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夜是七月十九日,三更天。
一輪大半的月亮懸掛於中空,月光灑在黃河河麵之上,泛起無數的波光,像是萬千將士騎著戰馬,一路向東馳騁而去。
寇頭男帶領500名將士來到村中,冉閔見罷,心中高興,遂道:
“寇頭校尉,你現在從500名將士之中挑選100名身強力壯、善於騎射的將士,穿戴玄甲,隨我一起渡河。”
寇頭男聽罷,連連答道:“是,陛下!”
四名船家早已從雜草之中拖出小船放於黃河之中,冉閔和野王十八騎坐上小船,率先悄悄地向對岸駛去。
對岸並沒有慕容鮮卑將士,冉閔和野王十八騎下得小船,來到岸邊。
冉閔轉頭對喬茂說道:“喬茂,你帶領二人留在此地,接迎匈奴將士。
喬茂拱手道:“是,陛下!”
冉閔又轉頭看向高興,說道:“高興,你帶領7人向北偵察,我帶領7人向東偵察。
我們此次偵察的重點是敵方的糧草輜重,約五更天(3:00——5:00),我們在此集合。”
任務分配完畢,而後兵分兩路,冉閔和高興二人分別帶領七名將士,向北向東而去。
而四名船夫再次返迴,前去載渡另外的100名玄甲將士。
冉閔帶領七名將士沿著黃河,悄悄地向東而來,前進二三裏地,借著月光,隻見對麵駛來一隊人馬,約有百人左右。
冉閔知道,這是對方的巡邏警戒將士。
冉閔和七名將士趕緊爬伏在一處草叢之中,待這支巡邏將士經過之後,這才起身,向東而來。
再次前行五六裏地,又一支百人騎兵經過,冉閔和七名將士再次躲藏起來。
待巡邏騎兵經過之後,冉閔和七名將士再次起身。
再往前行,慢慢地出現了馬蹄和說話的嘈雜之聲,一隊隊的騎兵不斷出現,圍著一處軍營來迴巡邏。
冉閔可以肯定,這處軍營便是慕容鮮卑的大本營。
不過,對方防守嚴密,根本不給眾人潛入軍營的機會。
冉閔不知,這次慕容鮮卑的帶隊之人便是——討逆將軍支烏那。
此次,慕容評並沒有命令龍山五將前來包圍阻擊軹關,而是派出了討逆將軍支烏那。
就是因為龍山五將雖然武藝高強,但缺乏作戰經驗。
而討逆將軍支烏那雖然武功不高,但卻是身經百戰的老將,作戰經驗異常豐富。
冉閔見罷,搖了搖頭,見月亮已經西斜,很快便到淩晨時分,於是帶領七名將士迅速返迴。
來到黃河岸邊,高興等人還沒有到來,但100名玄甲將士已經渡過了大半,這令冉閔感到異常高興。
大約又過了一個時辰,經過四次的來迴擺渡,100名玄甲將士已經全部渡過河來。
冉閔心中高興,對著四名船夫道:
“你們都迴去吧,那19匹戰馬都歸你們所有了。”
四名船家聽罷,一個個驚訝地嘴巴大張,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們長這麽大,還從來沒有見過如此講究信義的當兵之人。
在他們的印象之中,不管是朝廷的將士還是五胡的將士,哪一個不是殺人成性,搶掠成性?
冉閔看向四名船夫驚訝的表情,於是笑道:
“記住我的名字,我乃冉閔是也!”
四名船家聽罷,連連叩首感謝,說道:
“多謝陛下!多謝陛下恩德!”
冉閔微微一笑,說道:“你們都迴去吧,萬萬不可張揚!”
四名船家再次連連感謝,而後劃動小船返迴。
冉閔轉身對一名將士說道:“將桓公贈於我的旗幟拿來!”
那名將士聽罷,連忙從懷中取出繡有“冉”字的紅旗。
“刺啦——”
“刺啦——”
“刺啦——”
……
冉閔將紅旗撕為上百個布條,而後對大家說道:
“每位將士的頭盔之上都係上紅布條,以此區分敵我雙方!”
眾人聽罷,個個點頭,於是接過紅布條,係於自己的頭盔之上。
冉閔見罷,哈哈大笑道:
“將士們,在軹關之中還有你們的500名同胞,我已經給劉寧將軍說了,他們的頭盔之上同樣係有紅布條。
黑夜之中,凡是頭盔之上係有紅布條的都是自己人。大家都看清楚了,切莫傷了自己的同胞啊!”
眾匈奴將士聽後,一個個心中高興,齊聲答道:
“是,陛下!”
過不多時,高興也帶領另外的七名將士返迴。
高興見到冉閔,神色沮喪地道:“陛下,對方防守嚴密,我們無法進入軍營之中偵察。”
冉閔點頭,並不覺得氣餒,於是又問:“你們可遇見單獨的巡邏將士?”
高興連連答道:“有!有!有!我們前行約十裏地,總共發現了三支巡邏騎兵,每隊約有百人。”
冉閔聽罷高興,遂道:“走,我們向北移動。”
眾人借著月光,悄悄地向北而來,果然過不多時,出現了一支巡邏騎兵。
眾人趴伏在地上,並沒有驚動這支隊伍。
待這支巡邏騎兵經過之後,冉閔這才說道:
“高興,你帶領野王十八騎以及50名玄甲將士悄悄前出,部署成半圓之形。
待下一支騎兵隊伍經過之後,我在前方進攻,你在後方進行阻擊,爭取奪取對方的戰馬,可否明白?”
高興連連點頭道:“屬下明白!”
兩隊分開,高興帶領野王十八騎以及50名玄甲將士借著月光慢慢前行。
而冉閔則帶領另外的50名玄甲將士也成半圓之形部署在對方騎兵的必經之路上。
過不多時,果然又一支騎兵隊伍到來。
這支騎兵隊伍仍然約有百人左右,個個身騎戰馬,速度並不快。
騎兵隊伍繼續慢慢前行,突然,前方出現一個黑色的物體,身材魁梧,虎背熊腰。
“那是什麽?”帶隊的將領問道。
“那好像是一個人!”另外一名將士答道。
“人?就他一個嗎?我怎麽看著有點像狗熊?”
帶隊的將領繼續問道。
旁邊的一名將士聽後,思考片刻,說道:
“好像是狗熊!估計是從太行山中跑出來尋找食物的狗熊吧!”
眾人心中好奇,帶隊的將領轉頭對幾名將士說道:
“你們幾人上前去看看,那到底是人是熊?”
三名將士得令,手持長矛,催動戰馬,慢慢上前。
待雙方約有20來步時,隻聽得冉閔大吼一聲:
“白虜小兒,拿命來,我乃冉閔是也!”
聲若炸雷,百餘名慕容鮮卑將士聽得清清楚楚。
“冉閔?”
“冉閔?”
“冉閔?”
……
一輪大半的月亮懸掛於中空,月光灑在黃河河麵之上,泛起無數的波光,像是萬千將士騎著戰馬,一路向東馳騁而去。
寇頭男帶領500名將士來到村中,冉閔見罷,心中高興,遂道:
“寇頭校尉,你現在從500名將士之中挑選100名身強力壯、善於騎射的將士,穿戴玄甲,隨我一起渡河。”
寇頭男聽罷,連連答道:“是,陛下!”
四名船家早已從雜草之中拖出小船放於黃河之中,冉閔和野王十八騎坐上小船,率先悄悄地向對岸駛去。
對岸並沒有慕容鮮卑將士,冉閔和野王十八騎下得小船,來到岸邊。
冉閔轉頭對喬茂說道:“喬茂,你帶領二人留在此地,接迎匈奴將士。
喬茂拱手道:“是,陛下!”
冉閔又轉頭看向高興,說道:“高興,你帶領7人向北偵察,我帶領7人向東偵察。
我們此次偵察的重點是敵方的糧草輜重,約五更天(3:00——5:00),我們在此集合。”
任務分配完畢,而後兵分兩路,冉閔和高興二人分別帶領七名將士,向北向東而去。
而四名船夫再次返迴,前去載渡另外的100名玄甲將士。
冉閔帶領七名將士沿著黃河,悄悄地向東而來,前進二三裏地,借著月光,隻見對麵駛來一隊人馬,約有百人左右。
冉閔知道,這是對方的巡邏警戒將士。
冉閔和七名將士趕緊爬伏在一處草叢之中,待這支巡邏將士經過之後,這才起身,向東而來。
再次前行五六裏地,又一支百人騎兵經過,冉閔和七名將士再次躲藏起來。
待巡邏騎兵經過之後,冉閔和七名將士再次起身。
再往前行,慢慢地出現了馬蹄和說話的嘈雜之聲,一隊隊的騎兵不斷出現,圍著一處軍營來迴巡邏。
冉閔可以肯定,這處軍營便是慕容鮮卑的大本營。
不過,對方防守嚴密,根本不給眾人潛入軍營的機會。
冉閔不知,這次慕容鮮卑的帶隊之人便是——討逆將軍支烏那。
此次,慕容評並沒有命令龍山五將前來包圍阻擊軹關,而是派出了討逆將軍支烏那。
就是因為龍山五將雖然武藝高強,但缺乏作戰經驗。
而討逆將軍支烏那雖然武功不高,但卻是身經百戰的老將,作戰經驗異常豐富。
冉閔見罷,搖了搖頭,見月亮已經西斜,很快便到淩晨時分,於是帶領七名將士迅速返迴。
來到黃河岸邊,高興等人還沒有到來,但100名玄甲將士已經渡過了大半,這令冉閔感到異常高興。
大約又過了一個時辰,經過四次的來迴擺渡,100名玄甲將士已經全部渡過河來。
冉閔心中高興,對著四名船夫道:
“你們都迴去吧,那19匹戰馬都歸你們所有了。”
四名船家聽罷,一個個驚訝地嘴巴大張,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們長這麽大,還從來沒有見過如此講究信義的當兵之人。
在他們的印象之中,不管是朝廷的將士還是五胡的將士,哪一個不是殺人成性,搶掠成性?
冉閔看向四名船夫驚訝的表情,於是笑道:
“記住我的名字,我乃冉閔是也!”
四名船家聽罷,連連叩首感謝,說道:
“多謝陛下!多謝陛下恩德!”
冉閔微微一笑,說道:“你們都迴去吧,萬萬不可張揚!”
四名船家再次連連感謝,而後劃動小船返迴。
冉閔轉身對一名將士說道:“將桓公贈於我的旗幟拿來!”
那名將士聽罷,連忙從懷中取出繡有“冉”字的紅旗。
“刺啦——”
“刺啦——”
“刺啦——”
……
冉閔將紅旗撕為上百個布條,而後對大家說道:
“每位將士的頭盔之上都係上紅布條,以此區分敵我雙方!”
眾人聽罷,個個點頭,於是接過紅布條,係於自己的頭盔之上。
冉閔見罷,哈哈大笑道:
“將士們,在軹關之中還有你們的500名同胞,我已經給劉寧將軍說了,他們的頭盔之上同樣係有紅布條。
黑夜之中,凡是頭盔之上係有紅布條的都是自己人。大家都看清楚了,切莫傷了自己的同胞啊!”
眾匈奴將士聽後,一個個心中高興,齊聲答道:
“是,陛下!”
過不多時,高興也帶領另外的七名將士返迴。
高興見到冉閔,神色沮喪地道:“陛下,對方防守嚴密,我們無法進入軍營之中偵察。”
冉閔點頭,並不覺得氣餒,於是又問:“你們可遇見單獨的巡邏將士?”
高興連連答道:“有!有!有!我們前行約十裏地,總共發現了三支巡邏騎兵,每隊約有百人。”
冉閔聽罷高興,遂道:“走,我們向北移動。”
眾人借著月光,悄悄地向北而來,果然過不多時,出現了一支巡邏騎兵。
眾人趴伏在地上,並沒有驚動這支隊伍。
待這支巡邏騎兵經過之後,冉閔這才說道:
“高興,你帶領野王十八騎以及50名玄甲將士悄悄前出,部署成半圓之形。
待下一支騎兵隊伍經過之後,我在前方進攻,你在後方進行阻擊,爭取奪取對方的戰馬,可否明白?”
高興連連點頭道:“屬下明白!”
兩隊分開,高興帶領野王十八騎以及50名玄甲將士借著月光慢慢前行。
而冉閔則帶領另外的50名玄甲將士也成半圓之形部署在對方騎兵的必經之路上。
過不多時,果然又一支騎兵隊伍到來。
這支騎兵隊伍仍然約有百人左右,個個身騎戰馬,速度並不快。
騎兵隊伍繼續慢慢前行,突然,前方出現一個黑色的物體,身材魁梧,虎背熊腰。
“那是什麽?”帶隊的將領問道。
“那好像是一個人!”另外一名將士答道。
“人?就他一個嗎?我怎麽看著有點像狗熊?”
帶隊的將領繼續問道。
旁邊的一名將士聽後,思考片刻,說道:
“好像是狗熊!估計是從太行山中跑出來尋找食物的狗熊吧!”
眾人心中好奇,帶隊的將領轉頭對幾名將士說道:
“你們幾人上前去看看,那到底是人是熊?”
三名將士得令,手持長矛,催動戰馬,慢慢上前。
待雙方約有20來步時,隻聽得冉閔大吼一聲:
“白虜小兒,拿命來,我乃冉閔是也!”
聲若炸雷,百餘名慕容鮮卑將士聽得清清楚楚。
“冉閔?”
“冉閔?”
“冉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