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陵州。大梁王朝。
邊陲之地。西洲。
有標黑騎如同一線浪潮般在千裏黃沙之地奔湧席卷而來。
沙塵滾滾聲勢浩蕩。
大梁以武建國,在十數年前的那場兩國之爭中大梁鐵騎更是以破竹之勢推翻了作為宗主國的大隋。
十二年後,大梁僅是北庭都護府便已經有鐵騎十八萬,而在去年的邊軍比武之中,則是這支堪堪滿甲千人的黑騎冠絕三軍。
“將軍,再過三十裏就是柳中城了。”一身黑色甲胄且麵覆甲具的高大男子策馬趕到領軍之人身側,出聲提醒道。
麵具之下的那雙眼眸裏有敬畏、欽佩以及擔憂。
因為眼前人正是身後這標黑騎的統帥。
不及弱冠之齡便在點將台上接過了那枚代表著陪戎校尉的虎鈕印璽。
而那份擔憂則是來自後者身上斑駁破爛的甲胄以及那股近身便能夠聞到的刺鼻血腥氣。
濃鬱至極。
“嗯,知道了。”在那道神色複雜的目光注視下,同樣是麵覆甲具看不到容貌的男子微微點頭,言簡意賅應道。
然後便是錚錚鐵甲和奔騰馬蹄之聲。
這位尚未及冠便擔任陪戎校尉的男子甲具之下目光如同鷹隼般堅毅,冷冷直視前方。
左肋處那道猙獰傷口本該血如泉湧,不過被他以蠻橫的氣血強行鎮壓。
假麵之下那張還略顯青澀稚嫩的麵孔已經慘白如雪。
西洲作為大梁邊陲重地,轄高昌﹑柳中﹑交河﹑蒲昌﹑天山五城,其中將高昌作為西洲都城,此次他們的目標則是就近的柳中城。
若是細看,就能夠察覺到這支按例該是百人一標的黑騎當下僅有七十餘人,而且幾乎騎騎負傷,雖然行軍速度沒有半點放緩,軍陣整齊且肅穆,但那一雙雙嗜血狠厲的眼神中皆是難掩疲倦之色。
而在這標黑騎之中更有一輛極不合邊塞規矩的馬車。
馬車之上皆是尚未幹涸的鮮血。
可能沒有人知道在這輛馬車出現在西洲之後撞上黑騎之前遭遇了多少場伏殺暗襲,戰死多少忠心耿耿的護衛,除了領軍在前的那位陪戎校尉隻怕也沒人知道馬車中坐的究竟是誰。
黑騎中人想知道,畢竟他們為此付出了二十多名袍澤的性命。
那二十三人再也見不到高昌城頭以及家中妻兒。
就連馬革裹屍也做不到隻能是黃沙埋白骨。
駕車的是一位眸若清泉神采奕奕的紅衣女子。
有幾騎遊弋在馬車四周的黑騎時不時瞥向那位紅衣女子,眼中帶有狐疑,更多的則是驚豔與感慨。
當時若不是這名女子仗劍出手逼退那撥修為高深叵測的殺手,隻怕他們這標黑騎還要再多幾十人留在那片黃沙之地。
而且浴血廝殺後急行軍五十裏,就連他們這些百戰老卒都略感疲倦,但這位來曆不明且姓氏不知的紅衣女子卻始終長發飄逸神采飛揚。
紅衣女子的目光越過重重黑騎最終落在那名統軍男子身上,眼中有說不清道不明的神意流轉。
後者手提黑槍殺伐果斷。
前者長劍在側風姿卓絕。
刀劍痕跡交錯的馬車之中是一位身著粗麻布衣正襟危坐的老人。
已是滿頭華發的他輕輕轉動著手中那串尋常至極的念珠,過了半晌,終於緩緩開口,輕聲道:“八十四人呐...”
半炷香之後,在那位陪戎校尉的率領下,七十餘騎滿身血氣的黑騎連同那輛破爛不堪的馬車一齊直直撞入柳中城。
......
距離那場邊塞不知何起但異常慘烈的廝殺已經過去了半旬之久。
二十三名黑騎戰死的消息也從柳中城傳到了西洲都城高昌,繼而就宛若一陣陸地龍卷迅速傳遍了整座邊陲。
但市井百姓始終不知已經安穩太平一年有餘的西洲為何突然戰死了這麽多人,而且皆是號稱“千金難換驍勇”的黑騎。
當然他們也不會知道那位極為年輕便擔任陪戎校尉的男子同樣是身負重傷,離邁進鬼門關隻差一步。
左肋靠近心脈處被莫名劍氣洞穿,傷口一寸半,白骨森森,觸目驚心。
真的是隻差一步。
高昌城。
在城東有座規規矩矩滿是西洲民俗特色的宅院。
“怎麽樣了?”那處架著茂綠葡萄架的天井當中原本就坐立不安的一位老者在看到緊閉的房門隨著“吱呀”一聲被人從裏麵推開後,趕忙迎上前去,神色關切地詢問道。
當他看到那名中年男子手中木盆紅的刺眼的血水後,本就緊鎖的眉頭已經擰成了一團,仿佛牽住了老人幾十年來的春秋風雨。
“已經沒事了。”那名在得知某人重傷後便急忙從藥鋪趕來的男子搖搖頭寬慰道。
隨後他輕輕掩上房門,“萬幸沒有去地下見那位...”
聽到這句要是十二年前絕對是大逆不道稍有不慎就禍及家門的誅心之言,老人本想抬腳就踹,但一想畢竟有辱斯文況且這幾天又是他一直在勞心勞力照顧那個小兔崽子,便隻是悶哼了一聲,就此作罷。
重新坐迴葡萄架下的年邁老人仿佛是想到了什麽,臉色鐵青憤憤道:“若是放在以前他董和給我這個老頭子提鞋我都嫌棄,現在卻讓這個小兔崽子舍了性命相救...”
董和,字幼宰,大梁王朝上都護府副都護。而在這位鄉間私塾老夫子口中卻是連給自己提鞋都不配。
聽到老人這句言語,那名剛把血水倒掉正拿著抹布擦拭手掌的男子轉過頭來,打趣說道;“小兔崽子?”
仿若是被刺中了軟肋,在高昌城內開設私塾教書十幾年與人說理從未敗下陣來的老先生滿臉通紅,然後便沉默不語。
隨著男子落座,老人這才改了話頭,甕聲甕氣地說道;“想必不是衝我們來的。”
一直在藥鋪幫忙的男子輕嗯一聲,他知道這個“我們”準確來說應該換成房內床榻上的那個。
“既然已經沒事那我就先迴藥鋪了。”男子輕拍了下膝蓋,然後站起身來,說道。
老人衝著他擺擺手,示意他盡管去忙他的。
滿身濃鬱藥味的男子毫不介意他這種送客之道,抿了抿薄唇,大袖帶風般徑直走出院落。
獨坐院中的老人抬頭瞥向那扇房門,他仿佛看到了床榻之上那人因傷勢疼痛而發顫的嘴唇,擰皺起來的眉頭。
可他現在卻無能為力,半點做不得什麽。
“百無一用是書生,古人誠不欺我。”這位名叫楊自在的老人不顧讀了大半輩子的聖賢書,氣笑罵道。
而悠悠半晌後,他歎了口氣,用隻能夠自己聽到的聲音哼唱著那首當初在前朝盛行一時的曲謠,“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借問誰家子...”
到最後,這位飽經風霜早年見過江南的煙雨樓閣亭台舞榭如今也看過邊關大漠孤墳長河落日的教書先生已經是老淚縱橫。
...
那名要迴藥鋪幫忙的男子在跨出院落的大門後身形稍是一頓,隨後他微微轉身對著不遠處的酒樓二樓臨窗處拱手致意,然後才踱步離去。
“阿叔,人家可是覺察到我們了。”在那座生意極為興隆的酒樓二樓上,在臨窗的酒桌旁,坐著一位身著紅衣的女子和一襲玄衣的中年男子。
前者單手托腮百無聊賴,後者正襟危坐興趣盎然。
若是酒樓有黑騎中人便會認出她正是當日破陣退敵的那位女子。
被她稱唿阿叔的中年男子生得一副讓半老徐娘都會暗送秋波的俊朗臉龐。
至於紅衣女子,這幾日酒樓生意之所以火爆興隆有極大多數酒客是衝她而來。
不知道在偌大的大梁王朝如何,總之在這邊陲西洲。
自當得起絕代風華四字。
“沒想到在穹陵州在這小小的邊陲之地竟然還有這等修道美玉。”劍眉星目風華內斂的中年男子毫不掩飾讚美之詞,笑道。
一聽到這,紅衣女子頓時來了興致,她眨了眨那雙巫山繞秋水盈盈有英氣的眼眸,笑吟吟問道:“比起阿叔你來如何?”
被大哥差來名義上為其護道實則監管以防這丫頭亂來的男子沉吟了許久,隨後大大方方承認道;“百年之前,我不如他。”
山中一日人間一年,更何況是在天之上。
紅衣女子聽到這句話後忍不住訝異一聲,要知道在自己那個大家裏除了父親外誰也壓不住眼前這位。
這個“壓勝”自然是指大道之上的修行天賦。
“聽說就是這個叫杜行甲的男人與院中那個叫楊自在的老頭兩人一起照顧了他很多年。”出門在外行走江湖給自己起名張小花的紅衣女子饒有興致地說道。
她喜紅衣,而花又與之最近,所以她覺得這個名字與自己最相宜。
至於那個他,自然是現如今躺在床榻依舊昏迷不醒的某人。
玄衣男子聞言點點頭,再度瞥向窗外時那雙深邃眼眸已經是金光流轉神意湧動。
他望向那座錯落有致的院落。
“能夠讓一塊世間一等一的修道美玉和身負浩瀚文運的夫子共同撫養之人,我卻看不出他有什麽奇特之處。”
等到這個名為任摘星的男子看向張小花時,那雙金色眼眸已經恢複如初。
他所說的奇特之處自然也包括不及弱冠便擔任一洲的陪戎校尉。
因為他與自己的這個寶貝侄女已經遊曆了天下九州,見過了太多太多世俗王朝所謂的天之驕子良才美玉,哪怕是在弱冠之年擔任一國之師的都有,所以一個小小的陪戎校尉在他眼中實在不算什麽。
但正因為恰恰不算什麽才最讓他上心,也最費思量。
看到自家阿叔那微皺的眉頭,張小花嘖嘖稱奇,沒想到這世間還有能讓“叫摘星卻真可摘星辰”的阿叔想不明白的事。
於是這個名叫隋便的陪戎校尉便讓她記在了心上。
隋便,隨便。
可一點都不隨便。
邊陲之地。西洲。
有標黑騎如同一線浪潮般在千裏黃沙之地奔湧席卷而來。
沙塵滾滾聲勢浩蕩。
大梁以武建國,在十數年前的那場兩國之爭中大梁鐵騎更是以破竹之勢推翻了作為宗主國的大隋。
十二年後,大梁僅是北庭都護府便已經有鐵騎十八萬,而在去年的邊軍比武之中,則是這支堪堪滿甲千人的黑騎冠絕三軍。
“將軍,再過三十裏就是柳中城了。”一身黑色甲胄且麵覆甲具的高大男子策馬趕到領軍之人身側,出聲提醒道。
麵具之下的那雙眼眸裏有敬畏、欽佩以及擔憂。
因為眼前人正是身後這標黑騎的統帥。
不及弱冠之齡便在點將台上接過了那枚代表著陪戎校尉的虎鈕印璽。
而那份擔憂則是來自後者身上斑駁破爛的甲胄以及那股近身便能夠聞到的刺鼻血腥氣。
濃鬱至極。
“嗯,知道了。”在那道神色複雜的目光注視下,同樣是麵覆甲具看不到容貌的男子微微點頭,言簡意賅應道。
然後便是錚錚鐵甲和奔騰馬蹄之聲。
這位尚未及冠便擔任陪戎校尉的男子甲具之下目光如同鷹隼般堅毅,冷冷直視前方。
左肋處那道猙獰傷口本該血如泉湧,不過被他以蠻橫的氣血強行鎮壓。
假麵之下那張還略顯青澀稚嫩的麵孔已經慘白如雪。
西洲作為大梁邊陲重地,轄高昌﹑柳中﹑交河﹑蒲昌﹑天山五城,其中將高昌作為西洲都城,此次他們的目標則是就近的柳中城。
若是細看,就能夠察覺到這支按例該是百人一標的黑騎當下僅有七十餘人,而且幾乎騎騎負傷,雖然行軍速度沒有半點放緩,軍陣整齊且肅穆,但那一雙雙嗜血狠厲的眼神中皆是難掩疲倦之色。
而在這標黑騎之中更有一輛極不合邊塞規矩的馬車。
馬車之上皆是尚未幹涸的鮮血。
可能沒有人知道在這輛馬車出現在西洲之後撞上黑騎之前遭遇了多少場伏殺暗襲,戰死多少忠心耿耿的護衛,除了領軍在前的那位陪戎校尉隻怕也沒人知道馬車中坐的究竟是誰。
黑騎中人想知道,畢竟他們為此付出了二十多名袍澤的性命。
那二十三人再也見不到高昌城頭以及家中妻兒。
就連馬革裹屍也做不到隻能是黃沙埋白骨。
駕車的是一位眸若清泉神采奕奕的紅衣女子。
有幾騎遊弋在馬車四周的黑騎時不時瞥向那位紅衣女子,眼中帶有狐疑,更多的則是驚豔與感慨。
當時若不是這名女子仗劍出手逼退那撥修為高深叵測的殺手,隻怕他們這標黑騎還要再多幾十人留在那片黃沙之地。
而且浴血廝殺後急行軍五十裏,就連他們這些百戰老卒都略感疲倦,但這位來曆不明且姓氏不知的紅衣女子卻始終長發飄逸神采飛揚。
紅衣女子的目光越過重重黑騎最終落在那名統軍男子身上,眼中有說不清道不明的神意流轉。
後者手提黑槍殺伐果斷。
前者長劍在側風姿卓絕。
刀劍痕跡交錯的馬車之中是一位身著粗麻布衣正襟危坐的老人。
已是滿頭華發的他輕輕轉動著手中那串尋常至極的念珠,過了半晌,終於緩緩開口,輕聲道:“八十四人呐...”
半炷香之後,在那位陪戎校尉的率領下,七十餘騎滿身血氣的黑騎連同那輛破爛不堪的馬車一齊直直撞入柳中城。
......
距離那場邊塞不知何起但異常慘烈的廝殺已經過去了半旬之久。
二十三名黑騎戰死的消息也從柳中城傳到了西洲都城高昌,繼而就宛若一陣陸地龍卷迅速傳遍了整座邊陲。
但市井百姓始終不知已經安穩太平一年有餘的西洲為何突然戰死了這麽多人,而且皆是號稱“千金難換驍勇”的黑騎。
當然他們也不會知道那位極為年輕便擔任陪戎校尉的男子同樣是身負重傷,離邁進鬼門關隻差一步。
左肋靠近心脈處被莫名劍氣洞穿,傷口一寸半,白骨森森,觸目驚心。
真的是隻差一步。
高昌城。
在城東有座規規矩矩滿是西洲民俗特色的宅院。
“怎麽樣了?”那處架著茂綠葡萄架的天井當中原本就坐立不安的一位老者在看到緊閉的房門隨著“吱呀”一聲被人從裏麵推開後,趕忙迎上前去,神色關切地詢問道。
當他看到那名中年男子手中木盆紅的刺眼的血水後,本就緊鎖的眉頭已經擰成了一團,仿佛牽住了老人幾十年來的春秋風雨。
“已經沒事了。”那名在得知某人重傷後便急忙從藥鋪趕來的男子搖搖頭寬慰道。
隨後他輕輕掩上房門,“萬幸沒有去地下見那位...”
聽到這句要是十二年前絕對是大逆不道稍有不慎就禍及家門的誅心之言,老人本想抬腳就踹,但一想畢竟有辱斯文況且這幾天又是他一直在勞心勞力照顧那個小兔崽子,便隻是悶哼了一聲,就此作罷。
重新坐迴葡萄架下的年邁老人仿佛是想到了什麽,臉色鐵青憤憤道:“若是放在以前他董和給我這個老頭子提鞋我都嫌棄,現在卻讓這個小兔崽子舍了性命相救...”
董和,字幼宰,大梁王朝上都護府副都護。而在這位鄉間私塾老夫子口中卻是連給自己提鞋都不配。
聽到老人這句言語,那名剛把血水倒掉正拿著抹布擦拭手掌的男子轉過頭來,打趣說道;“小兔崽子?”
仿若是被刺中了軟肋,在高昌城內開設私塾教書十幾年與人說理從未敗下陣來的老先生滿臉通紅,然後便沉默不語。
隨著男子落座,老人這才改了話頭,甕聲甕氣地說道;“想必不是衝我們來的。”
一直在藥鋪幫忙的男子輕嗯一聲,他知道這個“我們”準確來說應該換成房內床榻上的那個。
“既然已經沒事那我就先迴藥鋪了。”男子輕拍了下膝蓋,然後站起身來,說道。
老人衝著他擺擺手,示意他盡管去忙他的。
滿身濃鬱藥味的男子毫不介意他這種送客之道,抿了抿薄唇,大袖帶風般徑直走出院落。
獨坐院中的老人抬頭瞥向那扇房門,他仿佛看到了床榻之上那人因傷勢疼痛而發顫的嘴唇,擰皺起來的眉頭。
可他現在卻無能為力,半點做不得什麽。
“百無一用是書生,古人誠不欺我。”這位名叫楊自在的老人不顧讀了大半輩子的聖賢書,氣笑罵道。
而悠悠半晌後,他歎了口氣,用隻能夠自己聽到的聲音哼唱著那首當初在前朝盛行一時的曲謠,“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借問誰家子...”
到最後,這位飽經風霜早年見過江南的煙雨樓閣亭台舞榭如今也看過邊關大漠孤墳長河落日的教書先生已經是老淚縱橫。
...
那名要迴藥鋪幫忙的男子在跨出院落的大門後身形稍是一頓,隨後他微微轉身對著不遠處的酒樓二樓臨窗處拱手致意,然後才踱步離去。
“阿叔,人家可是覺察到我們了。”在那座生意極為興隆的酒樓二樓上,在臨窗的酒桌旁,坐著一位身著紅衣的女子和一襲玄衣的中年男子。
前者單手托腮百無聊賴,後者正襟危坐興趣盎然。
若是酒樓有黑騎中人便會認出她正是當日破陣退敵的那位女子。
被她稱唿阿叔的中年男子生得一副讓半老徐娘都會暗送秋波的俊朗臉龐。
至於紅衣女子,這幾日酒樓生意之所以火爆興隆有極大多數酒客是衝她而來。
不知道在偌大的大梁王朝如何,總之在這邊陲西洲。
自當得起絕代風華四字。
“沒想到在穹陵州在這小小的邊陲之地竟然還有這等修道美玉。”劍眉星目風華內斂的中年男子毫不掩飾讚美之詞,笑道。
一聽到這,紅衣女子頓時來了興致,她眨了眨那雙巫山繞秋水盈盈有英氣的眼眸,笑吟吟問道:“比起阿叔你來如何?”
被大哥差來名義上為其護道實則監管以防這丫頭亂來的男子沉吟了許久,隨後大大方方承認道;“百年之前,我不如他。”
山中一日人間一年,更何況是在天之上。
紅衣女子聽到這句話後忍不住訝異一聲,要知道在自己那個大家裏除了父親外誰也壓不住眼前這位。
這個“壓勝”自然是指大道之上的修行天賦。
“聽說就是這個叫杜行甲的男人與院中那個叫楊自在的老頭兩人一起照顧了他很多年。”出門在外行走江湖給自己起名張小花的紅衣女子饒有興致地說道。
她喜紅衣,而花又與之最近,所以她覺得這個名字與自己最相宜。
至於那個他,自然是現如今躺在床榻依舊昏迷不醒的某人。
玄衣男子聞言點點頭,再度瞥向窗外時那雙深邃眼眸已經是金光流轉神意湧動。
他望向那座錯落有致的院落。
“能夠讓一塊世間一等一的修道美玉和身負浩瀚文運的夫子共同撫養之人,我卻看不出他有什麽奇特之處。”
等到這個名為任摘星的男子看向張小花時,那雙金色眼眸已經恢複如初。
他所說的奇特之處自然也包括不及弱冠便擔任一洲的陪戎校尉。
因為他與自己的這個寶貝侄女已經遊曆了天下九州,見過了太多太多世俗王朝所謂的天之驕子良才美玉,哪怕是在弱冠之年擔任一國之師的都有,所以一個小小的陪戎校尉在他眼中實在不算什麽。
但正因為恰恰不算什麽才最讓他上心,也最費思量。
看到自家阿叔那微皺的眉頭,張小花嘖嘖稱奇,沒想到這世間還有能讓“叫摘星卻真可摘星辰”的阿叔想不明白的事。
於是這個名叫隋便的陪戎校尉便讓她記在了心上。
隋便,隨便。
可一點都不隨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