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之不必解釋。那些學子可不像你我身為官宦之後,有的是報國的機會。他們每一個人都隻能憑借科舉走上仕途才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與抱負。


    因此他們在我等麵前偶爾有些怨氣是很正常的。但我相信,他們每一位都是有真才實學且心係天下之人!”常玉春說的異常嚴肅,以此表達著對自己好友剛才的言語的不滿。


    “好吧,好吧!豐君你說的都對。方才算我失言,我向你道歉行了吧?”唐懷禮知道這朋友的脾氣,隻好放下身份賠禮。


    二人的這一番對話,倒是讓謝小凡對二人有了新的認知。


    首先是這唐衙內,居然脾氣這麽好,絲毫沒有身為州牧公子、皇親國戚的囂張和跋扈勁兒,反而非常的講道理!


    其次,飽讀詩書的常公子,有時候居然如此容易相信人,想法也那般的天真和單純…


    “好了,他們已經到很久了,咱們也趕緊上去吧。”


    於是眾人趕忙步行往金鶚山頂而去。


    金鶚山不高,眾人步行不到兩炷香的功夫便已到達山頂。


    山頂之上,建有一座金鶚仙子廟,巴陵城百姓遇事就願意來此上香祈求平安,傳聞甚是靈驗,因而香火鼎盛。


    今日的常玉春等學子的聚會便是安排在此金鶚仙子廟中。


    眾人進入金鶚仙子廟,徑直穿過前殿,後方是一個花園,平日可以為香客提供齋飯。


    花園中建有涼亭眺台,可以在此俯瞰下方的巴陵城,是很多遊客登金鶚山必到之處。不過今日此處早已被眾多學子們給包了下來。


    唐懷禮幾人到達時,遠在園外便聽到各種辯論唿喝之聲…貌似此刻園內正在圍繞著某件事發生著爭論。


    隻聽得一個聲音正在高談闊論道:“近日邊關戰事不利,連失兩城,襄陽已獨木難支!如今民怨沸騰,求戰之聲一浪高過一浪!可我們的州牧大人呢?還在籌備這花魁大賽…何等荒唐?


    一州之牧、封疆大吏尚且如此,荊州上下各級官員可想而知!又有誰能力挽狂瀾?此乃亡國之兆!”說話的,乃是一位太學學子。


    這些學子們自詡先天下之憂而憂,各個憤世嫉俗。如今邊關戰事吃緊,學子們這幾日每日聚會,都是高談國事,指摘政令。


    “唐公子和常公子來了!”就在此時,有人高喊一聲,整個後園內瞬間安靜了片刻。


    “義之兄,豐君兄,你們可算來了!”一個微胖青年如見到救命稻草一般趕忙招唿著。此刻這青年正麵紅耳赤大汗淋漓,顯然在剛才的辯論中吃了癟。


    與此同時,與他同來的數位世家子弟皆表現出一副義憤填膺的樣子,狠狠地盯著對麵的那幫白衣學子。


    兩幫人涇渭分明,一邊是世家子弟,一邊是太學學子。剛才的爭吵聲正是出自他們雙方。


    一邊是多為寒門出身的太學學子,一邊是世家紈絝。若是動手,世家子弟們還有點優勢,可若論動嘴皮子,這些世家子弟在太學學子麵前就不夠看了…


    這些學子實踐能力也許不行,但論引經據典、紙上談兵,他們還沒怕過誰!


    因此,雙方的辯論幾乎是一邊倒的局麵!甚至世家子弟們最後發現,就連到最後雙方開罵,自己居然都罵不過對方…


    唐懷禮因為家族地位在那擺著,自然便是這幫世家子弟的領頭羊,因此見到唐懷禮二人到來,眾人頓時如見到主心骨一般,趕忙一擁而上。


    “安泰兄,這是發生了何事?”這微胖青年名叫孫安泰,其父乃是荊州司馬,算是唐懷禮父親的副手,兩家關係自然極好。


    “義之兄,這些學子膽大包天,膽敢非議國事!且言語中對我荊州官員頗為不敬!”


    孫安泰頓時氣鼓鼓的說著,隨即又衝一旁的太學學子道:“如今懷禮兄就在此處,你們剛才不是對州牧大人的很多政令橫加指責嗎?有本事當著懷禮兄的麵再說一遍?”


    “嗬!我當是誰呢!原來是唐家大少爺!”此時,隻見一個年約十七八歲的學子站起身來,輕蔑一笑道:


    “再說一遍又如何?孫胖子,你當我不敢?別說是麵對你們這些紈絝子弟,即便是州牧大人就在眼前,其政令有失、誤國誤民,我朱必先也自當正義直言!”


    “好!與之兄不愧為我太學學子之楷模!”一眾學子頓時高聲喝彩道。


    太學作為州府一級的最高等級官辦學府,對標京都的國子監。其作用便是為朝堂培養有學識的學子,為國家輸送人才。每年從太學畢業考取功名的學子不計其數。


    朱必先,字與之,唐懷禮也認得此人,乃是荊州太學中頗有才名的一位學子。其家境貧寒,卻不畏強權,向來以敢於質疑權威來標榜自身,經常被各學子奉為楷模。


    唐懷禮聽過他的各種社論,確實言辭犀利,曾經也甚為欽佩,甚至因為其對於朝廷的諸多言論,正好契合自己的想法,曾經一度引為知己!


    唐懷禮一心向往上戰場,願以武報國,可他的父親卻始終不支持他,且他的父親唐廷雲一直都不讚成用武力來解決問題,因而他們父子二人的關係一度異常緊張。


    可他們父子不和規不和,他身為人子,也不能看著一個區區太學學子在人前隨意折辱自己的父親。


    “哦?不知你對家父的治民政策有哪些意見?那本公子今日便聽聽你這太學生的高見!”唐懷禮冷著臉說道。


    “哼!既然唐公子要我說,那學生便鬥膽說一說!唐州牧在治民之策上,有三大錯!”


    朱必先不愧是辯論高手,上來便丟出一個驚人的結論,這叫先聲奪人。


    果然,見眾人都被自己的言論吸引,朱必先略帶得意之色的說道:


    “這一錯,乃與國策背道而馳!我大昌以武立國,百年來東征西討,四方臣服,方才有如今虎居江南的地位!而大家都知道,唐州牧乃是朝堂中最鮮明的反戰派!


    作為一方大員,不顧國家利益,隻知貪圖個人安逸,須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須知若無國之強軍...”


    這朱必先顯然早有準備,隻見他在人群中侃侃而談,如口綻蓮花,說的是唾沫橫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種田記從家徒四壁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南四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南四哥並收藏種田記從家徒四壁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