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初步研發方案麵臨的問題
大國崛起:我用未來科技,開啟星辰大海 作者:三寸春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夜裏。
蘇辰坐在辦公室裏翻看著今天由專人整理、提交上來的問題匯總。
王遠敲響房門後走了進來,匯報道:“蘇院士,您要見的人到了。”
蘇辰立刻放下手裏的文件,道:“請他們進來吧。”
片刻後,兩位看上去五十多歲的男人走進辦公室。
“蘇總工,您找我們?”
蘇辰微笑點頭,離開辦公桌。
來到沙發旁,道:“咱們坐下說。”
等王遠送上來三杯茶,並關門離開之後。
蘇辰看著二人,開口道:“這麽晚請你們過來,是想聽一聽這一個月來你們對研發第六代航空發動機的總體看法。畢竟你們作為j-35裝載的ws-12發動機研發項目的總工程師和首席工程師,更有發言權,意見也更加權威和中肯。”
二人對視一眼。
張馳率先開口道:“不知道您想聽哪方麵的?”
“全部。”
蘇辰微笑道:“你們應該知道,我雖然主導研發了h-75n裝載的np-6發動機,但實際上對常規動力發動機的研發了解得並不深刻。從這段時間以來大家對我製作的初步研發方案進行了不少修改和補充就能看得出來。”
“蘇總工,您實在是太謙虛了。”
一旁的王誌林笑道:“如果不是您給我們提供了那麽多的先進技術資料,說實話,我們連變循環這種理論都不會有現在的這種認知,更不要提研發了。”
蘇辰笑著擺了擺手,道:“咱們就別互相捧了,說點兒真東西。”
頓了頓,問道:“你們對這款發動機的整體技術看法是什麽?直接說,不用有任何顧忌。”
王誌林神色鄭重下來,想了想,道:“很難。在您的設計構想裏,是想要把變循環和垂直起降這兩項技術融合到一台發動機裏。我認為這本身沒錯,也是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但我覺得有些操之過急,而且技術難度提升得太過巨大。”
見蘇辰點頭,他才繼續道:“以我國當前的技術水平來說,這樣的設計會有一個非常嚴重的缺陷,就是發動機體積過大。進而就會出現另一個問題,在裝載武器量不變的前提下,戰鬥機的體積過大。您也知道,就戰鬥機,尤其是殲擊機和偵察機而言,體積絕不能太大,這不僅更容易暴露,也更容易被敵人擊落。”
蘇辰再次點了點頭,道:“這個問題其實我也明白。但戰鬥機一旦擁有垂直起降的能力,將會極大提升其隱蔽性和戰術性。”
“您說得沒錯,確實如此。這也是我國近些年一直在大力研發電磁彈射技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王誌林點頭表示認可。
蘇辰想了想,問道:“那對於這個問題,你們的看法是什麽?”
張馳開口道:“我的想法是,暫時舍棄垂直起降技術,專注於自適應變循環技術。”
“如果我不想放棄呢?”蘇辰問道。
張馳想了想,迴答道:“那我建議分開進行研發。”
蘇辰想了想,道:“你是說蜀飛前幾年研發的那種雙發串聯模式?”
“沒錯。”
張弛點頭:“雖然是雙發串聯,技術也尚不成熟,但它的優勢很明顯,就是技術難度大幅降低,我們也有可供參考的基礎技術理論。隻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就可以有效解決機體過大的問題。”
王誌林也點頭道:“我也這麽認為。”
頓了頓,他繼續道:“實際上,我更傾向於他最開始說的觀點,就是專注研發自適應變循環技術。因為我們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盡快提升空軍實力,打破鷹國和熊大國對我國當前的空中優勢,甚至反過來對他們形成空中優勢。至於垂直起降技術,完全可以在以後慢慢展開,暫時用電磁彈射技術代替。”
蘇辰沉思片刻,開口道:“這個問題暫時先放到一邊。對自適應變循環技術,你們有什麽看法?”
“這項技術的最大難點在於發動機內部各組件間的串聯、變化和結構穩定。”
王誌林說道:“對航空發動機來說,高固有穩定性是重中之重。而自適應變循環發動機需要根據不同的飛行情況對發動機內部部分組件進行隨時改變和調整,這就導致技術難度呈指數級增大,尤其是對發動機的整體穩定性有著非常巨大的考驗。同時。還要考慮發動機的維護難度和使用壽命。
“除此之外,還麵臨著另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就是製造難度。根據您設想的各項數據指標來看,這對發動機零部件的材質要求非常高,會有相當一部分現有的零部件必須重新設計和研製。
“雖然您的設想是要在5-10年內完成第六代航空發動機的試製,也給了我們比較詳細的關鍵技術資料,但恕我直言,以我國當前的零部件加工製造技術,恐怕很難實現。僅僅是失敗後的反複研製和測試,就會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基於這種情況,我認為,至少要15-20年的時間才有可能實現。”
兩人給出的意見和看法全都非常中肯,甚至完全沒有顧及蘇辰如今在國內的地位。
但是,搞科研就應該這樣,也應該有更多這樣的人。
如果搞科研還講究那麽多的人情世故,那國家就必將走向衰落。
因為已經看不到繼續向上攀登的希望。
……
張馳和王誌林兩人離開了。
蘇辰則是站在窗前,在腦海當中反複思考著今晚與兩人的這番交談。
雖然一次性把兩項核心技術放在一起的確是一個一勞久逸的辦法,但也確如兩人所說,將會帶來很多問題和難度。
這些問題和難度,必將大大拖慢整個項目的研發進度。
而偏偏,國家和他自己如今最缺的,就是時間。
他必須在“南天門”項目正式啟動之前,傾盡全力把國家打造成世界第一軍事強國。
隻有這樣,才能沒有後顧之憂的啟動“南天門”項目,才能在未來清除頭頂上的這片天空,讓“鸞鳥”順利升空!
良久,蘇辰心中終於有了決定。
蘇辰坐在辦公室裏翻看著今天由專人整理、提交上來的問題匯總。
王遠敲響房門後走了進來,匯報道:“蘇院士,您要見的人到了。”
蘇辰立刻放下手裏的文件,道:“請他們進來吧。”
片刻後,兩位看上去五十多歲的男人走進辦公室。
“蘇總工,您找我們?”
蘇辰微笑點頭,離開辦公桌。
來到沙發旁,道:“咱們坐下說。”
等王遠送上來三杯茶,並關門離開之後。
蘇辰看著二人,開口道:“這麽晚請你們過來,是想聽一聽這一個月來你們對研發第六代航空發動機的總體看法。畢竟你們作為j-35裝載的ws-12發動機研發項目的總工程師和首席工程師,更有發言權,意見也更加權威和中肯。”
二人對視一眼。
張馳率先開口道:“不知道您想聽哪方麵的?”
“全部。”
蘇辰微笑道:“你們應該知道,我雖然主導研發了h-75n裝載的np-6發動機,但實際上對常規動力發動機的研發了解得並不深刻。從這段時間以來大家對我製作的初步研發方案進行了不少修改和補充就能看得出來。”
“蘇總工,您實在是太謙虛了。”
一旁的王誌林笑道:“如果不是您給我們提供了那麽多的先進技術資料,說實話,我們連變循環這種理論都不會有現在的這種認知,更不要提研發了。”
蘇辰笑著擺了擺手,道:“咱們就別互相捧了,說點兒真東西。”
頓了頓,問道:“你們對這款發動機的整體技術看法是什麽?直接說,不用有任何顧忌。”
王誌林神色鄭重下來,想了想,道:“很難。在您的設計構想裏,是想要把變循環和垂直起降這兩項技術融合到一台發動機裏。我認為這本身沒錯,也是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但我覺得有些操之過急,而且技術難度提升得太過巨大。”
見蘇辰點頭,他才繼續道:“以我國當前的技術水平來說,這樣的設計會有一個非常嚴重的缺陷,就是發動機體積過大。進而就會出現另一個問題,在裝載武器量不變的前提下,戰鬥機的體積過大。您也知道,就戰鬥機,尤其是殲擊機和偵察機而言,體積絕不能太大,這不僅更容易暴露,也更容易被敵人擊落。”
蘇辰再次點了點頭,道:“這個問題其實我也明白。但戰鬥機一旦擁有垂直起降的能力,將會極大提升其隱蔽性和戰術性。”
“您說得沒錯,確實如此。這也是我國近些年一直在大力研發電磁彈射技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王誌林點頭表示認可。
蘇辰想了想,問道:“那對於這個問題,你們的看法是什麽?”
張馳開口道:“我的想法是,暫時舍棄垂直起降技術,專注於自適應變循環技術。”
“如果我不想放棄呢?”蘇辰問道。
張馳想了想,迴答道:“那我建議分開進行研發。”
蘇辰想了想,道:“你是說蜀飛前幾年研發的那種雙發串聯模式?”
“沒錯。”
張弛點頭:“雖然是雙發串聯,技術也尚不成熟,但它的優勢很明顯,就是技術難度大幅降低,我們也有可供參考的基礎技術理論。隻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就可以有效解決機體過大的問題。”
王誌林也點頭道:“我也這麽認為。”
頓了頓,他繼續道:“實際上,我更傾向於他最開始說的觀點,就是專注研發自適應變循環技術。因為我們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盡快提升空軍實力,打破鷹國和熊大國對我國當前的空中優勢,甚至反過來對他們形成空中優勢。至於垂直起降技術,完全可以在以後慢慢展開,暫時用電磁彈射技術代替。”
蘇辰沉思片刻,開口道:“這個問題暫時先放到一邊。對自適應變循環技術,你們有什麽看法?”
“這項技術的最大難點在於發動機內部各組件間的串聯、變化和結構穩定。”
王誌林說道:“對航空發動機來說,高固有穩定性是重中之重。而自適應變循環發動機需要根據不同的飛行情況對發動機內部部分組件進行隨時改變和調整,這就導致技術難度呈指數級增大,尤其是對發動機的整體穩定性有著非常巨大的考驗。同時。還要考慮發動機的維護難度和使用壽命。
“除此之外,還麵臨著另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就是製造難度。根據您設想的各項數據指標來看,這對發動機零部件的材質要求非常高,會有相當一部分現有的零部件必須重新設計和研製。
“雖然您的設想是要在5-10年內完成第六代航空發動機的試製,也給了我們比較詳細的關鍵技術資料,但恕我直言,以我國當前的零部件加工製造技術,恐怕很難實現。僅僅是失敗後的反複研製和測試,就會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基於這種情況,我認為,至少要15-20年的時間才有可能實現。”
兩人給出的意見和看法全都非常中肯,甚至完全沒有顧及蘇辰如今在國內的地位。
但是,搞科研就應該這樣,也應該有更多這樣的人。
如果搞科研還講究那麽多的人情世故,那國家就必將走向衰落。
因為已經看不到繼續向上攀登的希望。
……
張馳和王誌林兩人離開了。
蘇辰則是站在窗前,在腦海當中反複思考著今晚與兩人的這番交談。
雖然一次性把兩項核心技術放在一起的確是一個一勞久逸的辦法,但也確如兩人所說,將會帶來很多問題和難度。
這些問題和難度,必將大大拖慢整個項目的研發進度。
而偏偏,國家和他自己如今最缺的,就是時間。
他必須在“南天門”項目正式啟動之前,傾盡全力把國家打造成世界第一軍事強國。
隻有這樣,才能沒有後顧之憂的啟動“南天門”項目,才能在未來清除頭頂上的這片天空,讓“鸞鳥”順利升空!
良久,蘇辰心中終於有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