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水轉大紡車使用情況的記載,主要仍見於王禎《農書》。由於水轉大紡車工效高,因此往往多戶人家合用一車,元朝時期,中原的某些沿河地區,水轉大紡車的運用已頗為普遍。


    阿克萊水力紡紗機的發明是世界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18世紀英國技術進步的重大成果。但是在這種水力紡紗機與4個世紀之前中國的水轉大紡車之間,二者在結構上驚人地相似。


    在近代早期的歐洲,曾有一個主要是通過傳教士把中國的工藝技術知識介紹到歐洲的浪潮。在這些知識中,紡織技術占有重要的地位。18世紀在華耶穌會士對中國的紡織技術進行了相當廣泛的調查,繪製了大量織機圖,寄迴法國,這些資料保存在巴黎國立圖書館。紡織機具圖種類繁多,是迄今為止最為詳細的織機圖譜。還介紹了從經緯線的準備,到拔更、放更、扳更、穿箱、續更、刮綢,直至成衣的各個工序的生產操作情況。獲得這些資料,傳教士除了通過實際調查之外,也利用中國已刊出的科技著作。


    明末基督徒徐光啟的科技著作,更是傳教士注意的對象。杜赫德出版的書籍,詳細談到了養蠶與絲織業技術。從此書刊載的養蠶、繅絲和織機插圖看,顯然采用了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卷31-34蠶桑及卷35-36“蠶桑廣類”的內容。元代水轉大紡車的有關圖文,幾乎原封不動地保存在《農政全書》中。


    因此水轉大紡車早早通過傳教士偷到西歐,是毫無疑問的。李約瑟等人的研究中,看到中國關於水力機械和紡紗機械的知識,確實對西歐的紡織機器的改進起到了重大作用。


    這些技術知識被偷學到歐洲後,促進了紡織工具的改進。英國工業革命,所依靠的技術成果是此前歐亞許多地區技術成就的匯集。


    中國水力紡織機器通過各種不同的渠道與方式傳到英國,促進了以阿克萊水力紡紗機為代表的紡紗機的變革,從而對工業革命的出現與發展也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大明這麽大方,懷抱開放胸襟,西班牙連個紅薯什麽都限製傳入中國。曆史不能重演,加大技術保護,對各個作坊加派護衛。唯一擔心的是蒸汽機紡織機做出來,不少人將會失業,該如何避免發生這種情況。


    1630年10月,朝廷又一次例行會議。


    “蘇州知府寇慎奏疏,提及蘇州府田稅太重,是其它地方十倍,大明應該一視同仁降低田稅。臣亦認為三十稅一更合理。”劉一燝道。


    “陛下,蘇州府民眾支持張士誠,被太祖收重稅懲罰。臣認為不可,祖製不可為。”朱國楨出聲反對。


    “傳旨,大明兩京十三省皆三十稅一。”


    “陛下,土司怎麽辦,三年一貢。”劉一燝出列。


    “明人為一等人,怎麽連收稅都不敢收土司?土司製度已不適合如今大明,改土歸流刻不容緩,取消土司勢在必行。”


    “啟稟陛下,大明現在不缺銀兩,每年從金山省挖黃金五百萬兩,新大陸一千萬兩白銀,馬六甲關稅一千萬兩,各附屬國和藩王們上貢五百萬兩,加上商稅田稅,國庫早不缺銀兩,現在是發愁怎樣花完。”劉一燝本來還想上奏取消土司稅收。


    “那也不行,大明不允許存在國中國,除非這些土司願意遷移海外,找個小島自成一國,朕也不憐惜封諸侯國,世代相傳,與國同休。南洋島嶼無數,完全容得下他們棲身。以前大明虛與委蛇,是因為大明沒糧餉,現在情況不一樣,戶部不能成為老財主,要把銀子給花出去。”


    曆史上朱由校大局觀還是不錯,動手能力強,隻是碰到東林黨那些人,天天唱反調罵皇帝,誰願意天天上朝挨罵,做什麽都限製,怎麽做都是錯。


    “啟稟陛下,石柱土司秦良玉老將軍如何安置?”孫承宗道。


    “石柱土司世代忠良,這個確實有點棘手。這樣吧,土司兵馬糧餉改為大明出,鼓勵土司海外建國。”


    “臣等附議。”


    半月後,蘇州府等地收到好消息,田稅下調至三十稅一,百姓們終於鬆了一口氣,感覺壓力輕了好多。不少放棄移民計劃,無田的百姓紛紛買田,一片喜慶。


    1630年11月,兗州府聚集近200萬人要移民,慶國銅礦消息讓陝西一半的人想要移民慶國,幾乎超出了兗州府的承受力。魯商商會感覺移民有點吃力,準備一年的食物不說,還要養百十萬水手船員,每年花費四千萬兩銀子。商會最後借調2000艘大商船,每艘4000兩的價格包下來,才分批把200萬人送走新大陸。新大陸的人口快速達到千萬,這些新移民大多陝西老鄉,一部分去了慶王封地,一部分去了秦王封地。陝西移民看到秦王封地肥沃的土地,優美的環境,充足的雨水,連綿不斷的內陸湖泊。感覺來到了天堂,恨不得日夜不休開墾土地,跟老家比簡直不要太好。


    移民剛走,新一期的大明周報刊發第一則是200萬移民滿懷希望東渡大洋,新大陸各封國已準備好食物和房屋土地等待新子民的到來。


    第二則消息是重大發現—韓國勘探出巨量銀礦和銅礦


    韓國是韓藩的封地,緊鄰新山西和慶國,這兩個地方金銀銅儲量豐富,韓國亦儲量令人吃驚,銀儲量24萬萬兩,銅1800萬萬斤。亦能買數個大明,這裏風景優美,四大魚場之一。如果你喜歡大海,這裏有你的夢想,如果你喜歡森林,這裏有最大的森林,巨大的河流。


    消息長了翅膀似的一下傳向四方,這期大明周報供不應求,有人加價購買,一時洛陽紙貴。民眾被一則則發現金礦銀礦銅礦的消息轟炸,淘金熱情依然不減。


    遠在京城朝廷官員麻木了,“啟稟陛下,如果這則消息屬實,那大明該考慮是不是采用寶鈔?寶鈔起碼肉爛在國內,而金銀銅國外要多少有多少。還好吾大明占領,要是西夷占領,拿來購買吾大明物資,這不相當於大明給人家做奴隸?”朱國楨也是老閣員,暫代韓爌任次輔。韓爌忙於挖金礦,待在金山省不願意迴來。


    “啟稟陛下,國庫銀子現在花不完,各地開挖河道、建水庫,基本完工。現在沒什麽仗打,軍隊歇著,用銀子的地方少。老臣覺得大明像魯藩一樣組建商隊,把銀子花出去,大規模購買其它國家物資,來養大明百姓。要不過兩年取消田稅?”劉一燝。


    “啟稟陛下,臣看到的是除了糧食白糖價格穩定外,其它物資和雇工費快速上漲。官員皂吏士兵薪俸漲的有點慢。”孫承宗現在已是兵部尚書,看到大明不曾有過的繁榮,計劃再幹兩年退休。


    “準奏,官員提高三成俸祿,皂吏等提高五成俸祿,在此基礎上每年增加一成。士兵俸祿由2兩提高到3兩。各地官員做好救助,爭取不讓一人餓死凍死,取消田稅目前還做不到。”朱由校一錘定音,北方天氣嚴寒不見好轉,但土豆和進口大米解決了北方民眾的糧荒問題。特別是陝西千萬人,移民400萬,剩下的土地產出滿足陝西百姓口糧稍有富餘,形勢一片大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明聯盟共和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韭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韭菜並收藏新明聯盟共和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