隨吧,於虎區區五百人塞在這友隊伍裏,也就名正言順,沒人注意了。
等到一個合適的地方,再以打獵為名悄悄停下來,然後讓於虎帶五百精兵,去偷襲雙羊寨。
如果感到力量不足,還可以在調撥力量。
得手後,馬上和康熙所帶領的主力匯合,以免受到強敵的個騷擾。
張凡是個很有份量的人物,掌握著許多三公主不為人知的秘密。一旦他被抓,雙羊山必定不肯罷休,肯定要武力奪迴他們的寨主,萬忠也肯定會參與其中。
因為這個人知道的太多了,足可以把一個大而強的集團輕鬆毀掉。
所以為了防止張凡再被劫走,一個強大的接應隊伍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以萬忠的能力,手下得力幹將被擒,必全力營救。一個五百人的隊伍,能否抵擋的住,很叫人擔憂。
因此一支強大的押送隊伍,也就至關重要了。
商定,這次行動,由於虎全程負責,因為他對雙羊山比較熟悉,是這次行動的最高指揮長。
計劃從山洞裏把人輸送進去,然後用偷襲的方式,救朱梅的同時,執行對張凡的逮捕。
僅救人一項,還沒多大困難,但要和逮捕人捆綁在一起,難度就不是一般的大。
沒有三百人,這樁任務不可能完成。
接下來,於虎開始考慮這次奇襲人員的構成,是在雙羊山當地招募,還是從京裏直接帶人進入。
他權衡利弊,決定還是使用京裏的兵士。
理由是當地幾乎沒有駐軍,地方力量又相過薄弱,集結一支百人的隊伍,要從周邊幾個縣調拔,風險極大。因此決定,參加這決行動的人員,都從京裏挑選。
既然京裏有龐大的駐軍提供人力支持,於虎就準備多帶些人,以便在和雙羊山的交手中,更能穩操勝券。
他用了兩天時間,從各駐軍單位,挑選了六百名身體素質比較好的士兵,把他們集合在一起,進行強化訓練。
訓練分別在兩個對外封閉的軍事大院裏進行,不用擔心泄密的危險。
兩個大院,分別模擬了兩所建築物的形狀,一個用石頭壘成的小屋,一個是高達近丈的大院。
每個建築各分三百士兵,日複一日地操練。
麵對石屋的那幫人,除了訓練體能外,這抽出一定時間,對那所模擬石屋,進行研究。
研究那個石屋的構造特點,房頂的受力點在哪,用哪種方法最容易攻破石屋,以及石屋在暴力下,如何不垮塌,以最大程度地保護建築裏的人。
這次行動,如果裏麵的人有一個人受到傷害,都是失敗的。
而那些試圖進攻院子裏的士兵,則就輕鬆多了。他們都是一些力量型的兵士,頭腦簡單,四肢發達,隻要敢打敢衝就行。因此除了搏殺技過關外,攀爬城牆成了訓練他們的主要內容。
於虎每天在兩處基地內跑來跑去,看這些人的訓練情況,並估算著時間,什麽時候動身為宜。
由於這兒到雙羊山,有六七百裏路,屬於遠距離突擊了,因此考慮的事情特別多。
如何秘密地把這些人帶到目的地,成了一個難題。
五百人,不是一個小數目。
首先是去的問題。
怎樣去?
是騎馬還是步行?
如果步行,這麽遠的距離,按每天百裏,最少也得七天。
而且還要攜帶武器,生活用品,這樣即使到了雙羊山附近,路途的勞累,一定使人很疲憊,必須進行休整,以恢複體力。這樣行動開始後,戰鬥力才不會大打折扣。
步行的弊端很多。
要是騎馬,士兵的體力問題解決了。但這些馬匹,要消耗很多東西,在秘密狀態下,這些馬匹該如何管理?
還有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行途中,是成建製地行走,還是化整為零,分散行走呢?
成建製地走,可以至始至終地保持隊伍的戰鬥性,有突發情況,可以馬上解決。
各帶隊主官不離自己的隊伍,可以保證隊伍一人不少地到目的地,統一行動更有保障。
缺點是不論化裝成平民,還是保持軍人的性質不變,這樣大規模的行動,很引人注意。
如果他們不重視萬忠搞情報的能力,這次行動大概率會以失敗告終。
因為誰也不知道萬忠在京裏安插了多少眼線,反正在幾十年前,他就這樣做了,例如姚彬。正是因為他的被捕,才導致了寶藏案的爆發。否則,還真沒人知道這夥人的存在。
可以猜想,通過幾十年的發展,擅於搞情報工作的萬忠,在京城己組建了強大的情報網。於虎這邊軍事人員剛一調動,或許人家那邊就得到了情報,並釆取了相應的措施。
就算躲過了京城這一關,那沿路又不知有多少暗探在等著他們。所謂的秘密偷襲,在人家看來,都成了公開透明的了。這種情況下,別說救別人,弄不好,還有被別人圍殲的可能。
雙羊山的實力是有目共睹的,不可小覷。
如何在保密情況下,把隊伍帶到山下,成為了這次行動的難題。
最後考慮,以單兵的形式,向雙羊山聚攏,這樣暴露的風險要小一些。
但士兵分散,多頭並進,分開容易,聚攏起來就難了。
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一樣,走路的速度也不一樣。甚至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先頭人員己到了指定地點,後進的可能還在半途中,相比集中力量行進,單兵行動困難更大。
在麵臨調兵的難題上,於虎絞盡了腦汁,也沒想出一個兩全其美之計。
可是計劃出發的日子卻越來越近。
訓練士兵的目的基本達到,按照預先士兵不超過五百人的構思,他把一百名有各種缺陷的士兵淘汰掉。剩餘的人,個個鬥誌高昂,戰鬥力爆表。
為了便於管理,他把五百人分成十個小隊,每隊伍十人,編為一哨,提撥一些下級軍官做哨長。
十人為一組,挑選有經驗的士兵,為十長。
為了便於管理,決定行動時以哨為單位,隊伍不得自行解散。
這天,於虎正和十個哨長商量事,一個公公找到了他,說康熙有事和他商量。
他迴到宮裏,康熙正在書房等他。
“準備好了嗎?”康熙問。
“準備好了,”於虎答道。
“是不是還在為怎麽上路而發愁?”康熙問道。
前幾天他曾聽於虎說過長途跋涉的難處,當時他一笑,說:“如果你感覺這事紮手,可以先放一放,過幾天,我會幫助你解決這個問題。”
現在幾天過去了,不能再拖了,是該向皇上討幫助的時候了。
“是的,路途遙遠,很難不透露風聲,一旦透出風去,失敗的風險將大大增加,”於虎說道
“這次行動,隻準成功,不許失敗,沒有商量的佘地,”康熙目光炯炯,嚴肅地說。
於虎低頭不語。
“為了使事情更有把握,我考慮再三,決定和你同行。”
於虎一驚,差點蹦起來,康熙能做出這個決定,實在出乎他意料。
這可是一國之主啊,每天案頭上堆積如山的奏折,等他批複呢。
康熙把於虎又強按迴了自己的座位。
“你先別激動,其實你的難處我也考慮了,確實不好解決。但活擒張凡,又關係到整個事情的成敗,容不得出一點差錯。在我們所麵臨的現實問題中,沒有什麽事比這更重要了,所以我決定助你一臂之力,隨隊伍參與此次行動。”
原來康熙對抓捕張凡十萬分地重視,生怕他在這次行動中漏網,因此決定以北山狩獵為名,隨隊參加這次行動。
除了對此次行動行使監督之權外,皇帝出行,自然要有大批護衛隨從,總得有幾幹兵馬相隨吧,於虎區區五百人塞在這友隊伍裏,也就名正言順,沒人注意了。
等到一個合適的地方,再以打獵為名悄悄停下來,然後讓於虎帶五百精兵,去偷襲雙羊寨。
如果感到力量不足,還可以在調撥力量。
得手後,馬上和康熙所帶領的主力匯合,以免受到強敵的個騷擾。
張凡是個很有份量的人物,掌握著許多三公主不為人知的秘密。一旦他被抓,雙羊山必定不肯罷休,肯定要武力奪迴他們的寨主,萬忠也肯定會參與其中。
因為這個人知道的太多了,足可以把一個大而強的集團輕鬆毀掉。
所以為了防止張凡再被劫走,一個強大的接應隊伍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以萬忠的能力,手下得力幹將被擒,必全力營救。一個五百人的隊伍,能否抵擋的住,很叫人擔憂。
因此一支強大的押送隊伍,也就至關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