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大戰前夕
魂穿水滸:不做皇帝難道做山賊! 作者:無良神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文德殿。
宋徽宗一如既往的上早朝,非常無聊的聽著群臣匯報各種事宜。
之前,他最愁的就是梁山之事。
自從封了王倫為秦王後,梁山之事算是暫時解決了,至於三方賊寇也由王倫去平定,一下子感覺輕鬆了許多。
他忽然間發現,這個決定真是太明智了,一個王位就解決了眼下的所有問題。
這麽一想,他心裏舒服多了。
“有本上奏,無本退朝。”
梁師成大喊。
話音剛落,一名身穿紫紅長袍的年輕男子走進大殿,正是王倫。
“ 咦?他怎麽來了。”
“對啊,他不是要出征嗎?”
眾人一看竟然是他,頓時交頭接耳起來。
宋徽宗也皺起眉頭,有點不悅的問道:“秦王,你不準備出征,來這裏做什麽?”
王倫拱手行禮,緩緩說道:“官家一道聖旨,就讓我去平定叛亂,就算不給兵,也得給點錢糧吧?我總不能光著膀子去打仗吧?”
“最近邊關不太平,實在是抽不出兵馬給你,幸好秦王有十萬大軍,至於錢糧,自然會撥給你。”
宋徽宗看向蔡京,吩咐道:“太師,此事便由愛卿處理。”
“遵旨。”
蔡京眼皮子一抖,連忙應聲,心裏暗罵,又是一個出力不討好得罪人的差事。
“如此就有勞太師了。”
王倫拱手,說了句場麵話,隨即袍袖一甩,掃了眼群臣,喝道:“今日,本王醜話說在前麵,我軍將士在外廝殺,誰若敢在後麵給本王使絆子,不管他是誰,殺無赦。”
說話間,視線故意在蔡京、高俅等人身上略微停頓。
眾人臉色微變。
蔡京臉色變幻,旋即幹笑兩聲:“秦王說笑了。”
高俅眼中閃過陰狠之色,皮笑肉不笑的也表態:“秦王放心去,誰要是敢使絆子,不用王爺出手,本官第一個不放過他。”
“既然太師和太尉都發話了,本王放心了。”
王倫笑了。
宋徽宗抬手揉揉太陽穴,一看到王倫就頭疼,耐著性子說道:“秦王,形勢緊迫,準備好了就趕緊出征吧,寡人預祝你早日凱旋而歸。”
“隻要物資到位,我即刻出征。”
王倫拱拱手,拂袖離去。
待他走出大殿,宋徽宗催促蔡京:“太師,馬上給他調配糧草,但凡有所求,隻要不很過分就盡量滿足他,趕緊把這瘟神打發走,寡人看到他就頭疼。”
“老臣這就去辦。”
蔡京對工部尚書和戶部尚書揮了下手,三人快步離去。
高俅目光閃爍。
盡管梁山早已易主,但他對梁山還是一丁點好感都沒有,確切說是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他做夢都想剿滅梁山。
如今非但沒有除掉,反而還成了氣候,這讓他非常窩火。
此次出征平叛,讓他看到了機會,心中萌生一個念頭,或許可以在這上麵做做文章。
外界。
秦王出征平叛的消息,很快就傳的沸沸揚揚。
入夜。
秦王府燈火通明,一隊隊士兵來迴巡邏。
議事廳中,王倫端坐在王位上,盧俊義、吳用等人分坐兩邊。
“王爺,皇帝讓咱們去打仗,一個兵都不給,這是想白嫖啊!”
魯智深眉毛一橫,不滿的嘟囔。
他們剛趕到京都就聽到這個消息,氣的不得了。
吳用輕搖鵝毛扇,笑道:“將軍莫急,這一切都在王爺的掌控之中。”
王倫微微一笑:“皇帝被迫封我為王,本就憋了一肚子火,又怎會給咱們一兵一卒,況且他目的就是要借刀殺人,想要坐收漁翁之利。”
“狗皇帝淨想好事。”
秦明冷哼,旋即抱拳說道:“依末將之見,索性直接率兵滅了宋廷。”
“打仗靠什麽?人力,財力,缺一不可,雖然咱們產業眾多,但想養活十萬大軍也有點捉襟見肘,我們的對手不僅有宋廷,還有另外三方反賊,更有外敵虎視眈眈,一旦爆發大規模的戰爭將一發不可收拾。”
說到這裏,王倫笑了起來:“若能擴展地盤,還有人給提供戰略物資,何樂而不為。”
魯智深猛的拍大腿,大笑道:“灑家明白了,原來這一切都在王爺算計中,咱們這是拿著宋廷的銀子去打地盤,等滅了三方勢力,最後再收拾宋廷。”
一直沉默不語的唿延灼說道:“可要是咱們打下的城池,最後被宋廷的人占下,豈不是白忙活。”
自從降了梁山,唿延灼低調了許多。
主要是沒什麽功勞,自然也沒什麽軍權,俗話說得好,人微言輕,所以他很少發表關於自己的觀點。
盡管眾人對他都很好,但多少也有點尷尬。
吳用緩緩說道:“關於此事,我已和王爺商議,我方人才濟濟,不說你們這些大將,就算是那些統領也都是佼佼者,每打下一座城便安排兩名統領坐鎮,就聲稱防止敵軍卷土從來,就算是皇帝也說不出什麽。”
王倫擺手,說道:“此事暫且不議,局勢瞬息萬變,到時見機行事,此次出征,拋開留守梁山、獨龍岡及其三州之地的人馬,最多隻能出動兩萬人馬,宋廷不得不防。”
“王爺,兩萬人馬恐怕有點少,據我所知,那三方勢力,任何一方都有十幾萬人馬,人數差距太大了。”
盧俊義皺眉。
王倫沒有直接迴答他的話,而是看向秦明和魯智深,問道:“秦將軍,魯將軍,你們跟我最早,還記得咱們剛開始時多少人馬嗎?”
魯智深歎道:“當初在二龍山上,也不過四五百人而已。”
“屬下追隨王爺時,三山一統,能戰之人也不過數千人。”
秦明迴憶。
當時,他隻是出於感恩,又迫於形勢窘迫,無處可去,無奈追隨王倫,做夢都沒想到能發展到如今這一步。
真是時也命也。
每每迴想當初的決定,都不由暗自慶幸。
“大師兄,聽到了吧,就是我們這區區幾百人,一步步發展到今天的十萬之眾,如今我們兵多將廣,人才濟濟,武器先進,兩萬精兵平叛足矣。”
宋徽宗一如既往的上早朝,非常無聊的聽著群臣匯報各種事宜。
之前,他最愁的就是梁山之事。
自從封了王倫為秦王後,梁山之事算是暫時解決了,至於三方賊寇也由王倫去平定,一下子感覺輕鬆了許多。
他忽然間發現,這個決定真是太明智了,一個王位就解決了眼下的所有問題。
這麽一想,他心裏舒服多了。
“有本上奏,無本退朝。”
梁師成大喊。
話音剛落,一名身穿紫紅長袍的年輕男子走進大殿,正是王倫。
“ 咦?他怎麽來了。”
“對啊,他不是要出征嗎?”
眾人一看竟然是他,頓時交頭接耳起來。
宋徽宗也皺起眉頭,有點不悅的問道:“秦王,你不準備出征,來這裏做什麽?”
王倫拱手行禮,緩緩說道:“官家一道聖旨,就讓我去平定叛亂,就算不給兵,也得給點錢糧吧?我總不能光著膀子去打仗吧?”
“最近邊關不太平,實在是抽不出兵馬給你,幸好秦王有十萬大軍,至於錢糧,自然會撥給你。”
宋徽宗看向蔡京,吩咐道:“太師,此事便由愛卿處理。”
“遵旨。”
蔡京眼皮子一抖,連忙應聲,心裏暗罵,又是一個出力不討好得罪人的差事。
“如此就有勞太師了。”
王倫拱手,說了句場麵話,隨即袍袖一甩,掃了眼群臣,喝道:“今日,本王醜話說在前麵,我軍將士在外廝殺,誰若敢在後麵給本王使絆子,不管他是誰,殺無赦。”
說話間,視線故意在蔡京、高俅等人身上略微停頓。
眾人臉色微變。
蔡京臉色變幻,旋即幹笑兩聲:“秦王說笑了。”
高俅眼中閃過陰狠之色,皮笑肉不笑的也表態:“秦王放心去,誰要是敢使絆子,不用王爺出手,本官第一個不放過他。”
“既然太師和太尉都發話了,本王放心了。”
王倫笑了。
宋徽宗抬手揉揉太陽穴,一看到王倫就頭疼,耐著性子說道:“秦王,形勢緊迫,準備好了就趕緊出征吧,寡人預祝你早日凱旋而歸。”
“隻要物資到位,我即刻出征。”
王倫拱拱手,拂袖離去。
待他走出大殿,宋徽宗催促蔡京:“太師,馬上給他調配糧草,但凡有所求,隻要不很過分就盡量滿足他,趕緊把這瘟神打發走,寡人看到他就頭疼。”
“老臣這就去辦。”
蔡京對工部尚書和戶部尚書揮了下手,三人快步離去。
高俅目光閃爍。
盡管梁山早已易主,但他對梁山還是一丁點好感都沒有,確切說是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他做夢都想剿滅梁山。
如今非但沒有除掉,反而還成了氣候,這讓他非常窩火。
此次出征平叛,讓他看到了機會,心中萌生一個念頭,或許可以在這上麵做做文章。
外界。
秦王出征平叛的消息,很快就傳的沸沸揚揚。
入夜。
秦王府燈火通明,一隊隊士兵來迴巡邏。
議事廳中,王倫端坐在王位上,盧俊義、吳用等人分坐兩邊。
“王爺,皇帝讓咱們去打仗,一個兵都不給,這是想白嫖啊!”
魯智深眉毛一橫,不滿的嘟囔。
他們剛趕到京都就聽到這個消息,氣的不得了。
吳用輕搖鵝毛扇,笑道:“將軍莫急,這一切都在王爺的掌控之中。”
王倫微微一笑:“皇帝被迫封我為王,本就憋了一肚子火,又怎會給咱們一兵一卒,況且他目的就是要借刀殺人,想要坐收漁翁之利。”
“狗皇帝淨想好事。”
秦明冷哼,旋即抱拳說道:“依末將之見,索性直接率兵滅了宋廷。”
“打仗靠什麽?人力,財力,缺一不可,雖然咱們產業眾多,但想養活十萬大軍也有點捉襟見肘,我們的對手不僅有宋廷,還有另外三方反賊,更有外敵虎視眈眈,一旦爆發大規模的戰爭將一發不可收拾。”
說到這裏,王倫笑了起來:“若能擴展地盤,還有人給提供戰略物資,何樂而不為。”
魯智深猛的拍大腿,大笑道:“灑家明白了,原來這一切都在王爺算計中,咱們這是拿著宋廷的銀子去打地盤,等滅了三方勢力,最後再收拾宋廷。”
一直沉默不語的唿延灼說道:“可要是咱們打下的城池,最後被宋廷的人占下,豈不是白忙活。”
自從降了梁山,唿延灼低調了許多。
主要是沒什麽功勞,自然也沒什麽軍權,俗話說得好,人微言輕,所以他很少發表關於自己的觀點。
盡管眾人對他都很好,但多少也有點尷尬。
吳用緩緩說道:“關於此事,我已和王爺商議,我方人才濟濟,不說你們這些大將,就算是那些統領也都是佼佼者,每打下一座城便安排兩名統領坐鎮,就聲稱防止敵軍卷土從來,就算是皇帝也說不出什麽。”
王倫擺手,說道:“此事暫且不議,局勢瞬息萬變,到時見機行事,此次出征,拋開留守梁山、獨龍岡及其三州之地的人馬,最多隻能出動兩萬人馬,宋廷不得不防。”
“王爺,兩萬人馬恐怕有點少,據我所知,那三方勢力,任何一方都有十幾萬人馬,人數差距太大了。”
盧俊義皺眉。
王倫沒有直接迴答他的話,而是看向秦明和魯智深,問道:“秦將軍,魯將軍,你們跟我最早,還記得咱們剛開始時多少人馬嗎?”
魯智深歎道:“當初在二龍山上,也不過四五百人而已。”
“屬下追隨王爺時,三山一統,能戰之人也不過數千人。”
秦明迴憶。
當時,他隻是出於感恩,又迫於形勢窘迫,無處可去,無奈追隨王倫,做夢都沒想到能發展到如今這一步。
真是時也命也。
每每迴想當初的決定,都不由暗自慶幸。
“大師兄,聽到了吧,就是我們這區區幾百人,一步步發展到今天的十萬之眾,如今我們兵多將廣,人才濟濟,武器先進,兩萬精兵平叛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