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西洲。
高昌城。
此時在城門外,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站著一位黑衣少年。
這位少年目若朗星金質玉相,不管是進城去的還是出城來的,但凡有人經過他身邊都會忍不住多打量一眼。
這個黑衣少年一看就不是從高昌城的這方水土能夠養出來的人。
可他們怎麽都不會想到,這個挺鼻薄唇清新俊逸的少年就是從高昌城中走出去的。
“又迴來了。”隋便抬頭望著城門樓上高高懸掛的“高昌城”匾額,他伸了個懶腰,神態慵懶地說道。
古人都說“衣錦不還鄉如錦衣夜行”,當初隋便離開高昌城時是七品的雲騎尉,可如今隨著他的身份暴露,在太安城中他那僅有的一官半職也已經被免去。
若是沒有那場玄武門之變,以及之後的去往蜀地蕩平天霜山,那如今重新迴到高昌城的隋便其實也算是落魄還鄉。
至於身上那件料子普通尋常的黑衣,也與錦衣沾不得半點關係。
隋便跟隨著人群慢慢走進城中。
其實已經有眼尖的城門守衛注意到了他。
畢竟那張麵孔太過於引人注意,而且最重要的是隋便曾經在高昌城內擔任過陪戎校尉,統率過黑騎,曾經名動整座西洲。
隻是將隨便認出的那名守城校尉並沒有聲張,而是默默抽身迅速趕往了郡守府。
當隋便走進城中後,一股夾雜著肉餅香味與濃烈高粱酒的酒香氣息撲麵而來。
聞著那股熟悉的氣息,隋便咧嘴一笑,在他的認識中天下再好的酒菜都抵不過一張牛肉大餅。
當初楊老夫子帶著他逃離帝凰城,一路向西奔走,什麽苦沒有吃過。
雖然當時隻要有一口吃的楊老夫子都會讓給自己,可在那逃亡之路上還是食不果腹的日子居多。
當他們一行三人終於來到高昌城後,楊老夫子用身上僅有的三文錢給隋便買了半張牛肉大餅。
是的,僅僅隻是半張。
那時的青雲已經一天沒有進食,當他抱著那半張牛肉大餅後便立即狼吞虎咽起來。
完全顧不得半點禮儀風度。
想來那時的楊自在在見到隋便這副樣子後應該是極為自責的。
隋便走過熱鬧非凡的街頭,穿過略顯冷清的巷道,終於見到了那座尋常至極的院落。
隋便抿了抿薄唇,沒有立即走上前去推開院門,而是在台階下躊躇不前。
這大抵就是人們所說的“近鄉情怯”吧。
最終隋便還是一步步踏上台階,然後舉起手臂作出一個輕叩門扉的動作。
隻是尚未等到他敲響那扇老舊的院門,院門就被人從裏邊輕輕打開了來。
映入隋便眼簾的是一張再熟悉不過的麵孔。
但不知道是不是隋便的錯覺,他總覺得麵前的老人比自己離開時要蒼老了許多。
突兀見到隋便的楊自在神情也是一怔,他甚至覺得自己已經老眼昏花出現了幻覺,可他輕輕掐了掐自己的掌心感覺到疼痛後這才確認了一件事。
那就是這個臭小子終於迴來了。
“來都來了還傻站在門外做什麽,真把自己當客人了?”楊自在沒好氣地說道。
然後他便轉身朝堂屋裏走去。
被晾在門外的隋便看著那道背影,摸了摸鼻翼,然後訕訕一笑,隨後他用於走進了已經離開多日的院落,然後輕輕將院門掩上。
那方石桌還是原來的石桌,那座葡萄藤架也還在那,就連那棵杏樹也還在。
感受著這種熟悉的感覺,隋便眉眼微彎,臉上的笑意更盛。
當然,楊老夫子的脾氣還是那麽不好。
隋便原本是想走進堂屋去的,可沒想到原本進了裏屋的楊老夫子又走了出來,然後手裏邊多了一壺酒和一盤茴香豆。
“站著幹什麽,坐啊。”楊老夫子瞪了他一眼,喝道。
隋便訕訕一笑,然後趕忙坐在了石凳上。
看著楊老夫子將酒壺和茴香豆放在了桌上,隋便眼角一陣抽搐,在他記憶中老夫子可是滴酒不沾的。
“一切都順利嗎?”坐下身來的楊自在先給隋便斟了一杯酒,然後輕輕推到他麵前,神情嚴肅地問道。
隋便輕嗯一聲,“原來的那座天霜山不複存在了。”
楊自在聞言微微一愣,一時間竟然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還以為是自己聽錯了。
隋便看向楊自在,看著這個大半輩子都在為自己,為那個已亡的大隋布局落子的老人,嗓音溫醇地說道:“那個天霜山不在了,我們大隋的仇報了。”
“好!好!好!”楊自在緩過神來後一邊拍著自己的膝蓋一邊接連喝出三個好字。
這些年一直落在自己心上的這塊心病終於了結了。
當初大梁之所以能夠兵臨帝凰城下正是因為有天霜山的緣故。
若是沒有天霜山的暗中出手,起於微末間的大梁本該在虎牢關一役時就該兵敗如山倒了。
那時的楊自在有信心能夠勝過那個大梁,但是他不確信可以贏過那座強大無比的天霜山。
所謂人力有窮時,最終大隋還是在那場國戰敗了。
帝凰城被攻破,阿房宮被焚,烽火連城數天數夜。
這些年來楊自在每每在深夜獨自一人落子,然後複盤,就是為了能夠推翻大梁。
而那座偌大的天霜山也成了楊自在心中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
縱使他博古通今學究天人,可終究難敵那群動輒騰雲駕霧搬山填海的修道之人。
但如今,坐在對麵的隋便卻告訴自己天霜山滅了,大隋的國仇報了,這怎能不讓他心神激動?!
隋便看著這副模樣的老夫子,沒有吭聲,隻是端起麵前的酒杯,然後輕輕同後者碰了碰,最後仰頭一飲而盡。
臉上笑容可掬的老人更是朗聲笑道:“此事確實值得當浮一大白!”
說完便端起酒杯,將杯中酒飲盡。
這次輪到隋便給楊自在倒酒了。
楊自在看著那張滿是笑意的臉龐,將放置在膝蓋上的雙手微微攥起。
雖然隋便並沒有同自己說起天霜山究竟是如何覆滅的,但他清楚,這絕對不會是一件簡單事。
恰恰相反,這絕對是件難如登天之事。
可眼前的這個少年還是做到了。
“吃了很多苦吧?”楊自在輕聲問道。
隋便聽到這番話後倒酒的動作微微一頓,然後抬眸笑道:“其實還好。”
其實天霜山一行又何止是吃了很多苦,他數次都是九死一生,甚至在破除黑棺那次已經是雙腳都邁進了鬼門關。
隻是這其中的辛酸苦楚隋便都不能夠同這位老人提起。
這大概就是許多人口中的“報喜不報憂”。
有些事都已經過去了,若是再同心疼自己的長輩提起,隻會讓他們更加揪心。
楊自在看著酒杯中的酒花,既然他不願細說,那自己便不問了。
“就在前不久李湯禪位,大梁太子李濟民順勢登基稱帝,隨後大梁的這位新帝便頒布旨令,大赦天下。”楊自在緩緩說道。
“這件事我在來時的路上已經聽說了。”隋便點點頭,應道:“李濟民這般做無疑又贏得了民心,他大概也是想借此事來打壓有關玄武門之變的流言蜚語。”
說到這,隋便就覺察到楊老夫子看向自己的意味深長的目光。
隋便端起酒杯,“你不會覺得是我攛掇的他在玄武門斬殺太子李雍和吧?”
“我知道不會是你。”楊自在搖搖頭否認道。
雖然不是隋便的謀劃,但即便是眼光獨到的自己也不得不承認李濟民走了一招妙棋。
置之死地而後生。
這種弑兄之事可不是常人的能夠做得到的,更何況所殺之人還是大梁的儲君,以後的君王。
古往今來,在那青史之上,李濟民大概是獨一人。
“當初為什麽選擇李濟民?”楊自在將第二杯酒一飲而盡後,好奇問道。
隋便手臂擱在腿上,然後用手掌托腮,在考慮了好久後,這才給出了一個不確定的答案,“或許是覺得他更適合當皇帝?”
“所以你就成全了他。”楊自在沉聲說道。
若是隋便沒有選擇讓步,那麽在天霜山蕩平以後,楊自在有七成的把握可以讓這座江山換個姓氏。
隋便報以笑意道:“當時也是局勢所迫。”
當時他若是不選擇踏上靈力修行,那他們一行人或許很難走出太安城。
楊自在聞言冷哼一聲,自顧自地倒了杯酒,然後抿了一小口,不再吭聲。
隋便看著同自己秋後算賬的楊老夫子啞然失笑。
當初若不是老夫子千裏借文運至太安城,隋便的琉璃無垢身多半也不會鑄就成功。
他知道眼前的老人並非是痛恨自己的選擇,而是...氣不過。
“這座江山本該是你的。”遲暮之年的老人悠悠開口道。
他才應該是這萬裏疆域之主。
“隻要日月所照之地百姓可以安居樂業,江河所至之處能夠海晏河清,那麽那張龍椅由誰來坐又有何區別呢?誰是這江山之主又有什麽幹係呢?”隋便灌了口酒,神色平靜地問道。
“你心倒是大。”楊自在聞言冷哼道。
但是也正因為隋便的這番話,楊自在的那雙眉眼又舒展了開來。
“都是您教的好。”隋便笑吟吟地說道。
說到這,隋便頓了頓,然後臉上的笑意一點點收斂了起來。
緊接著他站起身來,滿臉莊嚴恭敬地對著正襟危坐的楊自在作揖行禮。
“隋便多謝太傅這些年的嘔心瀝血!”
此時隋便看向楊自在的眼眸中已經是霧氣朦朧。
這個在太安城中的風雲詭譎中不曾低下頭來,在天霜山一戰哪怕血肉剝離也未曾嗚咽過一聲的少年,對著身前這位滿頭白發的遲暮老人,言語哽咽。
“先生在上,請受學生一拜。”
這一拜,一拜到底。
...
楊自在今日高興,所以那壺酒很快就見了底。
隋便將已經酩酊大醉的楊自在攙扶迴床榻上,然後替他蓋好床被。
“先生,以後您也不必如此勞心費神了。”坐在床邊的隋便輕聲說道。
當年大隋的太傅楊自在雖然名為自在,但身在其位的他數十載以來卻從未得過真正的自在。
以老人的學識手段,天地之大又何處去不得,可是老人卻偏偏待在貧瘠的西洲,守著高昌城這一畝三分地,畫地為牢十多年。
就是因為這裏遠離帝京,最適合隋便成長。
隋便抿了抿薄唇,沒有再打擾老人的清夢,或許這是先生這些年來睡得最踏實的一次了。
他緩緩站起身來,然後走出堂屋,輕輕掩上屋門。
隋便就這樣靜坐在葡萄藤架下的石凳上,食指輕輕敲打著石桌,然後時不時將一顆茴香豆丟在嘴裏慢慢咀嚼。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這座小院的院門被人輕輕敲響。
“進來。”隋便聞聲淡淡說道。
隨著那兩字落地,原本就虛掩的院門被人從外邊輕輕推開。
一道人影從院門的間隙中匆匆走了進來,低首彎腰,在走到石桌前時匆忙跪地叩首,畢恭畢敬地喊道:“下官郭守仁叩見太子殿下。”
隋便看著眼前跪在地上的高昌城太守,聽著這個並不算熟悉的稱謂,笑而不語。
“起來吧。”隋便淡淡說道。
他對郭守仁的到來自然不會感到詫異,自己都已經堂而皇之的從城門下走過了,若是郭守仁再連這都不知道,那他這個郡守也就不用幹了。
聽到吩咐後的郭守仁從地上站起身來,靜靜地站在一旁。
“郭郡守的消息倒是靈通的很,我前腳剛進院您這後腳就跟進來了。”隋便將一顆茴香豆丟在嘴裏,笑吟吟地說道。
郭守仁聞言神色一變,慌忙跪下,道:“殿下恕罪,下官不敢做出僭越之舉,隻是城門一名校尉見到殿下返迴高昌城這才迴稟郡守府,下官剛剛得知這個消息便馬不停蹄地趕了過來。”
看到又跪在地上的郭守仁,隋便食指輕敲桌案,“難不成郡守大人非要我再說一句起來?”
在官場久經打磨的郭守仁這便又站起身來。
尚且不到半盞茶的功夫,這位一城之郡守,便跪下了兩次。
“郭大人,想必你也已經從太傅這邊知曉了我的意思,我已經不再是大隋的太子了,所以太子殿下這個稱謂就不要用在我身上了。”隋便神色平靜地說道。
“殿下。請恕老臣不能答應此事!”郭守仁這次沒有跪下,而是作揖行禮沉聲迴道。
“殿下體內流淌著的是大隋皇室的血脈,其身份尊崇豈能是說放棄就是要放棄的!”
隋便沒有吭聲,靜候下文。
“殿下身為大隋太子,身負國仇家恨,又怎能輕言放棄!老臣懇請殿下重整旗鼓,為大隋而戰!”郭守仁一字一句擲地有聲地說道。
“重整旗鼓。”隋便將這四個字又重複了一邊,“好一個重整旗鼓,郭大人,你跟隨在太傅身邊多年,想必他的諸多落子你心裏或多或少也清楚,我想問你,若是真要揭竿而起興複大隋,我們有幾分勝算?
郭守仁沉吟了片刻,鄭重其事地迴道:“下官不知。”
“七成。”話音未落,隋便就已經開口說道。
郭守仁聞言神色微微詫異,就連他也沒想到其勝算會這麽高。
七成,用來顛覆一個王朝,繼而延續另外一個王朝的氣數國運,這個勝算已經很高了。
可既然如此那為何隋便還選擇放棄,將大好河山拱手讓與他人?
“你現在是不是在想我這小子為何會放大好河山不要?”隋便仿佛看穿了郭守仁的心思,主動開口問道。
“下官不敢隨意揣測聖心!”郭守仁神色一變,低頭沉聲應道。
“要死人的。”隋便悠悠開口道:“會死很多人的。”
“殿下!”聽到隋便這番滿是婦人之仁的話,郭守仁顧不得君臣之綱,猛然抬頭,低喝道:“一將功成萬骨枯,隻要打仗怎麽可能不會死人?殿下切莫不可有婦人之仁!”
隋便並未動怒,隻是淡淡笑道:“那按郭大人的意思,本殿下是不是應該以大隋太子的身份號召天下,讓藏身於各洲道,各郡縣的大隋之人揭竿而起,興複我大隋?”
郭守仁聞言並沒有急忙應聲,他總覺得殿下這番話裏的語氣不對。
“說到底,郭大人看中的隻不過是我這一身的大隋皇室血脈,選擇的是我這重大隋太子的身份,講究的是一個師出有名而已。”隋便笑吟吟地看著已經是滿身冷汗的郭守仁,道。
“郭大人,你想要做新隋的開國功臣我並不反對,甚至是覺得這是件情理之中之事。”隋便繼續說道:“但你若真是為了一己之欲將我連同你一塊綁在一起,這是不是未免有些不厚道了。”
“下官不敢!”郭守仁剛要跪地叩首,就被一隻臂膀將身子托扶了起來。
“當然,若是郭大人當真沒有這份隱晦心思,那就是我隋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我先同夥大人你賠禮道歉。”隋便一邊將郭守仁的身子托扶起來,一邊笑嗬嗬地說道。
郭守仁此時後背的官袍已經被冷汗浸透。
“不管如何,當年那些蟄伏在各州道郡縣的大隋遺臣大多都已經娶妻生子,已經過上了尋常人的生活,或許他們心中一直還有興複大隋之誌,可若是真為了我的一己之欲就讓他們背井離鄉妻離子散,這對他們來說公平嗎?”
“這些話或許太傅不方便同你們說,畢竟你們當初是奉他的命令行事。”隋便目光深邃地看向郭守仁,“所以這聲對不起便讓我來說吧。”
“是我隋便辜負了像郭大人這般大隋臣子的期望,抱歉。”隋便對郭守仁作揖行禮道。
“殿下使不得啊!”郭守仁一邊避讓一邊神色惶恐地說道。
這與君王下罪己詔又有何區別?!他郭守仁又如何能夠擔得起?!
隋便直起身來,那道目光又重新落在了郭守仁的身上。
郭守仁看著眼前神色堅毅的少年,已經明白了後者絕對不會踏出那一步。
“下官明白了。”郭守仁沉聲道:“下官替他們拜謝殿下的宅心仁厚!”
隻是這剛要跪拜的身軀就又被隋便給攔了下來。
“郭大人,你若是真要拜的話,也該是要拜那位。”隋便指向院門那邊,說道。
郭守仁麵露狐疑之色地朝他手指的方向看去,當他見到站在門口的那人時,神色一震,半晌沒有說出話來。
雖然他遠在西洲邊陲之地,可大梁新帝的畫像還是由禮部發往了各州道郡縣。
郭守仁見過那張畫像,畫像之人與眼中之人雖不能說毫無關係,但就是一模一樣。
“皇...”郭守仁剛要開口就被喬裝打扮離開京城的李濟民擺手打斷道:“免了。”
郭守仁萬萬沒有想到,身為一國之君的李濟民竟然會毫無征兆地出現在高昌城中。
“郭大人,要不您先退下?”李濟民滿臉笑意地商量道。
此時的郭守仁一時之間竟然不知道到底是該聽誰的吩咐了。
“郭大人,你可不要陷害我啊。”隋便苦笑道。
若是自己開口讓他下去他才肯動身,那這一幕落在李濟民眼中自己豈不是百口莫辯。
雖然自己也不用向他辯解。
“啟稟陛下,微臣告退了。”郭守仁對著李濟民行禮後,畢恭畢敬地說道。
李濟民輕嗯一身,如獲大赦的郭守仁這才退出這座院落。
當他走出這座看起來毫不起眼的小院後,心有餘悸的他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重重地吐出一口濁氣,差點因為脫力癱坐在地上。
他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在這一座小院中,竟然會有兩位“真龍天子”。
郭守仁登上候在門口的馬車,吩咐道:“迴府!”
既然那位已經徹底沒有了興複大隋的心思,那他也就不再做那種“死灰複燃”的荒唐事了。
隻是...
郭守仁掀開車廂廂簾,看著那扇虛掩的院門,“隻是本該坐鎮太安城的新帝為何會出現在這邊陲之地呢?他找尋上這位又有何心思打算?”
當然,這些已經不關他郭守仁的事了。
高昌城。
此時在城門外,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站著一位黑衣少年。
這位少年目若朗星金質玉相,不管是進城去的還是出城來的,但凡有人經過他身邊都會忍不住多打量一眼。
這個黑衣少年一看就不是從高昌城的這方水土能夠養出來的人。
可他們怎麽都不會想到,這個挺鼻薄唇清新俊逸的少年就是從高昌城中走出去的。
“又迴來了。”隋便抬頭望著城門樓上高高懸掛的“高昌城”匾額,他伸了個懶腰,神態慵懶地說道。
古人都說“衣錦不還鄉如錦衣夜行”,當初隋便離開高昌城時是七品的雲騎尉,可如今隨著他的身份暴露,在太安城中他那僅有的一官半職也已經被免去。
若是沒有那場玄武門之變,以及之後的去往蜀地蕩平天霜山,那如今重新迴到高昌城的隋便其實也算是落魄還鄉。
至於身上那件料子普通尋常的黑衣,也與錦衣沾不得半點關係。
隋便跟隨著人群慢慢走進城中。
其實已經有眼尖的城門守衛注意到了他。
畢竟那張麵孔太過於引人注意,而且最重要的是隋便曾經在高昌城內擔任過陪戎校尉,統率過黑騎,曾經名動整座西洲。
隻是將隨便認出的那名守城校尉並沒有聲張,而是默默抽身迅速趕往了郡守府。
當隋便走進城中後,一股夾雜著肉餅香味與濃烈高粱酒的酒香氣息撲麵而來。
聞著那股熟悉的氣息,隋便咧嘴一笑,在他的認識中天下再好的酒菜都抵不過一張牛肉大餅。
當初楊老夫子帶著他逃離帝凰城,一路向西奔走,什麽苦沒有吃過。
雖然當時隻要有一口吃的楊老夫子都會讓給自己,可在那逃亡之路上還是食不果腹的日子居多。
當他們一行三人終於來到高昌城後,楊老夫子用身上僅有的三文錢給隋便買了半張牛肉大餅。
是的,僅僅隻是半張。
那時的青雲已經一天沒有進食,當他抱著那半張牛肉大餅後便立即狼吞虎咽起來。
完全顧不得半點禮儀風度。
想來那時的楊自在在見到隋便這副樣子後應該是極為自責的。
隋便走過熱鬧非凡的街頭,穿過略顯冷清的巷道,終於見到了那座尋常至極的院落。
隋便抿了抿薄唇,沒有立即走上前去推開院門,而是在台階下躊躇不前。
這大抵就是人們所說的“近鄉情怯”吧。
最終隋便還是一步步踏上台階,然後舉起手臂作出一個輕叩門扉的動作。
隻是尚未等到他敲響那扇老舊的院門,院門就被人從裏邊輕輕打開了來。
映入隋便眼簾的是一張再熟悉不過的麵孔。
但不知道是不是隋便的錯覺,他總覺得麵前的老人比自己離開時要蒼老了許多。
突兀見到隋便的楊自在神情也是一怔,他甚至覺得自己已經老眼昏花出現了幻覺,可他輕輕掐了掐自己的掌心感覺到疼痛後這才確認了一件事。
那就是這個臭小子終於迴來了。
“來都來了還傻站在門外做什麽,真把自己當客人了?”楊自在沒好氣地說道。
然後他便轉身朝堂屋裏走去。
被晾在門外的隋便看著那道背影,摸了摸鼻翼,然後訕訕一笑,隨後他用於走進了已經離開多日的院落,然後輕輕將院門掩上。
那方石桌還是原來的石桌,那座葡萄藤架也還在那,就連那棵杏樹也還在。
感受著這種熟悉的感覺,隋便眉眼微彎,臉上的笑意更盛。
當然,楊老夫子的脾氣還是那麽不好。
隋便原本是想走進堂屋去的,可沒想到原本進了裏屋的楊老夫子又走了出來,然後手裏邊多了一壺酒和一盤茴香豆。
“站著幹什麽,坐啊。”楊老夫子瞪了他一眼,喝道。
隋便訕訕一笑,然後趕忙坐在了石凳上。
看著楊老夫子將酒壺和茴香豆放在了桌上,隋便眼角一陣抽搐,在他記憶中老夫子可是滴酒不沾的。
“一切都順利嗎?”坐下身來的楊自在先給隋便斟了一杯酒,然後輕輕推到他麵前,神情嚴肅地問道。
隋便輕嗯一聲,“原來的那座天霜山不複存在了。”
楊自在聞言微微一愣,一時間竟然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還以為是自己聽錯了。
隋便看向楊自在,看著這個大半輩子都在為自己,為那個已亡的大隋布局落子的老人,嗓音溫醇地說道:“那個天霜山不在了,我們大隋的仇報了。”
“好!好!好!”楊自在緩過神來後一邊拍著自己的膝蓋一邊接連喝出三個好字。
這些年一直落在自己心上的這塊心病終於了結了。
當初大梁之所以能夠兵臨帝凰城下正是因為有天霜山的緣故。
若是沒有天霜山的暗中出手,起於微末間的大梁本該在虎牢關一役時就該兵敗如山倒了。
那時的楊自在有信心能夠勝過那個大梁,但是他不確信可以贏過那座強大無比的天霜山。
所謂人力有窮時,最終大隋還是在那場國戰敗了。
帝凰城被攻破,阿房宮被焚,烽火連城數天數夜。
這些年來楊自在每每在深夜獨自一人落子,然後複盤,就是為了能夠推翻大梁。
而那座偌大的天霜山也成了楊自在心中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
縱使他博古通今學究天人,可終究難敵那群動輒騰雲駕霧搬山填海的修道之人。
但如今,坐在對麵的隋便卻告訴自己天霜山滅了,大隋的國仇報了,這怎能不讓他心神激動?!
隋便看著這副模樣的老夫子,沒有吭聲,隻是端起麵前的酒杯,然後輕輕同後者碰了碰,最後仰頭一飲而盡。
臉上笑容可掬的老人更是朗聲笑道:“此事確實值得當浮一大白!”
說完便端起酒杯,將杯中酒飲盡。
這次輪到隋便給楊自在倒酒了。
楊自在看著那張滿是笑意的臉龐,將放置在膝蓋上的雙手微微攥起。
雖然隋便並沒有同自己說起天霜山究竟是如何覆滅的,但他清楚,這絕對不會是一件簡單事。
恰恰相反,這絕對是件難如登天之事。
可眼前的這個少年還是做到了。
“吃了很多苦吧?”楊自在輕聲問道。
隋便聽到這番話後倒酒的動作微微一頓,然後抬眸笑道:“其實還好。”
其實天霜山一行又何止是吃了很多苦,他數次都是九死一生,甚至在破除黑棺那次已經是雙腳都邁進了鬼門關。
隻是這其中的辛酸苦楚隋便都不能夠同這位老人提起。
這大概就是許多人口中的“報喜不報憂”。
有些事都已經過去了,若是再同心疼自己的長輩提起,隻會讓他們更加揪心。
楊自在看著酒杯中的酒花,既然他不願細說,那自己便不問了。
“就在前不久李湯禪位,大梁太子李濟民順勢登基稱帝,隨後大梁的這位新帝便頒布旨令,大赦天下。”楊自在緩緩說道。
“這件事我在來時的路上已經聽說了。”隋便點點頭,應道:“李濟民這般做無疑又贏得了民心,他大概也是想借此事來打壓有關玄武門之變的流言蜚語。”
說到這,隋便就覺察到楊老夫子看向自己的意味深長的目光。
隋便端起酒杯,“你不會覺得是我攛掇的他在玄武門斬殺太子李雍和吧?”
“我知道不會是你。”楊自在搖搖頭否認道。
雖然不是隋便的謀劃,但即便是眼光獨到的自己也不得不承認李濟民走了一招妙棋。
置之死地而後生。
這種弑兄之事可不是常人的能夠做得到的,更何況所殺之人還是大梁的儲君,以後的君王。
古往今來,在那青史之上,李濟民大概是獨一人。
“當初為什麽選擇李濟民?”楊自在將第二杯酒一飲而盡後,好奇問道。
隋便手臂擱在腿上,然後用手掌托腮,在考慮了好久後,這才給出了一個不確定的答案,“或許是覺得他更適合當皇帝?”
“所以你就成全了他。”楊自在沉聲說道。
若是隋便沒有選擇讓步,那麽在天霜山蕩平以後,楊自在有七成的把握可以讓這座江山換個姓氏。
隋便報以笑意道:“當時也是局勢所迫。”
當時他若是不選擇踏上靈力修行,那他們一行人或許很難走出太安城。
楊自在聞言冷哼一聲,自顧自地倒了杯酒,然後抿了一小口,不再吭聲。
隋便看著同自己秋後算賬的楊老夫子啞然失笑。
當初若不是老夫子千裏借文運至太安城,隋便的琉璃無垢身多半也不會鑄就成功。
他知道眼前的老人並非是痛恨自己的選擇,而是...氣不過。
“這座江山本該是你的。”遲暮之年的老人悠悠開口道。
他才應該是這萬裏疆域之主。
“隻要日月所照之地百姓可以安居樂業,江河所至之處能夠海晏河清,那麽那張龍椅由誰來坐又有何區別呢?誰是這江山之主又有什麽幹係呢?”隋便灌了口酒,神色平靜地問道。
“你心倒是大。”楊自在聞言冷哼道。
但是也正因為隋便的這番話,楊自在的那雙眉眼又舒展了開來。
“都是您教的好。”隋便笑吟吟地說道。
說到這,隋便頓了頓,然後臉上的笑意一點點收斂了起來。
緊接著他站起身來,滿臉莊嚴恭敬地對著正襟危坐的楊自在作揖行禮。
“隋便多謝太傅這些年的嘔心瀝血!”
此時隋便看向楊自在的眼眸中已經是霧氣朦朧。
這個在太安城中的風雲詭譎中不曾低下頭來,在天霜山一戰哪怕血肉剝離也未曾嗚咽過一聲的少年,對著身前這位滿頭白發的遲暮老人,言語哽咽。
“先生在上,請受學生一拜。”
這一拜,一拜到底。
...
楊自在今日高興,所以那壺酒很快就見了底。
隋便將已經酩酊大醉的楊自在攙扶迴床榻上,然後替他蓋好床被。
“先生,以後您也不必如此勞心費神了。”坐在床邊的隋便輕聲說道。
當年大隋的太傅楊自在雖然名為自在,但身在其位的他數十載以來卻從未得過真正的自在。
以老人的學識手段,天地之大又何處去不得,可是老人卻偏偏待在貧瘠的西洲,守著高昌城這一畝三分地,畫地為牢十多年。
就是因為這裏遠離帝京,最適合隋便成長。
隋便抿了抿薄唇,沒有再打擾老人的清夢,或許這是先生這些年來睡得最踏實的一次了。
他緩緩站起身來,然後走出堂屋,輕輕掩上屋門。
隋便就這樣靜坐在葡萄藤架下的石凳上,食指輕輕敲打著石桌,然後時不時將一顆茴香豆丟在嘴裏慢慢咀嚼。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這座小院的院門被人輕輕敲響。
“進來。”隋便聞聲淡淡說道。
隨著那兩字落地,原本就虛掩的院門被人從外邊輕輕推開。
一道人影從院門的間隙中匆匆走了進來,低首彎腰,在走到石桌前時匆忙跪地叩首,畢恭畢敬地喊道:“下官郭守仁叩見太子殿下。”
隋便看著眼前跪在地上的高昌城太守,聽著這個並不算熟悉的稱謂,笑而不語。
“起來吧。”隋便淡淡說道。
他對郭守仁的到來自然不會感到詫異,自己都已經堂而皇之的從城門下走過了,若是郭守仁再連這都不知道,那他這個郡守也就不用幹了。
聽到吩咐後的郭守仁從地上站起身來,靜靜地站在一旁。
“郭郡守的消息倒是靈通的很,我前腳剛進院您這後腳就跟進來了。”隋便將一顆茴香豆丟在嘴裏,笑吟吟地說道。
郭守仁聞言神色一變,慌忙跪下,道:“殿下恕罪,下官不敢做出僭越之舉,隻是城門一名校尉見到殿下返迴高昌城這才迴稟郡守府,下官剛剛得知這個消息便馬不停蹄地趕了過來。”
看到又跪在地上的郭守仁,隋便食指輕敲桌案,“難不成郡守大人非要我再說一句起來?”
在官場久經打磨的郭守仁這便又站起身來。
尚且不到半盞茶的功夫,這位一城之郡守,便跪下了兩次。
“郭大人,想必你也已經從太傅這邊知曉了我的意思,我已經不再是大隋的太子了,所以太子殿下這個稱謂就不要用在我身上了。”隋便神色平靜地說道。
“殿下。請恕老臣不能答應此事!”郭守仁這次沒有跪下,而是作揖行禮沉聲迴道。
“殿下體內流淌著的是大隋皇室的血脈,其身份尊崇豈能是說放棄就是要放棄的!”
隋便沒有吭聲,靜候下文。
“殿下身為大隋太子,身負國仇家恨,又怎能輕言放棄!老臣懇請殿下重整旗鼓,為大隋而戰!”郭守仁一字一句擲地有聲地說道。
“重整旗鼓。”隋便將這四個字又重複了一邊,“好一個重整旗鼓,郭大人,你跟隨在太傅身邊多年,想必他的諸多落子你心裏或多或少也清楚,我想問你,若是真要揭竿而起興複大隋,我們有幾分勝算?
郭守仁沉吟了片刻,鄭重其事地迴道:“下官不知。”
“七成。”話音未落,隋便就已經開口說道。
郭守仁聞言神色微微詫異,就連他也沒想到其勝算會這麽高。
七成,用來顛覆一個王朝,繼而延續另外一個王朝的氣數國運,這個勝算已經很高了。
可既然如此那為何隋便還選擇放棄,將大好河山拱手讓與他人?
“你現在是不是在想我這小子為何會放大好河山不要?”隋便仿佛看穿了郭守仁的心思,主動開口問道。
“下官不敢隨意揣測聖心!”郭守仁神色一變,低頭沉聲應道。
“要死人的。”隋便悠悠開口道:“會死很多人的。”
“殿下!”聽到隋便這番滿是婦人之仁的話,郭守仁顧不得君臣之綱,猛然抬頭,低喝道:“一將功成萬骨枯,隻要打仗怎麽可能不會死人?殿下切莫不可有婦人之仁!”
隋便並未動怒,隻是淡淡笑道:“那按郭大人的意思,本殿下是不是應該以大隋太子的身份號召天下,讓藏身於各洲道,各郡縣的大隋之人揭竿而起,興複我大隋?”
郭守仁聞言並沒有急忙應聲,他總覺得殿下這番話裏的語氣不對。
“說到底,郭大人看中的隻不過是我這一身的大隋皇室血脈,選擇的是我這重大隋太子的身份,講究的是一個師出有名而已。”隋便笑吟吟地看著已經是滿身冷汗的郭守仁,道。
“郭大人,你想要做新隋的開國功臣我並不反對,甚至是覺得這是件情理之中之事。”隋便繼續說道:“但你若真是為了一己之欲將我連同你一塊綁在一起,這是不是未免有些不厚道了。”
“下官不敢!”郭守仁剛要跪地叩首,就被一隻臂膀將身子托扶了起來。
“當然,若是郭大人當真沒有這份隱晦心思,那就是我隋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我先同夥大人你賠禮道歉。”隋便一邊將郭守仁的身子托扶起來,一邊笑嗬嗬地說道。
郭守仁此時後背的官袍已經被冷汗浸透。
“不管如何,當年那些蟄伏在各州道郡縣的大隋遺臣大多都已經娶妻生子,已經過上了尋常人的生活,或許他們心中一直還有興複大隋之誌,可若是真為了我的一己之欲就讓他們背井離鄉妻離子散,這對他們來說公平嗎?”
“這些話或許太傅不方便同你們說,畢竟你們當初是奉他的命令行事。”隋便目光深邃地看向郭守仁,“所以這聲對不起便讓我來說吧。”
“是我隋便辜負了像郭大人這般大隋臣子的期望,抱歉。”隋便對郭守仁作揖行禮道。
“殿下使不得啊!”郭守仁一邊避讓一邊神色惶恐地說道。
這與君王下罪己詔又有何區別?!他郭守仁又如何能夠擔得起?!
隋便直起身來,那道目光又重新落在了郭守仁的身上。
郭守仁看著眼前神色堅毅的少年,已經明白了後者絕對不會踏出那一步。
“下官明白了。”郭守仁沉聲道:“下官替他們拜謝殿下的宅心仁厚!”
隻是這剛要跪拜的身軀就又被隋便給攔了下來。
“郭大人,你若是真要拜的話,也該是要拜那位。”隋便指向院門那邊,說道。
郭守仁麵露狐疑之色地朝他手指的方向看去,當他見到站在門口的那人時,神色一震,半晌沒有說出話來。
雖然他遠在西洲邊陲之地,可大梁新帝的畫像還是由禮部發往了各州道郡縣。
郭守仁見過那張畫像,畫像之人與眼中之人雖不能說毫無關係,但就是一模一樣。
“皇...”郭守仁剛要開口就被喬裝打扮離開京城的李濟民擺手打斷道:“免了。”
郭守仁萬萬沒有想到,身為一國之君的李濟民竟然會毫無征兆地出現在高昌城中。
“郭大人,要不您先退下?”李濟民滿臉笑意地商量道。
此時的郭守仁一時之間竟然不知道到底是該聽誰的吩咐了。
“郭大人,你可不要陷害我啊。”隋便苦笑道。
若是自己開口讓他下去他才肯動身,那這一幕落在李濟民眼中自己豈不是百口莫辯。
雖然自己也不用向他辯解。
“啟稟陛下,微臣告退了。”郭守仁對著李濟民行禮後,畢恭畢敬地說道。
李濟民輕嗯一身,如獲大赦的郭守仁這才退出這座院落。
當他走出這座看起來毫不起眼的小院後,心有餘悸的他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重重地吐出一口濁氣,差點因為脫力癱坐在地上。
他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在這一座小院中,竟然會有兩位“真龍天子”。
郭守仁登上候在門口的馬車,吩咐道:“迴府!”
既然那位已經徹底沒有了興複大隋的心思,那他也就不再做那種“死灰複燃”的荒唐事了。
隻是...
郭守仁掀開車廂廂簾,看著那扇虛掩的院門,“隻是本該坐鎮太安城的新帝為何會出現在這邊陲之地呢?他找尋上這位又有何心思打算?”
當然,這些已經不關他郭守仁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