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要做的事情太多,大兄準備辦一份報紙,就像京報似的,不過是給普通人看的。報道一些實事,如大明艦隊海外歸來,泰興王進京送銀子等,吾想大家也愛看,要是找幾個文人潤潤墨更好。”朱以潢歎道。


    “大兄,南方文人多,不如去南方找找。”朱春梅靈機一動。


    “大妹聰明,咱家軍師。”


    “討厭,別逗我了。”


    也許應該去南方看看江南的風土人情,朱以潢辦完通關文書。1622年9月10日,帶著20親衛走漕運下江南。


    明末,南方商人做大,貪得無度,又不願交稅,忽悠崇禎對商人免稅,這還了得,商人越來越有錢,兼並的土地越來越多。最重要的是這些商人鼠目寸光,海外那麽多無主的荒地不去占,就會窩裏搶,哪怕小琉球也有很多土地可以開發。記得崇禎時浙江茶稅6兩銀子,崇禎窮的求爺爺告奶奶都求不來軍費。


    有人說明末稅收潛力上億兩,應該屬實,本應該朝廷的關稅,僅鄭芝龍每年收取達千萬兩。等到清兵打到江南時,顧炎武發出“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的聲音,我看到的是江南人在南方淪陷時集體發出的後悔與自責。明朝時皇帝求不來軍餉,而康熙、乾隆數次下江南,揚州鹽商每次慷慨解囊上千萬兩,後來這些鹽商被搜刮完畢,全部沒落,揚州也一蹶不振,繁華不在。著名鹽商鮑誌道為例,僅僅他個人在世期間,就先後向乾隆“捐納”了2000萬兩白銀和12萬石糧食。徽商巨富江春為例,乾隆六次下江南,江春都參與了迎送和接駕,其一生共向清廷“捐納”多達1120萬兩白銀,因捐不起死後被抄家。鹽商被逼捐食鹽漲價,百姓買不起鹽隻能淡食,就是原始社會也吃得起鹽啊。明朝鹽價平時七八文,明末高一點30多文。而清朝平時50文,戰亂更高,所謂的康乾盛世應該是滿人的盛世,其他人的苦難。


    就在泰興王快到京城時,朱以潢來到揚州。


    揚州是江南比較大的一座城市,曆來富裕,很多文人墨客為之流連忘返。寫下了優美的詩篇,李白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杜牧的:“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徐凝的“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尖易覺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等千古名句,這些都是描寫揚州最為唯美的詩句,從這些詩句中,可以感受到當時文人對於揚州的喜愛。


    揚州自古繁華,各種文化在這裏交匯,是文人最向往的一個地方。關於揚州的詩描寫的都極為生動,也無比的唯美,詩人們可謂是別出心裁,以各種不同的角度來讚美揚州,從而也使得我們看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揚州。


    自古江南出美女,揚州美女甲天下,趙飛燕趙合德等太多了,這也是很多文人之喜愛揚州的另一個原因。揚州女子,說著一口吳儂軟語,立馬能夠把人的心都融化。尤其是在杜牧的詩作中,那更是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把揚州這個地方的美女描繪的活靈活現,讀來更是令人神往。


    話說明朝弘治年間,揚州一女子因為貌美,令狀元郎醋意大發,連寫詩都帶著濃濃的醋味傳遍天下。這個狀元郎便是錢福,錢福之所以有名,不光是其為狀元,還有其寫詩也很出名,明朝人並不怎麽看重詩詞,流傳的多是四大名著、金瓶梅、三言二拍等長短篇小說。錢福的一首詩大家基本都聽過,“《明日歌》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錢福的一則風流韻事亦流傳至今,33歲的錢福致仕後,有朋友對他說:“與謙兄,揚州有一位張姓歌姬美麗動人,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兄作為狀元公,應該去見見,說不定能俘獲美人芳心。”


    錢福整理行囊前去揚州,到了後,得知佳人已嫁與鹽商為妾。覺得已經來了,不能白跑一趟,專程到鹽商家登門拜訪。鹽商得知是大名鼎鼎的狀元公錢福,不敢怠慢,設宴款待。錢福在酒席之上,借著酒意提出要見新夫人。


    新夫人得知狀元公上門,也想見識一下狀元公的文采,特意打扮一番,身穿一件淡雅的裙子,前來為之斟酒,錢福一見果然傾國傾城。新夫人拿出綾帕,請錢狀元題詩。於是錢福即題道:“淡羅衫子淡羅裙,淡掃娥眉淡點唇。可惜一身都是淡,如何嫁了賣鹽人?”錢福越看新夫人越吃醋,吾堂堂狀元公竟不如一小小鹽商,氣極而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明聯盟共和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韭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韭菜並收藏新明聯盟共和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