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口水仗
百戰百勝!隻因我能提前模擬戰爭 作者:恨不得撞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攻城戰變成了野戰,寧易求之不得。
三天之後,在一個叫馬蹄口的地方,河西衛右軍和中軍迎頭撞上。
這是一片由高山和高原圍起來的u形穀地。
一條由山上蜿蜒而下的溪流,將穀地一分為二。
雖然溪水已經結冰,但兩軍還是默契地隔著小溪紮營。
寧易胸有成竹。
他派出十幾名大嗓門的的士兵,隔著小溪朝對麵喊話。
他稱範澤民勾結吐蕃和突竭斯,陰謀割據河西叛亂。
自己奉陛下和朝廷之命,前來討伐。
河西衛中軍將士速速迷途知返,擒拿範澤民,重歸大楚。
他還代表朝廷保證,除了範澤民外,餘者概不追究。
隻誅首惡這一招,他此前在西川、靈武屢試不爽。
他還想著,河西衛中軍的將士們聽了,就算不全體立即倒戈,也會有大批士兵趁亂溜過小溪來投他。
至少,河西衛中軍會軍心動搖,毫無鬥誌。
然而他想多了。
河西衛中軍的軍心士氣,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範澤民派出了更多的大嗓門,朝著這邊喊話,稱右軍被寧易所蒙蔽。
在這些人的嘴裏,寧易成了一個禍國殃民的罪人。
他自持聖恩,把持朝廷,卻不修德政,隻是一心窮兵黷武。
此人把大楚之外的所有國家都當成敵人。
在黃埔一期的畢業典禮上,他叫囂要殺死天下所有的敵人。
結果引得四鄰不安,導致如今大楚被四夷群毆。
陛下和朝廷深知,此人才是導致天下大亂的禍首。
因此要將他革職查辦。
沒想到此人事先得知消息,在其黨羽的協助下連夜逃出京城。
此人不甘心失敗,居然逃到靈武,打算以靈武、攏右為基地,起兵反楚。
占據了靈武、攏右兩衛六郡,此人尤不知足,又打上了河西衛的主意。
但範大提督早就接到了朝廷的命令,當然不會讓他的陰謀得逞。
真正奉旨討賊的是大提督,而不是寧易。
右軍的兄弟們,你們被騙了。
但還沒有鑄成大錯,現在棄暗投明還來得及。
不得不說,河西衛中軍的這套說辭,邏輯還是很嚴密的。
他的那段講話在軍中流傳甚廣。
眼下大楚邊疆烽煙四起也是事實。
有了這兩大前提,那陛下和朝廷遷怒於他,將他革職,也是有可能的。
總之真真假假,一般士兵還真不容易搞清楚。
唉!沒辦法!
三天時間,足夠範澤民完成中高層大清洗,並對普通士兵洗腦了。
麵對這情況,寧易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他隻能加大宣傳力度,派出更多大嗓門喊話。
但這依然沒什麽效果。
在這場口水仗中,他竟然發現自己處於下風。
這個範澤民,居然還是輿論戰的高手。
在這期間,寧易也嚐試著進攻對方的大營。
但範澤民將中軍的營寨修得固若金湯。
而且兩軍同根同源,對對方的底細都門清。
基本上一邊一動,另一邊就知道你要幹什麽。
如此一來,就算寧易有係統也沒什麽用了,也就是在局部取得了一些優勢。
可這種局部優勢根本無法奠定勝局。
兩軍就這樣隔著小溪對峙,分別等待自己的援軍。
這天晚上,葉扁舟突然來向他請罪,並提出辭去右軍權司馬一職。
他嚇了一跳,連忙問緣由。
葉扁舟告訴寧易,剛才有個中軍的旅帥過來找他。
這個旅帥是範澤民剛提拔上來的,但也是葉扁舟的同鄉。
此前兩人關係親近。
此人利用這一點,勸葉扁舟重新歸順範澤民。
“學生當然不會同意。學生和他爭論了半天,但誰也說服不了誰。他讓學生將他捆起來,交給校長。學生明知他是激將法,但最後還是放他走了。”
寧易聽後,鬆了一口氣。
他一開始還以為葉扁舟也動搖了,要尥蹶子。
不是就好,其他的都好說。
他勸慰了葉扁舟幾句。
接著說起眼前的局勢,兩人都是一籌莫展。
他感歎道:“之前不該將崔皓和童閆傑押走的,要是有他們親口承認,大部分中軍將士應該會相信我們的。”
葉扁舟點頭:“還有靈武衛的這兩營騎兵,也不該讓他們出現在戰場上。”
邊軍的領地意識都很強。
河西衛和靈武衛尤其不對付。
不然,範澤民也不會明明有反叛之心,都不願意與馬宗同謀了。
現在兩營靈武衛騎兵出現在這裏,不僅河西衛中軍,就連右軍的很多人都有意見。
中軍和右軍再怎麽打,再怎麽鬧,那也是河西衛自己的事,你靈武衛插進來算怎麽迴事?
就好比親兄弟打架,你找一個外人來助戰,那不是吃裏扒外麽?
就為這,右軍的大嗓門們在打嘴仗時,語氣都弱了三分。
寧易也有些後悔,但現在說什麽都晚了。
葉扁舟又提議暫時後撤。
“我們先撤到後麵的穀坡上,據坡而守,優勢會大一些。學生感覺,突竭斯人應該快到了。”
是快到了。
兩天前,寧易麵板上的任務,就變成了“打敗突竭斯人的進攻”。
但就這樣撤退,他心有不甘。
因為如果此時後撤,那他之前的戰略就完全落空。
就算靈武衛三軍順利趕到,他也隻有防守的份了。
徹底平定河西,不知要等到什麽時候。
而且穀坡也不是什麽多好的防守地。
那裏可不是劍門關、摩天嶺。
近十裏寬的地方,騎馬都能衝上去的緩坡就有好幾處。
防守的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再等等吧!”他考慮了一會兒說:“看看這兩天局麵有沒有變化。”
過去的幾天裏,他一直在用小股兵力試探。
隻要範澤民露出一個破綻,他就有信心徹底打敗他。
從長遠來看,突竭斯人和吐蕃人都不足為慮。
他們終究會退走的。
隻有範澤民才是心腹大患。
如果在突竭斯人到來之前,打敗河西衛中軍,占據甘州城,最好殺了範澤民,那一切都好辦了。
第二天,他加大了試探的力度。
但一天下來,他依然拿中軍的烏龜陣沒辦法。
傍晚時候,突竭斯人的先頭部隊出現在了東邊。
他沒辦法,隻得下令拔營,趁突竭斯人主力未到,撤到了後麵的穀坡之上。
三天之後,在一個叫馬蹄口的地方,河西衛右軍和中軍迎頭撞上。
這是一片由高山和高原圍起來的u形穀地。
一條由山上蜿蜒而下的溪流,將穀地一分為二。
雖然溪水已經結冰,但兩軍還是默契地隔著小溪紮營。
寧易胸有成竹。
他派出十幾名大嗓門的的士兵,隔著小溪朝對麵喊話。
他稱範澤民勾結吐蕃和突竭斯,陰謀割據河西叛亂。
自己奉陛下和朝廷之命,前來討伐。
河西衛中軍將士速速迷途知返,擒拿範澤民,重歸大楚。
他還代表朝廷保證,除了範澤民外,餘者概不追究。
隻誅首惡這一招,他此前在西川、靈武屢試不爽。
他還想著,河西衛中軍的將士們聽了,就算不全體立即倒戈,也會有大批士兵趁亂溜過小溪來投他。
至少,河西衛中軍會軍心動搖,毫無鬥誌。
然而他想多了。
河西衛中軍的軍心士氣,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範澤民派出了更多的大嗓門,朝著這邊喊話,稱右軍被寧易所蒙蔽。
在這些人的嘴裏,寧易成了一個禍國殃民的罪人。
他自持聖恩,把持朝廷,卻不修德政,隻是一心窮兵黷武。
此人把大楚之外的所有國家都當成敵人。
在黃埔一期的畢業典禮上,他叫囂要殺死天下所有的敵人。
結果引得四鄰不安,導致如今大楚被四夷群毆。
陛下和朝廷深知,此人才是導致天下大亂的禍首。
因此要將他革職查辦。
沒想到此人事先得知消息,在其黨羽的協助下連夜逃出京城。
此人不甘心失敗,居然逃到靈武,打算以靈武、攏右為基地,起兵反楚。
占據了靈武、攏右兩衛六郡,此人尤不知足,又打上了河西衛的主意。
但範大提督早就接到了朝廷的命令,當然不會讓他的陰謀得逞。
真正奉旨討賊的是大提督,而不是寧易。
右軍的兄弟們,你們被騙了。
但還沒有鑄成大錯,現在棄暗投明還來得及。
不得不說,河西衛中軍的這套說辭,邏輯還是很嚴密的。
他的那段講話在軍中流傳甚廣。
眼下大楚邊疆烽煙四起也是事實。
有了這兩大前提,那陛下和朝廷遷怒於他,將他革職,也是有可能的。
總之真真假假,一般士兵還真不容易搞清楚。
唉!沒辦法!
三天時間,足夠範澤民完成中高層大清洗,並對普通士兵洗腦了。
麵對這情況,寧易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他隻能加大宣傳力度,派出更多大嗓門喊話。
但這依然沒什麽效果。
在這場口水仗中,他竟然發現自己處於下風。
這個範澤民,居然還是輿論戰的高手。
在這期間,寧易也嚐試著進攻對方的大營。
但範澤民將中軍的營寨修得固若金湯。
而且兩軍同根同源,對對方的底細都門清。
基本上一邊一動,另一邊就知道你要幹什麽。
如此一來,就算寧易有係統也沒什麽用了,也就是在局部取得了一些優勢。
可這種局部優勢根本無法奠定勝局。
兩軍就這樣隔著小溪對峙,分別等待自己的援軍。
這天晚上,葉扁舟突然來向他請罪,並提出辭去右軍權司馬一職。
他嚇了一跳,連忙問緣由。
葉扁舟告訴寧易,剛才有個中軍的旅帥過來找他。
這個旅帥是範澤民剛提拔上來的,但也是葉扁舟的同鄉。
此前兩人關係親近。
此人利用這一點,勸葉扁舟重新歸順範澤民。
“學生當然不會同意。學生和他爭論了半天,但誰也說服不了誰。他讓學生將他捆起來,交給校長。學生明知他是激將法,但最後還是放他走了。”
寧易聽後,鬆了一口氣。
他一開始還以為葉扁舟也動搖了,要尥蹶子。
不是就好,其他的都好說。
他勸慰了葉扁舟幾句。
接著說起眼前的局勢,兩人都是一籌莫展。
他感歎道:“之前不該將崔皓和童閆傑押走的,要是有他們親口承認,大部分中軍將士應該會相信我們的。”
葉扁舟點頭:“還有靈武衛的這兩營騎兵,也不該讓他們出現在戰場上。”
邊軍的領地意識都很強。
河西衛和靈武衛尤其不對付。
不然,範澤民也不會明明有反叛之心,都不願意與馬宗同謀了。
現在兩營靈武衛騎兵出現在這裏,不僅河西衛中軍,就連右軍的很多人都有意見。
中軍和右軍再怎麽打,再怎麽鬧,那也是河西衛自己的事,你靈武衛插進來算怎麽迴事?
就好比親兄弟打架,你找一個外人來助戰,那不是吃裏扒外麽?
就為這,右軍的大嗓門們在打嘴仗時,語氣都弱了三分。
寧易也有些後悔,但現在說什麽都晚了。
葉扁舟又提議暫時後撤。
“我們先撤到後麵的穀坡上,據坡而守,優勢會大一些。學生感覺,突竭斯人應該快到了。”
是快到了。
兩天前,寧易麵板上的任務,就變成了“打敗突竭斯人的進攻”。
但就這樣撤退,他心有不甘。
因為如果此時後撤,那他之前的戰略就完全落空。
就算靈武衛三軍順利趕到,他也隻有防守的份了。
徹底平定河西,不知要等到什麽時候。
而且穀坡也不是什麽多好的防守地。
那裏可不是劍門關、摩天嶺。
近十裏寬的地方,騎馬都能衝上去的緩坡就有好幾處。
防守的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再等等吧!”他考慮了一會兒說:“看看這兩天局麵有沒有變化。”
過去的幾天裏,他一直在用小股兵力試探。
隻要範澤民露出一個破綻,他就有信心徹底打敗他。
從長遠來看,突竭斯人和吐蕃人都不足為慮。
他們終究會退走的。
隻有範澤民才是心腹大患。
如果在突竭斯人到來之前,打敗河西衛中軍,占據甘州城,最好殺了範澤民,那一切都好辦了。
第二天,他加大了試探的力度。
但一天下來,他依然拿中軍的烏龜陣沒辦法。
傍晚時候,突竭斯人的先頭部隊出現在了東邊。
他沒辦法,隻得下令拔營,趁突竭斯人主力未到,撤到了後麵的穀坡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