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漕幫刺客!
我是反賊,娶個公主很合理吧? 作者:水裏撈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過雖是如此想,但李宣倒也沒有貿然有所動作,沉默不語。
與這位未來嶽父佬攀交情不能盲目,得循序漸進。
他深知像柳風陽這樣的權貴素來原則性極強,處理事情講究輕重緩急,不喜三心二意。
眼下,對方既然提起了門外喧嘩之事,那就先等他們處理好了再說。
驛館門外。
隨著漕幫馬夫和鷹眼男的牽頭,大批路過的百姓、商隊人員正圍在門口前大聲吵鬧,嚷嚷著要進入驛館休整,隱有與晉陽官軍對峙的局麵。
而趙徹就身在驛館內,站在晉陽軍和禁衛的角度,為了皇帝的絕對安全,是不宜讓大批民眾入內的。
萬一當中混入反賊,意圖行刺,縱然無法得手,那也是驚擾聖駕的死罪。
負責守衛的這些人就得負上監察不力,保護不周的罪責!
故此,於公於私,暫且戒嚴這處驛館,嚴禁外人進入卻也是必然。
但過往的商隊路人已經堵了近半個時辰,情緒多有焦躁,其中某些人不乏疲累,確有休整的需求。
加上前後百裏就此處一間驛站,錯過了就得拐道蘇縣,打從心底...眾人並不願繞路休整。
見到有人牽頭吵著要進入驛站,很多人便也跟著吵鬧起來。
李宣站在大堂靠近門口的位置,隱約間聽到門外百姓吵鬧的理由,不由眉頭淺皺,但並未多言。
不久。
一名侍衛折返來報:“迴稟主家,是門外百姓吵著要入內休整,官兵已在盡力阻止。”
屏風後,趙徹神色一動,道:“嗯?不是一早讓你們發布公告說,朝廷要征用晉陽驛館半日,嚴禁閑人靠近嗎?為何百姓仍要吵鬧?”
“公告早已發布,起先也並無事端。隻是...”
侍衛說著,先是扭頭望了李宣二人一眼,而後才接道:“百姓見到此二人被授權進入後,心有腹誹,聲稱要官兵一視同仁,也允許他們進入休整。官兵不敢貿然放行,以致喧嘩。”
趙徹聽了,微微沉思,繼而啞然失笑起來,似乎也覺得百姓有此理由無可厚非。
頓了頓後,擺手道:“罷了,那就讓他們進來吧!說起來,也是這麽個理兒,既然能放一人進來,又怎能再拒絕更多人?若執意攔著百姓,豈非就真的厚此薄彼了?邦國之大,民為重,君為輕。”
“傳令,允許百姓有序進入驛站休整,晉陽軍不可多加阻攔。”
此言一出,在場眾人皆是一怔。
李宣目光一轉,似有什麽心思一般,暗道:民為重,君為輕?這話...可不是什麽人都敢說,什麽人都能有此覺悟的呀...
都說京都柳大學士學識淵博,愛民如子,主張以仁政、法製治國,憂天下之憂,身出士族卻也不棄寒門,乃是朝廷棟梁之表率,難以多得的好官。
看來...此言非虛啊,國之根本,在於民。
廣大百姓好,邦國才足見強大!
這位“嶽父佬”有體恤萬民之心,看著很值得深交啊...
他若有所思道。
心中更加篤定屏風後之人才是真正的“柳風陽”,隻因此人一語放出,眾人皆聽令。
在柳氏的車駕隊伍麵前,豈非隻有柳家主能一言九鼎,說一不二?
而先站出來詢問柳棲鳳情況那人...或許就隻是個“替身”!
乃至,李宣覺得唯有柳大學士這樣的大儒,方有風骨說出“君為輕”此類的話。
不過這時候,李大當家若能少一些先入為主的想法,便可洞悉到屏風後之人的真正身份。
在古代,皇權至高無上,處於權力階層的塔尖,不容許任何侵犯。
“君為輕”這樣的話,其實隻是帝皇的冠冕之詞,實際上是“君最重”。
世人皆心知肚明,亦無人敢明著說出這三個字。
若有,那便隻有皇帝自己一人。
當趙徹說出那三個字時,李宣早該猜出他的身份。
柳風陽聽了,卻湊近趙徹幾步,阻止道:“老爺三思,門外之人龍蛇混雜,貿然入內...恐會對你的安全不利。”
趙徹想了想,道:“無妨,這麽多侍衛在,何人敢圖謀不軌?再者,我們本無意久留於此,無需過多顧忌!去辦!”
身前的黑衣侍衛這才領命而去。
而柳風陽的這一聲“主家”,再次讓李宣篤定了自己的猜測,先前說話那小老頭都喊他“主家”了,那他還不是柳風陽無疑?
柳風陽聽此,稍稍一頓,倒也不好再多說什麽。
這間驛站,本是官民兩用。
不論是大堂區域,還是後院客房,都分出民用和官用兩個部分。
趙徹既然允許部分百姓有序入內,那就得讓出半個大堂,退到官員專用的雅間區域。
偌大的大堂被分隔成兩部分,中間用一排簡易屏風隔開,約三十餘名便裝禁衛橫在屏風前時刻警惕著。
驛站周邊還有不下兩百名精銳晉陽官兵拱衛,這還是趙徹有意低調的安排,否則聖駕親臨,估計整個晉陽守軍都得出動。
更遠處的外圍,仍有禁衛統領帶領三千甲士遊弋,可隨時增援。
如此嚴密防守之下,趙徹認為自身安全並沒有任何問題。
片刻後。
經過晉陽官兵細致的搜身盤查之後,百姓進入驛站大堂,但人數卻超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不一會兒,半個大堂就已被各類風塵仆仆的客商、路人坐滿,院子外等候入內的人群更是擁擠。
驛館的驛丞和眾多仆役忙碌起來,開始招唿來客,應接不暇。
古代的官驛,算是半官方單位。
驛丞,乃是官府派駐的屬吏,算是驛站最大的“官兒”。
其餘仆役,則是對外招募,少數有朝廷編製。
李宣站在一眾禁衛身前,暫時沒有得到趙徹的允許,倒也不能近身。
等待的間隙,李宣目光掃向一眾平民,目光微動,頓感一絲不對。
第一批走進來的平民還算正常,見到大堂官員區域守著一對侍衛後,都選擇敬而遠之,連看都不敢多看,坐得遠遠的。
古代等級森嚴,民怕官,是常有之事。
百姓莫敢靠近身份顯貴的官員,以免衝撞而遠離,乃屬正常。
但隨後進來的幾批人卻絲毫無懼眾多便裝禁衛的陣仗,非但沒有遠離,而且還刻意坐在靠近的位置,目光飄忽、隱晦,竟似在偷看、暗自斟酌的樣子。
可是,此前既知驛站遭遇戒嚴,館中必有大官存在,這些人不是該忌諱、遠離才對嗎?
難道這些人有詭異?
心中忽感驚訝,李宣悄悄暗示身邊的六麻子走到一邊,正要說些什麽。
六麻子眼精,顯然也看出了些什麽,搶先道:“少帥,情況不對。你看那幾桌人,他們唿吸沉穩,步履矯健,警惕十足,明顯都是練家子出身。與官同室,不僅未見半分緊張,反而在刻意靠近,深有不對。”
“再看他們手上虎口厚實,指關節布滿老繭,估計是常年握刀形成的。該不會什麽刺客吧?有人要對柳家下手?”
六麻子是士兵出身,此前在秋神山除了是李宣的親衛之外,也負責山寨對外的情報搜集工作,頗具洞察力。
此時,不用李宣多說,已能看出一絲隱晦。
李宣點點頭,沉聲道:“嗯,看到那些人身邊的那麵錦旗沒有?他們若身出漕幫,那麽會些防身的武藝...不見多怪。畢竟,虎口老繭可以是常年握刀形成,也可是推動木板車積勞而成。”
“不過,他們不懼官威,過於沉穩淡定,倒也略有貓膩。至於有沒有可能是刺客...單說一點,你見過有帶著自家旗號行刺的刺客嗎?且先不要亂下定論,看看再說。”
六麻子也點點頭,應了一聲“是”,隨即目光鎖定在那些漕幫腳夫身上。
與這位未來嶽父佬攀交情不能盲目,得循序漸進。
他深知像柳風陽這樣的權貴素來原則性極強,處理事情講究輕重緩急,不喜三心二意。
眼下,對方既然提起了門外喧嘩之事,那就先等他們處理好了再說。
驛館門外。
隨著漕幫馬夫和鷹眼男的牽頭,大批路過的百姓、商隊人員正圍在門口前大聲吵鬧,嚷嚷著要進入驛館休整,隱有與晉陽官軍對峙的局麵。
而趙徹就身在驛館內,站在晉陽軍和禁衛的角度,為了皇帝的絕對安全,是不宜讓大批民眾入內的。
萬一當中混入反賊,意圖行刺,縱然無法得手,那也是驚擾聖駕的死罪。
負責守衛的這些人就得負上監察不力,保護不周的罪責!
故此,於公於私,暫且戒嚴這處驛館,嚴禁外人進入卻也是必然。
但過往的商隊路人已經堵了近半個時辰,情緒多有焦躁,其中某些人不乏疲累,確有休整的需求。
加上前後百裏就此處一間驛站,錯過了就得拐道蘇縣,打從心底...眾人並不願繞路休整。
見到有人牽頭吵著要進入驛站,很多人便也跟著吵鬧起來。
李宣站在大堂靠近門口的位置,隱約間聽到門外百姓吵鬧的理由,不由眉頭淺皺,但並未多言。
不久。
一名侍衛折返來報:“迴稟主家,是門外百姓吵著要入內休整,官兵已在盡力阻止。”
屏風後,趙徹神色一動,道:“嗯?不是一早讓你們發布公告說,朝廷要征用晉陽驛館半日,嚴禁閑人靠近嗎?為何百姓仍要吵鬧?”
“公告早已發布,起先也並無事端。隻是...”
侍衛說著,先是扭頭望了李宣二人一眼,而後才接道:“百姓見到此二人被授權進入後,心有腹誹,聲稱要官兵一視同仁,也允許他們進入休整。官兵不敢貿然放行,以致喧嘩。”
趙徹聽了,微微沉思,繼而啞然失笑起來,似乎也覺得百姓有此理由無可厚非。
頓了頓後,擺手道:“罷了,那就讓他們進來吧!說起來,也是這麽個理兒,既然能放一人進來,又怎能再拒絕更多人?若執意攔著百姓,豈非就真的厚此薄彼了?邦國之大,民為重,君為輕。”
“傳令,允許百姓有序進入驛站休整,晉陽軍不可多加阻攔。”
此言一出,在場眾人皆是一怔。
李宣目光一轉,似有什麽心思一般,暗道:民為重,君為輕?這話...可不是什麽人都敢說,什麽人都能有此覺悟的呀...
都說京都柳大學士學識淵博,愛民如子,主張以仁政、法製治國,憂天下之憂,身出士族卻也不棄寒門,乃是朝廷棟梁之表率,難以多得的好官。
看來...此言非虛啊,國之根本,在於民。
廣大百姓好,邦國才足見強大!
這位“嶽父佬”有體恤萬民之心,看著很值得深交啊...
他若有所思道。
心中更加篤定屏風後之人才是真正的“柳風陽”,隻因此人一語放出,眾人皆聽令。
在柳氏的車駕隊伍麵前,豈非隻有柳家主能一言九鼎,說一不二?
而先站出來詢問柳棲鳳情況那人...或許就隻是個“替身”!
乃至,李宣覺得唯有柳大學士這樣的大儒,方有風骨說出“君為輕”此類的話。
不過這時候,李大當家若能少一些先入為主的想法,便可洞悉到屏風後之人的真正身份。
在古代,皇權至高無上,處於權力階層的塔尖,不容許任何侵犯。
“君為輕”這樣的話,其實隻是帝皇的冠冕之詞,實際上是“君最重”。
世人皆心知肚明,亦無人敢明著說出這三個字。
若有,那便隻有皇帝自己一人。
當趙徹說出那三個字時,李宣早該猜出他的身份。
柳風陽聽了,卻湊近趙徹幾步,阻止道:“老爺三思,門外之人龍蛇混雜,貿然入內...恐會對你的安全不利。”
趙徹想了想,道:“無妨,這麽多侍衛在,何人敢圖謀不軌?再者,我們本無意久留於此,無需過多顧忌!去辦!”
身前的黑衣侍衛這才領命而去。
而柳風陽的這一聲“主家”,再次讓李宣篤定了自己的猜測,先前說話那小老頭都喊他“主家”了,那他還不是柳風陽無疑?
柳風陽聽此,稍稍一頓,倒也不好再多說什麽。
這間驛站,本是官民兩用。
不論是大堂區域,還是後院客房,都分出民用和官用兩個部分。
趙徹既然允許部分百姓有序入內,那就得讓出半個大堂,退到官員專用的雅間區域。
偌大的大堂被分隔成兩部分,中間用一排簡易屏風隔開,約三十餘名便裝禁衛橫在屏風前時刻警惕著。
驛站周邊還有不下兩百名精銳晉陽官兵拱衛,這還是趙徹有意低調的安排,否則聖駕親臨,估計整個晉陽守軍都得出動。
更遠處的外圍,仍有禁衛統領帶領三千甲士遊弋,可隨時增援。
如此嚴密防守之下,趙徹認為自身安全並沒有任何問題。
片刻後。
經過晉陽官兵細致的搜身盤查之後,百姓進入驛站大堂,但人數卻超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不一會兒,半個大堂就已被各類風塵仆仆的客商、路人坐滿,院子外等候入內的人群更是擁擠。
驛館的驛丞和眾多仆役忙碌起來,開始招唿來客,應接不暇。
古代的官驛,算是半官方單位。
驛丞,乃是官府派駐的屬吏,算是驛站最大的“官兒”。
其餘仆役,則是對外招募,少數有朝廷編製。
李宣站在一眾禁衛身前,暫時沒有得到趙徹的允許,倒也不能近身。
等待的間隙,李宣目光掃向一眾平民,目光微動,頓感一絲不對。
第一批走進來的平民還算正常,見到大堂官員區域守著一對侍衛後,都選擇敬而遠之,連看都不敢多看,坐得遠遠的。
古代等級森嚴,民怕官,是常有之事。
百姓莫敢靠近身份顯貴的官員,以免衝撞而遠離,乃屬正常。
但隨後進來的幾批人卻絲毫無懼眾多便裝禁衛的陣仗,非但沒有遠離,而且還刻意坐在靠近的位置,目光飄忽、隱晦,竟似在偷看、暗自斟酌的樣子。
可是,此前既知驛站遭遇戒嚴,館中必有大官存在,這些人不是該忌諱、遠離才對嗎?
難道這些人有詭異?
心中忽感驚訝,李宣悄悄暗示身邊的六麻子走到一邊,正要說些什麽。
六麻子眼精,顯然也看出了些什麽,搶先道:“少帥,情況不對。你看那幾桌人,他們唿吸沉穩,步履矯健,警惕十足,明顯都是練家子出身。與官同室,不僅未見半分緊張,反而在刻意靠近,深有不對。”
“再看他們手上虎口厚實,指關節布滿老繭,估計是常年握刀形成的。該不會什麽刺客吧?有人要對柳家下手?”
六麻子是士兵出身,此前在秋神山除了是李宣的親衛之外,也負責山寨對外的情報搜集工作,頗具洞察力。
此時,不用李宣多說,已能看出一絲隱晦。
李宣點點頭,沉聲道:“嗯,看到那些人身邊的那麵錦旗沒有?他們若身出漕幫,那麽會些防身的武藝...不見多怪。畢竟,虎口老繭可以是常年握刀形成,也可是推動木板車積勞而成。”
“不過,他們不懼官威,過於沉穩淡定,倒也略有貓膩。至於有沒有可能是刺客...單說一點,你見過有帶著自家旗號行刺的刺客嗎?且先不要亂下定論,看看再說。”
六麻子也點點頭,應了一聲“是”,隨即目光鎖定在那些漕幫腳夫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