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閔立即站起身來,看向遠方,隻見遠處數百架雲梯、木幔、井闌以及無數的衝車、飛橋等大型攻城裝備向前推來。


    走在最前方的是30架飛橋。


    飛橋,顧名思義,就是架設橋梁,飛越壕溝河流,故名飛橋。


    現代人將之稱之為架橋車。


    飛橋由前橋(上橋)和後橋(下橋)兩部分組合,二者的下方有繩索相聯。


    在飛橋的下方有6個木輪,可以自由前後運動。平時在行進之時,前橋(上橋)折疊於後橋(下橋)之上。


    當前方有壕溝或是河流阻斷道路之時,將士們固定車輛,拉動繩索,帶動前橋(上橋)向前伸展、前移、下放,與後橋(下橋)形成一個平麵,然後搭於壕溝或是河流之上。


    而後將士們則踏著橋麵,跨過壕溝或是河流。


    30架飛橋來到距離皮氏縣城100步時,這才慢慢停下。


    30架飛橋的旁邊,又是36架單弓床弩,弩弦已經張開,弩箭已經放於弩槽之內。


    在36架單弓床弩的兩側,又是30餘架雲梯。


    對方製作的雲梯主要分為兩類。


    第一類雲梯約有兩丈之高,呈三角之形,在雲梯的前方裝有木盾,將士們躲在木盾之後,可以有效地防禦對方弓箭的襲擊。


    在雲梯的後方裝有傾斜狀的階梯,可以任士兵自由上下移動。


    在雲梯的前端,折疊有一個兩丈之長的抓鉤,抓鉤呈階梯狀,有絞繩與下方的車體相連。


    當雲梯靠近城牆之後,車體木盾後方的將士轉動絞盤,拉動抓鉤上移,然後搭於城堞之上,形成一個傾斜的斜坡。


    而後將士們便沿著階梯向上攀爬,可以直通城牆之上。


    第二種雲梯則高約三丈,前方和左右兩側用牛皮包裹,可以有效地防禦對方箭矢的攻擊。


    將士們站立其中,可以沿著階梯向上攀爬至頂部。


    在雲梯的後方,有一塊與雲梯同高的木板,用絞繩與車體相連。


    當雲梯靠近護城河之後,車體內的將士們絞動絞盤,將木板搭於城頭之上,而後將士們則踏著木板,可以直接到達城牆之上。


    在皮氏縣城的四周,還有6架高達5丈的井闌。


    井闌呈柱形,下大上小,下方裝有六個輪子,四周用牛皮或是麥草、蘆葦遮擋。上方為一個方形平台,可以站立十餘人。


    當井闌到達城牆附近時,上方平台上站立的將士可以手持弓箭,居高臨下,向城牆之上射擊。


    在皮氏縣城的正北門,還有三架巨大的衝車,衝車上蓋有木板,一人粗細如巨型鉛筆一般的撞木懸掛其上。


    在眾多飛橋、床弩、雲梯、井闌、衝車的四周,則是數千名手持弓箭的將士。


    其後又是近萬名一手持著盾牌,一手持著刀矛的將士。


    眾將士們步伐整齊,隊形嚴密,隨著“咚”“咚”“咚”的戰鼓聲音,整齊地向前走來。


    冉閔、劉寧、唿延信等人看罷,一時猶如墜入十八層地獄一般。


    “如此陣勢,僅憑不足千人的力量,如何防守?”


    “看來,唯有拚死一戰,與敵玉石俱粉了!”


    眾將士們整理好身邊的弓箭、戰刀、盾牌、月牙鏟和長矛,一個個凝視前方,目光堅定,神色決然。


    當過萬名慕容鮮卑將士、拓跋鮮卑將士和匈奴將士來到距離皮氏縣城僅有100步時,大軍這才停下腳步。


    慕容評一聲冷笑,揮了揮手,說道:“發起進攻!”


    “嗚——”


    長長的牛角號響起,聲音低沉且有穿透力,如同響起在每位將士的心頭之上。


    同樣也包括冉閔、劉寧和唿延信等近千名守城將士的心頭之上。


    眾將士們攥了攥手中的弓箭,兩臂的肌肉已然繃緊。


    “咚”“咚”“咚”的戰鼓之聲再次響起,徹天動地。


    “衝啊——”


    “衝啊——”


    “衝啊——”


    ……


    無數的慕容鮮卑將士、拓跋鮮卑將士和匈奴將士推著飛橋、床弩、雲梯、井闌、衝車,漫山遍野、鋪天蓋地般向前湧來。


    “拿箭來!”


    冉閔手持弓箭,大喝一聲。


    一名將士將一根近四尺長、頭部沾有油脂,正在燃燒的弓箭遞於冉閔。


    冉閔搭箭上弦,而後左手持弓,右手持箭,瞄準前方巨大的井闌,鬆弦放箭。


    “嗖——”


    箭矢如流星般射出,直指皮氏縣城正北方向一座井闌的中央位置。


    “嗖——”


    “嗖——”


    “嗖——”


    ……


    冉閔連發十箭,瞄向同一座井闌。


    井闌的四周裹有牛皮、麥草和蘆葦等,以此來抵擋對方弓箭的射擊。


    但是,卻沒有想到,這些牛皮、麥草和蘆葦雖然韌性較強,能夠擋得住弓箭的射擊,卻同樣也是易燃之物。


    不過,為了防止麥草和蘆葦燃燒,對方在捆綁之時,已將所有的麥草和蘆葦浸泡潮濕。


    十支火箭同時射中井闌,燃燒的火箭遇到潮濕的麥草和蘆葦,並沒有迅速燃燒起來,反而濃煙滾滾。


    越是潮濕的木材遇到明火之後,煙霧越大,這是普通的物理常識。


    井闌中的將士們見後大驚,滾滾濃煙嗆得眾人無法唿吸,眼睛流淚。


    眾將士們心中害怕,一個個地連忙跑下井闌,向後跑去。


    冉閔見狀,心中高興,於是沿著城牆,大步向右跑去。


    井闌身形高達五丈,製作不易,對方僅有6座井闌,所以冉閔決定先燒毀了這6座井闌。


    十餘名將士手持沾有油脂的火箭,一同跟隨冉閔向右跑去。


    冉閔停下腳步,前方又有一座井闌,距離城牆約有百步距離。


    百步距離,一般人射擊不到,但冉閔卻能在150步外開弓。


    冉閔再次搭箭上弦,拉動弓弦,引弦放箭。


    “嗖——”


    “嗖——”


    “嗖——”


    ……


    冉閔再次十箭連發,射向井闌。


    十支火箭同時射中井闌,不一會兒功夫,便又熊熊燃燒起來,濃煙滾滾。


    冉閔身後的眾將士看罷,頓時高興地合不上嘴來。


    冉閔沿著城牆繼續奔跑,十餘名將士手持火箭,緊緊跟隨。


    “嗖——”


    “嗖——”


    “嗖——”


    ……


    冉閔連連發射擊火箭,火箭枚枚命中井闌。


    井闌身形高大,移動緩慢,還未等進入到距離城牆70步的射擊範圍之內時,6座井闌已經全部被冉閔命中,濃煙滾滾。


    分別負責三方的慕容評、拓跋什翼犍和劉務桓三人見罷,頓時大吃一驚。


    “盾牌手前出——”


    “弓箭手準備——”


    “飛橋前出——”


    “床弩準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胡屠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煮茶喝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煮茶喝酒並收藏五胡屠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