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溫和鄧遐二人帶領數十名親兵跑下山包,直向東北方向狼狽而去。


    待獨眼龍苻生衝上山頭之時,桓溫早已跑得無影無蹤。


    苻飛帶領5000名騎兵分作多路,開始追殺逃散的晉軍將士。


    一杆杆的長矛刺出,一支支的利箭射出,一把把的戰刀砍下,晉軍將士一個個地倒於血泊之中,再也沒有站起身來。


    待天黑之時,苻飛這才命令大軍集合。


    太子苻萇聽說灞上之戰大捷,頓時心中大喜。


    “兄長,今日灞上之戰我們至少斬殺了桓溫1萬兵馬。”


    左衛將軍苻飛高興地向太子苻萇說道。


    “什麽,1萬兵馬?昨日桓溫不是帶領了2萬兵馬屯集於灞上嗎,那另外的1萬兵馬呢?”


    左衛將軍苻飛聽後,心中一驚,“是啊,我隻顧著殺敵,怎麽忘了這事?”


    “兄長,我們要不要乘勝追擊桓溫?”


    淮南郡王苻黃眉又問。


    太子苻萇聽後,搖頭道:“不,冉閔至此還沒有出現,如今又少了1萬兵馬,我們萬萬不可冒然追擊,小心中了他們的詭計。”


    此時,一旁的獨眼龍苻生聽後,卻是大聲說道:“怕什麽怕?若是冉閔來了,我正好砍了他的人頭。”


    眾人聽罷,皆都搖頭。


    苻生雖然勇猛,但與冉閔相比,還是差了一點。


    一個月前,白鹿原一戰,苻生、鄧羌、呂光三人才堪堪擊敗冉閔。如今僅靠苻生一人,估計不是冉閔的對手。


    而且,如今已是深夜,若是冒然追擊,冉閔突然從半路殺出,那就更加危險了。


    秦軍撤迴,太子苻萇派出500名將士充作斥候,四處散開,偵察桓溫大軍的動向,隻待次日天明,再作打算。


    太子苻萇卻是沒有想到,正是這一晚上的功夫,卻救了桓溫一命。


    桓溫借著滿天的星光,一夜奔波,次日終於追上了撤退的晉軍將士。


    “桓公,桓衝將軍剛剛傳來消息,說已經攻克了潼關。”


    桓溫聽後,頓時大喜,灞上失利的陰影瞬間揮去。


    灞上的1萬名將士本就是棄子,隻是為了掩護大軍後撤而已,所以桓溫並不心痛。


    “傳令大軍,迅速向潼關方向進發。”


    當即,剩餘的3萬餘名將士推著霹靂車和床弩,開始向潼關而去。


    秦軍將士整整搜索了一日時間,卻是沒有找到桓溫大軍的動向。


    一直到黃昏時分,有一支斥候隊伍向東北方向偵察而去,終於發現了正在撤退的桓溫大軍。


    秦軍斥候大驚,立即轉馬向太子苻萇報告。


    獨眼龍苻生、清河王苻法、平昌王苻菁、淮南郡王苻黃眉、左衛將軍苻飛等人聽罷,心中大喜,於是打開地圖,紛紛湊到跟前。


    “我說怪不得桓溫去而複返,原來他是怕武關久攻不下,前後受敵。


    這才轉而向潼關,準備沿著崤函穀道而下,取道洛陽。”


    平昌王苻菁說道。


    “苻菁說得沒錯,如今姚襄帶領重兵攻克武關,洛陽城內空虛。所以,桓溫這才避實就虛,準備拿下洛陽。”


    左衛將軍苻飛也是說道。


    “桓溫大軍皆乃步兵,我軍皆乃騎兵,不如我們現在乘夜出發,追趕桓溫,而後徹底擊敗於他。”


    淮南郡王苻黃眉也是建議道。


    太子苻萇聽後,卻是皺著眉頭道:“冉閔人呢?”


    眾人聽罷,不由一愣。


    清河王苻法又道:“桓溫用兵如神,狡詐多變,難道他撤退之時沒有防備?”


    眾人聽罷,再次一愣。


    “哼!”


    太子苻萇冷哼一聲,說道:“冉閔這幾日不見,我懷疑他定然埋伏於暗處,隻待我軍追擊,而後他再半路殺出,大敗我軍。


    如此,桓溫才能放心大膽的撤退。”


    眾人聽罷,皆都點頭。


    左衛將軍苻飛道:“兄長說得沒錯,如今已是深夜,若我們冒犯追擊,隻怕正好中了冉閔的埋伏。”


    此時,在一旁沉默不語的獨眼龍苻生聽罷,卻是嚷道:


    “怕他冉閔作甚,若他敢出來,我正好砍了他的狗頭。”


    眾人聽罷,皆都一笑:苻生性格暴躁,有勇無謀,打仗可以,若論謀略,真是不敢恭維。


    “來人,命令大軍原地休息,明日一早,隨我一同追擊桓溫。”


    且說桓溫3萬餘將士晝夜兼程,馬不停蹄,經過整整三日時間,終於來到了下邽縣(今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距離潼關僅有150裏地。


    附近的百姓聽說晉軍到來,個個挑糧牽牛,殺雞宰羊,犒勞晉軍。


    眾將士們三日行軍,每日隻吃一點幹糧,個個餓得前胸緊貼後背,饑腸轆轆。


    見到雞鴨牛羊,一個個如餓狼撲食,一擁而上,形同強盜。


    有年老的長者見到桓溫之後,淚涕俱流,喜不自禁,跪拜桓溫道:


    “桓公啊,我們可是終於盼到你們了!”


    桓溫端坐於胡床之上,一身嶄新的衣甲,顯得英姿勃發,威武不已。


    桓溫起身,對眾百姓道:


    “此次我帶領大軍前來,意欲鏟除氐人苻健,連戰連勝,兵臨長安城下。


    可是,羌人姚襄卻出爾反爾,斷我糧道。姚襄忘恩負義,兩麵三刀,比氐人苻健更加可恨。


    因而,我準備出兵洛陽,先鏟除羌人姚襄,再作打算。”


    眾百姓聽後,個個直誇桓溫勇猛。


    此時,又有年長者說道:“桓公,如今關中之地,早被匈奴、氐、羌等人占領,我們晉人根本無生存之地。


    他們隨意打罵我們,搶奪我們的糧食,把我們當作豬羊一般對待,關中晉人真是苦不堪言。


    若是桓公不嫌棄的話,我們原意追隨桓公,迴歸晉室。”


    桓溫聽罷,心中大喜,遂道:


    “我桓溫以掃平五胡、還我晉人和平安樂為己任,我怎麽可能嫌棄你們呢?


    若是你們願意,現在便收拾行裝,明日一同隨我東下洛陽。”


    眾百姓聽罷,個個喜上眉梢,紛紛迴家,開始收拾衣服糧食。


    一旁的蔡頓見後,悄悄上前,麵有憂色地說道:


    “桓公,如今我們距離潼關還有百餘裏地,後麵還有秦軍騎兵追趕。


    此時我們宜催鞭加馬,立即趕往潼關,怎麽能耽擱一日,等待百姓呢?


    這樣,會將我們置於死地的。”


    桓溫聽罷,哈哈大笑道:


    “自古以來,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


    我桓溫怎能拒絕民意,叫天下人失望呢?


    若這次我們拋棄了百姓,那將來還有誰會追隨我們呢?”


    蔡頓聽後,心中著急:什麽“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那都是統治者哄騙百姓的說辭罷了。


    永嘉之亂,衣冠南渡,司馬皇室、諸王公卿,一個個跑得比兔子還快,又有哪一個想起中原百姓的安危?


    如今正是非常時期,後有秦國追兵,桓溫怎麽能夠如此幼稚,為了那些所謂的“聖人之言”而置自己於死地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胡屠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煮茶喝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煮茶喝酒並收藏五胡屠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