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作為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幾千年來傳承不斷,寄托著人們對團圓、健康、富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懈追求。


    春節,在漢朝以前說法很多,有“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稱謂。


    春節(正月初一)作為歲首大節,是在漢武帝繼位時才確立的。


    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漢武帝頒行《太初曆》,確定以夏曆的正月初一為歲首,此後兩千多年來不斷沿襲。


    不過,那時候的春節並不叫作春節。


    春節這一名詞的形成,還是在辛亥革命時期。


    在辛亥革命後,我國將西曆的1月1日稱為“元旦”,將夏曆的正月初一叫作“春節”。


    在魏晉南北朝時,春節之名有“元辰”“元正”“元首”“歲朝”“履端”等稱唿。


    春節將至,野王城及周邊的農村一片喜慶,婦女們開始殺雞宰羊,準備過年之物,畢竟大家辛苦了一年,也該好好的休息休息了。


    一年來,百姓們省吃儉用,能吃飽肚子都已經很不錯了。


    辛苦了一年,節儉了一年,現在到了春節,也該犒勞犒勞自己,享用一番美食,以貽天年。


    從十二月二十五日起,冉閔已給將士們放假,休息半月。


    所有家住在野王城內外的將士們,摘甲棄矛,離開軍營,迴到家中,與家人團圓。


    將士們辛苦了一年,軍中無錢,冉閔也沒有什麽好送的,於是給每位將士一大塊馬肉,以作補償。


    為了防備姚襄或是燕國、秦國偷襲軍營,冉閔每日派出100名斥候,四處遊走,偵察敵情。


    令冉閔沒有想到的是,駐守在孟津關,與軹關僅有一河之隔的姚襄大軍並無動作,孟津關中一片安靜。


    野王城東西200裏地,也未發現燕國或是秦國的軍隊。


    沒有外敵入侵,這讓冉閔心中放心了許多。


    軍營之中,沒有迴家的將士們也是團圓一起,冉閔為將士們準備了豐盛的年夜飯。


    這些將士主要是居住在軹關之中的由劉寧帶領的1000名匈奴將士,還有居住在野王城中的由蔣乾和崔通二人從鄴城帶來的300名將士。


    將士們辛苦一年,特別是劉寧帶領的1000名匈奴將士, 跟隨自己一路南下,一路作戰,功勞甚偉。


    所以,冉閔為眾人備下好酒好肉,供將士們享用。


    大年初一。


    百姓家中,大人小孩子們已經點燃竹杆,發出“劈裏啪啦”的響聲,驅鬼辟邪。


    野王城中,將士們鳴鈴執箭,繞帳唿歌,將鹽巴撒入爐火之中,發出“啪”“啪”“啪”的響聲,驅逐鬼邪。


    軹關城中,劉俊和劉寧兄弟二人帶領將士們開始祭天,祭悼死去的將士。


    祭天活動,是草原牧民的一項傳統活動,已經傳承了近千年。


    上天乃是神祗,通過祭天活動,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牛羊遍地。


    祭悼死去的將士,乃是由漢趙光文皇帝劉淵所創,通過祭悼將士,安撫家屬,凝結軍心。


    冉閔也參加了祭悼戰死將士的活動,這些將士都是追隨自己,一路南下作戰而死去的將士。


    冉閔初到晉陽城時,晉陽城中還有劉寧和劉崇兄弟二人帶領的3000名匈奴將士。


    慕容評夜襲晉陽城,將近2000名匈奴將士戰死。


    後來,冉閔在大寧堡中,又得到了劉俊和劉禮兄弟二人帶領的2000名將士的補充。


    如今這些將士死的死,傷的傷。到目前為止,算上傷殘將士,也僅僅不到1000人。


    4000名將士為自己而戰死,這讓冉閔一時心中對匈奴將士有些愧疚不已。


    不過,雖然冉閔心中有些愧疚,但卻覺得祭悼死去的將士,這個方法卻是非常不錯。


    “這個活動不錯,可以一直傳承下去,如此可以凝聚將士們的軍心,增強戰鬥的信念。”


    冉閔心中默念,決定將這個傳統發揚光大,以使逝者安息,後來者奮進。


    參加完祭悼活動,冉閔便與將士們一起共度午餐。


    冉閔與劉俊、劉寧三人手持碗酒,一一與將士們碰杯。但有碰者,冉閔都是一飲而盡。


    將士們見冉閔如此豪爽,又體貼將士,心中無不感動,一個個地也是仰起頭來,一飲而盡。


    午餐結束,冉閔告別劉俊、劉寧和雪晴等人,與張蠔二人一起騎馬離開軹關,直赴野王。


    張蠔見冉閔如此體貼下屬,並無半點皇帝高高在上的樣子,心中也是一陣感動。


    天空鉛雲低垂,北風怒吼,至中午時分,漸漸地飄起了雪花。


    二人一路急馳,冒著風雪,直奔野王城而來。


    一路上,二人都是沉默不語,各想各的事情。


    冉閔心情沉重,一個個年輕的匈奴將士的麵孔從冉閔的眼前劃過。


    4000多名年輕的匈奴將士,為了自己而早早地離開了這個世界,這讓冉閔覺得心中愧疚不已,深深不能自拔。


    “從今以後,我一定要善待這些匈奴將士,照顧好他們的生活。


    若是有朝一日,我能夠擁有一塊穩定的根據地,便為這些將士尋找配偶,讓他們安寧地生活在中原大地之上。


    什麽驅逐匈奴?匈奴以後就是自己的家人,隻可招降,不可力戰!”


    至黃昏時分,冉閔和張蠔二人來到野王城中,正好趕上將士們食用晚餐。


    城中僅有300名將士,且分為三撥,輪流站崗值勤,巡邏警戒。


    冉閔與蔣乾、崔通三人先是與200名將士一起共聚晚餐,而後頂著風雪,來到城牆之上。


    冉閔手持酒甕,一一為將士們倒滿酒,而後再與將士們一一碰碗,一幹而盡。


    將士們見到冉閔如此體恤自己,個個感動不已,都是一口而盡,熱淚盈眶。


    大年初二,天空中的風雪變得更大了,冉閔、崔通、張蠔三人騎馬,來到太行山腳下的院落之中。


    與20名東宮衛隊將士們吃過午餐之後,張蠔留下,負責眾人的訓練。


    而冉閔與崔通二人則舍棄戰馬,開始攀登太行山脈,前往天井關。


    二人一路步行,至天黑時分,路程才走了不到一半。


    當日夜,二人便臥宿在太行山中。


    崔通知道太行山路難行,於是建議冉閔待冰雪融化之後,再前往天井關,看望將士。


    可是,冉閔卻執意前往,並說到: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將士們頂風冒雪,在外值守,我們豈能坐於家中享樂,而置他們於不顧呢?”


    崔通聽罷,深受感動,覺得冉閔此次歸來,已與以前大不相同。


    以前的冉閔殺伐果斷,什麽時候體恤過將士們的辛苦?


    而如今的冉閔,殺伐不減,卻是多了一絲人情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胡屠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煮茶喝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煮茶喝酒並收藏五胡屠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