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地方官府出麵,解決百姓的土地問題,不管是開荒也好,還是租種也行,先讓百姓安定下來。”
羅成業搖了搖頭道:“草民不知道大周有多少村子,但想來應該不少,要安置這些流民不是輕輕鬆鬆嗎?”
劉有為默默思考了一下後說道:“你的這個方法,非常可行,南方各地這幾年一直風調雨順,加上我們北方以及京城周圍。”
“按照你的方法算下來,一個村子最多安置一戶流民,甚至很多村子都不用安置流民,因為流民數量目前才四十萬人左右,約七萬戶。”
劉有為一臉感歎的說道:“你說京城這麽多人,怎麽就沒人想到呢?”
羅成業拱拱手道:“大人,京城作為國家的政治中心,自然有其特殊性,人口眾多,土地資源有限,而且京城的百姓,大多數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計來源。”
“對於流民的安置,京城的情況與地方肯定有所不同,京城的居民可能更多地依賴於手藝、商業或者是官府的救濟,而不是土地。”
“因此,京城的高官對待流民的問題,可能更多地需要通過提供就業機會、建立收容所或者實施救濟政策來解決。”
“至於為什麽沒有人提出類似的想法,可能是因為高官們對於問題的解決有不同的思路。有些人可能更傾向於通過救濟來解決問題,有些人可能認為應該限製流民進入京城,以維持京城的社會穩定。”
“嗯,你說的有理!”劉有為點了點頭,表示讚同。
“大人,除此之外,解決流民問題,草民還有第二個方案,那就是以工代賑!”
“以工代賑?”劉有為聽得一臉懵逼,不知道一介布衣,是怎麽想到這麽多方法的?
羅成業點了點頭後道:“對,以工代賑,由朝廷確定一些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如道路修建、水利設施建設,開挖溝渠等等,這些項目既能滿足百姓需求,又能提供就業機會。
“對參與以工代賑項目的流民,根據他們的工作量和質量獲得相應的工錢或糧食,而且工錢要足以滿足他們的基本生活需求。”
“然後定期評估以工代賑項目的效果,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項目內容和政策,以確保它能夠持續有效地幫助需要幫助的流民。”
“嗯!”劉有為點了點頭後道:“你提供的方案很好!本官馬上將你的方案記在奏折上。”
劉有為一邊說,一邊取出一副空白竹簡,開始記錄,他自然是根據羅成業的訴說,寫成文言文,這樣需要刻錄的字更少,也更快。
“對了,小兄弟啊,你說的這兩個方麵,也隻是解決了流民的問題,可解決旱災的問題你還沒有說呢?”
羅成業拱拱手說道:“大人,解決幹旱的方法有很多,朝廷可以在河流、湖泊附近修建水庫、水塘、水渠和水井等,以便在幹旱季節儲存和分配水源。”
“通過溝渠等灌溉係統將水從水源地引到農田,以保證農作物的生長。”
“在雨季收集和儲存雨水,以備幹旱時使用,這可以通過修建水窖、水井或其他儲水設施來實現。”
“當然,草民還有一種比較省時省力的方法,那就是水車,我們可以在河流附近,建立水車,通過水車將水提升到高處,然後再通過水渠分配到需要的地方。這種方法可以節省人力,提高效率。”
“如果不夠高,我們還可以組建二重水車,三重水車!”
劉有為眼睛一亮,對這個方法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水車?這是一個好主意!它可以節省人力,又能遠距離輸送水源,確實很好!”
“對了,水車是什麽?你有樣品嗎?”
“大人,目前還沒有,但那東西想要製作不難,隻要有木匠,很快就能做好。”
羅成業解釋道:“水車是一種利用水流動力轉動的裝置,可以通過水流帶動輪子旋轉,從而提升水位或者輸送水源。它通常由木材製成,結構簡單,但需要精確的設計和製作,水車可以是單級的,也可以是多級的,多級水車可以用來提升水到更高的地方。”
劉有為聽後,思考了片刻,然後說道:“這是一個很有前景的想法,我們可以嚐試在河流和湖泊附近建立水車係統,這樣即使在幹旱季節,也能夠保證農田的灌溉。”
“不過,這需要朝廷的國庫支持,還需要找到合適的地點進行試驗。”
羅成業點頭同意:“是的,大人,而且,水車的建立和維護也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持和管理。”
“如果朝廷能夠支持這個想法,草民願意協助設計和監督水車的製作和運作。”
劉有為搖了搖頭道:“這估計輪不你管了,你目前要做的,就是先造一架水車出來,奏折裏無法寫清楚製作方法!”
“但我會把你所說的事情,全部寫進奏折裏,上麵肯定會派人來查!”
“所以在他們來之前,你一定要把水車建起來,可別出了疏漏,免得到時候本官,也會受到連累!”
“大人放心,草民迴去就馬上安排製作水車的問題!”
“很好,我會派衙役去你村子,宣布本官的命令,製作水車的花費,由官府承擔,本官還要抽調工匠去,協助你們製作水車!”
“一個月以內,一定要製作出來並投入使用。”
“放心大人,草民會辦好的!而且草民所說的這些抗旱措施,同樣可以用以工代賑的方法去做!”
“嗯!”劉有為點了點頭,將這個想法也記錄在奏折中。
他希望通過這些措施,不僅能夠解決流民問題,還能夠有效地應對幹旱災害,改善百姓的生活狀況。
自己管理的地方,出了一個能人,自己也有政績,升職有望,劉有為肯定會全力去做。
等到奏折寫好,劉有為將奏折印上火燒印,將竹簡捆起來後,又在卷首塗上封泥,蓋上了印章!
……………
羅成業搖了搖頭道:“草民不知道大周有多少村子,但想來應該不少,要安置這些流民不是輕輕鬆鬆嗎?”
劉有為默默思考了一下後說道:“你的這個方法,非常可行,南方各地這幾年一直風調雨順,加上我們北方以及京城周圍。”
“按照你的方法算下來,一個村子最多安置一戶流民,甚至很多村子都不用安置流民,因為流民數量目前才四十萬人左右,約七萬戶。”
劉有為一臉感歎的說道:“你說京城這麽多人,怎麽就沒人想到呢?”
羅成業拱拱手道:“大人,京城作為國家的政治中心,自然有其特殊性,人口眾多,土地資源有限,而且京城的百姓,大多數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計來源。”
“對於流民的安置,京城的情況與地方肯定有所不同,京城的居民可能更多地依賴於手藝、商業或者是官府的救濟,而不是土地。”
“因此,京城的高官對待流民的問題,可能更多地需要通過提供就業機會、建立收容所或者實施救濟政策來解決。”
“至於為什麽沒有人提出類似的想法,可能是因為高官們對於問題的解決有不同的思路。有些人可能更傾向於通過救濟來解決問題,有些人可能認為應該限製流民進入京城,以維持京城的社會穩定。”
“嗯,你說的有理!”劉有為點了點頭,表示讚同。
“大人,除此之外,解決流民問題,草民還有第二個方案,那就是以工代賑!”
“以工代賑?”劉有為聽得一臉懵逼,不知道一介布衣,是怎麽想到這麽多方法的?
羅成業點了點頭後道:“對,以工代賑,由朝廷確定一些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如道路修建、水利設施建設,開挖溝渠等等,這些項目既能滿足百姓需求,又能提供就業機會。
“對參與以工代賑項目的流民,根據他們的工作量和質量獲得相應的工錢或糧食,而且工錢要足以滿足他們的基本生活需求。”
“然後定期評估以工代賑項目的效果,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項目內容和政策,以確保它能夠持續有效地幫助需要幫助的流民。”
“嗯!”劉有為點了點頭後道:“你提供的方案很好!本官馬上將你的方案記在奏折上。”
劉有為一邊說,一邊取出一副空白竹簡,開始記錄,他自然是根據羅成業的訴說,寫成文言文,這樣需要刻錄的字更少,也更快。
“對了,小兄弟啊,你說的這兩個方麵,也隻是解決了流民的問題,可解決旱災的問題你還沒有說呢?”
羅成業拱拱手說道:“大人,解決幹旱的方法有很多,朝廷可以在河流、湖泊附近修建水庫、水塘、水渠和水井等,以便在幹旱季節儲存和分配水源。”
“通過溝渠等灌溉係統將水從水源地引到農田,以保證農作物的生長。”
“在雨季收集和儲存雨水,以備幹旱時使用,這可以通過修建水窖、水井或其他儲水設施來實現。”
“當然,草民還有一種比較省時省力的方法,那就是水車,我們可以在河流附近,建立水車,通過水車將水提升到高處,然後再通過水渠分配到需要的地方。這種方法可以節省人力,提高效率。”
“如果不夠高,我們還可以組建二重水車,三重水車!”
劉有為眼睛一亮,對這個方法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水車?這是一個好主意!它可以節省人力,又能遠距離輸送水源,確實很好!”
“對了,水車是什麽?你有樣品嗎?”
“大人,目前還沒有,但那東西想要製作不難,隻要有木匠,很快就能做好。”
羅成業解釋道:“水車是一種利用水流動力轉動的裝置,可以通過水流帶動輪子旋轉,從而提升水位或者輸送水源。它通常由木材製成,結構簡單,但需要精確的設計和製作,水車可以是單級的,也可以是多級的,多級水車可以用來提升水到更高的地方。”
劉有為聽後,思考了片刻,然後說道:“這是一個很有前景的想法,我們可以嚐試在河流和湖泊附近建立水車係統,這樣即使在幹旱季節,也能夠保證農田的灌溉。”
“不過,這需要朝廷的國庫支持,還需要找到合適的地點進行試驗。”
羅成業點頭同意:“是的,大人,而且,水車的建立和維護也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持和管理。”
“如果朝廷能夠支持這個想法,草民願意協助設計和監督水車的製作和運作。”
劉有為搖了搖頭道:“這估計輪不你管了,你目前要做的,就是先造一架水車出來,奏折裏無法寫清楚製作方法!”
“但我會把你所說的事情,全部寫進奏折裏,上麵肯定會派人來查!”
“所以在他們來之前,你一定要把水車建起來,可別出了疏漏,免得到時候本官,也會受到連累!”
“大人放心,草民迴去就馬上安排製作水車的問題!”
“很好,我會派衙役去你村子,宣布本官的命令,製作水車的花費,由官府承擔,本官還要抽調工匠去,協助你們製作水車!”
“一個月以內,一定要製作出來並投入使用。”
“放心大人,草民會辦好的!而且草民所說的這些抗旱措施,同樣可以用以工代賑的方法去做!”
“嗯!”劉有為點了點頭,將這個想法也記錄在奏折中。
他希望通過這些措施,不僅能夠解決流民問題,還能夠有效地應對幹旱災害,改善百姓的生活狀況。
自己管理的地方,出了一個能人,自己也有政績,升職有望,劉有為肯定會全力去做。
等到奏折寫好,劉有為將奏折印上火燒印,將竹簡捆起來後,又在卷首塗上封泥,蓋上了印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