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隻見從秦軍的隊伍後方推出18架單弓床弩來。
單弓床弩,不止是晉軍有,同樣秦軍也有。
不過不同的是,晉軍的床弩是諸葛連弩,一弦十箭;而秦軍的床弩僅為單箭弩,一弩一箭。
但是,秦軍的床弩大小足有一丈長寬,比晉軍的多箭床弩大了不止一倍左右。
而且,秦軍雖然是單箭弩,但是弩箭卻有一杆長矛一般長短,一般粗細。
秦軍的床弩早已上弦,弩箭也是早已安裝完畢,搭於弦上。
在滻河的東岸,數百名百姓憑借著擋箭車的阻擋作用,將一根根的圓木快速立於河流之中,而後揮動鐵錘,開始下砸。
“向擋箭車射擊!”
太子姚萇大喝一聲。
隨著一聲令下,18名將士掄起鐵錘,砸向床弩下方的懸刀(扳機)。
“嗖——”“嗖——”“嗖——”
18支長矛般粗細的弩箭射出,直擊擋箭車。
“嘭!”“嘭!”“嘭!”
有的弩箭釘於擋箭車的木板之上,而有的弩箭則直接刺穿擋箭車上的木板,繼而射穿車後的百姓,一時慘叫連連,鮮血四射。
遠處土台之上的桓溫看罷,卻是微微一笑。
一輪射擊完畢,秦軍的將士們緊急絞動絞盤,再次將弓弦拉開,扣於“牙”上。
而後,再將一支支長矛般長短粗細的弩箭放於箭槽之中。
“放箭——”
18名將士再次掄起鐵錘,砸向床弩下方的懸刀。
“嗖——”“嗖——”“嗖——”
18支長矛般粗細的弩箭再次射出,直擊擋箭車。
“嘭!”“嘭!”“嘭!”
有的弩箭釘於擋箭車的木板之上,而有的弩箭則直接刺穿擋箭車上的木板,繼而射穿車後的百姓。
一時又是慘叫聲起,鮮血四射。
單弓床弩能射150大步(即250米),而晉軍的將士們一般隻能射擊70步之遠。
因而晉軍的眾將士一個個地看著秦國的床弩發威,卻是心中幹著急,毫無辦法。
“嗖——”“嗖——”“嗖——”
“嘭!”“嘭!”“嘭!”
……
如此數次,擋箭車的前擋板上已經插滿了長矛般粗細的弩箭,一陣陣的“喀”“喀”之聲不斷地傳來。
“哢嚓——”“哢嚓——”“哢嚓——”
隨著最後一輪的射擊,擋箭車的前擋板終於不堪重負,一個接一個地裂開,接連掉於河水之中。
擋箭車後的百姓見狀,一個個嚇得連忙向後跑去。
“當!”“當!”“當!”
金鑼之聲響起,晉軍開始慢慢後退。
太子苻萇見罷,頓時鬆了一口氣:晉軍的第一波進攻終於被自己打敗了,同時還擊毀了十餘架擋箭車。
然而,滻河對麵的桓溫見後,卻是笑了笑,再次大聲喊道:
“推出20架諸葛連弩來,跟他們玩玩。”
身後的一名傳令兵得令,於是騎馬快速向後跑去。
晉軍休息了約一個時辰左右,震天的鼓聲再次敲起。
“咚!”“咚!”“咚!”
晉軍的將士們再次列成隊形,盾牌手在前,弓箭手在後。
在晉軍方陣的中央,留下一道寬闊的通道,20架擋箭車被推出,後麵跟隨著20架諸葛連弩以及無數的身穿布衣的百姓。
“咚!”“咚!”“咚!”
戰鼓繼續響起,不過這一次晉軍的將士卻沒有前衝,第一個發起前衝的是十餘架擋箭車。
擋箭車在前,緩緩地向前推來,突出隊伍的前沿。
在擋箭車後,跟隨著20架諸葛連弩。
每架諸葛連弩,弓弦已經張開,十道箭槽之中分別裝填著一支弩箭。
當弩車行至距離秦軍前沿約150大步(約250米)時,20架諸葛連弩開始停下。
而擋箭車則繼續向前進發。
滻河對麵的秦軍主帥太子苻萇見罷,迅速開始調集單箭床弩,集合在一起。
“太子殿下,他們的擋箭車後跟有床弩!”
站立在側方的一名將軍立即向太子苻萇報告道。
“什麽,床弩?”
太子苻萇聽後大驚,連忙騎馬向一旁跑去。
來到側麵的一處高台上,太子苻萇這才看清,果然在擋箭車後跟隨著數量不少的床弩。
“這可怎麽辦?”
晉軍的床弩他可是知道,對方是多箭弩車,一次可以發射10支箭矢。
而且箭矢的速度驚人,力道很大,穿透力很強,可以輕鬆地射穿己方的盾牌。
但是,如今太子苻萇也沒有別的辦法,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對方在滻河之上修建橋梁吧?
“命令中軍後退100步,再令800名將士舉起盾牌,保護弩車。”
命令下達,秦軍的一線騎兵開始向後撤退,而18架單箭床弩卻開始集中在一起,部署在晉軍擋箭車的正前方。
此時,一旁的平昌王苻菁說道:
“太子,我觀晉軍的床弩雖然一弦十箭,威力強大。
但是,我觀他們的床弩體型較小,沒有我們的床弩大,因而我可以斷定他們的射程必然沒有我們的遠。
我們可以適當地將床弩後撤,待他們發射箭矢之後再作比較,另行部署。”
平昌王苻菁,乃是苻萇伯父的兒子,也是自己的親堂哥哥。
太子苻萇聽罷,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命令己方的床弩向後撤退,待距離滻河約200大步時才停下。
桓溫騎著戰馬,見秦軍已經開始全線後退,並且已經開始調集床弩集合,部署在己方的正對麵。
桓溫問身旁的蔡頓將軍,說道:
“你觀對方的兵馬距離滻河有多遠?”
蔡頓舉目眺望,左看右看,遲疑地說道:“至少在150大步開外。”
桓溫點了點頭,卻是沒有說話。
古代之時,哪有什麽測距儀器,距離的遠近隻能靠肉眼去目測,所以誤差很大。
桓溫笑了笑,說道:“令擋箭車前出,百姓隨後築橋。”
蔡頓聽令,於是騎馬上前,來到前沿,大聲喊道:
“擋箭車前出!”
“咕隆隆——”
20架擋箭車在百姓的推動之下,開始向前,來到河邊。
而後百姓們藏在擋箭的木板之下,豎起木頭,掄起大錘,開始向河岸邊砸下木樁。
秦國太子苻萇見對方的多箭弩車並沒有上前,於是心中高興,大聲喊道:
“床弩射擊,測試距離!”
雙方都有床弩,此時比拚的就是射程的遠近。
但是,雙方的床弩射程又相差不多,所以苻萇開始叫射手通過發射弩箭,一步一步地精確測距。
畢竟,己方的床弩體型更大,射程更遠。
遠一尺,遠一寸,便能占盡距離上的優勢,先發製人,取得戰鬥的先機。
單弓床弩,不止是晉軍有,同樣秦軍也有。
不過不同的是,晉軍的床弩是諸葛連弩,一弦十箭;而秦軍的床弩僅為單箭弩,一弩一箭。
但是,秦軍的床弩大小足有一丈長寬,比晉軍的多箭床弩大了不止一倍左右。
而且,秦軍雖然是單箭弩,但是弩箭卻有一杆長矛一般長短,一般粗細。
秦軍的床弩早已上弦,弩箭也是早已安裝完畢,搭於弦上。
在滻河的東岸,數百名百姓憑借著擋箭車的阻擋作用,將一根根的圓木快速立於河流之中,而後揮動鐵錘,開始下砸。
“向擋箭車射擊!”
太子姚萇大喝一聲。
隨著一聲令下,18名將士掄起鐵錘,砸向床弩下方的懸刀(扳機)。
“嗖——”“嗖——”“嗖——”
18支長矛般粗細的弩箭射出,直擊擋箭車。
“嘭!”“嘭!”“嘭!”
有的弩箭釘於擋箭車的木板之上,而有的弩箭則直接刺穿擋箭車上的木板,繼而射穿車後的百姓,一時慘叫連連,鮮血四射。
遠處土台之上的桓溫看罷,卻是微微一笑。
一輪射擊完畢,秦軍的將士們緊急絞動絞盤,再次將弓弦拉開,扣於“牙”上。
而後,再將一支支長矛般長短粗細的弩箭放於箭槽之中。
“放箭——”
18名將士再次掄起鐵錘,砸向床弩下方的懸刀。
“嗖——”“嗖——”“嗖——”
18支長矛般粗細的弩箭再次射出,直擊擋箭車。
“嘭!”“嘭!”“嘭!”
有的弩箭釘於擋箭車的木板之上,而有的弩箭則直接刺穿擋箭車上的木板,繼而射穿車後的百姓。
一時又是慘叫聲起,鮮血四射。
單弓床弩能射150大步(即250米),而晉軍的將士們一般隻能射擊70步之遠。
因而晉軍的眾將士一個個地看著秦國的床弩發威,卻是心中幹著急,毫無辦法。
“嗖——”“嗖——”“嗖——”
“嘭!”“嘭!”“嘭!”
……
如此數次,擋箭車的前擋板上已經插滿了長矛般粗細的弩箭,一陣陣的“喀”“喀”之聲不斷地傳來。
“哢嚓——”“哢嚓——”“哢嚓——”
隨著最後一輪的射擊,擋箭車的前擋板終於不堪重負,一個接一個地裂開,接連掉於河水之中。
擋箭車後的百姓見狀,一個個嚇得連忙向後跑去。
“當!”“當!”“當!”
金鑼之聲響起,晉軍開始慢慢後退。
太子苻萇見罷,頓時鬆了一口氣:晉軍的第一波進攻終於被自己打敗了,同時還擊毀了十餘架擋箭車。
然而,滻河對麵的桓溫見後,卻是笑了笑,再次大聲喊道:
“推出20架諸葛連弩來,跟他們玩玩。”
身後的一名傳令兵得令,於是騎馬快速向後跑去。
晉軍休息了約一個時辰左右,震天的鼓聲再次敲起。
“咚!”“咚!”“咚!”
晉軍的將士們再次列成隊形,盾牌手在前,弓箭手在後。
在晉軍方陣的中央,留下一道寬闊的通道,20架擋箭車被推出,後麵跟隨著20架諸葛連弩以及無數的身穿布衣的百姓。
“咚!”“咚!”“咚!”
戰鼓繼續響起,不過這一次晉軍的將士卻沒有前衝,第一個發起前衝的是十餘架擋箭車。
擋箭車在前,緩緩地向前推來,突出隊伍的前沿。
在擋箭車後,跟隨著20架諸葛連弩。
每架諸葛連弩,弓弦已經張開,十道箭槽之中分別裝填著一支弩箭。
當弩車行至距離秦軍前沿約150大步(約250米)時,20架諸葛連弩開始停下。
而擋箭車則繼續向前進發。
滻河對麵的秦軍主帥太子苻萇見罷,迅速開始調集單箭床弩,集合在一起。
“太子殿下,他們的擋箭車後跟有床弩!”
站立在側方的一名將軍立即向太子苻萇報告道。
“什麽,床弩?”
太子苻萇聽後大驚,連忙騎馬向一旁跑去。
來到側麵的一處高台上,太子苻萇這才看清,果然在擋箭車後跟隨著數量不少的床弩。
“這可怎麽辦?”
晉軍的床弩他可是知道,對方是多箭弩車,一次可以發射10支箭矢。
而且箭矢的速度驚人,力道很大,穿透力很強,可以輕鬆地射穿己方的盾牌。
但是,如今太子苻萇也沒有別的辦法,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對方在滻河之上修建橋梁吧?
“命令中軍後退100步,再令800名將士舉起盾牌,保護弩車。”
命令下達,秦軍的一線騎兵開始向後撤退,而18架單箭床弩卻開始集中在一起,部署在晉軍擋箭車的正前方。
此時,一旁的平昌王苻菁說道:
“太子,我觀晉軍的床弩雖然一弦十箭,威力強大。
但是,我觀他們的床弩體型較小,沒有我們的床弩大,因而我可以斷定他們的射程必然沒有我們的遠。
我們可以適當地將床弩後撤,待他們發射箭矢之後再作比較,另行部署。”
平昌王苻菁,乃是苻萇伯父的兒子,也是自己的親堂哥哥。
太子苻萇聽罷,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命令己方的床弩向後撤退,待距離滻河約200大步時才停下。
桓溫騎著戰馬,見秦軍已經開始全線後退,並且已經開始調集床弩集合,部署在己方的正對麵。
桓溫問身旁的蔡頓將軍,說道:
“你觀對方的兵馬距離滻河有多遠?”
蔡頓舉目眺望,左看右看,遲疑地說道:“至少在150大步開外。”
桓溫點了點頭,卻是沒有說話。
古代之時,哪有什麽測距儀器,距離的遠近隻能靠肉眼去目測,所以誤差很大。
桓溫笑了笑,說道:“令擋箭車前出,百姓隨後築橋。”
蔡頓聽令,於是騎馬上前,來到前沿,大聲喊道:
“擋箭車前出!”
“咕隆隆——”
20架擋箭車在百姓的推動之下,開始向前,來到河邊。
而後百姓們藏在擋箭的木板之下,豎起木頭,掄起大錘,開始向河岸邊砸下木樁。
秦國太子苻萇見對方的多箭弩車並沒有上前,於是心中高興,大聲喊道:
“床弩射擊,測試距離!”
雙方都有床弩,此時比拚的就是射程的遠近。
但是,雙方的床弩射程又相差不多,所以苻萇開始叫射手通過發射弩箭,一步一步地精確測距。
畢竟,己方的床弩體型更大,射程更遠。
遠一尺,遠一寸,便能占盡距離上的優勢,先發製人,取得戰鬥的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