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閔看向蔣乾,說道:“你跟隨我南征北戰,作戰多年,可曾見過馬掌磨破之事?”
蔣乾聽後,點了點頭,說道:
“此事我倒是見過不少,戰馬在長途奔跑之後,馬蹄多有磨損,無法繼續走路,嚴重影響大軍作戰。”
冉閔點頭,說道:“那你有什麽好的解決方法?”
蔣乾聽後,細想多時,卻是沒有一個好的主意。
冉閔從身旁的火爐之上取下一塊鐵物,遞於蔣乾,說道:“這是我自己打製的鐵馬掌!”
“鐵馬掌?這是什麽東西?”
蔣乾接過鐵馬掌,隻見是一塊“u”形的鐵塊,中間鏤空,鐵塊的兩側各有三個小孔。
“嘿嘿!”
冉閔微微一笑,指著蔣乾的鞋子問道:“你為什麽穿鞋?”
蔣乾納悶,細思片刻,說道:“當然是為了防止磨腳。”
冉閔聽後,笑道:“人在走路之時,地麵上的石子硌得腳痛,所以我們得穿鞋。
而戰馬在奔跑之時,常與地麵接觸,時間久了,角膜也會磨損。特別是在走山路和石子路,馬匹的蹄子磨損地更加厲害。
如果長期磨損下去,許多戰馬便不能使用,必須要等到戰馬蹄子上的角質物重新生長出來以後才能繼續使用。
所以,為了減少戰馬馬蹄的磨損,我們也可以在戰馬的馬蹄之上穿上鞋子。
如此,我們以後再也不怕馬蹄磨損了。”
蔣乾聽罷,這才心中明白,但是第二個問題又緊接而至,“這個怎麽用?”
冉閔指著馬蹄上的六個小孔,說道:
“你看這六個小孔,每側各有三個,我們可以使用釘子將它釘在馬掌之上。”
“釘子?釘子是什麽?”
蔣乾疑惑地問道。
冉閔笑道:“釘子是一種鐵質的長形尖狀之物,後端為圓形扁平狀,可以穿過小孔,釘在馬掌之上。”
說著,冉閔又從火爐之上拿起一個釘子,遞給蔣乾。
蔣乾接過釘子,隻見釘子細長,約有兩寸之長,後圓前尖,甚是奇特。
“這就是釘子?”
蔣乾再次疑惑地問道,“陛下,你這些東西都是從哪兒來得?我怎麽從來沒有見過。”
的確,不管是雙馬鐙,還是鐵馬掌,或是釘子,蔣乾都從來沒有見過。
冉閔端起一碗酒來,仰首一幹而盡,而後將早已在腹中打好的草稿迴味一遍,這才說道:
“我們晉人,以農耕為主,打仗以步兵為主,很少使用騎兵作戰。
而慕容鮮卑則不同,他們是草原人,自小在馬背上長大,打仗也是以騎兵為主。
就在今年我返迴之時,被慕容鮮卑圍攻,不慎掉落懸崖,被雪晴的父親所救。
這鐵馬掌和釘子便是雪晴的父親教給我的。”
蔣乾聽罷,默默地點了點頭。
其實冉閔所說,隻能說是半真半假。
說他半真,隻因為不管是雙馬鐙,還是鐵馬掌,確實是在兩晉南北朝時期由鮮卑人發明的。
說他半假,隻因為雙馬鐙、鐵馬掌和釘子並不是雪晴的父親所教,而是冉閔後世的記憶罷了。
“這些可都是好東西啊!”
蔣乾真心地讚道,臉上都露出喜悅的笑容。
冉閔點頭,二人休息片刻,冉閔令人將“墨龍”寶馬拴在一個木樁之上。而後用手抬起“墨龍”寶馬的右前腿,固定在自己的雙腿之間。
而後拿起一個鏟子,將馬蹄削平,掏出馬掌之間的雜物。
而後再將鐵馬掌放於馬蹄之上,隻見鐵馬掌與馬蹄大小相當,剛剛好。
而後,冉閔左手拿起一根釘子,右手拿起一個鐵錘,“咣”“咣”“咣”的幾下便釘入到馬掌之中。
蔣乾看得一陣陣心中發疼,這麽長的釘子釘在馬掌之上,難道戰馬不疼嗎?
其實蔣乾想多了,馬蹄上的角質很厚,就像人剪指甲一樣,根本不覺得疼。
過不多時,六個釘子全部釘完。
而後,冉閔又拿起三個鐵馬掌,一一釘在“墨龍”寶馬的其它三個馬蹄之上。
待一切工作結束之後,冉閔這才放下手中的鐵錘,高興地說道:“釘完了!”
冉閔牽引“墨龍”寶馬踱步,馬蹄踏在鐵匠鋪前的青石板之上,發出一陣陣“嗒”“嗒”“嗒”清脆的響聲。
蔣乾看後,羨慕不已,於是乘機恭維道:
“如今陛下有了雙馬鐙和鐵馬掌,必定戰力更進一步,驅逐五胡,收複河山,指日可待。”
冉閔也是心中高興,卻又突然歎道:
“這鐵馬鐙和鐵馬掌倒是好打造,隻是這釘子太細,卻是不好製作,我也是費了好大的力氣才打造了這24枚釘子。”
蔣乾聽罷,連忙問道:“那怎麽辦?”
冉閔思考片刻,突然說道:“你派人去找來黏土來。”
“黏土?”
蔣乾聽罷,心中疑惑,於是派人前往城牆角下,鏟一些黏土過來,倒成一排。
隻見冉閔用手中小刀,將一根木條削成釘子模樣,而後在黏土上一戳一戳,頓時露出40個釘子模樣的孔來。
蔣乾見罷,頓時明白,連忙說道:“陛下,你這是準備用鑄造錢幣的泥範之法鑄造釘子?”
冉閔點頭笑道:“不錯!”
冉閔將一大塊鐵熔化為一罐鐵水,而後用鐵鉗夾住,小心翼翼地將鐵水倒入孔中。
過不多時,鐵水凝固,冉閔用小刀撥開黏土,頓時露出一根根的釘子來。
“陛下,您這招實在是太妙了!”
冉閔搖頭道:“不行,這樣的釘子太過粗糙,還需要再次打磨一番才是。”
隻見冉閔用銼子將釘子銼光,一時釘子變得光亮起來。
“這就好了!”
冉閔心中高興,沒想到用泥範之法鑄造釘子果然省事,比自己用鐵錘打造輕鬆多了。
蔣乾見後,立即上前,說道:“陛下,這些粗活,便交給將士們去幹吧!
我現在便開始召集野王城及周邊的鐵匠,全力開始打造鐵馬鐙和鐵馬掌,您看怎樣?”
冉閔尋思片刻,說道:“野王城中鐵匠較少,鐵器儲備也不多。
我計劃先將劉寧帶領的600名匈奴騎兵全部裝備鐵馬鐙。
而野王城中的2000名將士,你令人叫他們前往太行山中伐木,而後利用閑暇之時,再鑿木自製馬鐙。
至於鐵馬掌,先集中鐵匠打製,而後再統一安裝。”
蔣乾起身,雙手抱拳,說道:“臣遵命!”
蔣乾歸去,開始招集將士,派出200名騎兵,分赴四方,開始征召所有的鐵匠。
蔣乾又派出500名騎兵,前往太行山中,開始砍伐鬆木,而後斷為幾十截,每截長約一尺。
將士們在晚餐之後,便集中於房間之中,每個人手中都拿著一把小刀,開始自製馬鐙。
300多名鐵匠很快便集合完畢,投入到馬鐙和鐵馬掌的製作生產之中。
城中鐵器較少,蔣乾在征得冉閔的同意之後,將1000副鐵製盾牌融化成鐵水,而後開始澆灌製造馬鐙。
一時之間,整個野王城中煙火四起,濃煙滾滾。
一切工作如火如荼般順利進行,冉閔見後,欣喜不已。
可是,就在這一日,蔣乾急匆匆來報,卻令冉閔大吃一驚。
蔣乾聽後,點了點頭,說道:
“此事我倒是見過不少,戰馬在長途奔跑之後,馬蹄多有磨損,無法繼續走路,嚴重影響大軍作戰。”
冉閔點頭,說道:“那你有什麽好的解決方法?”
蔣乾聽後,細想多時,卻是沒有一個好的主意。
冉閔從身旁的火爐之上取下一塊鐵物,遞於蔣乾,說道:“這是我自己打製的鐵馬掌!”
“鐵馬掌?這是什麽東西?”
蔣乾接過鐵馬掌,隻見是一塊“u”形的鐵塊,中間鏤空,鐵塊的兩側各有三個小孔。
“嘿嘿!”
冉閔微微一笑,指著蔣乾的鞋子問道:“你為什麽穿鞋?”
蔣乾納悶,細思片刻,說道:“當然是為了防止磨腳。”
冉閔聽後,笑道:“人在走路之時,地麵上的石子硌得腳痛,所以我們得穿鞋。
而戰馬在奔跑之時,常與地麵接觸,時間久了,角膜也會磨損。特別是在走山路和石子路,馬匹的蹄子磨損地更加厲害。
如果長期磨損下去,許多戰馬便不能使用,必須要等到戰馬蹄子上的角質物重新生長出來以後才能繼續使用。
所以,為了減少戰馬馬蹄的磨損,我們也可以在戰馬的馬蹄之上穿上鞋子。
如此,我們以後再也不怕馬蹄磨損了。”
蔣乾聽罷,這才心中明白,但是第二個問題又緊接而至,“這個怎麽用?”
冉閔指著馬蹄上的六個小孔,說道:
“你看這六個小孔,每側各有三個,我們可以使用釘子將它釘在馬掌之上。”
“釘子?釘子是什麽?”
蔣乾疑惑地問道。
冉閔笑道:“釘子是一種鐵質的長形尖狀之物,後端為圓形扁平狀,可以穿過小孔,釘在馬掌之上。”
說著,冉閔又從火爐之上拿起一個釘子,遞給蔣乾。
蔣乾接過釘子,隻見釘子細長,約有兩寸之長,後圓前尖,甚是奇特。
“這就是釘子?”
蔣乾再次疑惑地問道,“陛下,你這些東西都是從哪兒來得?我怎麽從來沒有見過。”
的確,不管是雙馬鐙,還是鐵馬掌,或是釘子,蔣乾都從來沒有見過。
冉閔端起一碗酒來,仰首一幹而盡,而後將早已在腹中打好的草稿迴味一遍,這才說道:
“我們晉人,以農耕為主,打仗以步兵為主,很少使用騎兵作戰。
而慕容鮮卑則不同,他們是草原人,自小在馬背上長大,打仗也是以騎兵為主。
就在今年我返迴之時,被慕容鮮卑圍攻,不慎掉落懸崖,被雪晴的父親所救。
這鐵馬掌和釘子便是雪晴的父親教給我的。”
蔣乾聽罷,默默地點了點頭。
其實冉閔所說,隻能說是半真半假。
說他半真,隻因為不管是雙馬鐙,還是鐵馬掌,確實是在兩晉南北朝時期由鮮卑人發明的。
說他半假,隻因為雙馬鐙、鐵馬掌和釘子並不是雪晴的父親所教,而是冉閔後世的記憶罷了。
“這些可都是好東西啊!”
蔣乾真心地讚道,臉上都露出喜悅的笑容。
冉閔點頭,二人休息片刻,冉閔令人將“墨龍”寶馬拴在一個木樁之上。而後用手抬起“墨龍”寶馬的右前腿,固定在自己的雙腿之間。
而後拿起一個鏟子,將馬蹄削平,掏出馬掌之間的雜物。
而後再將鐵馬掌放於馬蹄之上,隻見鐵馬掌與馬蹄大小相當,剛剛好。
而後,冉閔左手拿起一根釘子,右手拿起一個鐵錘,“咣”“咣”“咣”的幾下便釘入到馬掌之中。
蔣乾看得一陣陣心中發疼,這麽長的釘子釘在馬掌之上,難道戰馬不疼嗎?
其實蔣乾想多了,馬蹄上的角質很厚,就像人剪指甲一樣,根本不覺得疼。
過不多時,六個釘子全部釘完。
而後,冉閔又拿起三個鐵馬掌,一一釘在“墨龍”寶馬的其它三個馬蹄之上。
待一切工作結束之後,冉閔這才放下手中的鐵錘,高興地說道:“釘完了!”
冉閔牽引“墨龍”寶馬踱步,馬蹄踏在鐵匠鋪前的青石板之上,發出一陣陣“嗒”“嗒”“嗒”清脆的響聲。
蔣乾看後,羨慕不已,於是乘機恭維道:
“如今陛下有了雙馬鐙和鐵馬掌,必定戰力更進一步,驅逐五胡,收複河山,指日可待。”
冉閔也是心中高興,卻又突然歎道:
“這鐵馬鐙和鐵馬掌倒是好打造,隻是這釘子太細,卻是不好製作,我也是費了好大的力氣才打造了這24枚釘子。”
蔣乾聽罷,連忙問道:“那怎麽辦?”
冉閔思考片刻,突然說道:“你派人去找來黏土來。”
“黏土?”
蔣乾聽罷,心中疑惑,於是派人前往城牆角下,鏟一些黏土過來,倒成一排。
隻見冉閔用手中小刀,將一根木條削成釘子模樣,而後在黏土上一戳一戳,頓時露出40個釘子模樣的孔來。
蔣乾見罷,頓時明白,連忙說道:“陛下,你這是準備用鑄造錢幣的泥範之法鑄造釘子?”
冉閔點頭笑道:“不錯!”
冉閔將一大塊鐵熔化為一罐鐵水,而後用鐵鉗夾住,小心翼翼地將鐵水倒入孔中。
過不多時,鐵水凝固,冉閔用小刀撥開黏土,頓時露出一根根的釘子來。
“陛下,您這招實在是太妙了!”
冉閔搖頭道:“不行,這樣的釘子太過粗糙,還需要再次打磨一番才是。”
隻見冉閔用銼子將釘子銼光,一時釘子變得光亮起來。
“這就好了!”
冉閔心中高興,沒想到用泥範之法鑄造釘子果然省事,比自己用鐵錘打造輕鬆多了。
蔣乾見後,立即上前,說道:“陛下,這些粗活,便交給將士們去幹吧!
我現在便開始召集野王城及周邊的鐵匠,全力開始打造鐵馬鐙和鐵馬掌,您看怎樣?”
冉閔尋思片刻,說道:“野王城中鐵匠較少,鐵器儲備也不多。
我計劃先將劉寧帶領的600名匈奴騎兵全部裝備鐵馬鐙。
而野王城中的2000名將士,你令人叫他們前往太行山中伐木,而後利用閑暇之時,再鑿木自製馬鐙。
至於鐵馬掌,先集中鐵匠打製,而後再統一安裝。”
蔣乾起身,雙手抱拳,說道:“臣遵命!”
蔣乾歸去,開始招集將士,派出200名騎兵,分赴四方,開始征召所有的鐵匠。
蔣乾又派出500名騎兵,前往太行山中,開始砍伐鬆木,而後斷為幾十截,每截長約一尺。
將士們在晚餐之後,便集中於房間之中,每個人手中都拿著一把小刀,開始自製馬鐙。
300多名鐵匠很快便集合完畢,投入到馬鐙和鐵馬掌的製作生產之中。
城中鐵器較少,蔣乾在征得冉閔的同意之後,將1000副鐵製盾牌融化成鐵水,而後開始澆灌製造馬鐙。
一時之間,整個野王城中煙火四起,濃煙滾滾。
一切工作如火如荼般順利進行,冉閔見後,欣喜不已。
可是,就在這一日,蔣乾急匆匆來報,卻令冉閔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