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慕有些疑惑,走到縣丞身邊問道:“有什麽事嗎?需要我扶您起來嗎?”
“不是的,你懂詩詞賦嗎?”縣丞急切地問道。
“詩詞賦?”蘇慕撓了撓頭,“我隻背過一些,具體的意思就不太明白了。”
“賦就是詩的引言,你把你背過的說說看。”縣丞催促道。
“好的,我曾背過一首關於幽州的詩,大致意思是:燕都之地,幽州所在。左有滄海環繞,右有太行依靠。北邊有居庸關作為屏障,南邊與江淮相連。天府之國,實至名歸。前有水係環繞明堂之地,後有堅固山巒作為屏障。北可控製漠北之地,南可統領江淮之域。有詩讚曰:燕山如長蛇,千裏陷一漢。首閑西山路,尾掛東海岸。”蘇慕脫口而出,這是他前世學過的知識,再加上老師講解時的補充。
眾人聽得目瞪口呆,隻有縣丞急忙催促蘇慕繼續說下去。於是,蘇慕繼續背誦著有關幽州的詩句,而倉曹劉林則快速地記錄著。
“這首詩真是妙極了!如果幽州真有如此格局,那它確實是集山脈之險峻、河流之幽靜、平原之肥沃於一身的藏風聚氣之地啊!”縣丞感歎道。
此時此刻,郡守田澤的目光也轉向了蘇慕和縣丞這邊。
劉倉曹察覺到郡守的注視,向縣丞使了個眼色。
“或許老朽可以……”縣丞話未說完,郡守便開口問道:“老縣丞,這位軍士是何人?”
縣丞坐在那裏,蘇慕則恭敬地站著,縣丞輕拍了一下蘇慕的大腿,低聲示意:“迴答。”
蘇慕上前一步,抱拳施禮,神態恭敬:“在下,漁陽郡馬弓手蘇慕,見過大人。”
“可有表字?”郡守的目光溫和,繼續問道。
蘇慕略一思索,對於“正冠”這一儀式,他隻是略有耳聞,作為成人禮的一部分,卻並不甚了解。至於這具身體是否已經曆過這樣的儀式,似乎並不太可能。“迴稟大人,我並未受過多少教育。”
郡守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戲謔:“聽你此言,似乎並不相符。擁有如此才智,怎能任其荒廢?”
劉縣丞緊接著說:“我迴去後就會為他安排正冠的事宜。”
“嗯,你目前在擔任什麽職務?”郡守繼續詢問。
“我在縣裏擔任馬弓手。”蘇慕迴答。
郡守聽後大笑,蘇慕原以為這是對自己的嘲諷,但見其他人也露出笑容,他心中反而坦然。畢竟,前世丟過的人,比今生所見的還要多。喧鬧聲過後,郡守繼續說:“誰說我北地沒有學識淵博的人?不僅有學識,還曾深入敵營。你難道就是征北郭大將軍麾下的那個雪馬斥候隊的隊正?”
蘇慕一愣,沒想到郡守會知道他的身份。他點了點頭,恭敬地迴答:“是的,大人。”
郡守眼中閃過一絲讚賞,笑道:“果然是英雄出少年!他稍作停頓,接著說,“蘇慕,你在漁陽好好幹,必能成就一番事業。前途無可限量!”
這番“前途無可限量”的話讓在場的眾人都不禁一愣。
倉曹看了看縣丞,縣丞眨了眨眼,隨後便是一場關於各大家作品的討論。
蘇慕聽著這些不知所雲的文章,心中感到困惑:“怎麽沒有了晉朝還如此誇誇其談,長期這樣下去,浮誇風氣必然盛行。”
蘇慕一直沒明白,不是人創造了潮流,也不是潮流選擇了人,人隻是被潮流所裹挾,人隻是載體。
不過,通過聽郡守關澤和縣丞們的談話,蘇慕也發現了自己雖身在其中卻不理解的事情。
他明白了當前士兵的凝聚力首先來源於魏武帝及其繼承者實施的一係列軍事和政治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錯役製”,即士兵與家人分離,被調到遠離家鄉的地方服役,旨在防止士兵因家庭關係而產生叛變或逃亡的念頭。
這種製度在曹操統治兗州時期就已經開始實行,並在曹丕稱帝後得到進一步強化。
此外,曹魏政權對軍隊的管理和訓練也非常嚴格。魏武帝本人在軍事上的才幹和對戰爭的研究,使他能夠製定出一係列有效的軍事訓練和管理措施,增強了士兵的戰鬥力和對命令的服從度。
但是,北地在人民心中有著一定的偏遠觀念,所以在北地的製度就是並行,屯田加換鄉,蘇慕、張三、潘武、李忠這些人都不來自同一個村莊,彼此之間沒有血脈上的關聯。
宴會終了,蘇慕隨著縣丞等人迴到了館驛。他觀察到其他人並未一同返迴,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揣測,帶著青春的羞澀詢問縣丞:“大人,不知我們何時啟程返歸?”
縣丞和倉曹相視一笑,瞧著他那副模樣,縣丞故意不直接迴答,而是打趣道:“年輕人是該多見識見識。你看這蘇慕,都已經學會了雅言。”隨後他又說:“知道你小子想出去走走,明天你就不用跟著了,讓張三跟我們去。”蘇慕聽罷,恭敬地抱拳致禮。
眾人散去後,郡守田澤的文書官問他:“大人,您今天怎麽對一個小兵這麽感興趣?”
“這小子有膽識,也有文采。”郡守評價道。
“哦,那個馬弓手蘇慕?”文書官迴想道。
“不可小覷。要知道,馬弓手出過一位威震華夏的前朝名將——漢壽亭侯關羽!”郡守肅然起敬地說道。
“大人,您覺得他日後能成就那樣的輝煌嗎?”文書官好奇地問。
“今日的無名小卒,誰又能斷定他日不會名震四海呢?”郡守滿懷期待地說。
文書官陷入了沉思,目光落在田澤所寫的建議書上,那是準備上呈中央的奏章。他忽然問道:“大人,這薊州城離長城如此之近,既無迴旋餘地,又缺乏戰略縱深。我們增設軍屯,朝廷會同意嗎?”
“總得試試。”郡守堅決地說。按理說,作為幕僚的文書官不應多言,但田福跟隨田澤多年,早已與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大人,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加慎重考慮?”田福試探性地問。
“戰略縱深不在於你眼前有多少地,而在於你背後有多少地。明白了嗎?這幽州一旦門戶洞開,背後便是遼闊的冀、並、兗、徐、揚五州之地。我們守的是北國門,一旦北方的異族占據,他們就有了巨大的戰略迂迴空間,既可以進攻江淮,也可以退守關外。”郡守解釋道。
田福聽後,不再多言。
在薊縣逗留數日後,劉方縣丞等人啟程返迴。在薊縣城外,關、劉兩位縣丞互道珍重。關隴看到蘇慕,也稱讚道:“之前未曾細看,此子果然雙目炯炯,儀表不凡!”蘇慕雖然口中道謝,心中卻波瀾不驚。他知道,讚譽如潮,但郡守說得好,別人誇讚終究是錦上添花,唯有自己上司的認可方為至關重要。
歸途總是顯得格外漫長,但對於車上的縣丞和倉曹而言,這種感覺卻並不明顯。
軍屯的開設、糧種和先期物資的調配,以及李忠等人的去留問題,都是他們必須直接麵對的挑戰。
縣丞劉方並不是一個不懂兵事的文人,宴會上的一些詢問顯然是對他的問責,畢竟像蘇慕這樣的士兵才能算是合格的。至於張三、潘武等人的私自迴家行為,明顯是不合法令的,隻是多年來沒有人深究過。而且,如果今年的冬天和去年一樣嚴酷,一旦出關作戰,犧牲的將是他們治下的青壯年。想到這些,劉方不禁歎了口氣。
“縣城是在為迴鄉後的諸多事宜發愁嗎?”倉曹關切地問道。
劉方點了點頭,無奈地說:“文書最多兩個月就會下發,那會兒也就剛剛入冬。不知道是征北將軍、鎮北將軍,還是平北將軍。要知道,一字之差,改變的可能是天子的心意。”
“如果單從字麵上看,平北將軍似乎更好一些,畢竟作戰範圍不會太遠,我們作為後方,物資損耗也不會太大。但是,一旦軍屯建成,恐怕就會變成鎮北將軍了,鎮守邊疆的人可是要吃飯的。”倉曹一邊說,一邊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壓力。
兩人之間的對話充滿了對未來局勢的憂慮和對責任的深切認識。
“不是的,你懂詩詞賦嗎?”縣丞急切地問道。
“詩詞賦?”蘇慕撓了撓頭,“我隻背過一些,具體的意思就不太明白了。”
“賦就是詩的引言,你把你背過的說說看。”縣丞催促道。
“好的,我曾背過一首關於幽州的詩,大致意思是:燕都之地,幽州所在。左有滄海環繞,右有太行依靠。北邊有居庸關作為屏障,南邊與江淮相連。天府之國,實至名歸。前有水係環繞明堂之地,後有堅固山巒作為屏障。北可控製漠北之地,南可統領江淮之域。有詩讚曰:燕山如長蛇,千裏陷一漢。首閑西山路,尾掛東海岸。”蘇慕脫口而出,這是他前世學過的知識,再加上老師講解時的補充。
眾人聽得目瞪口呆,隻有縣丞急忙催促蘇慕繼續說下去。於是,蘇慕繼續背誦著有關幽州的詩句,而倉曹劉林則快速地記錄著。
“這首詩真是妙極了!如果幽州真有如此格局,那它確實是集山脈之險峻、河流之幽靜、平原之肥沃於一身的藏風聚氣之地啊!”縣丞感歎道。
此時此刻,郡守田澤的目光也轉向了蘇慕和縣丞這邊。
劉倉曹察覺到郡守的注視,向縣丞使了個眼色。
“或許老朽可以……”縣丞話未說完,郡守便開口問道:“老縣丞,這位軍士是何人?”
縣丞坐在那裏,蘇慕則恭敬地站著,縣丞輕拍了一下蘇慕的大腿,低聲示意:“迴答。”
蘇慕上前一步,抱拳施禮,神態恭敬:“在下,漁陽郡馬弓手蘇慕,見過大人。”
“可有表字?”郡守的目光溫和,繼續問道。
蘇慕略一思索,對於“正冠”這一儀式,他隻是略有耳聞,作為成人禮的一部分,卻並不甚了解。至於這具身體是否已經曆過這樣的儀式,似乎並不太可能。“迴稟大人,我並未受過多少教育。”
郡守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戲謔:“聽你此言,似乎並不相符。擁有如此才智,怎能任其荒廢?”
劉縣丞緊接著說:“我迴去後就會為他安排正冠的事宜。”
“嗯,你目前在擔任什麽職務?”郡守繼續詢問。
“我在縣裏擔任馬弓手。”蘇慕迴答。
郡守聽後大笑,蘇慕原以為這是對自己的嘲諷,但見其他人也露出笑容,他心中反而坦然。畢竟,前世丟過的人,比今生所見的還要多。喧鬧聲過後,郡守繼續說:“誰說我北地沒有學識淵博的人?不僅有學識,還曾深入敵營。你難道就是征北郭大將軍麾下的那個雪馬斥候隊的隊正?”
蘇慕一愣,沒想到郡守會知道他的身份。他點了點頭,恭敬地迴答:“是的,大人。”
郡守眼中閃過一絲讚賞,笑道:“果然是英雄出少年!他稍作停頓,接著說,“蘇慕,你在漁陽好好幹,必能成就一番事業。前途無可限量!”
這番“前途無可限量”的話讓在場的眾人都不禁一愣。
倉曹看了看縣丞,縣丞眨了眨眼,隨後便是一場關於各大家作品的討論。
蘇慕聽著這些不知所雲的文章,心中感到困惑:“怎麽沒有了晉朝還如此誇誇其談,長期這樣下去,浮誇風氣必然盛行。”
蘇慕一直沒明白,不是人創造了潮流,也不是潮流選擇了人,人隻是被潮流所裹挾,人隻是載體。
不過,通過聽郡守關澤和縣丞們的談話,蘇慕也發現了自己雖身在其中卻不理解的事情。
他明白了當前士兵的凝聚力首先來源於魏武帝及其繼承者實施的一係列軍事和政治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錯役製”,即士兵與家人分離,被調到遠離家鄉的地方服役,旨在防止士兵因家庭關係而產生叛變或逃亡的念頭。
這種製度在曹操統治兗州時期就已經開始實行,並在曹丕稱帝後得到進一步強化。
此外,曹魏政權對軍隊的管理和訓練也非常嚴格。魏武帝本人在軍事上的才幹和對戰爭的研究,使他能夠製定出一係列有效的軍事訓練和管理措施,增強了士兵的戰鬥力和對命令的服從度。
但是,北地在人民心中有著一定的偏遠觀念,所以在北地的製度就是並行,屯田加換鄉,蘇慕、張三、潘武、李忠這些人都不來自同一個村莊,彼此之間沒有血脈上的關聯。
宴會終了,蘇慕隨著縣丞等人迴到了館驛。他觀察到其他人並未一同返迴,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揣測,帶著青春的羞澀詢問縣丞:“大人,不知我們何時啟程返歸?”
縣丞和倉曹相視一笑,瞧著他那副模樣,縣丞故意不直接迴答,而是打趣道:“年輕人是該多見識見識。你看這蘇慕,都已經學會了雅言。”隨後他又說:“知道你小子想出去走走,明天你就不用跟著了,讓張三跟我們去。”蘇慕聽罷,恭敬地抱拳致禮。
眾人散去後,郡守田澤的文書官問他:“大人,您今天怎麽對一個小兵這麽感興趣?”
“這小子有膽識,也有文采。”郡守評價道。
“哦,那個馬弓手蘇慕?”文書官迴想道。
“不可小覷。要知道,馬弓手出過一位威震華夏的前朝名將——漢壽亭侯關羽!”郡守肅然起敬地說道。
“大人,您覺得他日後能成就那樣的輝煌嗎?”文書官好奇地問。
“今日的無名小卒,誰又能斷定他日不會名震四海呢?”郡守滿懷期待地說。
文書官陷入了沉思,目光落在田澤所寫的建議書上,那是準備上呈中央的奏章。他忽然問道:“大人,這薊州城離長城如此之近,既無迴旋餘地,又缺乏戰略縱深。我們增設軍屯,朝廷會同意嗎?”
“總得試試。”郡守堅決地說。按理說,作為幕僚的文書官不應多言,但田福跟隨田澤多年,早已與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大人,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加慎重考慮?”田福試探性地問。
“戰略縱深不在於你眼前有多少地,而在於你背後有多少地。明白了嗎?這幽州一旦門戶洞開,背後便是遼闊的冀、並、兗、徐、揚五州之地。我們守的是北國門,一旦北方的異族占據,他們就有了巨大的戰略迂迴空間,既可以進攻江淮,也可以退守關外。”郡守解釋道。
田福聽後,不再多言。
在薊縣逗留數日後,劉方縣丞等人啟程返迴。在薊縣城外,關、劉兩位縣丞互道珍重。關隴看到蘇慕,也稱讚道:“之前未曾細看,此子果然雙目炯炯,儀表不凡!”蘇慕雖然口中道謝,心中卻波瀾不驚。他知道,讚譽如潮,但郡守說得好,別人誇讚終究是錦上添花,唯有自己上司的認可方為至關重要。
歸途總是顯得格外漫長,但對於車上的縣丞和倉曹而言,這種感覺卻並不明顯。
軍屯的開設、糧種和先期物資的調配,以及李忠等人的去留問題,都是他們必須直接麵對的挑戰。
縣丞劉方並不是一個不懂兵事的文人,宴會上的一些詢問顯然是對他的問責,畢竟像蘇慕這樣的士兵才能算是合格的。至於張三、潘武等人的私自迴家行為,明顯是不合法令的,隻是多年來沒有人深究過。而且,如果今年的冬天和去年一樣嚴酷,一旦出關作戰,犧牲的將是他們治下的青壯年。想到這些,劉方不禁歎了口氣。
“縣城是在為迴鄉後的諸多事宜發愁嗎?”倉曹關切地問道。
劉方點了點頭,無奈地說:“文書最多兩個月就會下發,那會兒也就剛剛入冬。不知道是征北將軍、鎮北將軍,還是平北將軍。要知道,一字之差,改變的可能是天子的心意。”
“如果單從字麵上看,平北將軍似乎更好一些,畢竟作戰範圍不會太遠,我們作為後方,物資損耗也不會太大。但是,一旦軍屯建成,恐怕就會變成鎮北將軍了,鎮守邊疆的人可是要吃飯的。”倉曹一邊說,一邊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壓力。
兩人之間的對話充滿了對未來局勢的憂慮和對責任的深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