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蠔聽罷,低下頭去,左思右想,知道這是冉閔有意在考驗自己。
冉閔見罷,笑道:“別著急迴答,等思考成熟之後,再告訴我。”
眾人騎馬前行,張蠔低頭思考,野王十八騎見狀,也是無一人說話,以防打攪張蠔的思考。
至天明時分,眾人終於來到了丹河東村。
村子之外,已經聚集了近千名將士,眾將士已經全部到齊。
眾將士見冉閔到來,一下子心裏便有了底氣,個個變得士氣高漲,神情振奮。
冉閔、呂護、申道生、張蠔四人坐定。
呂護再次偷偷地看了看張蠔,見張蠔時刻都戴著一副鐵製麵具,心中再次奇怪。
眾人坐定,冉閔看向張蠔,問道:“麵具張,你想得如何?”
張蠔抬頭,看向冉閔,愣了半天,這才吞吞吐吐地說道:
“父親,要不我們直接攻打懷縣吧!”
呂護、申道生二人聽罷,皆都大驚。
按照先前的作戰計劃,此時應該是組織百姓撤離,迅速到達太行山腳下,而後跨過木橋,返迴野王才是。
唯獨冉閔笑道:“為何?”
張蠔道:“我們若是直接攻打懷縣,駐守在沁河邊上的燕軍知道之後,必然會返迴支援。
如此,百姓們迴撤時才會更加安全。”
冉閔聽罷,哈哈大笑道:“不錯,有長進。”
呂護聽罷,卻是心有餘悸地問道:“陛下,我們現在不撤迴嗎?”
冉閔看向呂護,笑道:“目前形勢這麽好,為什麽要撤迴?”
呂護聽罷,一頭霧水,一時理解不了冉閔的想法。
冉閔看向申道生,說道:“申將軍,我軍目前共用多少人馬?”
申道生答道:“迴稟陛下,我軍現有1630名將士,共戰亡190人,繳獲戰馬4100多匹。
另外,1240名百姓已經按照計劃,全部隱藏在當地的百姓家中,幫助他們一起搬遷。”
按照先前的作戰計劃,此次偷襲成功之後,冉閔將放火燒掉所有的麥田,並將本地的所有百姓全部搬遷至野王城。
這是冉閔學習秦皇苻健的一招,名叫堅壁清野,不留給對手半點可利用的資源。
冉閔聽罷,板起臉來,看向申道生,說道:
“此前的作戰計劃廢除,我現在留給你830名將士和3300匹戰馬,由你負責,動員當地百姓,趕緊收割小麥。
另外,快速收集所有死去的戰馬,屍解成塊,分發給當地百姓,以此贏得百姓們的好感。
待小麥收割完畢之後,你立即組織所有的將士和百姓開始向太行山腳下轉移,那裏有呂將軍修建的木橋,由武勤將軍在那裏看守。”
雖然此前冉閔命令眾將士們放火燒了麥田,不過燒毀的主要集中在丹河東村方圓一帶,在懷縣及其它地方仍有大片的麥子還未燒毀。
所以,冉閔這才令申道生帶領將士和百姓們抓緊收割麥子。
如此,也好補充野王城內的糧草供給。
畢竟,冉閔還要帶著沁河東岸的約萬名百姓返迴,多了這1萬多百姓,野王城內也是糧食緊缺。
申道生站起身來,拱手答道:“是,陛下!”
冉閔看向呂護,說道:“呂將軍,你快速組織本部人馬,隨我一起向懷縣出發!”
呂護疑惑地看向冉閔,心中不解,於是說道:“陛下,老臣感覺此法有些不妥。”
冉閔臉色一陰,迴頭看向呂護,問道:“為何不妥?”
呂護道:“如今我們雖然消滅了約數千名燕軍將士,但慕容評的主力大軍仍在。
此時我們僅出動800人馬,一旦被慕容評大軍包圍,可就無處可逃了。”
冉閔聽後,哈哈大笑道:
“呂將軍為何如此膽小,難道你忘了鄴城之戰,我僅帶領千餘騎兵,便擊敗了石琨7萬大軍。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當時你就在站在鄴城城頭上觀戰吧!”
呂護聽後,連連點頭,拱手道:
“陛下所言極時,當時陛下手執兩刃矛,飛馳前進,矛刃所過,招招斬人首級,闖入敵百萬大軍猶如無人之境。
當時,可是老臣親眼所見。如今想起,還是那麽的振奮人心。
唉!隻是時過境遷。這些年來,老臣一路敗退,連戰連敗,想起來真是慚愧啊!
請陛下寬恕臣膽小之罪!”
說罷,呂護起身,雙手握拳,深深地朝冉閔鞠了一躬。
冉閔起身,連忙扶住呂護,笑道:“呂將軍莫過自責,隻要你心中有我冉閔,有我大魏王朝,這便勝過一切。”
呂護躬身,連連點頭,身體不停地顫抖,淚水不斷地掉落地麵之上。
冉閔見呂護又開始激動,於是連忙說道:
“呂將軍的一片赤子之心我冉閔心中明白。你看,旁邊還有這麽多將士,可千萬不要讓將士們笑話啊!”
說罷,冉閔哈哈大笑起來。
呂護聽罷,連忙揮袖擦去眼淚。
申道生看罷,心中頓時厭惡,心道:
“蔣乾叔父說得沒錯,這呂護太過於裝腔作勢,時刻都想著用眼淚來贏得陛下的歡心和信任。
真是半點功勞沒有,屢戰屢敗,隻會用掉眼淚來討好人,真是丟人!真是可氣!”
冉閔看向幾人,說道:“現在已經天明,或許慕容評已經知道了我們偷襲之事,正在緊急調動人馬。
我們現在立即行動,各負其責。”
呂護、申道生、張蠔三人站起身來,拱手道:
“是,陛下!”
“是,父親!”
當即,冉閔命張蠔為先鋒,帶領野王十八騎先行出發。
而自己則和呂護二人帶領800名將士隨後出發,直赴懷縣。
懷縣。
令狐歸義騎著戰馬到來,見到坐鎮懷縣的慕容評,急忙說道:
“上庸王,不好了,冉閔帶領將士襲擊了我們的軍營,並放火燒毀了麥田!”
慕容評聽罷,心中大驚,又見令狐歸義滿身是血,於是關心地問道:
“賢侄,你這是怎麽迴事,是被冉閔擊傷呢?”
令狐歸義搖頭,說道:“並不是冉閔,是一位麵戴青麵獠牙麵具的怪人。
那人手持丈八長矛,力量極大。我與他大戰百餘迴合,一不小心,被他擊於馬下。”
“什麽?一位麵戴青麵獠牙麵具的怪人?冉閔軍中何時又多出一位如此厲害的人物?”
在慕容評的眼中,龍山五將已是僅次於冉閔的存在。此次出征,他也是準備集合龍山五將之力斬殺冉閔的。
卻沒想到冉閔的軍中又出現了一位厲害人物,竟然能夠擊敗令狐歸義。
“賢侄,你為何就肯定那戴麵具之人就不是冉閔?”
令狐歸義聽罷,心中疑惑:
“難道是冉閔戴了麵具?”
“不!不!不!那不是冉閔!”
令狐歸義道:“上庸王,那臉戴麵具之人身材消瘦,手持長矛,說起話來聲音清脆,一看就是個年輕人。
小侄可以肯定,那人不是冉閔!”
“身材消瘦?手持長矛?聲音清脆?那此人是誰?”
一個冉閔已經令慕容評夠鬧心的了,若是再出現一名冉閔級別的人物,那冉閔豈不是如虎添翼,無法無天呢?
“撲通——”一聲,慕容評坐於胡床之上,眼神呆癡,喃喃地說道:
“此人又是何方神聖?”
冉閔見罷,笑道:“別著急迴答,等思考成熟之後,再告訴我。”
眾人騎馬前行,張蠔低頭思考,野王十八騎見狀,也是無一人說話,以防打攪張蠔的思考。
至天明時分,眾人終於來到了丹河東村。
村子之外,已經聚集了近千名將士,眾將士已經全部到齊。
眾將士見冉閔到來,一下子心裏便有了底氣,個個變得士氣高漲,神情振奮。
冉閔、呂護、申道生、張蠔四人坐定。
呂護再次偷偷地看了看張蠔,見張蠔時刻都戴著一副鐵製麵具,心中再次奇怪。
眾人坐定,冉閔看向張蠔,問道:“麵具張,你想得如何?”
張蠔抬頭,看向冉閔,愣了半天,這才吞吞吐吐地說道:
“父親,要不我們直接攻打懷縣吧!”
呂護、申道生二人聽罷,皆都大驚。
按照先前的作戰計劃,此時應該是組織百姓撤離,迅速到達太行山腳下,而後跨過木橋,返迴野王才是。
唯獨冉閔笑道:“為何?”
張蠔道:“我們若是直接攻打懷縣,駐守在沁河邊上的燕軍知道之後,必然會返迴支援。
如此,百姓們迴撤時才會更加安全。”
冉閔聽罷,哈哈大笑道:“不錯,有長進。”
呂護聽罷,卻是心有餘悸地問道:“陛下,我們現在不撤迴嗎?”
冉閔看向呂護,笑道:“目前形勢這麽好,為什麽要撤迴?”
呂護聽罷,一頭霧水,一時理解不了冉閔的想法。
冉閔看向申道生,說道:“申將軍,我軍目前共用多少人馬?”
申道生答道:“迴稟陛下,我軍現有1630名將士,共戰亡190人,繳獲戰馬4100多匹。
另外,1240名百姓已經按照計劃,全部隱藏在當地的百姓家中,幫助他們一起搬遷。”
按照先前的作戰計劃,此次偷襲成功之後,冉閔將放火燒掉所有的麥田,並將本地的所有百姓全部搬遷至野王城。
這是冉閔學習秦皇苻健的一招,名叫堅壁清野,不留給對手半點可利用的資源。
冉閔聽罷,板起臉來,看向申道生,說道:
“此前的作戰計劃廢除,我現在留給你830名將士和3300匹戰馬,由你負責,動員當地百姓,趕緊收割小麥。
另外,快速收集所有死去的戰馬,屍解成塊,分發給當地百姓,以此贏得百姓們的好感。
待小麥收割完畢之後,你立即組織所有的將士和百姓開始向太行山腳下轉移,那裏有呂將軍修建的木橋,由武勤將軍在那裏看守。”
雖然此前冉閔命令眾將士們放火燒了麥田,不過燒毀的主要集中在丹河東村方圓一帶,在懷縣及其它地方仍有大片的麥子還未燒毀。
所以,冉閔這才令申道生帶領將士和百姓們抓緊收割麥子。
如此,也好補充野王城內的糧草供給。
畢竟,冉閔還要帶著沁河東岸的約萬名百姓返迴,多了這1萬多百姓,野王城內也是糧食緊缺。
申道生站起身來,拱手答道:“是,陛下!”
冉閔看向呂護,說道:“呂將軍,你快速組織本部人馬,隨我一起向懷縣出發!”
呂護疑惑地看向冉閔,心中不解,於是說道:“陛下,老臣感覺此法有些不妥。”
冉閔臉色一陰,迴頭看向呂護,問道:“為何不妥?”
呂護道:“如今我們雖然消滅了約數千名燕軍將士,但慕容評的主力大軍仍在。
此時我們僅出動800人馬,一旦被慕容評大軍包圍,可就無處可逃了。”
冉閔聽後,哈哈大笑道:
“呂將軍為何如此膽小,難道你忘了鄴城之戰,我僅帶領千餘騎兵,便擊敗了石琨7萬大軍。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當時你就在站在鄴城城頭上觀戰吧!”
呂護聽後,連連點頭,拱手道:
“陛下所言極時,當時陛下手執兩刃矛,飛馳前進,矛刃所過,招招斬人首級,闖入敵百萬大軍猶如無人之境。
當時,可是老臣親眼所見。如今想起,還是那麽的振奮人心。
唉!隻是時過境遷。這些年來,老臣一路敗退,連戰連敗,想起來真是慚愧啊!
請陛下寬恕臣膽小之罪!”
說罷,呂護起身,雙手握拳,深深地朝冉閔鞠了一躬。
冉閔起身,連忙扶住呂護,笑道:“呂將軍莫過自責,隻要你心中有我冉閔,有我大魏王朝,這便勝過一切。”
呂護躬身,連連點頭,身體不停地顫抖,淚水不斷地掉落地麵之上。
冉閔見呂護又開始激動,於是連忙說道:
“呂將軍的一片赤子之心我冉閔心中明白。你看,旁邊還有這麽多將士,可千萬不要讓將士們笑話啊!”
說罷,冉閔哈哈大笑起來。
呂護聽罷,連忙揮袖擦去眼淚。
申道生看罷,心中頓時厭惡,心道:
“蔣乾叔父說得沒錯,這呂護太過於裝腔作勢,時刻都想著用眼淚來贏得陛下的歡心和信任。
真是半點功勞沒有,屢戰屢敗,隻會用掉眼淚來討好人,真是丟人!真是可氣!”
冉閔看向幾人,說道:“現在已經天明,或許慕容評已經知道了我們偷襲之事,正在緊急調動人馬。
我們現在立即行動,各負其責。”
呂護、申道生、張蠔三人站起身來,拱手道:
“是,陛下!”
“是,父親!”
當即,冉閔命張蠔為先鋒,帶領野王十八騎先行出發。
而自己則和呂護二人帶領800名將士隨後出發,直赴懷縣。
懷縣。
令狐歸義騎著戰馬到來,見到坐鎮懷縣的慕容評,急忙說道:
“上庸王,不好了,冉閔帶領將士襲擊了我們的軍營,並放火燒毀了麥田!”
慕容評聽罷,心中大驚,又見令狐歸義滿身是血,於是關心地問道:
“賢侄,你這是怎麽迴事,是被冉閔擊傷呢?”
令狐歸義搖頭,說道:“並不是冉閔,是一位麵戴青麵獠牙麵具的怪人。
那人手持丈八長矛,力量極大。我與他大戰百餘迴合,一不小心,被他擊於馬下。”
“什麽?一位麵戴青麵獠牙麵具的怪人?冉閔軍中何時又多出一位如此厲害的人物?”
在慕容評的眼中,龍山五將已是僅次於冉閔的存在。此次出征,他也是準備集合龍山五將之力斬殺冉閔的。
卻沒想到冉閔的軍中又出現了一位厲害人物,竟然能夠擊敗令狐歸義。
“賢侄,你為何就肯定那戴麵具之人就不是冉閔?”
令狐歸義聽罷,心中疑惑:
“難道是冉閔戴了麵具?”
“不!不!不!那不是冉閔!”
令狐歸義道:“上庸王,那臉戴麵具之人身材消瘦,手持長矛,說起話來聲音清脆,一看就是個年輕人。
小侄可以肯定,那人不是冉閔!”
“身材消瘦?手持長矛?聲音清脆?那此人是誰?”
一個冉閔已經令慕容評夠鬧心的了,若是再出現一名冉閔級別的人物,那冉閔豈不是如虎添翼,無法無天呢?
“撲通——”一聲,慕容評坐於胡床之上,眼神呆癡,喃喃地說道:
“此人又是何方神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