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咕……”
寒風之中,兵馬使來崇所率的一千五百精騎埋伏於朔水湧入黃河河口。
刺骨的寒風刮在他們臉上,凍得人罵娘。
“這群叛軍怎麽還沒有到這裏?!”
“娘賊的,爺都快凍成冰了!”
“唏律律……”
嘈雜的聲音在蘆葦中響起,盡管身上裹著氈子,卻依舊擋不住寒風鑽入其中。
從午後等到黃昏,再到如今黑夜,哪怕兵馬使來崇並未打過什麽硬仗,卻也漸漸反應過來了。
“娘賊的,這群叛軍難不成在北邊紮營了?”
來崇長得普通,心中猜測之餘,不免準備開口派塘騎前去偵查。
隻是不等他開口,北邊的穀道就漸漸出現了一道火光。
“來了來了!”
“都閉上嘴,等待哨聲!”
三鎮精騎紛紛閉上嘴,等待合適的時機發起進攻。
“這是塘騎,不急……”
來崇眯著眼睛判斷,而那道火光也在距離他們百餘步外的官道上閃爍行走。
待他們經過蘆葦叢,來崇看著隊伍中旌旗,漸漸感覺到了不對勁。
氈帽、皮裘、褐衫、長筒靴,棕色紮甲……
“不對!”
來崇瞧著對方那充滿異族風格的裝扮,當即感覺到了不對勁。
“派人個人去問問,其餘人準備。”
“如果他們是敵軍,聞哨動手!”
來崇還是謹慎,而蘆葦叢中當即也走出一名甲兵。
“誰!!”
隨著甲兵走出蘆葦的聲音響起,那十餘名異族騎兵當即張弓搭箭,瞄準了蘆葦叢。
他們的語言與官話不同,走出的甲兵見狀以官話開口道:“你們可是天平軍?”
“天平軍?我們是平夏部的!”
口音濃重的官話響起,聞言甲兵錯愕,連忙大聲道:“你說你們是平夏部的?那天平軍呢?”
“我們正在找他們,你們是南邊的官軍?”
甲兵故意大聲叫嚷,使得來崇他們得知了對方身份。
“娘賊的,怎麽迴事?!”
來崇起身向外走去,其餘精騎見狀,紛紛將躺下片刻的馬匹扶起,大批走出蘆葦叢。
平夏部的精騎見狀警惕,直到甲兵開口解釋:“我們是鳳翔三鎮的官兵,在此設伏。”
“叛軍呢?”
得知對方身份,兩方異口同聲詢問,都在詢問叛軍去向。
見狀,來崇急忙上馬,策馬來到平夏部精騎麵前:“怎麽迴事,你們不是尾隨他們南下嗎?”
“我們此前在他們後方三十裏尾隨,結果跟到後方十裏外發現其蹤跡消失了。”
平夏部的精騎解釋著,而來崇聽後錯愕,隨後反應過來:“前方十裏處不是去平城縣的官道嗎?”
“娘賊的!這群叛軍往平城縣去了!”
來崇看向平夏部精騎:“去請你們的頭人過來,算了……我們過去!”
來崇得知天平軍往平城進軍,當即就想到了前往延水集結的官軍。
他一邊示意要前往平夏部主力駐兵處,一邊迴頭吩咐身旁都將:“派出輕騎,渡過朔水後南下延水,告訴相公,叛軍往平城方向改道了!”
“是!”
十餘名輕騎開始試圖夜渡朔水,而來崇帶著一千四百餘名精騎往十裏外向平夏部精騎集結。
兩方兵馬在不到兩刻鍾後會麵,平夏部的精騎雖然衣著還帶有黨項人的特征,但他們早已學著漢人束發,外貌與漢人已經沒有太大區別。
平夏部有三千精騎南下參戰,率領這支兵馬的將領是平夏部的少頭人拓跋思恭,年不過十六歲。
拓跋思恭雖然在漢人中還沒成丁,但身姿中人敦實,光看外貌如二十出頭,皮膚黢黑。
二者碰麵,來崇倒也沒擺什麽架子,而是直接用馬鞭指著平城方向道:
“叛軍肯定改道渡河前往平城了,我們現在必須立即渡河!”
“好……”拓跋思恭這次南下,主要還是想替朝廷辦事,賺個名聲和官職。
得知來崇是鳳翔鎮左廂兵馬使,當下便以來崇為首,迴頭用黨項語交代幾聲後,帶著精騎與來崇所部精騎渡河。
在他們渡河之餘,夏侯孜倒是率領三鎮馬軍、步卒來到了延川縣。
延川縣位於幾條河流匯合的河穀間,但此處河穀並不寬闊,東西不過百步,南北不過二裏。
三鎮一萬八千五百餘兵馬抵達此處後,當即將城外所有空地占據。
饒是如此,卻還是不足夠紮營。
對此,夏侯孜隻能命人連夜搭建浮橋,渡過十餘丈寬的延川水後,來到東岸繼續大營。
一萬八千五百兵馬由此被河流一分為二,支撐大軍來往的隻有一座一丈寬的浮橋。
西岸紮營涇原、鳳翔二鎮兵馬,東岸紮營邠寧鎮五千餘兵馬。
夏侯孜、蔣係、陸耽、鄭助及馬明光等人紛紛入駐延川縣衙寅賓館。
延川距離延水還有四十餘裏路,但道路並不好走,哪怕三鎮兵馬都乘坐挽馬車、牛車和騾車,也需要一整日才能抵達延水縣。
抵達延水縣後,他們就能與河中的永和關封鎖黃河。
想到這裏,夏侯孜心想距離平叛結束也不遠了。
倒是在他這麽想的時候,院外卻傳來求見聲:“相公,馬監軍求見。”
聞言,夏侯孜略皺眉頭,心想趕了一天路還來叨擾,確實有些煩躁。
“請馬監軍進來吧。”
夏侯孜走出臥房,心想還好自己沒有更衣。
待他坐在主位,馬明光也在甲兵帶引下走入院內。
見到夏侯孜,馬明光便主動作揖道:“相公,北邊來崇遲遲未曾傳來消息,計劃恐有變。”
“沒有消息傳來?”夏侯孜聞言,當下也有些坐不住了,皺眉開口道:
“延水縣那邊沒有消息?”
“沒有……”馬明光搖頭,夏侯孜見狀又問:“平城縣呢?”
“沒有……”
馬明光的話,讓夏侯孜瞬間清醒了,他目光看向甲兵:“去請幾位使君前來!”
甲兵作揖應下,當即退出小院,去附近院子將三鎮的使君請來。
蔣係幾人已經睡下,突然被叫醒,臉色自然不好看。
不過隨著夏侯孜告訴他們,北邊遲遲沒有消息傳來時,三人也不免皺緊了眉頭。
在他們皺眉之際,夏侯孜開口說道:
“渡黃河的官道就那幾條,即便他們繞道,有平夏部拓跋思恭麾下三千精騎,也定能將其拿下。”
“不過為了以防萬一,城外軍營理應警惕,因此老夫想請一位使君在城外坐鎮。”
夏侯孜倒是有些警惕,聞言的蔣係三人卻心裏叫苦。
這種寒風刺骨的季節,不能在屋舍休息,還得去城外牙帳中烤著篝火,未免有些遭罪。
不過夏侯孜都提出來了,他們自然不敢反駁。
“某願意出城坐鎮!”
鳳翔節度使蔣係主動作揖行禮,夏侯孜見狀鬆一口氣:“好,那就有勞蔣使君了!”
在他這麽說的同時,蔣係便主動退出院子,而陸耽及鄭助、馬明光三人也緊隨其後,離開了院子。
做好一切安排後,夏侯孜也終於能夠休息。
簡單洗漱後,他便在臥房陷入夢鄉之中。
時間在流逝,從亥時(21點)到寅時(3點),城外軍營迎來第二次換值。
夏侯孜睡到寅時四刻(4點),便漸漸從睡夢中醒來,安排人燒熱水準備洗漱。
與此同時,來崇派出的精騎也沿著黃河南下,在同一時間抵達了延水縣。
延水縣的將領得知消息,當即為他換馬,派他前往延川匯報軍情。
然而從延水到延川這四十裏路並不好走,即便是輕裝疾馳,也需要兩個半時辰才能抵達。
入冬後的北方天亮漸晚,但即便如此,當時間來到辰時(7點)後,天色也漸漸開始蒙蒙亮了起來。
夏侯孜傳令三軍拔營,軍令在兩刻鍾後傳遍延川水兩岸,三軍開始收起營盤柵欄與帳篷,這使得延川縣外情況一覽無餘。
在他們拔營的同時,北邊五六裏外的山丘上,一夥塘兵將他們的行為看在眼裏,當即沿著山脊向北邊走了四五裏,隨後才慢慢退下山去。
山下密林處,藏著這夥塘兵的乘馬。
他們上馬向北疾馳,不過兩刻鍾便向北疾馳六七裏。
他們渡過延川水,來到東岸後,便見有兩條穀道通往兩道山穀中。
沿著南邊的穀道走入二三裏,便見數千甲兵裹著氈子,蓋著帳布便席地而眠。
遠處還有數千匹軍馬、乘馬及上千輛挽馬車。
“如何?”
他們被帶到數名將領麵前,而那將領赫然是昨夜還在平城縣的王守文及吳煨。
他們此刻眼白布滿紅血絲,看上去沒有什麽精神。
“牙將,他們一個時辰前剛剛拔營,大軍被延川水分為兩邊,估計還在渡河。”
“他們的塘騎往北放了五裏,估計是軍中輕騎不足,隻能放這麽遠。”
夥長遞出地圖,王守文接過後查看,倒吸一口涼氣道:
“狗朝廷,為了圍剿我們,到底征召了多少兵馬?”
“哼!”吳煨冷哼,語氣中滿是怒意:
“管他多少兵馬,趁他渡河,我們現在剛好打他一個措手不及!”
“好!”王守文合上地圖,冷聲開口道:
“留二百弟兄看護挽馬車及甲胄,其餘弟兄上馬渡河,準備南下收拾這群狗腳官兵!”
隨著他一聲令下,那些還在休息的天平軍被一一喚醒,所有人懷著一股怒氣上馬。
不多時,兩千八百餘名上馬的天平軍化作精騎,出山穀、渡延川河,朝著南邊埋頭疾馳。
巳時(9點),延川縣東岸的邠寧鎮五千餘官兵開始帶著一萬民夫先行南下。
西岸的涇原鎮兵馬及一萬民夫率先渡河,但此時仍有大半兵馬在西岸。
上萬甲兵及萬餘民夫還在等待渡河,因此原地埋鍋造飯,準備吃口熱乎的再前往延水縣。
夏侯孜、蔣係、鄭助、馬明光四人在城外鳳翔鎮駐地來迴走動,心裏隱隱有些擔憂。
與此同時,東岸有一夥輕騎朝反方向疾馳而來,搶占浮橋後渡河,引起涇原鎮兵馬破口大罵。
“娘賊,吃屎了催這麽急!”
“你是哪鎮的兵馬!”
“田舍郎的,瞎了……”
“軍情加急!我看誰敢再罵?!”
輕騎話音落下,涇原鎮兵馬也不敢再罵,而是乖乖讓出一條道給他們渡河。
待他們渡過延川水,他們便朝著大纛直奔而去。
不多時,他們在夏侯孜等人附近勒馬駐足。
“相公!”
夥長急匆匆下馬小跑而來,在夏侯孜三五步外作揖:
“來兵馬使與平夏部精騎未能圍堵到叛軍,叛軍渡過朔水,往平城縣方向改道而去。”
“果然……”
聞言,夏侯孜及鄭助、蔣係等人露出凝重表情,夏侯孜剛想開口說些什麽,卻忽然聽到了刺耳的哨聲。
“嗶嗶——”
哨聲從遠方傳來,非常急促的在唿吸間吹響好幾次。
“敵襲!”
“穿甲!涇原鎮的弟兄穿甲!”
“鳳翔鎮穿甲!!”
兩鎮兵馬使及牙將們率先反應過來,放聲叫嚷。
得知敵襲,鳳翔鎮及涇原鎮兵馬連忙開始相互穿戴甲胄,而民夫們卻慌亂不已,四處奔逃。
“娘賊的!誰再敢亂跑,全數宰了!”
奔逃的民夫被官兵拔刀揮砍斬殺,而反應過來的夏侯孜等人連忙對視。
“民夫率先渡河去東岸,以免衝撞我軍軍陣!”
“在北邊列挽馬車陣,叛軍都是精騎,無法越過車陣。”
“把昨夜北邊搭建的浮橋拆毀,立即!”
“嗡隆隆……”
夏侯孜的吩咐還沒說完,河穀間便響起了沉悶的馬蹄聲。
那馬蹄聲在河穀間迴蕩,如悶雷般威嚇,無論是官兵還是民夫,此刻都臉色刷白。
西岸北邊的官兵還在試圖穿甲,卻見北邊揚塵升起,精騎從揚塵中冒出頭來,沿著三鎮兵馬昨日渡河搭建的木橋衝來。
“殺!!!”
喊殺聲在河穀迴蕩,此刻北邊的官兵已經顧不得穿甲,紛紛往西側山脊逃去。
逃不過去的就往東岸逃跑,跳入冰冷刺骨的延川水,試圖遊到東岸。
“殺!殺!殺!”
王守文、吳煨等將領一馬當先,率領近三千天平軍精騎由南向北,如箭矢鑿入已經拔營的三鎮營盤內。
“往山上逃!!”
“穿甲!穿甲!”
“陣腳不要亂!穿甲!!”
官兵已經亂作一團,哪怕兵馬使、牙將及都將們不斷招唿穿甲,可對於官兵而言,天平軍的精騎已經衝到了眼前,根本沒有穿甲的機會。
精騎如洪流撞入官兵之中,無數官兵往山脊逃亡,亦有跳入延川水中。
王守文、吳煨等人率領天平軍一路砍殺,朝著延川縣殺去。
“保護相公!”
“相公,快渡河!”
“不,先迴延川縣!”
包圍夏侯孜的官兵也亂作一團,各有己見。
夏侯孜雖然也臉色煞白,但他知道不能耽擱,更知道延川縣與死地無異,當機立斷:
“渡河!去東岸!”
見他開口,數百穿甲官兵簇擁著他與蔣係、鄭助、馬明光等人前往東岸。
浮橋上擁擠了不少民夫和挽馬車,甲兵們見狀揮刀砍殺民夫,將挽馬車推入延川水中,緊急護送夏侯孜抵達東岸。
來到東岸後,他們能更直觀看到天平軍對官兵的屠殺。
延川水內擠滿了官兵,但部分官兵水性不好,而河水冰冷刺骨,不等他們遊到岸邊,便因為失溫而被河水衝走。
一時間,河上溺水者無數。
岸上,許多官兵試圖爬山逃亡,但天平軍的鋒銳不減,一路砍殺南下,距離夏侯孜先前大纛處不過裏許。
見狀,夏侯孜隻覺得脖頸一涼,來不及感歎自己差點受難,便見馬明光急忙開口:
“砍斷浮橋,速速砍斷浮橋!”
“不能砍,我鎮官兵還在西岸!”
蔣係、鄭助二人連忙阻止,而夏侯孜見狀看向西岸情況,但見逃過來的官兵正在穿戴甲胄,南邊的官兵也在穿甲準備北上馳援。
“不必砍斷甲胄,將甲兵集結此處,接應渡河官兵!”
夏侯孜還算鎮定,於是蔣係與鄭助急忙將穿戴甲胄的甲兵湊在一起,在渡橋東岸列陣。
亂陣中,王守文瞧見了移動到東岸的大纛,但他沒有著急突襲夏侯孜,而是不斷在東岸砍殺潰兵。
馬背上的天平軍,將他們在涼州所學騎射盡數施展。
“額啊!!”
“救我……救我……”
“我投降!我們投降!”
額啊……
數千官兵及上萬民夫亦或被砍殺,亦或被射殺,還有逃入山林,溺死水中者無數。
即便有投降者,也大多被天平軍馬蹄踐踏,或者鈍兵砸碎了腦袋。
夏侯孜被這血腥的一幕嚇得臉色慘白,蔣係和鄭助也勉強維係起了東岸的數千官兵和上萬民夫。
他們列陣渡橋東岸,眼睜睜看著本鎮官兵被屠殺大半。
不止是他們,就連鎮中兵馬使及牙將們都臉色慘白。
自劉繼隆崛起算起,六七年的太平讓涇原、鳳翔等鎮官兵失了彪悍。
換做昔年,他們縱使再怎麽不堪,也不至於被天平軍當豬狗屠宰。
不到半個時辰,西岸還能站著的官兵屈指可數,而王守文與吳煨等人策馬來到渡橋對岸。
鳳翔、涇原等鎮官兵見狀紛紛列陣,後排甲兵取長弓搭箭,準備隨時反擊。
王守文及吳煨見狀後退二十餘步,眺望東岸官兵布置。
大約兩千多官兵聚集在東岸,隻敢列陣防守,不敢渡河搶救官兵。
王守文掃視己方,並不見天平軍受到多少死傷。
見狀,他心中生出股豪邁之氣,頓時覺得官兵也不過如此,還不如河西的嗢末、迴鶻等胡虜厲害。
“對麵可是夏侯孜!”
王守文膽大上前,策馬對東岸叫嚷道:
“爾等廟堂蟲豸,三言兩語間便讓我等弟兄在涼州戍邊六年。”
“如今我們隻不過要求迴家,爾等竟然設計伏擊我等。”
“如今突襲殺你幾千人,好教你知道我天平軍弟兄厲害。”
“所謂鳳翔、涇原等鎮不過豬犬,如何敵得過我等猛虎?!”
“勸爾等安分守己,奏表我二人為鄆州、濮州刺史,我等便不與爾等結仇。”
“如若還想設計陷害我等,必將爾等屠殺殆盡,以爾等血肉下酒!”
王守文的聲音在河穀間迴蕩,夏侯孜、蔣係等人臉色漲紅。
不等他們有所迴應,王守文調轉馬頭,率領精騎往北撤退。
兩名精騎離去前,還在渡橋西岸插上了一塊木牌。
待他們疾馳走遠,夏侯孜這才黑著臉派甲兵取來木牌。
“木牌上寫著什麽?”
“這……這……”
木牌被取到夏侯孜麵前,取牌官兵支支吾吾。
見狀,夏侯孜生氣上前拽過木牌,但見牌上四字……
【官兵免送】
寒風之中,兵馬使來崇所率的一千五百精騎埋伏於朔水湧入黃河河口。
刺骨的寒風刮在他們臉上,凍得人罵娘。
“這群叛軍怎麽還沒有到這裏?!”
“娘賊的,爺都快凍成冰了!”
“唏律律……”
嘈雜的聲音在蘆葦中響起,盡管身上裹著氈子,卻依舊擋不住寒風鑽入其中。
從午後等到黃昏,再到如今黑夜,哪怕兵馬使來崇並未打過什麽硬仗,卻也漸漸反應過來了。
“娘賊的,這群叛軍難不成在北邊紮營了?”
來崇長得普通,心中猜測之餘,不免準備開口派塘騎前去偵查。
隻是不等他開口,北邊的穀道就漸漸出現了一道火光。
“來了來了!”
“都閉上嘴,等待哨聲!”
三鎮精騎紛紛閉上嘴,等待合適的時機發起進攻。
“這是塘騎,不急……”
來崇眯著眼睛判斷,而那道火光也在距離他們百餘步外的官道上閃爍行走。
待他們經過蘆葦叢,來崇看著隊伍中旌旗,漸漸感覺到了不對勁。
氈帽、皮裘、褐衫、長筒靴,棕色紮甲……
“不對!”
來崇瞧著對方那充滿異族風格的裝扮,當即感覺到了不對勁。
“派人個人去問問,其餘人準備。”
“如果他們是敵軍,聞哨動手!”
來崇還是謹慎,而蘆葦叢中當即也走出一名甲兵。
“誰!!”
隨著甲兵走出蘆葦的聲音響起,那十餘名異族騎兵當即張弓搭箭,瞄準了蘆葦叢。
他們的語言與官話不同,走出的甲兵見狀以官話開口道:“你們可是天平軍?”
“天平軍?我們是平夏部的!”
口音濃重的官話響起,聞言甲兵錯愕,連忙大聲道:“你說你們是平夏部的?那天平軍呢?”
“我們正在找他們,你們是南邊的官軍?”
甲兵故意大聲叫嚷,使得來崇他們得知了對方身份。
“娘賊的,怎麽迴事?!”
來崇起身向外走去,其餘精騎見狀,紛紛將躺下片刻的馬匹扶起,大批走出蘆葦叢。
平夏部的精騎見狀警惕,直到甲兵開口解釋:“我們是鳳翔三鎮的官兵,在此設伏。”
“叛軍呢?”
得知對方身份,兩方異口同聲詢問,都在詢問叛軍去向。
見狀,來崇急忙上馬,策馬來到平夏部精騎麵前:“怎麽迴事,你們不是尾隨他們南下嗎?”
“我們此前在他們後方三十裏尾隨,結果跟到後方十裏外發現其蹤跡消失了。”
平夏部的精騎解釋著,而來崇聽後錯愕,隨後反應過來:“前方十裏處不是去平城縣的官道嗎?”
“娘賊的!這群叛軍往平城縣去了!”
來崇看向平夏部精騎:“去請你們的頭人過來,算了……我們過去!”
來崇得知天平軍往平城進軍,當即就想到了前往延水集結的官軍。
他一邊示意要前往平夏部主力駐兵處,一邊迴頭吩咐身旁都將:“派出輕騎,渡過朔水後南下延水,告訴相公,叛軍往平城方向改道了!”
“是!”
十餘名輕騎開始試圖夜渡朔水,而來崇帶著一千四百餘名精騎往十裏外向平夏部精騎集結。
兩方兵馬在不到兩刻鍾後會麵,平夏部的精騎雖然衣著還帶有黨項人的特征,但他們早已學著漢人束發,外貌與漢人已經沒有太大區別。
平夏部有三千精騎南下參戰,率領這支兵馬的將領是平夏部的少頭人拓跋思恭,年不過十六歲。
拓跋思恭雖然在漢人中還沒成丁,但身姿中人敦實,光看外貌如二十出頭,皮膚黢黑。
二者碰麵,來崇倒也沒擺什麽架子,而是直接用馬鞭指著平城方向道:
“叛軍肯定改道渡河前往平城了,我們現在必須立即渡河!”
“好……”拓跋思恭這次南下,主要還是想替朝廷辦事,賺個名聲和官職。
得知來崇是鳳翔鎮左廂兵馬使,當下便以來崇為首,迴頭用黨項語交代幾聲後,帶著精騎與來崇所部精騎渡河。
在他們渡河之餘,夏侯孜倒是率領三鎮馬軍、步卒來到了延川縣。
延川縣位於幾條河流匯合的河穀間,但此處河穀並不寬闊,東西不過百步,南北不過二裏。
三鎮一萬八千五百餘兵馬抵達此處後,當即將城外所有空地占據。
饒是如此,卻還是不足夠紮營。
對此,夏侯孜隻能命人連夜搭建浮橋,渡過十餘丈寬的延川水後,來到東岸繼續大營。
一萬八千五百兵馬由此被河流一分為二,支撐大軍來往的隻有一座一丈寬的浮橋。
西岸紮營涇原、鳳翔二鎮兵馬,東岸紮營邠寧鎮五千餘兵馬。
夏侯孜、蔣係、陸耽、鄭助及馬明光等人紛紛入駐延川縣衙寅賓館。
延川距離延水還有四十餘裏路,但道路並不好走,哪怕三鎮兵馬都乘坐挽馬車、牛車和騾車,也需要一整日才能抵達延水縣。
抵達延水縣後,他們就能與河中的永和關封鎖黃河。
想到這裏,夏侯孜心想距離平叛結束也不遠了。
倒是在他這麽想的時候,院外卻傳來求見聲:“相公,馬監軍求見。”
聞言,夏侯孜略皺眉頭,心想趕了一天路還來叨擾,確實有些煩躁。
“請馬監軍進來吧。”
夏侯孜走出臥房,心想還好自己沒有更衣。
待他坐在主位,馬明光也在甲兵帶引下走入院內。
見到夏侯孜,馬明光便主動作揖道:“相公,北邊來崇遲遲未曾傳來消息,計劃恐有變。”
“沒有消息傳來?”夏侯孜聞言,當下也有些坐不住了,皺眉開口道:
“延水縣那邊沒有消息?”
“沒有……”馬明光搖頭,夏侯孜見狀又問:“平城縣呢?”
“沒有……”
馬明光的話,讓夏侯孜瞬間清醒了,他目光看向甲兵:“去請幾位使君前來!”
甲兵作揖應下,當即退出小院,去附近院子將三鎮的使君請來。
蔣係幾人已經睡下,突然被叫醒,臉色自然不好看。
不過隨著夏侯孜告訴他們,北邊遲遲沒有消息傳來時,三人也不免皺緊了眉頭。
在他們皺眉之際,夏侯孜開口說道:
“渡黃河的官道就那幾條,即便他們繞道,有平夏部拓跋思恭麾下三千精騎,也定能將其拿下。”
“不過為了以防萬一,城外軍營理應警惕,因此老夫想請一位使君在城外坐鎮。”
夏侯孜倒是有些警惕,聞言的蔣係三人卻心裏叫苦。
這種寒風刺骨的季節,不能在屋舍休息,還得去城外牙帳中烤著篝火,未免有些遭罪。
不過夏侯孜都提出來了,他們自然不敢反駁。
“某願意出城坐鎮!”
鳳翔節度使蔣係主動作揖行禮,夏侯孜見狀鬆一口氣:“好,那就有勞蔣使君了!”
在他這麽說的同時,蔣係便主動退出院子,而陸耽及鄭助、馬明光三人也緊隨其後,離開了院子。
做好一切安排後,夏侯孜也終於能夠休息。
簡單洗漱後,他便在臥房陷入夢鄉之中。
時間在流逝,從亥時(21點)到寅時(3點),城外軍營迎來第二次換值。
夏侯孜睡到寅時四刻(4點),便漸漸從睡夢中醒來,安排人燒熱水準備洗漱。
與此同時,來崇派出的精騎也沿著黃河南下,在同一時間抵達了延水縣。
延水縣的將領得知消息,當即為他換馬,派他前往延川匯報軍情。
然而從延水到延川這四十裏路並不好走,即便是輕裝疾馳,也需要兩個半時辰才能抵達。
入冬後的北方天亮漸晚,但即便如此,當時間來到辰時(7點)後,天色也漸漸開始蒙蒙亮了起來。
夏侯孜傳令三軍拔營,軍令在兩刻鍾後傳遍延川水兩岸,三軍開始收起營盤柵欄與帳篷,這使得延川縣外情況一覽無餘。
在他們拔營的同時,北邊五六裏外的山丘上,一夥塘兵將他們的行為看在眼裏,當即沿著山脊向北邊走了四五裏,隨後才慢慢退下山去。
山下密林處,藏著這夥塘兵的乘馬。
他們上馬向北疾馳,不過兩刻鍾便向北疾馳六七裏。
他們渡過延川水,來到東岸後,便見有兩條穀道通往兩道山穀中。
沿著南邊的穀道走入二三裏,便見數千甲兵裹著氈子,蓋著帳布便席地而眠。
遠處還有數千匹軍馬、乘馬及上千輛挽馬車。
“如何?”
他們被帶到數名將領麵前,而那將領赫然是昨夜還在平城縣的王守文及吳煨。
他們此刻眼白布滿紅血絲,看上去沒有什麽精神。
“牙將,他們一個時辰前剛剛拔營,大軍被延川水分為兩邊,估計還在渡河。”
“他們的塘騎往北放了五裏,估計是軍中輕騎不足,隻能放這麽遠。”
夥長遞出地圖,王守文接過後查看,倒吸一口涼氣道:
“狗朝廷,為了圍剿我們,到底征召了多少兵馬?”
“哼!”吳煨冷哼,語氣中滿是怒意:
“管他多少兵馬,趁他渡河,我們現在剛好打他一個措手不及!”
“好!”王守文合上地圖,冷聲開口道:
“留二百弟兄看護挽馬車及甲胄,其餘弟兄上馬渡河,準備南下收拾這群狗腳官兵!”
隨著他一聲令下,那些還在休息的天平軍被一一喚醒,所有人懷著一股怒氣上馬。
不多時,兩千八百餘名上馬的天平軍化作精騎,出山穀、渡延川河,朝著南邊埋頭疾馳。
巳時(9點),延川縣東岸的邠寧鎮五千餘官兵開始帶著一萬民夫先行南下。
西岸的涇原鎮兵馬及一萬民夫率先渡河,但此時仍有大半兵馬在西岸。
上萬甲兵及萬餘民夫還在等待渡河,因此原地埋鍋造飯,準備吃口熱乎的再前往延水縣。
夏侯孜、蔣係、鄭助、馬明光四人在城外鳳翔鎮駐地來迴走動,心裏隱隱有些擔憂。
與此同時,東岸有一夥輕騎朝反方向疾馳而來,搶占浮橋後渡河,引起涇原鎮兵馬破口大罵。
“娘賊,吃屎了催這麽急!”
“你是哪鎮的兵馬!”
“田舍郎的,瞎了……”
“軍情加急!我看誰敢再罵?!”
輕騎話音落下,涇原鎮兵馬也不敢再罵,而是乖乖讓出一條道給他們渡河。
待他們渡過延川水,他們便朝著大纛直奔而去。
不多時,他們在夏侯孜等人附近勒馬駐足。
“相公!”
夥長急匆匆下馬小跑而來,在夏侯孜三五步外作揖:
“來兵馬使與平夏部精騎未能圍堵到叛軍,叛軍渡過朔水,往平城縣方向改道而去。”
“果然……”
聞言,夏侯孜及鄭助、蔣係等人露出凝重表情,夏侯孜剛想開口說些什麽,卻忽然聽到了刺耳的哨聲。
“嗶嗶——”
哨聲從遠方傳來,非常急促的在唿吸間吹響好幾次。
“敵襲!”
“穿甲!涇原鎮的弟兄穿甲!”
“鳳翔鎮穿甲!!”
兩鎮兵馬使及牙將們率先反應過來,放聲叫嚷。
得知敵襲,鳳翔鎮及涇原鎮兵馬連忙開始相互穿戴甲胄,而民夫們卻慌亂不已,四處奔逃。
“娘賊的!誰再敢亂跑,全數宰了!”
奔逃的民夫被官兵拔刀揮砍斬殺,而反應過來的夏侯孜等人連忙對視。
“民夫率先渡河去東岸,以免衝撞我軍軍陣!”
“在北邊列挽馬車陣,叛軍都是精騎,無法越過車陣。”
“把昨夜北邊搭建的浮橋拆毀,立即!”
“嗡隆隆……”
夏侯孜的吩咐還沒說完,河穀間便響起了沉悶的馬蹄聲。
那馬蹄聲在河穀間迴蕩,如悶雷般威嚇,無論是官兵還是民夫,此刻都臉色刷白。
西岸北邊的官兵還在試圖穿甲,卻見北邊揚塵升起,精騎從揚塵中冒出頭來,沿著三鎮兵馬昨日渡河搭建的木橋衝來。
“殺!!!”
喊殺聲在河穀迴蕩,此刻北邊的官兵已經顧不得穿甲,紛紛往西側山脊逃去。
逃不過去的就往東岸逃跑,跳入冰冷刺骨的延川水,試圖遊到東岸。
“殺!殺!殺!”
王守文、吳煨等將領一馬當先,率領近三千天平軍精騎由南向北,如箭矢鑿入已經拔營的三鎮營盤內。
“往山上逃!!”
“穿甲!穿甲!”
“陣腳不要亂!穿甲!!”
官兵已經亂作一團,哪怕兵馬使、牙將及都將們不斷招唿穿甲,可對於官兵而言,天平軍的精騎已經衝到了眼前,根本沒有穿甲的機會。
精騎如洪流撞入官兵之中,無數官兵往山脊逃亡,亦有跳入延川水中。
王守文、吳煨等人率領天平軍一路砍殺,朝著延川縣殺去。
“保護相公!”
“相公,快渡河!”
“不,先迴延川縣!”
包圍夏侯孜的官兵也亂作一團,各有己見。
夏侯孜雖然也臉色煞白,但他知道不能耽擱,更知道延川縣與死地無異,當機立斷:
“渡河!去東岸!”
見他開口,數百穿甲官兵簇擁著他與蔣係、鄭助、馬明光等人前往東岸。
浮橋上擁擠了不少民夫和挽馬車,甲兵們見狀揮刀砍殺民夫,將挽馬車推入延川水中,緊急護送夏侯孜抵達東岸。
來到東岸後,他們能更直觀看到天平軍對官兵的屠殺。
延川水內擠滿了官兵,但部分官兵水性不好,而河水冰冷刺骨,不等他們遊到岸邊,便因為失溫而被河水衝走。
一時間,河上溺水者無數。
岸上,許多官兵試圖爬山逃亡,但天平軍的鋒銳不減,一路砍殺南下,距離夏侯孜先前大纛處不過裏許。
見狀,夏侯孜隻覺得脖頸一涼,來不及感歎自己差點受難,便見馬明光急忙開口:
“砍斷浮橋,速速砍斷浮橋!”
“不能砍,我鎮官兵還在西岸!”
蔣係、鄭助二人連忙阻止,而夏侯孜見狀看向西岸情況,但見逃過來的官兵正在穿戴甲胄,南邊的官兵也在穿甲準備北上馳援。
“不必砍斷甲胄,將甲兵集結此處,接應渡河官兵!”
夏侯孜還算鎮定,於是蔣係與鄭助急忙將穿戴甲胄的甲兵湊在一起,在渡橋東岸列陣。
亂陣中,王守文瞧見了移動到東岸的大纛,但他沒有著急突襲夏侯孜,而是不斷在東岸砍殺潰兵。
馬背上的天平軍,將他們在涼州所學騎射盡數施展。
“額啊!!”
“救我……救我……”
“我投降!我們投降!”
額啊……
數千官兵及上萬民夫亦或被砍殺,亦或被射殺,還有逃入山林,溺死水中者無數。
即便有投降者,也大多被天平軍馬蹄踐踏,或者鈍兵砸碎了腦袋。
夏侯孜被這血腥的一幕嚇得臉色慘白,蔣係和鄭助也勉強維係起了東岸的數千官兵和上萬民夫。
他們列陣渡橋東岸,眼睜睜看著本鎮官兵被屠殺大半。
不止是他們,就連鎮中兵馬使及牙將們都臉色慘白。
自劉繼隆崛起算起,六七年的太平讓涇原、鳳翔等鎮官兵失了彪悍。
換做昔年,他們縱使再怎麽不堪,也不至於被天平軍當豬狗屠宰。
不到半個時辰,西岸還能站著的官兵屈指可數,而王守文與吳煨等人策馬來到渡橋對岸。
鳳翔、涇原等鎮官兵見狀紛紛列陣,後排甲兵取長弓搭箭,準備隨時反擊。
王守文及吳煨見狀後退二十餘步,眺望東岸官兵布置。
大約兩千多官兵聚集在東岸,隻敢列陣防守,不敢渡河搶救官兵。
王守文掃視己方,並不見天平軍受到多少死傷。
見狀,他心中生出股豪邁之氣,頓時覺得官兵也不過如此,還不如河西的嗢末、迴鶻等胡虜厲害。
“對麵可是夏侯孜!”
王守文膽大上前,策馬對東岸叫嚷道:
“爾等廟堂蟲豸,三言兩語間便讓我等弟兄在涼州戍邊六年。”
“如今我們隻不過要求迴家,爾等竟然設計伏擊我等。”
“如今突襲殺你幾千人,好教你知道我天平軍弟兄厲害。”
“所謂鳳翔、涇原等鎮不過豬犬,如何敵得過我等猛虎?!”
“勸爾等安分守己,奏表我二人為鄆州、濮州刺史,我等便不與爾等結仇。”
“如若還想設計陷害我等,必將爾等屠殺殆盡,以爾等血肉下酒!”
王守文的聲音在河穀間迴蕩,夏侯孜、蔣係等人臉色漲紅。
不等他們有所迴應,王守文調轉馬頭,率領精騎往北撤退。
兩名精騎離去前,還在渡橋西岸插上了一塊木牌。
待他們疾馳走遠,夏侯孜這才黑著臉派甲兵取來木牌。
“木牌上寫著什麽?”
“這……這……”
木牌被取到夏侯孜麵前,取牌官兵支支吾吾。
見狀,夏侯孜生氣上前拽過木牌,但見牌上四字……
【官兵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