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冉閔離去。


    “桓公,我們就此別過,待到明年之時,我們在洛陽相見!”


    桓溫點頭,看向一側的唿延毒。


    隻見在唿延毒的身旁正站立著寇頭男校尉。


    唿延毒上前,對冉閔說道:


    “天王,聽說劉俊與劉寧兄弟二人居住在軹關之中。


    如今,劉俊與劉寧兄弟二人帶領的近千名匈奴將士是我們匈奴人的最後一點血脈。


    為了守住這絲血脈,我經過請示桓公,特派寇頭男校尉帶領1000名匈奴將士,投於劉俊與劉寧兄弟二人麾下。


    您看如何?”


    冉閔聽罷,心中大喜,遂道:“如此,我便替軹關之中的近千名匈奴將士在此謝過了。”


    唿延毒聽罷,點了點頭,又道:“還請天王善待我匈奴將士!”


    冉閔聽後,哈哈大笑道:


    “唿延將軍你就放心吧,劉俊與劉寧兄弟二人帶領眾匈奴將士與我一同從山西轉戰到野王,出生入死。


    我早已將眾匈奴將士當作是我冉閔的親生兄弟。


    我也說過,隻要有我冉閔在,就沒有人再敢欺負匈奴將士。


    遲早有一天,我會帶領眾匈奴將士重新殺迴山西,還你匈奴五地,讓所有的匈奴人在此安寧地繁衍生息。”


    唿延毒聽罷,遂彎腰拱手道:“如此甚好,在此我唿延毒替所有的匈奴將士謝過天王了。”


    冉閔連忙上前,扶起唿延毒,說道:


    “匈奴將士都是我冉閔的恩人,我冉閔的兄弟。若說謝字,應當是我冉閔所說才是。


    唿延將軍萬萬不可如此,莫要折殺了我冉閔。”


    唿延毒見冉閔語氣真誠,遂直起身來,不再強求。


    桓溫見罷,微微一笑,心道:“這冉閔果然是個重義氣、重情誼的男子漢。”


    桓溫哈哈大笑道:“此次北伐,若無天王相助,我桓溫隻怕再也難見江陵父老。


    既然唿延將軍如此鼎力相助天王,我桓溫怎麽沒有半點表示呢?”


    說罷,桓溫一揮手,隻見身後停放著數十輛牛車。


    桓溫道:“此次我桓溫離去,天王隻能孤軍作戰了。為了表達我桓溫的一點心意,也為了增強天王的實力。


    這300副玄鐵重鎧今日便贈於天王,希望天王憑此堅鎧,堅守野王,以待明年再會。”


    冉閔聽罷,再次心喜,前期桓溫已經贈送於自己100副玄鐵重鎧,如今又贈送自己300副玄鐵衣甲。


    這份情義,可真是比泰山還要厚重啊!


    冉閔心中感動,遂道:“桓公,你軍中僅有500副玄鐵重鎧,如今將400副贈送於我,那你將來怎麽辦?”


    桓溫聽罷,大笑道:“這有何難,待我迴到江陵之後,再招集鐵匠打造便是。”


    冉閔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心中感慨萬千,遂道:


    “既然桓公如此大方,我冉閔怎能小氣呢?”


    說罷,冉閔轉身,走到自己的”墨龍“寶馬跟前,指著雙馬鐙道:


    “桓公,你可識得此物?”


    桓溫看向鐵馬鐙,驚訝地說道:“這不是馬鐙嗎?”


    冉閔搖頭道:“這不是一般的馬鐙,而是雙馬鐙,並且還是鐵馬鐙。”


    桓溫及桓衝、周鼎、唿延毒等人聽罷,皆都疑惑不解。


    “這有何用?”桓溫吃驚地問道。


    冉閔笑道:“我冉閔自幼便練習馬術和騎射之藝,對此深有體會。


    當沒有馬鐙之時,我們騎於馬背之上,雙腳無處可倚,隨時都有掉下馬的可能。


    所以,我們在騎馬之時,隻好一手牽著韁繩,另一手手持武器。


    而且,我們在射箭之時,雙臂也無法完全用力,弓箭的射程大大折扣。


    但是,有了雙馬鐙之後,便可以解放我們的雙手,我們可以雙手並用,持刀持矛。


    而且雙腳踩在馬鐙之上,猶如平時踩在地麵之上,不怕掉下馬去,並且因為雙腳有所倚踩,雙臂便可以完全用力射箭。”


    說罷,冉閔大喝一聲,說道:“鄧襄,你騎馬表演一番!”


    鄧襄聽罷,翻身上馬,而後大喝一聲,催動戰馬,向前奔去。


    隻見鄧襄雙腳踩在兩隻鐵馬鐙上,雙腿略微彎曲,臀部與馬鞍似接非觸,稍稍離有間隙。


    當戰馬奔馳之時,隻見鄧襄隨著戰馬的起伏而起伏,與戰馬同頻共振,好似與戰馬融為一體。


    就在這時,隻見鄧襄左腳踩在左馬鐙上,並以左馬鐙為支點,旋轉身體,倒騎於戰馬身上。


    而後,又見鄧襄再次以左馬鐙為支點,俯下身體,身體與戰馬平齊,側躺在戰馬的身旁,但卻並沒有掉下馬背來。


    而後,鄧襄又以左馬鐙為支點,旋轉身體,重新坐正,而後右腳用力,踩在右馬鐙之上,身體傾斜,與戰馬的馬背成十字交叉之形狀。


    鄧襄時而旋轉,時而俯身,時而倒立,時而藏身於馬肚之下,猶如耍雜技一般,在馬背之上不斷地翻轉騰挪,卻是始終掉不下馬來。


    桓溫及桓衝、周鼎、唿延毒等人見罷,個個大驚不已,為鄧襄精湛的馬術而稱讚不已。


    鄧襄返迴,勒停戰馬,冉閔見後,微微一笑,沒想到經過這一段時間的訓練,鄧襄的騎術是更上一層樓。


    冉閔看向張著嘴巴驚訝不已的眾人,遂道:


    “五胡之人,大多為騎兵,要想戰勝他們,我們就必須組建一支精銳的騎兵隊伍。


    而如果有了雙馬鐙,將士們便可以在馬背之上完成許多高難度的動作,不論是騎戰,或是騎射,戰鬥力將大大提高。


    如果桓公能夠裝備大量的雙馬鐙,我相信這支騎兵隊伍將來必定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桓溫聽罷,頓時大喜,雙手鼓掌,連聲說道:


    “好!好!好!”


    冉閔指向鄧襄和王遠二人,說道:


    “此人名叫鄧襄,乃是高密侯鄧禹之後;此人名叫王遠,乃是琅琊王家的子嗣。


    今日我便將這兩人送於桓公,作為教頭,幫助桓公組建鐵騎部隊。”


    “嗯!”


    桓溫聽罷,甚是滿意,遂道:


    “既然這二人都是名門望族之後,我便封你們二人為騎兵校尉,全權負責騎兵的訓練。”


    鄧襄與王遠聽罷,吃驚地看向冉閔。


    冉閔長歎一聲道:


    “你們二人原本都是名門之後,我相信迴到晉朝,你們二人會有更好的前途。


    如此,也不會辱沒了你們的祖先!”


    兩漢魏晉南北朝,士家子弟都講究門閥出身,冉閔也相信不管是鄧襄,還是王遠,心中都有重振家門的誌向。


    “撲通!”“撲通!”兩聲,鄧襄和王遠二人同時跪下,大聲哭泣道:


    “陛下,我們二人願意追隨您鞍前馬後,至死不渝。”


    冉閔上前扶起二人,笑道:


    “你們的心意我領了,以後你們二人好好追隨桓公,再建功勳,光複家業去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胡屠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煮茶喝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煮茶喝酒並收藏五胡屠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