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鐺…鐺…鐺……”


    鹹通三年二月初,經過大半個月的討論,隨著長安晨鍾作響,許多試圖清算白敏中的官員終於認清了現實。


    他們不再追求清算白敏中,改在白敏中的諡號上動手腳。


    太常博士曹鄴認為白敏中“病不堅退,驅逐諫臣,怙威肆行”,給他定諡號為醜。


    曹鄴的這番言論,贏得了無數官員的認可,而李漼為了將事情了結,也最終同意了這個請求。


    就這樣,作為白居易從弟,昔日大唐宰相、太原郡公加中書令與司徒的白敏中,便以惡諡“醜”,載入史書之中。


    與此同時,白敏中的三子二婿也得到了一些閑散的官職。


    長子白征複被拔擢為秘書省著作郎,二子白崇儒被拔擢至秘書省校書郎,三子白可久被拔擢為京兆府參軍,女婿皇甫煒……


    李漼這一手鬆,一手嚴的做法,既讓白敏中昔日的政敵滿意,也補償了白敏中的子嗣,可謂皆大歡喜。


    至少站在他的角度來說,這樣的局麵讓他很滿意。


    因此在封賞了白氏子弟後,李漼便不再改動,前宣武軍節度使畢諴也正式入朝為相。


    不過在他解決白敏中身後事的時候,沉浸一整個冬季的西南前線卻又重新燃起了戰火。


    “殺!!”


    “放!”


    “嘭嘭嘭——”


    劍南道戎州境內,當喊殺聲迴蕩天地間,大禮皇帝祐世隆親率大軍奔赴前線,合兵十萬進攻聘州。


    麵對十萬蠻軍,駐守聘州的藺茹真將謹遵高駢的軍令,在浴血抵抗三日後撤走馴州。


    盡管此時的聘州百姓已經被轉移到了馴州,但對於大禮來說,三日拿下聘州,這無疑讓祐世隆變得驕傲自滿。


    “哼……”


    “朕早就說過,區區高駢,不過是唐廷之中略微善戰的庸才罷了。”


    “如今朕親率大軍前來,這高駢也不曾展露出你們所說的那般才能。”


    “不過區區三日,便舍棄聘州逃亡馴州,東川軍不過如此!”


    聘州衙門內,祐世隆望著雜亂的正堂,似乎可以看到東川軍撤走時的倉惶,為此而露出笑容。


    站在他身後的段宗榜、杜元忠、楊緝思三人眉頭緊皺。


    他們三人和高駢所率的東川軍對峙如此之久,早就了解高駢麾下東川軍的堅韌。


    如今東川軍僅守聘州三日便倉惶撤退,這確實不太符合他們認識中的東川軍。


    “陛下,東川軍素來堅韌,如今卻僅僅死傷不足五百而逃亡馴州,著實不符合此前的形象。”


    “臣以為,此恐怕為高駢誘敵深入之計!”


    段宗榜走出來行禮解答,而祐世隆聽後卻冷哼道:“我看大軍將是被高駢嚇破了膽子!”


    “陛下,臣絕無……”


    “好了!”


    段宗榜還想解釋,卻被祐世隆打斷,而祐世隆也不想給他機會解釋,隻是開始布置道:


    “楊酋慶率軍四萬進攻馴州,段宗榜為副將。”


    “杜元忠督管三軍糧草,楊緝思你清點傷亡,朕先率餘下大軍進攻總州。”


    “臣等領旨……”


    麵對年輕氣盛的祐世隆,眾人隻能無奈接受安排。


    祐世隆確實很有野心和能力,但年輕是他的缺點。


    麵對年齡大他一倍的高駢,他這點心性,根本不夠高駢挑撥。


    因此當他按照高駢預想的分兵後,高駢便立馬調集了兵馬,準備主動出擊。


    “唏律律!”


    總州城外,狹長的山道中聚集了數萬人,而打頭陣的則是三千披甲精騎。


    高駢苦練的東川精銳,終於來到了初露鋒芒的時刻。


    身著鎖子甲的高駢策馬從總州城門向中軍走去,一路上見到了無數官兵。


    每夥官兵有挽馬車兩輛,民夫兩名。


    三千精騎、九千馬軍和近三千的民夫組成了此次作戰的大軍。


    高駢策馬來到一處矮丘上,俯瞰這支規模近一萬五的精銳。


    “節帥,以一萬五擊蠻軍六萬,是否有些托大?”


    此刻,跟在高駢身後的王重任、張璘二人都不免緊張起來。


    隻是麵對他們的緊張,高駢卻異常沉穩。


    “我就是要用這一萬多人,正麵擊潰蠻軍六萬之眾。”


    “唯有如此,才能讓蠻人畏我高千裏如畏虎!”


    他的語氣不容置疑,眼底更是閃過自信的華光。


    “出發,收複湖津!”


    不等王重任等人繼續提問,高駢抖動馬韁,往官道中軍的方向疾馳而去。


    王重任、張璘兩人迅速跟上,而大軍也在號角聲中行動起來。


    總州往湖津而去,走官道距離近百裏。


    然而對於由精騎與馬軍所組成的東川大軍來說,這點距離也不過就是一天半的路程罷了。


    翌日正午,大禮的塘兵才在湖津城三十裏外發現了他們的蹤跡。


    此時的湖津城內,僅有五千蠻兵不到,而祐世隆所率六萬大軍距離湖津城還有八十餘裏。


    “混賬!這個高駢果然狡詐!”


    行往湖津城的官道上,坐鎮六萬大軍中軍車駕內的祐世隆在見到加急內容時痛罵高駢。


    隻是罵歸罵,他還是冷靜下令道:“馬軍先行一步趕迴湖津,大軍明日正午前必須抵達湖津!”


    “臣領命!”


    十餘名大禮將領紛紛應下,開始安排大軍急行軍馳援湖津城。


    在他們加快行軍速度的同時,高駢卻已經指揮東川大軍開始進攻湖津城了。


    “放!”


    “嘭嘭嘭——”


    湖津城外,五十台投石機搭建而成,盡管是隴右軍早就淘汰的老式配重投石機,可高駢依舊將其當做寶貝藏著掖著。


    哪怕在隴右軍麵前,這種投石機已經十分落後。


    但是在戰火重燃的西南,高駢手中的這五十台配重式投石機依舊可稱唿為“神器”。


    湖津城修建在一處三麵環河的地方,背後倚靠高山。


    一條山溪匯入烏蒙水,而烏蒙水將東川軍與大禮蠻軍相隔。


    烏蒙水不過寬二十餘丈,對於早早準備好浮橋的高駢來說,根本算不上天塹。


    大軍輕易渡過烏蒙水,搭建投石機,在距離城牆不到百步的距離進攻城頭。


    “嘭——”


    “額啊!!”


    數十斤的沉重投石砸在夯土牆上,夯土垮塌飛濺,受傷者並不多,但投石砸在身旁的那種感覺,卻令守城的蠻軍們不斷怪叫。


    “雲車、井欗、衝車……不要留手,以最快速度拿下湖津城!”


    “今日拿下湖津城,全軍每人賞錢三千!”


    “張璘,帶著你的三千精騎往南邊的西安城巡哨,發現酋龍率軍馳援,立馬傳信迴來!”


    高駢沉穩的調兵遣將,張璘和藺茹真將一個負責偵查,一個負責攻城。


    在如此局麵下,高駢不講究什麽死傷,他隻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拿下湖津城這個橋頭堡。


    隻要拿下了湖津城,他們反攻大軍的補給線就從百餘裏外,縮短到五十裏內。


    拿下湖津城,後方的西安、東安、分協等三座城池都在湖津五十裏範圍內,很容易攻取。


    當地複雜的地形,雖然不適合騎兵突襲,但也限製了祐世隆擺堂堂之陣,以數量壓製己方。


    在湖津往西安城這一路上,二十裏路中,有十五裏都在狹長的山穀中,左右寬不過五十步。


    如果祐世隆敢在這種地方和自己作戰,他高駢有自信以堂堂之陣,正麵擊垮六萬蠻軍。


    “將士們,收複湖津,便在當日。”


    “奉節帥令,今日拿下湖津城,全軍每人賞錢三千!”


    藺茹真將策馬來到陣前,眼看著民夫們正在手忙腳亂的搭建攻城器械,他毫不猶豫的向九千東川馬步兵宣布了犒賞的事情。


    盡管隻是三千錢,但對於他們這些曾經是饑民的壯丁來說,三千錢足夠讓他們賣命了!


    “殺!!!”


    湖津城下,戰火衝天,硝煙彌漫……


    九千東川馬步兵分為四十五支小隊,如潮水般湧向城牆。


    盡管他們今日已急行軍四十裏,但此刻卻仿佛不知疲倦,眼中隻有攻破城門的決心。


    雲車、井欗、衝車等攻城器械在兵卒的推動下,緩緩逼近城牆,發出沉悶行動聲。


    城頭的蠻軍早已嚴陣以待,床弩的弩弦緊繃,隨著一聲令下,巨大的弩矢如長槍般唿嘯而出。


    “砰——”


    “注意弩車!!”


    一支弩矢直接貫穿了一輛井欗,餘勢未減,又將兩名披甲的東川軍兵卒釘死在地。


    鮮血從他們的口中和傷口噴湧而出,身體抽搐了幾下,便再無聲息。


    這樣的慘狀並未讓東川大軍退縮,反而激起了他們更強烈的鬥誌。


    二十台弩車齊射,弩矢如雨,摧毀了不少攻城器械,但東川軍並未因此停滯。


    他們將損壞的器械推入護城河,迅速搭建起浮橋。


    雲車、衝車沿著浮橋衝向城下,井欗上的東川軍弓弩手與城頭的蠻兵展開激烈的對射。


    箭矢如蝗,雙方兵卒不斷倒下,鮮血染紅了城牆。


    “撞!”


    “一二……”


    “砰——”


    “放石脂!!”


    東川軍的衝車在猛烈撞擊湖津城的城門,唿吸間便發出震耳欲聾的撞擊聲。


    城門甬道頂部冒出幾個鐵質的虎口,城樓裏的蠻兵將石脂傾倒進入石槽裏。


    石脂順著石槽流下,從虎口流出,盡數傾倒在了衝車與操作衝車的東川軍身上。


    不等他們反應過來,城樓內的蠻兵往石槽上的石脂丟出火把……


    “額啊!!!”


    唿吸間,火焰騰起,將衝車和附近的東川軍吞沒。


    東川的精銳兵卒被火焰包裹,慘叫著四處奔逃,最終倒在火海中,化為焦黑的屍體。


    空氣中彌漫著燒焦的肉味,令人作嘔。


    許多東川軍兵卒忍不住嘔吐,但更多的人咬緊牙關,繼續攀爬雲車,向城頭衝鋒。


    城頭的蠻兵奮力抵抗,檑木、滾石、滾水紛紛落下,試圖擊退東川軍的進攻。


    麵對蠻兵的頑強抵抗,東川軍前赴後繼,雲車上不斷有人湧上城頭,與蠻兵展開近身搏殺。


    刀光劍影中,鮮血飛濺,喊殺聲震天動地。


    烏蒙水西岸,王重任望著慘烈的戰場,眉頭緊鎖,忍不住對高駢說道:


    “節帥,這樣死傷會不會太大了?這些兵都是我們好不容易練成的精銳啊!”


    高駢目光冷峻,凝視著遠處的戰場,聲音如鐵:“這是戰爭。”


    他的語氣中沒有絲毫動搖,仿佛眼前的慘烈景象不過是戰爭必然的代價。


    王重任張了張嘴,最終沒有再說什麽,隻是默默低下頭,握緊了拳頭。


    高駢的目光依舊堅定,他不管死傷多少將士,他隻知道湖津城必須攻下,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


    思緒間,他冷冷地下令:“繼續進攻,不惜一切代價,今日必破此城!”


    戰鼓再次擂響,東川大軍的攻勢更加猛烈……


    湖津城下,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大禮的旗幟在硝煙中搖搖晃晃,仿佛在預示著什麽。


    從黃昏到入夜,馬步兵們輪換三班,最終在子時三刻將湖津城拿下!


    “唏律律……”


    高駢策馬走入湖津城,漆黑的環境下,唯有兵卒手中的火光可見四周環境。


    入眼的火光處,基本都躺滿了屍體。


    這其中有蠻軍的,也有東川軍的,但蠻軍居多,東川軍鮮少。


    軍馬馱載著高駢,踩踏著兵卒的屍體進入湖津城。


    整座湖津城的百姓早就被祐世隆轉移到了拓東城,不止是湖津城而是整個前線的百姓都被祐世隆遷徙離開了前線。


    無數東川軍正舉著火把,兩兩一組的打掃戰場。


    遇到沒有死透的蠻軍,便一刀將他們送到地下,沒有半點猶豫。


    “節帥……”


    在高駢抵達湖津衙門的同時,王重任從後方疾馳而來,臉色不太好看。


    “此役陣沒五百五十二名弟兄,重傷不可參戰者一千一百四十六人。”


    聞言,高駢頷首道:“沒到兩千人,比我預估的死傷少些。”


    以九千馬步兵進攻三千披甲蠻兵駐守的湖津城,最後隻用四個時辰攻破城池,死傷不到兩千,這確實可以稱得上小捷。


    “休整一夜,明日進攻二十餘裏外的西安城!”


    高駢頭也不迴的往衙門內走去,王重任瞧著他背影,不知道該說什麽。


    “混賬!!”


    燈火通明的營帳內,睡夢中被親衛叫醒的祐世隆還沒清醒,便得知了湖津城放出失陷狼煙的消息,頓時睡意全無。


    此時他距離湖津還有五十裏,最少還需要一天半的時間才能趕到湖津城。


    以如今的速度,他隻能搶先駐守靖川和分協兩座城池。


    西安注定要失陷了,而西安南邊的東安城,恐怕也岌岌可危。


    想到這裏,祐世隆愈發清醒,忍不住詢問道:“現在什麽時辰?”


    “已經是寅時(3點)了。”將領迴應。


    “讓人埋鍋造飯,吃完飯後立馬馳往分協,南下朱提!”


    祐世隆果斷下令,將領們也連忙應下。


    隨著時間推移,半個時辰轉瞬即至,全軍被叫醒吃飯,提前半個時辰拔營。


    一日恍然過去,祐世隆率領的六萬蠻軍浩浩蕩蕩地抵達靖川。


    馬蹄聲、腳步聲混雜在一起,震得大地微微顫動。


    行軍路上的蠻軍兵卒們臉上帶著疲憊,但眼中卻閃爍著戰意。


    他們與東川軍作戰三年,向來是勝多輸少的局麵,相信這次也是……


    相比較蠻軍兵卒的自信,身為大禮皇帝的祐世隆卻眉頭緊鎖。


    時間緊迫,高駢的東川大軍正在步步緊逼,若不盡快行動,局勢將更加不利。


    “加快速度!”


    思緒間,祐世隆厲聲喝道,聲音如雷,震得周圍的兵卒紛紛加快了手中的動作。


    六萬蠻軍在靖川急匆匆的補充完糧草後,祐世隆便毫不猶豫地率領大軍繼續向分協城進發。


    六萬蠻軍如一條巨龍,蜿蜒在崎嶇的山路上,塵土飛揚,氣勢洶洶。


    與此同時,高駢的東川大軍已對西安城發起了猛攻。


    西安城小,城牆不過丈許高,八尺厚,又以夯土築成,防禦薄弱。


    東川軍在高駢的示意下開始進攻,陣上的雲梯、衝車迅速逼近城牆,箭矢如雨,壓製城頭的蠻軍。


    盡管蠻軍奮力抵抗,但在東川大軍的猛烈攻勢下,城頭很快被突破。


    三個時辰後,西安城陷落,城內一千五百蠻軍大半被殺,餘者被俘,押送總州……


    高駢站在城頭,望著滿目瘡痍的戰場,心中卻沒有絲毫鬆懈。


    他原本以為祐世隆的行軍速度會更快,但沒想到對方竟如此遲緩。


    饒是如此,他卻沒有讓東川將士們休息,而是不緊不慢的繼續下令:“全軍聽令,向東安城進發!”


    從湖津城到西安城不過二十裏,從西安城到東安城也不過十五裏。


    如此短的距離,高駢有自信兩日拔三城。


    由於犒賞不停,因此在接到軍令後,東川大軍如狂風般席卷而去,十五裏的距離轉瞬即至。


    東安城的守軍還未從西安城陷落的消息中迴過神來,便已看到高駢的大軍兵臨城下。


    攻城戰再次打響,東川大軍的攻勢如潮水般洶湧,東安城的防禦在短短幾個時辰內便被徹底摧毀。


    至此,高駢徹底完成了兩日拔三城的成就。


    與此同時,距離東安城不過二十餘裏距離的祐世隆也得知了東安城被攻破的消息。


    祐世隆就地紮營,擺出了要與高駢在東安城西邊的牛頭峽決戰的架勢。


    對此,高駢自然求之不得。


    他需要用這位大禮皇帝的慘敗來告訴大禮與大唐,他高駢值得更高的官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歸義非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城二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城二千並收藏歸義非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