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嗚嗚——”
皚皚雪山間,伴隨著號角聲吹響,昔年河隴爭霸的雙雄也宣告落幕。
沒盧氏的尚婢婢於鹹通二年臘月初二病故,其長子尚摩鄢為諸將擁戴為主。
作為貴族,尚婢婢的安葬采用墓葬,墓室修建於烈山,陪葬的金銀珠寶雖然不多,卻足夠華貴。
在高原上,能以耳順的年紀病故,已經算是高壽了。
正因如此,尚摩鄢與尚摩曳雖然難受,卻依舊接受了現實。
隨著安葬結束,尚摩鄢返迴了金川城,並召來了尚摩曳。
“阿哥……”
尚摩曳走入殿中,對主位的尚摩鄢抱胸行禮。
望著三十八歲的尚摩曳,剛滿四十歲的尚摩鄢也滿意頷首道:
“我們拿下了道鄔城和打箭爐,現在阿爸走了,我想派人去道鄔城西北修建一座城池,為這座城池取名為康城。”
“從今天開始,你就是康城的主人,康城方圓五百裏,都是你的牧場。”
“我會調一千精騎作為你的護衛,再將道鄔城和打箭爐的奴隸都劃歸到康城,作為你的子民。”
“等康城修建好,你就去康城享福吧。”
尚摩鄢對尚摩曳交代著,可尚摩曳聞言卻攥緊拳頭道:“阿哥,我不想分家。”
“哈哈……”尚摩鄢以為尚摩曳是舍不得自己,笑著說道:
“你和我都有了自己的家人,是時候分家了,不要和孩子一樣。”
眼見尚摩鄢不懂,尚摩曳忍不住道:“阿哥,您現在是多康六崗六十萬眾的頭人,手下有三萬大軍。”
“那劉繼隆不過是河隴三十萬之主,兵馬不過四萬,難道你……”
“住嘴!!!”
尚摩鄢臉色一下子陰沉下來,喝止了尚摩曳大放厥詞的行為。
“三十萬眾,那已經是以前的事情了。”
“如今的河隴,遠比多康六崗還要強大。”
“劉繼隆能用三千兵馬橫掃河隴群雄,他就能用四萬大軍橫掃多康六崗。”
“我能占據多康六崗,不是因為我雄才大略,而是因為有劉繼隆在身後扶持我。”
“我曾經向神明發誓,此生不背叛劉繼隆。”
“如果你要挑撥我和他的關係,那你現在就離開金川,我會把道鄔城給你,康城也不用修建了!”
尚摩鄢黑著臉說出這一切,這讓尚摩曳接受不了:“您難道甘心受一個漢奴驅使嗎?!”
“南邊的蠻子不是要和我們聯盟對付大唐嗎?我們可以趁這個時候直接對……”
“他不是漢奴,多康六崗也沒有漢奴!”
尚摩鄢打斷了他的話,並且不再想迴應他,直截了當的對門口兵卒示意道:
“他喝醉了,把他帶下去!”
“是……”
幾名兵卒走入殿內,做出手勢請尚摩曳離去。
尚摩曳拳頭攥緊,但最終還是聽話離開了宮殿。
在他被帶下去之後,尚摩鄢眉頭緊鎖,他預感到了尚摩曳與自己的理念不合,但沒想到他竟然敢當麵和自己叫囂。
他不忍心殺掉這個家夥,畢竟他們是兄弟。
但他很清楚,如果尚摩曳的這些話傳到劉繼隆耳中,那自己絕對沒有好果子吃。
思前想後,尚摩鄢決定開春後便派人去修建康城,將尚摩曳驅逐到康城,不再管他的生死。
至於尚摩曳的這些話,他也寫在了信中,令人將信件送往了隴右。
劉繼隆看到這封信的時候,卻已經是新年元日的時候了。
“劈裏啪啦……”
狄道城內的爆竹聲偶爾作響,劉繼隆則是坐在主位,手拿尚摩鄢的書信。
對於尚婢婢去世的消息,劉繼隆隻能感歎故人終將老去。
但對於大禮拉攏尚摩鄢的行為,以及尚摩曳不滿自己控製多康六崗的行為,他則是沉思了起來。
他早就料到隨著尚摩鄢逐漸強大,他麾下會有不少人反對成為隴右的附屬。
如今尚摩鄢統一多康六崗,這實力甚至能和邏些城的那些吐蕃王族叫囂,更別提自己這“小小”隴右了。
“節帥,這尚摩曳不老實,要不要讓尚摩曳……”
坐在左首位的張昶伸出手比劃了一下,劉繼隆聞言輕笑:“不必擔心。”
“尚摩鄢雖然掌握了多康六崗,但如今的多康六崗還很脆弱。”
“別的不提,單說如今多康六崗六十萬眾的口糧便有三成來自我們。”
“如果我們不賣糧給他們,他們就必須要東進劫掠西川,亦或者與我們為敵。”
“且不提尚摩鄢那廝能否擊敗崔鉉,即便擊敗,但西川崔鉉的身後還有東川的高駢。”
尚摩鄢的本領,劉繼隆十分清楚,他不可能是高駢的對手。
剛剛凝聚起來的多康六崗,必須用連戰連捷的捷報來凝聚人心。
一旦經曆大敗或陷入僵持,多康六崗便會漸漸分裂。
這些事情,尚婢婢在去世前,肯定與尚摩鄢聊過。
因此擺在尚摩鄢麵前最好的道路,依舊是依附隴右這條路。
劉繼隆也沒有猜錯,尚婢婢死前確實與尚摩鄢談過多康六崗的未來。
尚摩鄢不是沒有派人打探過西川和大禮的情況,但西川和大禮的糧價,都因為戰爭而飆漲。
哪怕如今雙方已經在前線僵持住,但後方的糧價依舊是一天一個價。
一隻羊賣往隴右能換二百斤糧食,但販往西川隻能換一百五十斤糧食,販往大禮則是一百七十斤糧食。
從中也能看出,依附隴右的好處究竟是什麽。
正因如此,尚摩鄢才會如此急於向劉繼隆表現自己。
他想要創建一個由沒盧家族統治的新王朝,就需要劉繼隆的支持,更需要隴右的物資。
正如明清兩朝以茶葉控製雪區一般,如今的劉繼隆也在以糧食來控製多康六崗。
隨著高原的氣候環境不斷變差,劉繼隆日後也能效仿明清,以茶葉控製整個高原雪域。
思緒間,劉繼隆將書信放在桌上,目光看向張昶:
“這些日子裏,關內道和京畿道、劍南道、山南西道各有什麽變化?”
“倒是沒有什麽變化,秦隴的李承勳和朔方的張直方都是土雞瓦犬之流,兵馬操訓遠不如高駢坐鎮秦隴時期。”
“山南西道的盧鈞根本不管事,山南西道今年逃入隴右一萬餘口,口馬販賣進入隴右近兩萬口。”
“倒是崔鉉募兵三萬後,上個月的逃民果然變少了。”
“之前幾個月都有六七千人,上個月隻有不到三千人。”
張昶這麽說著,同時也詫異道:“另外這廝倒是沉得住氣,進入西川那麽久了,竟然還沒來找我們買馬。”
“恐怕是錢糧不足。”劉繼隆輕笑,張昶尷尬道:
“西川數百萬口百姓,應該不至於錢糧不足吧……”
“你想簡單了。”劉繼隆搖搖頭,對張昶解釋說道:
“唐廷刨除河朔三鎮後,理應有四千餘萬百姓在繳納賦稅,可為何唐廷隻能收不到兩千萬貫賦稅,便把百姓逼得傾家蕩產?”
“別忘記都察院查的是什麽……”
他提醒了張昶,張昶這才反應過來:“您是說朝廷的那些官吏都在貪腐?”
“嗯,這不是什麽秘密,你若用些心,也能探查到。”
劉繼隆無奈看著張昶,不免提醒道:“不要躺在以前的功勞簿上睡覺,多和外麵的人溝通才能知道天下事。”
張昶這幾年確實有些躺平,因此被劉繼隆提醒後,他也不免有些臉紅。
眼見他如此,劉繼隆也繼續解釋道:“朝廷用來收稅的許多吏員根本沒有俸祿,所以他們通過盤剝百姓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兩千萬貫是他們交上去的賦稅,私下還有沒交上去的。”
“朝廷那群袞袞諸公隻看交上去的,卻沒看到沒交上去的。”
“正因如此,他們才覺得有稅可加。”
“你如果長期脫離百姓,不知道百姓負擔,日後便也會如這群人一樣,覺得百姓有稅可加。”
“我怎麽會!”張昶連忙否認:
“節帥,您是知道我的,我可沒有那麽多想要的東西,我就想吃點好的,女人有兩三個就夠了。”
張昶確實是個很容易知足的人,相比較他,其他人就不行了。
“我聽說,厝本前些日子又納了一個妾?”
劉繼隆靠在椅子上開口質問張昶,張昶張了張嘴,最後才點了點頭。
“這是他的第七個妾了吧?”
劉繼隆語氣平靜,張昶聞言立馬點頭道:“是第七個,但他應該不會再納妾了。”
“如此最好。”劉繼隆並不反對麾下將領娶妻納妾,畢竟他自己都有一妻七妾。
更何況因為戰事的緣故,隴右的女子本就比男子要多,納妾生子也算好事。
若是無節製的納妾,那就會影響到下麵的百姓生活了。
當初若非封徽要求,劉繼隆也不會同意她要自己繼續納妾的事情。
新鮮感他也有,但他內院的一妻三妾已經能夠滿足他了,更別提如今的一妻七妾了。
他不繼續納妾,也是考慮下麵將領有樣學樣。
想到這裏,劉繼隆對張昶提醒道:“別提醒的太明顯,隻要就此打住就行。”
“是!”張昶連忙點頭,而劉繼隆也沒再繼續教訓他,隻是與他聊了些別的話題,隨後便結束了此次對話。
至於尚摩鄢的書信,劉繼隆也隻是手書迴複讓他管好尚摩曳就行,並未要求他要對尚摩曳幹嘛。
他早就摸清了尚摩鄢的性格,所以才敢如此大膽的扶持他。
倘若尚摩鄢在事發之初立馬殺了尚摩曳,劉繼隆反倒要考慮是否更換扶持對象了。
在他迴複尚摩鄢的同時,大禮的祐世隆也在因為等不到尚摩鄢迴信而焦急。
“番人無膽,唐廷如此衰敗,有何不敢響應?”
高山環繞、大湖北畔,位於拓東城的祐世隆忍不住發了幾句牢騷。
盡管是臘月寒冬,可這個時代的拓東城卻依舊溫暖,不負後世春城之說。
作為大禮的陪都,拓東城被大禮經營近百年,其規模並不小,但人口卻不算多。
整個拓東城周長六裏,城內百姓僅三萬,四周雖然有大片臨湖平地,但開墾的耕地卻隻有十幾萬畝。
祐世隆率軍退迴拓東城,本意是在此地休整渡過寒冬,然後策反尚摩鄢,讓尚摩鄢起兵牽製西川兵馬,給足自己進攻戎州的時間和機會。
隻是讓他沒有想到,他的手書已經送出去兩個多月了,結果尚摩鄢卻遲遲沒有迴信。
眼看還有兩個月,戎州的寒潮便會漸漸褪去,祐世隆也不能繼續坐以待斃了。
他收迴目光,將目光放到了拓東城王宮內的幾位清平官身上。
段宗榜、楊緝思、杜元忠三人率軍在戎州前線與東川軍對峙。
董成坐鎮陽苴咩城,不斷從永昌、開蠻等地籌措糧草和蠻兵。
範脆些率軍三萬駐守嶲州,修築大渡河防線,防備西川唐軍反攻。
如今的大禮朝廷已經徹底運轉起來,十五萬兵馬集結在嶲州、戎州、拓東三個地方,每時每刻都在消耗錢糧。
過去兩年的戰事中,大禮雖偶有受挫,但總的來說開始開拓了疆土。
單從嶲州、黎州、播州、矩州、田州、邕州所掠人口便不下十五萬。
大禮雖然有民二三百萬,但其中直屬大禮的人口不過百餘萬,剩下近二百萬都是依附大禮的群蠻部落。
對於這些部落,大禮隻能在戰時征調,太平時收些貢賦罷了。
祐世隆敢於向大唐翻臉,主要還是大禮承平三十年,加上過去三十年從南邊驃國、真臘、林邑等國獲得不少資源,所以有自信和衰敗的大唐開戰。
原本他是想趁大唐沒有防備,大軍先行拿下嶲州、黎州、戎州,再拿下安南,最後占領整個黔中,將戰場擺到巴蜀和嶺西的。
結果他高估了大禮的軍隊,低估了承平日久的唐軍。
他們雖然成功入寇劍南道和黔中道,但最後隻搶占到了嶲州和半個黎州、半個戎州。
安南在王式的防守下固若金湯,加上東川的高駢尤為難纏,挫敗了祐世隆拿下戎州和黔中的計劃,所以戰爭從一開始的速戰速決,變成了比拚國力的持久戰。
盡管大禮的官倉官庫中還有許多錢糧,但長久對峙下去,依附大禮的群蠻也將會躁動,祐世隆不得不防。
“董清平可有什麽事情交代?”
思緒間,祐世隆收斂心神,目光帶著試探,向眼前的趙諾眉詢問。
趙諾眉聞言行禮,接著迴應道:“董清平說,陛下不應該繼續進攻戎州,而是應該固守。”
“大唐畢竟是一頭大獸,即便已經老邁,卻還不是我們能撕咬的對象。”
“如今能拿下嶲州,已經是意外之喜。”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等大唐這頭野獸的傷口腐爛發臭,等到野獸生病,才是我們繼續出兵的最好時機。”
董成的話有些遮遮掩掩,但卻很好理解。
他並不看好祐世隆能繼續擴大戰果,如今的局麵,便已經是最好的局麵。
繼續進攻,大禮必然討不得好處,不如安靜等待,等待大唐內部生變,屆時才是繼續動兵的最好時機。
董成的這番話,若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君王,那肯定能聽進去,但祐世隆不是。
他如今不過十九歲,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
這種時候,董成越是勸他,他越是不服氣。
正因如此,在趙諾眉將董成的規勸說出後,祐世隆氣笑道:“看來董清平是老了,膽怯了。”
“不過他雖然老了,可朕正值青壯,絕不會向李唐服軟!”
他緩緩站起身來,麵對趙諾眉、楊酋慶二人下令道:“傳令拓東城所駐十萬兵馬,開春二月後出兵戎州。”
“明年的這個時候,朕要在僰道城設宴,與諸位一同過年!”
“陛下聖明!!”
趙諾眉與楊酋慶紛紛行禮唱聲,而這更加堅定了祐世隆北上的決心。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在祐世隆軍令下達後,趙諾眉開始派兵向朱提、清津運送糧草。
為了防止高駢麾下的精騎突襲糧道,每支運糧隊伍,都有最少五百精騎拱衛。
大禮的舉動,很快便被高駢派出去的塘兵觀察清楚,並及時將情報送抵了總州城。
接到情報後,高駢立馬就猜到了祐世隆的想法。
“果然,這廝要把戎州作為目標,看來是想在拿下大渡河南岸後,再拿下長江南岸。”
“屆時依靠清溪關和僰道城,他就能把戰場擺到巴蜀腹地,以戰養戰了。”
總州城內,高駢將手中情報丟到了火盆中,眼睜睜看著它燒為灰燼。
站在他身旁的王重任聽後,當即作揖道:“節帥,調兵吧!”
“嗯,確實該調兵了……”
高駢頷首,有條不紊地開口道:“命梁纘率九千馬軍南下,元宵節前入駐馴州。”
“命魯褥月率步卒七千入駐總州,張璘率精騎撤迴總州。”
“告訴藺茹真將,聘州不用堅守,若是酋龍舉大軍前來,及時撤往馴州便可。”
“那酋龍不是要攻掠戎州嗎?那我就請君入甕,斬斷他手臂,讓他再也不敢進犯我所在之駐地!”
高駢眼底閃過華光,王重任卻擔憂道:“丟失聘州,屆時即便蠻軍受挫,可我們想要攻城也不容易……”
“不!”高駢打斷了他的話,目光看向他道:
“別忘了,我們軍中的投石機遠勝蠻軍投石機,憑此投石機,足夠收複失地。”
“隻要蠻軍不敢進犯戎州,那必然轉而進犯嶺西、黎州、安南。”
“不管他們進犯任何一處,隻要能擊破官軍,擄掠百姓……便能彰顯我高千裏在戎州震懾群蠻的功績。”
“隻要有了這項功績,其它的便不再重要!”
麵對高駢這冷漠的話,王重任喉結聳動,張了張嘴卻不知道該說什麽。
“節帥高見……”
皚皚雪山間,伴隨著號角聲吹響,昔年河隴爭霸的雙雄也宣告落幕。
沒盧氏的尚婢婢於鹹通二年臘月初二病故,其長子尚摩鄢為諸將擁戴為主。
作為貴族,尚婢婢的安葬采用墓葬,墓室修建於烈山,陪葬的金銀珠寶雖然不多,卻足夠華貴。
在高原上,能以耳順的年紀病故,已經算是高壽了。
正因如此,尚摩鄢與尚摩曳雖然難受,卻依舊接受了現實。
隨著安葬結束,尚摩鄢返迴了金川城,並召來了尚摩曳。
“阿哥……”
尚摩曳走入殿中,對主位的尚摩鄢抱胸行禮。
望著三十八歲的尚摩曳,剛滿四十歲的尚摩鄢也滿意頷首道:
“我們拿下了道鄔城和打箭爐,現在阿爸走了,我想派人去道鄔城西北修建一座城池,為這座城池取名為康城。”
“從今天開始,你就是康城的主人,康城方圓五百裏,都是你的牧場。”
“我會調一千精騎作為你的護衛,再將道鄔城和打箭爐的奴隸都劃歸到康城,作為你的子民。”
“等康城修建好,你就去康城享福吧。”
尚摩鄢對尚摩曳交代著,可尚摩曳聞言卻攥緊拳頭道:“阿哥,我不想分家。”
“哈哈……”尚摩鄢以為尚摩曳是舍不得自己,笑著說道:
“你和我都有了自己的家人,是時候分家了,不要和孩子一樣。”
眼見尚摩鄢不懂,尚摩曳忍不住道:“阿哥,您現在是多康六崗六十萬眾的頭人,手下有三萬大軍。”
“那劉繼隆不過是河隴三十萬之主,兵馬不過四萬,難道你……”
“住嘴!!!”
尚摩鄢臉色一下子陰沉下來,喝止了尚摩曳大放厥詞的行為。
“三十萬眾,那已經是以前的事情了。”
“如今的河隴,遠比多康六崗還要強大。”
“劉繼隆能用三千兵馬橫掃河隴群雄,他就能用四萬大軍橫掃多康六崗。”
“我能占據多康六崗,不是因為我雄才大略,而是因為有劉繼隆在身後扶持我。”
“我曾經向神明發誓,此生不背叛劉繼隆。”
“如果你要挑撥我和他的關係,那你現在就離開金川,我會把道鄔城給你,康城也不用修建了!”
尚摩鄢黑著臉說出這一切,這讓尚摩曳接受不了:“您難道甘心受一個漢奴驅使嗎?!”
“南邊的蠻子不是要和我們聯盟對付大唐嗎?我們可以趁這個時候直接對……”
“他不是漢奴,多康六崗也沒有漢奴!”
尚摩鄢打斷了他的話,並且不再想迴應他,直截了當的對門口兵卒示意道:
“他喝醉了,把他帶下去!”
“是……”
幾名兵卒走入殿內,做出手勢請尚摩曳離去。
尚摩曳拳頭攥緊,但最終還是聽話離開了宮殿。
在他被帶下去之後,尚摩鄢眉頭緊鎖,他預感到了尚摩曳與自己的理念不合,但沒想到他竟然敢當麵和自己叫囂。
他不忍心殺掉這個家夥,畢竟他們是兄弟。
但他很清楚,如果尚摩曳的這些話傳到劉繼隆耳中,那自己絕對沒有好果子吃。
思前想後,尚摩鄢決定開春後便派人去修建康城,將尚摩曳驅逐到康城,不再管他的生死。
至於尚摩曳的這些話,他也寫在了信中,令人將信件送往了隴右。
劉繼隆看到這封信的時候,卻已經是新年元日的時候了。
“劈裏啪啦……”
狄道城內的爆竹聲偶爾作響,劉繼隆則是坐在主位,手拿尚摩鄢的書信。
對於尚婢婢去世的消息,劉繼隆隻能感歎故人終將老去。
但對於大禮拉攏尚摩鄢的行為,以及尚摩曳不滿自己控製多康六崗的行為,他則是沉思了起來。
他早就料到隨著尚摩鄢逐漸強大,他麾下會有不少人反對成為隴右的附屬。
如今尚摩鄢統一多康六崗,這實力甚至能和邏些城的那些吐蕃王族叫囂,更別提自己這“小小”隴右了。
“節帥,這尚摩曳不老實,要不要讓尚摩曳……”
坐在左首位的張昶伸出手比劃了一下,劉繼隆聞言輕笑:“不必擔心。”
“尚摩鄢雖然掌握了多康六崗,但如今的多康六崗還很脆弱。”
“別的不提,單說如今多康六崗六十萬眾的口糧便有三成來自我們。”
“如果我們不賣糧給他們,他們就必須要東進劫掠西川,亦或者與我們為敵。”
“且不提尚摩鄢那廝能否擊敗崔鉉,即便擊敗,但西川崔鉉的身後還有東川的高駢。”
尚摩鄢的本領,劉繼隆十分清楚,他不可能是高駢的對手。
剛剛凝聚起來的多康六崗,必須用連戰連捷的捷報來凝聚人心。
一旦經曆大敗或陷入僵持,多康六崗便會漸漸分裂。
這些事情,尚婢婢在去世前,肯定與尚摩鄢聊過。
因此擺在尚摩鄢麵前最好的道路,依舊是依附隴右這條路。
劉繼隆也沒有猜錯,尚婢婢死前確實與尚摩鄢談過多康六崗的未來。
尚摩鄢不是沒有派人打探過西川和大禮的情況,但西川和大禮的糧價,都因為戰爭而飆漲。
哪怕如今雙方已經在前線僵持住,但後方的糧價依舊是一天一個價。
一隻羊賣往隴右能換二百斤糧食,但販往西川隻能換一百五十斤糧食,販往大禮則是一百七十斤糧食。
從中也能看出,依附隴右的好處究竟是什麽。
正因如此,尚摩鄢才會如此急於向劉繼隆表現自己。
他想要創建一個由沒盧家族統治的新王朝,就需要劉繼隆的支持,更需要隴右的物資。
正如明清兩朝以茶葉控製雪區一般,如今的劉繼隆也在以糧食來控製多康六崗。
隨著高原的氣候環境不斷變差,劉繼隆日後也能效仿明清,以茶葉控製整個高原雪域。
思緒間,劉繼隆將書信放在桌上,目光看向張昶:
“這些日子裏,關內道和京畿道、劍南道、山南西道各有什麽變化?”
“倒是沒有什麽變化,秦隴的李承勳和朔方的張直方都是土雞瓦犬之流,兵馬操訓遠不如高駢坐鎮秦隴時期。”
“山南西道的盧鈞根本不管事,山南西道今年逃入隴右一萬餘口,口馬販賣進入隴右近兩萬口。”
“倒是崔鉉募兵三萬後,上個月的逃民果然變少了。”
“之前幾個月都有六七千人,上個月隻有不到三千人。”
張昶這麽說著,同時也詫異道:“另外這廝倒是沉得住氣,進入西川那麽久了,竟然還沒來找我們買馬。”
“恐怕是錢糧不足。”劉繼隆輕笑,張昶尷尬道:
“西川數百萬口百姓,應該不至於錢糧不足吧……”
“你想簡單了。”劉繼隆搖搖頭,對張昶解釋說道:
“唐廷刨除河朔三鎮後,理應有四千餘萬百姓在繳納賦稅,可為何唐廷隻能收不到兩千萬貫賦稅,便把百姓逼得傾家蕩產?”
“別忘記都察院查的是什麽……”
他提醒了張昶,張昶這才反應過來:“您是說朝廷的那些官吏都在貪腐?”
“嗯,這不是什麽秘密,你若用些心,也能探查到。”
劉繼隆無奈看著張昶,不免提醒道:“不要躺在以前的功勞簿上睡覺,多和外麵的人溝通才能知道天下事。”
張昶這幾年確實有些躺平,因此被劉繼隆提醒後,他也不免有些臉紅。
眼見他如此,劉繼隆也繼續解釋道:“朝廷用來收稅的許多吏員根本沒有俸祿,所以他們通過盤剝百姓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兩千萬貫是他們交上去的賦稅,私下還有沒交上去的。”
“朝廷那群袞袞諸公隻看交上去的,卻沒看到沒交上去的。”
“正因如此,他們才覺得有稅可加。”
“你如果長期脫離百姓,不知道百姓負擔,日後便也會如這群人一樣,覺得百姓有稅可加。”
“我怎麽會!”張昶連忙否認:
“節帥,您是知道我的,我可沒有那麽多想要的東西,我就想吃點好的,女人有兩三個就夠了。”
張昶確實是個很容易知足的人,相比較他,其他人就不行了。
“我聽說,厝本前些日子又納了一個妾?”
劉繼隆靠在椅子上開口質問張昶,張昶張了張嘴,最後才點了點頭。
“這是他的第七個妾了吧?”
劉繼隆語氣平靜,張昶聞言立馬點頭道:“是第七個,但他應該不會再納妾了。”
“如此最好。”劉繼隆並不反對麾下將領娶妻納妾,畢竟他自己都有一妻七妾。
更何況因為戰事的緣故,隴右的女子本就比男子要多,納妾生子也算好事。
若是無節製的納妾,那就會影響到下麵的百姓生活了。
當初若非封徽要求,劉繼隆也不會同意她要自己繼續納妾的事情。
新鮮感他也有,但他內院的一妻三妾已經能夠滿足他了,更別提如今的一妻七妾了。
他不繼續納妾,也是考慮下麵將領有樣學樣。
想到這裏,劉繼隆對張昶提醒道:“別提醒的太明顯,隻要就此打住就行。”
“是!”張昶連忙點頭,而劉繼隆也沒再繼續教訓他,隻是與他聊了些別的話題,隨後便結束了此次對話。
至於尚摩鄢的書信,劉繼隆也隻是手書迴複讓他管好尚摩曳就行,並未要求他要對尚摩曳幹嘛。
他早就摸清了尚摩鄢的性格,所以才敢如此大膽的扶持他。
倘若尚摩鄢在事發之初立馬殺了尚摩曳,劉繼隆反倒要考慮是否更換扶持對象了。
在他迴複尚摩鄢的同時,大禮的祐世隆也在因為等不到尚摩鄢迴信而焦急。
“番人無膽,唐廷如此衰敗,有何不敢響應?”
高山環繞、大湖北畔,位於拓東城的祐世隆忍不住發了幾句牢騷。
盡管是臘月寒冬,可這個時代的拓東城卻依舊溫暖,不負後世春城之說。
作為大禮的陪都,拓東城被大禮經營近百年,其規模並不小,但人口卻不算多。
整個拓東城周長六裏,城內百姓僅三萬,四周雖然有大片臨湖平地,但開墾的耕地卻隻有十幾萬畝。
祐世隆率軍退迴拓東城,本意是在此地休整渡過寒冬,然後策反尚摩鄢,讓尚摩鄢起兵牽製西川兵馬,給足自己進攻戎州的時間和機會。
隻是讓他沒有想到,他的手書已經送出去兩個多月了,結果尚摩鄢卻遲遲沒有迴信。
眼看還有兩個月,戎州的寒潮便會漸漸褪去,祐世隆也不能繼續坐以待斃了。
他收迴目光,將目光放到了拓東城王宮內的幾位清平官身上。
段宗榜、楊緝思、杜元忠三人率軍在戎州前線與東川軍對峙。
董成坐鎮陽苴咩城,不斷從永昌、開蠻等地籌措糧草和蠻兵。
範脆些率軍三萬駐守嶲州,修築大渡河防線,防備西川唐軍反攻。
如今的大禮朝廷已經徹底運轉起來,十五萬兵馬集結在嶲州、戎州、拓東三個地方,每時每刻都在消耗錢糧。
過去兩年的戰事中,大禮雖偶有受挫,但總的來說開始開拓了疆土。
單從嶲州、黎州、播州、矩州、田州、邕州所掠人口便不下十五萬。
大禮雖然有民二三百萬,但其中直屬大禮的人口不過百餘萬,剩下近二百萬都是依附大禮的群蠻部落。
對於這些部落,大禮隻能在戰時征調,太平時收些貢賦罷了。
祐世隆敢於向大唐翻臉,主要還是大禮承平三十年,加上過去三十年從南邊驃國、真臘、林邑等國獲得不少資源,所以有自信和衰敗的大唐開戰。
原本他是想趁大唐沒有防備,大軍先行拿下嶲州、黎州、戎州,再拿下安南,最後占領整個黔中,將戰場擺到巴蜀和嶺西的。
結果他高估了大禮的軍隊,低估了承平日久的唐軍。
他們雖然成功入寇劍南道和黔中道,但最後隻搶占到了嶲州和半個黎州、半個戎州。
安南在王式的防守下固若金湯,加上東川的高駢尤為難纏,挫敗了祐世隆拿下戎州和黔中的計劃,所以戰爭從一開始的速戰速決,變成了比拚國力的持久戰。
盡管大禮的官倉官庫中還有許多錢糧,但長久對峙下去,依附大禮的群蠻也將會躁動,祐世隆不得不防。
“董清平可有什麽事情交代?”
思緒間,祐世隆收斂心神,目光帶著試探,向眼前的趙諾眉詢問。
趙諾眉聞言行禮,接著迴應道:“董清平說,陛下不應該繼續進攻戎州,而是應該固守。”
“大唐畢竟是一頭大獸,即便已經老邁,卻還不是我們能撕咬的對象。”
“如今能拿下嶲州,已經是意外之喜。”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等大唐這頭野獸的傷口腐爛發臭,等到野獸生病,才是我們繼續出兵的最好時機。”
董成的話有些遮遮掩掩,但卻很好理解。
他並不看好祐世隆能繼續擴大戰果,如今的局麵,便已經是最好的局麵。
繼續進攻,大禮必然討不得好處,不如安靜等待,等待大唐內部生變,屆時才是繼續動兵的最好時機。
董成的這番話,若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君王,那肯定能聽進去,但祐世隆不是。
他如今不過十九歲,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
這種時候,董成越是勸他,他越是不服氣。
正因如此,在趙諾眉將董成的規勸說出後,祐世隆氣笑道:“看來董清平是老了,膽怯了。”
“不過他雖然老了,可朕正值青壯,絕不會向李唐服軟!”
他緩緩站起身來,麵對趙諾眉、楊酋慶二人下令道:“傳令拓東城所駐十萬兵馬,開春二月後出兵戎州。”
“明年的這個時候,朕要在僰道城設宴,與諸位一同過年!”
“陛下聖明!!”
趙諾眉與楊酋慶紛紛行禮唱聲,而這更加堅定了祐世隆北上的決心。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在祐世隆軍令下達後,趙諾眉開始派兵向朱提、清津運送糧草。
為了防止高駢麾下的精騎突襲糧道,每支運糧隊伍,都有最少五百精騎拱衛。
大禮的舉動,很快便被高駢派出去的塘兵觀察清楚,並及時將情報送抵了總州城。
接到情報後,高駢立馬就猜到了祐世隆的想法。
“果然,這廝要把戎州作為目標,看來是想在拿下大渡河南岸後,再拿下長江南岸。”
“屆時依靠清溪關和僰道城,他就能把戰場擺到巴蜀腹地,以戰養戰了。”
總州城內,高駢將手中情報丟到了火盆中,眼睜睜看著它燒為灰燼。
站在他身旁的王重任聽後,當即作揖道:“節帥,調兵吧!”
“嗯,確實該調兵了……”
高駢頷首,有條不紊地開口道:“命梁纘率九千馬軍南下,元宵節前入駐馴州。”
“命魯褥月率步卒七千入駐總州,張璘率精騎撤迴總州。”
“告訴藺茹真將,聘州不用堅守,若是酋龍舉大軍前來,及時撤往馴州便可。”
“那酋龍不是要攻掠戎州嗎?那我就請君入甕,斬斷他手臂,讓他再也不敢進犯我所在之駐地!”
高駢眼底閃過華光,王重任卻擔憂道:“丟失聘州,屆時即便蠻軍受挫,可我們想要攻城也不容易……”
“不!”高駢打斷了他的話,目光看向他道:
“別忘了,我們軍中的投石機遠勝蠻軍投石機,憑此投石機,足夠收複失地。”
“隻要蠻軍不敢進犯戎州,那必然轉而進犯嶺西、黎州、安南。”
“不管他們進犯任何一處,隻要能擊破官軍,擄掠百姓……便能彰顯我高千裏在戎州震懾群蠻的功績。”
“隻要有了這項功績,其它的便不再重要!”
麵對高駢這冷漠的話,王重任喉結聳動,張了張嘴卻不知道該說什麽。
“節帥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