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赤烈見呂護說得大義凜然,頓時心有慚愧地說道:
“呂將軍,陛下之所以前往河洛地區營救桓溫將軍和唿延毒將軍,這都是被我所迫。
如今陛下不在,我怎能苟且偷生?若是沁河丟失,我還有何臉麵去見陛下?
呂將軍,請您允許我帶領1000名匈奴將士作為前鋒,去阻擊慕容鮮卑大軍。”
說罷,烏赤烈單膝跪地,雙手上拱。
呂護見罷,頓時心中大喜。
他知道冉閔前往河洛之地營救桓溫與唿延毒,有一半的原因就是因為烏赤烈的請求。
如今,慕容評乘冉閔不在之時,突然帶領大軍進攻野王,烏赤烈定然會心中有愧。
另外,烏赤烈作為匈奴人,有著匈奴人特有的豪爽與率直,性格耿直,不會玩什麽心計。
所以,在自己的一番激將之下,果然烏赤烈主動請纓,抵擋慕容鮮卑大軍。
但是,呂護感覺自己演得戲氛圍襯托得還不夠熱烈,有可能會引起烏赤烈的懷疑,所以他決定“送佛送到西,好人做到底”。
呂護趕忙上前,托住烏赤烈,說道:
“烏赤烈將軍,我是陛下的老部下了,自從追隨陛下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做好了為陛下犧牲的準備。
而你是唿延毒將軍派來協助我們的,我怎麽能夠讓你擔任前鋒,去直接麵對慕容鮮卑大軍呢?
若是你在戰鬥中犧牲,那我又怎麽向唿延毒將軍交待呢?
我主意已定,由我帶領300名將士作為先鋒,先行出發。你立即召集1000匈奴將士作為後隊,後續跟上。”
說罷,呂護也不管烏赤烈,大步地走出房門。
就在這時,烏赤烈突然轉身道:
“呂將軍,你僅帶300名將士前出,實在是太少了,我願帶領300名騎兵與將軍一道前出。”
呂護轉過頭來,看向烏赤烈說道:“可是,你我二人一同前往沁河,誰又來指揮其它的大軍呢?”
此時,烏赤烈拱手道:“呂護將軍,你是軍中主將,你留在此處調度大軍,我帶領600名騎兵先行出發!”
呂護考慮再三,說道:“如此也好,我叫呂興隨你一同前往,可好?”
呂護直接來了個借坡下驢。
烏赤烈聽後,哈哈大笑道:“將軍真是多慮了,其實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呂護搖頭道:
“不,讓你一人帶隊前往,我實在是心中有些慚愧。就這樣定了,時間緊迫,你也不用與我再爭執!”
烏赤烈見呂護主意已定,也不再與呂護爭執,轉身便向匈奴大營跑去。
呂護見烏赤烈走去,冷哼一聲,找來弟弟呂興,說道:
“二弟,此次慕容評大舉進攻,人多勢眾,對方有人馬過萬,而我方僅有1300餘人,根本不是我們可以抵擋的。
稍後,你與烏赤烈二人同去迎敵,出發之後,你便建議烏赤烈你們二人各帶一隊兵馬,分作兩路,兩側同時夾擊慕容鮮卑大軍。
另外,你一定要從北側進攻,而讓烏赤烈從南側進攻,你聽懂了沒有?”
呂興聽後,心中疑惑地問道:“兄長,為什麽要讓我從北側進攻?”
呂護左右看了一眼,見沒有外人,於是悄悄地湊近呂興說道:
“因為北側是太行山,你與慕容鮮卑大軍稍微交戰之後,便帶領大軍向北撤退,潛伏於太行山山中。
待將來戰事明朗之後,你再作選擇,明白了嗎?”
呂興半明白半迷糊地說道:“我明白了,兄長。”
“唉!”
呂護長歎一聲,拍著弟弟呂興的肩膀,說道:
“當年,我們撤離魯口之時,還有800名騎兵,到如今僅剩下300將士。
若是我們的將士全部戰死,你與我在陛下的麵前,還有什麽份量?
你要知道,唯有擁有兵力,才能占得一席之地。
這300名將士的性命,我就交給你了!”
呂興聽罷,這才完全明白呂護的心思,這無疑就是叫自己不戰而逃,保存實力。
呂興急切地問道:“那兄長,您呢?”
呂護長歎一聲:
“我們的家小還在野王城中,你與我二人必須分開,即便戰死一人,還能活得一人。
至於我,你就不用管了。若是我戰死,咱們的家小就全交給你照顧了。”
呂興聽罷,突然淚如泉湧,雙腿跪地,抱著呂護的大腿哭道:
“兄長,要不我們逃吧,逃到太行山中,遠離戰場,好不好?”
呂護扶起呂興,為他擦去眼淚,說道:
“當年我們投奔冉閔,本就是一個錯誤。
但是,如今我們的家小都在野王城中,你叫我們往哪兒逃?難道你不管你的妻小了嗎?”
呂興聽罷,再次低下頭去,一時心中失去了主意,失聲大哭起來。
“不要哭了,再哭就來不及了!你速速集結人馬,記住我的話,與烏赤烈分開之後,便向太行山中逃去。”
呂興聽後點頭,而後頭也不迴,向前跑去。
呂護又叫來一名將士,說道:“你速速騎馬南下,快快報告蔣乾大將軍,就說慕容鮮卑已經發起進攻。”
將士得令,騎上戰馬,奔出軍營,直向南方而去。
過不多時,呂興和烏赤烈二人各帶300名騎兵到來。
不過,呂興有意無意地帶領300名騎兵來到了烏赤烈的左手方,也就是北方。
呂興對烏赤烈說道:
“烏赤烈將軍,我估計慕容鮮卑大軍也是剛剛渡過沁河,我們二人何不兵分兩路,從兩側一同夾擊慕容鮮卑大軍?”
烏赤烈聽罷,想也沒想,便說道:“如此也好!”
呂興聽罷,心中高興,於是說道:“好,我們二人在沁河相見!”
說罷,二人各帶300名騎兵便向沁河而去。
烏赤烈帶領300騎兵催馬加鞭,直向沁河而來,行至半路,隻見對麵湧來無數的騎兵,個個手持長矛或是弓箭。
烏赤烈手舉戰刀,大聲地喊道:“將士們,殺啊!”
“殺啊——”
300名騎兵也是手持刀矛,催動戰馬,向前殺去。
帶隊的鮮於和鳴見對方眾將士殺來,頓時心中大喜,於是手中鉤戟高舉,大聲地喊道:
“殺啊!”
兩支騎兵隊伍相遇,一方是300將士,另一方是500將士。
兩支騎兵隊伍猶如兩股浪潮一般同時向前湧來,隻聽得“嘭”的一聲,兩軍相撞一起,激起萬千浪花。
“呂將軍,陛下之所以前往河洛地區營救桓溫將軍和唿延毒將軍,這都是被我所迫。
如今陛下不在,我怎能苟且偷生?若是沁河丟失,我還有何臉麵去見陛下?
呂將軍,請您允許我帶領1000名匈奴將士作為前鋒,去阻擊慕容鮮卑大軍。”
說罷,烏赤烈單膝跪地,雙手上拱。
呂護見罷,頓時心中大喜。
他知道冉閔前往河洛之地營救桓溫與唿延毒,有一半的原因就是因為烏赤烈的請求。
如今,慕容評乘冉閔不在之時,突然帶領大軍進攻野王,烏赤烈定然會心中有愧。
另外,烏赤烈作為匈奴人,有著匈奴人特有的豪爽與率直,性格耿直,不會玩什麽心計。
所以,在自己的一番激將之下,果然烏赤烈主動請纓,抵擋慕容鮮卑大軍。
但是,呂護感覺自己演得戲氛圍襯托得還不夠熱烈,有可能會引起烏赤烈的懷疑,所以他決定“送佛送到西,好人做到底”。
呂護趕忙上前,托住烏赤烈,說道:
“烏赤烈將軍,我是陛下的老部下了,自從追隨陛下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做好了為陛下犧牲的準備。
而你是唿延毒將軍派來協助我們的,我怎麽能夠讓你擔任前鋒,去直接麵對慕容鮮卑大軍呢?
若是你在戰鬥中犧牲,那我又怎麽向唿延毒將軍交待呢?
我主意已定,由我帶領300名將士作為先鋒,先行出發。你立即召集1000匈奴將士作為後隊,後續跟上。”
說罷,呂護也不管烏赤烈,大步地走出房門。
就在這時,烏赤烈突然轉身道:
“呂將軍,你僅帶300名將士前出,實在是太少了,我願帶領300名騎兵與將軍一道前出。”
呂護轉過頭來,看向烏赤烈說道:“可是,你我二人一同前往沁河,誰又來指揮其它的大軍呢?”
此時,烏赤烈拱手道:“呂護將軍,你是軍中主將,你留在此處調度大軍,我帶領600名騎兵先行出發!”
呂護考慮再三,說道:“如此也好,我叫呂興隨你一同前往,可好?”
呂護直接來了個借坡下驢。
烏赤烈聽後,哈哈大笑道:“將軍真是多慮了,其實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呂護搖頭道:
“不,讓你一人帶隊前往,我實在是心中有些慚愧。就這樣定了,時間緊迫,你也不用與我再爭執!”
烏赤烈見呂護主意已定,也不再與呂護爭執,轉身便向匈奴大營跑去。
呂護見烏赤烈走去,冷哼一聲,找來弟弟呂興,說道:
“二弟,此次慕容評大舉進攻,人多勢眾,對方有人馬過萬,而我方僅有1300餘人,根本不是我們可以抵擋的。
稍後,你與烏赤烈二人同去迎敵,出發之後,你便建議烏赤烈你們二人各帶一隊兵馬,分作兩路,兩側同時夾擊慕容鮮卑大軍。
另外,你一定要從北側進攻,而讓烏赤烈從南側進攻,你聽懂了沒有?”
呂興聽後,心中疑惑地問道:“兄長,為什麽要讓我從北側進攻?”
呂護左右看了一眼,見沒有外人,於是悄悄地湊近呂興說道:
“因為北側是太行山,你與慕容鮮卑大軍稍微交戰之後,便帶領大軍向北撤退,潛伏於太行山山中。
待將來戰事明朗之後,你再作選擇,明白了嗎?”
呂興半明白半迷糊地說道:“我明白了,兄長。”
“唉!”
呂護長歎一聲,拍著弟弟呂興的肩膀,說道:
“當年,我們撤離魯口之時,還有800名騎兵,到如今僅剩下300將士。
若是我們的將士全部戰死,你與我在陛下的麵前,還有什麽份量?
你要知道,唯有擁有兵力,才能占得一席之地。
這300名將士的性命,我就交給你了!”
呂興聽罷,這才完全明白呂護的心思,這無疑就是叫自己不戰而逃,保存實力。
呂興急切地問道:“那兄長,您呢?”
呂護長歎一聲:
“我們的家小還在野王城中,你與我二人必須分開,即便戰死一人,還能活得一人。
至於我,你就不用管了。若是我戰死,咱們的家小就全交給你照顧了。”
呂興聽罷,突然淚如泉湧,雙腿跪地,抱著呂護的大腿哭道:
“兄長,要不我們逃吧,逃到太行山中,遠離戰場,好不好?”
呂護扶起呂興,為他擦去眼淚,說道:
“當年我們投奔冉閔,本就是一個錯誤。
但是,如今我們的家小都在野王城中,你叫我們往哪兒逃?難道你不管你的妻小了嗎?”
呂興聽罷,再次低下頭去,一時心中失去了主意,失聲大哭起來。
“不要哭了,再哭就來不及了!你速速集結人馬,記住我的話,與烏赤烈分開之後,便向太行山中逃去。”
呂興聽後點頭,而後頭也不迴,向前跑去。
呂護又叫來一名將士,說道:“你速速騎馬南下,快快報告蔣乾大將軍,就說慕容鮮卑已經發起進攻。”
將士得令,騎上戰馬,奔出軍營,直向南方而去。
過不多時,呂興和烏赤烈二人各帶300名騎兵到來。
不過,呂興有意無意地帶領300名騎兵來到了烏赤烈的左手方,也就是北方。
呂興對烏赤烈說道:
“烏赤烈將軍,我估計慕容鮮卑大軍也是剛剛渡過沁河,我們二人何不兵分兩路,從兩側一同夾擊慕容鮮卑大軍?”
烏赤烈聽罷,想也沒想,便說道:“如此也好!”
呂興聽罷,心中高興,於是說道:“好,我們二人在沁河相見!”
說罷,二人各帶300名騎兵便向沁河而去。
烏赤烈帶領300騎兵催馬加鞭,直向沁河而來,行至半路,隻見對麵湧來無數的騎兵,個個手持長矛或是弓箭。
烏赤烈手舉戰刀,大聲地喊道:“將士們,殺啊!”
“殺啊——”
300名騎兵也是手持刀矛,催動戰馬,向前殺去。
帶隊的鮮於和鳴見對方眾將士殺來,頓時心中大喜,於是手中鉤戟高舉,大聲地喊道:
“殺啊!”
兩支騎兵隊伍相遇,一方是300將士,另一方是500將士。
兩支騎兵隊伍猶如兩股浪潮一般同時向前湧來,隻聽得“嘭”的一聲,兩軍相撞一起,激起萬千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