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蜀地叛亂
種田記從家徒四壁開始 作者:安南四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嫂田氏順利生產,因為是雙胞胎,過程自然十分兇險,但好在最終有驚無險,母子都很健康,而且是兩個男娃!
生產那天,謝老太在屋外將各路神仙都求了個遍,最後聽聞大嫂成功生產後連說:“謝天謝地,謝天謝地…”
正巧趕上謝小非前來向母親報喜,並詢問老太太有沒有給孩子起名,結果便聽謝老太口中不斷念叨“謝天謝地”,於是這兩孩子便叫“謝天”和“謝地”!
看著全家上下都因新生命的誕生而充滿了喜悅,謝小凡暗自發誓,一定要守護好這份來之不易的幸福!
話說謝小凡返迴雙河村後,由於還不知道謝六等人的行動結果,因此他一直在做著最壞的打算,萬一事情敗露,他得帶著雙河村全村百姓一起跑路才行!
他知道自己讓謝六做的事情會帶來什麽樣的風險!
得罪蕭氏那樣的權貴,被滅族也就是分分鍾的事情!雙河村全部都是謝氏族人,若謝小凡有事,基本上全村都跑不了!
因此,謝小凡在返程的途中,去了一趟新村,接上了小翠,同時借口迴雙河村商量一下新村養殖的事情,將謝大海也接了迴去。
至於新村其他村民,他們畢竟跟謝小凡無直接關係,想必即便自己的事情敗露,也不至於連累到他們。
迴到雙河村後剛過兩日,謝小凡便收到了巴陵傳來的消息,蕭衍死了!
雖然消息中未牽連到自己和雙河村,可謝小凡還是立即著手安排跑路的準備和計劃。
其實他並不需要特意準備什麽,如今雙河村有糧有錢,唯一要考慮的便是逃跑的路線。
路線謝小凡已經想好了,就從南郡走,直接過江,然後去大涼。至於到了大涼後該怎麽辦,也隻能是走一步算一步!
不過他相信憑自己現有的人力、財力,隻要不得罪當權者,在哪都可以活的很好!
於是,他一邊讓鄉勇團前往江北打探逃跑路線,一邊安排巴陵、沅陵各處的密探加強消息探查,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他便會帶著雙河村全體扯唿!
不過這一切都是在暗中進行,整個雙河村表麵依然是風平浪靜,村民們對於雙河村接下來可能麵臨的風險毫不知情。
就在謝小凡整日提心吊膽隨時準備帶著全村跑路的時候,突然又一個更加重磅的消息傳來:益州,造反了!
益州,是以巴蜀之地為主,包含今四川、重慶全境,以及雲南,貴州,漢中大部分地區,治所在蜀郡錦官城(今成都)。
巴蜀之地自古便自成一隅,外有天險隔,內有四川盆地自給自足,當年劉邦便是坐擁漢中,背靠巴蜀之地積蓄力量,最後一鼓作氣奪取天下!
巴蜀之地因為其易守難攻又能自給自足的地利,曆史上,除秦漢這種大一統王朝外,經常處於獨立狀態。
如今這益州便是如此!雖名義上歸附於大昌政權,可無論是行政還是經濟,都比較獨立,說是國中之國也不為過。
可無論如何,名義上益州還是大昌的益州!如今益州居然公然造反,那情況可就不一樣了!
就在昨日,反叛者衝進了錦官城殺了益州牧,一名為劉典之人,自稱大漢中山靖王劉勝第二十四世孫,如今要光複漢室,重新建立“大漢”政權!
隨後公然昭告天下表示獨立!
得知這個消息,謝小凡頓時愣住了!這尼瑪不是跟前世的劉備一個套路?
同樣是自稱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同樣是占據蜀地,建立起“大漢”政權!
關於劉備的身世問題,前世就有很多爭議。很多人說,這劉備的出生完全是瞎編的,因為中山靖王劉勝有一百多個子孫,後代根本無從考證…
前世劉備出現的時候,與劉勝不過隔了二百多年,頂多不到十代人…可如今距離劉勝可是有六百多年過去了!二十四世孫?這不是你自己想咋說就咋說嘛…
這個時空,因王莽的關係,並未出現過劉備,可如今卻出現了一個劉典!難道這是曆史的自我修正?隻是不知道這劉典的身旁,有沒有“諸葛亮”?
益州的獨立,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不僅讓大昌舉國震蕩,更是讓北方的大涼也大感震驚!
實在是益州太關鍵了!東有瞿塘三峽之阻,北有劍閣棧道之險,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西控成都平原,沃野千裏,財力富饒,實乃天府之國!
如今讓這自稱漢世後裔之人占據了益州之地,北可出關中,直取長安、洛陽,按照當年劉邦的路數問鼎中原!南可下荊州,滅南地!
在大涼看來,多出一個蜀漢,不僅沒有減輕大涼的壓力,反而威脅更大了!
原本大昌居於江南,掌權者一直不思進取安於享樂,大涼一直向往江南富庶之地,所以通常都是大涼主動發兵南下,大昌隻是被動防守,即便取得一些優勢,也幾乎不會返攻北地。
可如今,多出一個蜀漢政權可就不同了!這劉典自稱漢室後裔,勢必要光複漢室,那便定然要統一天下!這意味著,他們多出了一個可能隨時會主動進攻北境的敵人!
不過大涼還不是最急切的!畢竟蜀漢乃是從大昌獨立出去,論著急,也得是大昌先著急!
大昌朝堂自然早就已經急的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
“諸位愛卿,大昌每年麵對北方的大涼已經很難維係了,如今又多出一個蜀漢來!該當如何是好?”大昌皇帝譚詡朝百官開口道。
可一聽此言,下方的各位大臣趕忙低下了頭去。
“丞相如今承受喪子之痛正在家靜修,哪位愛卿能替朕分憂?”譚詡再次開口道。
“陛下,臣以為,蜀漢叛賊膽敢自立為王,實屬大逆不道!我天朝自當舉兵征討,一舉滅之!”
“可兵從何來?”他自然知道要出兵征討,難道還就這麽認了蜀漢偽朝不成?
可如今幾乎所有的兵力都放在了防禦北朝大涼的進攻上,又哪來的兵力去剿滅蜀漢叛軍?
“陛下,臣有一計!”
生產那天,謝老太在屋外將各路神仙都求了個遍,最後聽聞大嫂成功生產後連說:“謝天謝地,謝天謝地…”
正巧趕上謝小非前來向母親報喜,並詢問老太太有沒有給孩子起名,結果便聽謝老太口中不斷念叨“謝天謝地”,於是這兩孩子便叫“謝天”和“謝地”!
看著全家上下都因新生命的誕生而充滿了喜悅,謝小凡暗自發誓,一定要守護好這份來之不易的幸福!
話說謝小凡返迴雙河村後,由於還不知道謝六等人的行動結果,因此他一直在做著最壞的打算,萬一事情敗露,他得帶著雙河村全村百姓一起跑路才行!
他知道自己讓謝六做的事情會帶來什麽樣的風險!
得罪蕭氏那樣的權貴,被滅族也就是分分鍾的事情!雙河村全部都是謝氏族人,若謝小凡有事,基本上全村都跑不了!
因此,謝小凡在返程的途中,去了一趟新村,接上了小翠,同時借口迴雙河村商量一下新村養殖的事情,將謝大海也接了迴去。
至於新村其他村民,他們畢竟跟謝小凡無直接關係,想必即便自己的事情敗露,也不至於連累到他們。
迴到雙河村後剛過兩日,謝小凡便收到了巴陵傳來的消息,蕭衍死了!
雖然消息中未牽連到自己和雙河村,可謝小凡還是立即著手安排跑路的準備和計劃。
其實他並不需要特意準備什麽,如今雙河村有糧有錢,唯一要考慮的便是逃跑的路線。
路線謝小凡已經想好了,就從南郡走,直接過江,然後去大涼。至於到了大涼後該怎麽辦,也隻能是走一步算一步!
不過他相信憑自己現有的人力、財力,隻要不得罪當權者,在哪都可以活的很好!
於是,他一邊讓鄉勇團前往江北打探逃跑路線,一邊安排巴陵、沅陵各處的密探加強消息探查,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他便會帶著雙河村全體扯唿!
不過這一切都是在暗中進行,整個雙河村表麵依然是風平浪靜,村民們對於雙河村接下來可能麵臨的風險毫不知情。
就在謝小凡整日提心吊膽隨時準備帶著全村跑路的時候,突然又一個更加重磅的消息傳來:益州,造反了!
益州,是以巴蜀之地為主,包含今四川、重慶全境,以及雲南,貴州,漢中大部分地區,治所在蜀郡錦官城(今成都)。
巴蜀之地自古便自成一隅,外有天險隔,內有四川盆地自給自足,當年劉邦便是坐擁漢中,背靠巴蜀之地積蓄力量,最後一鼓作氣奪取天下!
巴蜀之地因為其易守難攻又能自給自足的地利,曆史上,除秦漢這種大一統王朝外,經常處於獨立狀態。
如今這益州便是如此!雖名義上歸附於大昌政權,可無論是行政還是經濟,都比較獨立,說是國中之國也不為過。
可無論如何,名義上益州還是大昌的益州!如今益州居然公然造反,那情況可就不一樣了!
就在昨日,反叛者衝進了錦官城殺了益州牧,一名為劉典之人,自稱大漢中山靖王劉勝第二十四世孫,如今要光複漢室,重新建立“大漢”政權!
隨後公然昭告天下表示獨立!
得知這個消息,謝小凡頓時愣住了!這尼瑪不是跟前世的劉備一個套路?
同樣是自稱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同樣是占據蜀地,建立起“大漢”政權!
關於劉備的身世問題,前世就有很多爭議。很多人說,這劉備的出生完全是瞎編的,因為中山靖王劉勝有一百多個子孫,後代根本無從考證…
前世劉備出現的時候,與劉勝不過隔了二百多年,頂多不到十代人…可如今距離劉勝可是有六百多年過去了!二十四世孫?這不是你自己想咋說就咋說嘛…
這個時空,因王莽的關係,並未出現過劉備,可如今卻出現了一個劉典!難道這是曆史的自我修正?隻是不知道這劉典的身旁,有沒有“諸葛亮”?
益州的獨立,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不僅讓大昌舉國震蕩,更是讓北方的大涼也大感震驚!
實在是益州太關鍵了!東有瞿塘三峽之阻,北有劍閣棧道之險,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西控成都平原,沃野千裏,財力富饒,實乃天府之國!
如今讓這自稱漢世後裔之人占據了益州之地,北可出關中,直取長安、洛陽,按照當年劉邦的路數問鼎中原!南可下荊州,滅南地!
在大涼看來,多出一個蜀漢,不僅沒有減輕大涼的壓力,反而威脅更大了!
原本大昌居於江南,掌權者一直不思進取安於享樂,大涼一直向往江南富庶之地,所以通常都是大涼主動發兵南下,大昌隻是被動防守,即便取得一些優勢,也幾乎不會返攻北地。
可如今,多出一個蜀漢政權可就不同了!這劉典自稱漢室後裔,勢必要光複漢室,那便定然要統一天下!這意味著,他們多出了一個可能隨時會主動進攻北境的敵人!
不過大涼還不是最急切的!畢竟蜀漢乃是從大昌獨立出去,論著急,也得是大昌先著急!
大昌朝堂自然早就已經急的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
“諸位愛卿,大昌每年麵對北方的大涼已經很難維係了,如今又多出一個蜀漢來!該當如何是好?”大昌皇帝譚詡朝百官開口道。
可一聽此言,下方的各位大臣趕忙低下了頭去。
“丞相如今承受喪子之痛正在家靜修,哪位愛卿能替朕分憂?”譚詡再次開口道。
“陛下,臣以為,蜀漢叛賊膽敢自立為王,實屬大逆不道!我天朝自當舉兵征討,一舉滅之!”
“可兵從何來?”他自然知道要出兵征討,難道還就這麽認了蜀漢偽朝不成?
可如今幾乎所有的兵力都放在了防禦北朝大涼的進攻上,又哪來的兵力去剿滅蜀漢叛軍?
“陛下,臣有一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