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名隱藏在山林之中的匈奴將士,個個手持弓箭長矛,如下山的猛虎一般,衝下山頭。
匈奴將士們揮動弓箭刀矛,將一名名中箭落馬的大燕將士或是砍下頭顱,或是砍為數截。
道路上還停留著不少的戰馬,這些戰馬並沒有中箭倒地。
匈奴將士們翻身上馬,揮動弓箭刀矛,向敗逃的大燕騎兵追去。
所謂乘勝追擊,就是說一旦戰爭贏得勝利,就會無限地激發將士們的動力,增強將士們必勝的信心。
所謂兵敗如山倒,就是說一旦戰爭失利,敗退的一方就會像大山一樣倒下,根本無法遏製。
此時,眾匈奴將士就是乘勝追擊,而大燕將士則是兵敗如山倒。
大燕騎兵在前逃跑,眾匈奴將士在後追擊,不斷地引弓射箭,射殺敗逃的大燕騎兵。
曠野之上,屍體橫陳,散落各地,密密麻麻。
眾大燕騎兵全無作戰之心,一個個地瘋狂向前跑去。
眾匈奴將士一直追到約十裏地外,此時隻見眾大燕騎兵四處逃去,雙方的距離漸漸拉大,弓箭的射殺效果已不明顯。
就在這時,隻聽得後方響起急促的口哨之聲。
眾匈奴將士勒住戰馬,並不戀戰,迅速返迴。
雖然還殺得不夠起勁,但是軍令如此,將士們也隻好放棄追逐,勒馬返迴。
“劉崇將軍,你帶領大軍迅速撤離,我帶領斥候小隊阻擊敵人!”
“是,陛下!”
劉崇得令,大聲喊道:“快快集合,速速返迴!”
1000多名匈奴將士個個身騎戰馬,在劉崇的帶領之下,向南而去。
而冉閔則帶領唿延信及100名將士手持矛槊,負責斷後。
原來,就在昨日下午之時,冉閔路經此處,看到南下的大路就修建在呂梁山腳下,蜿蜒向南而去。
道路的西側山坡之上,長滿了樹木,甚是茂密。
“這兒倒是一處不錯的伏擊之地。”
冉閔背著雪晴,來迴走了三四趟,最終選定了一處伏擊之地。
這段道路約有五裏地之長,緊靠山腳之下,道路曲折,中間還有一個拐彎。
冉閔心中想著,叫來劉寧和劉崇兄弟二人,說道:
“二位,我覺得一味的逃跑,隻會降低將士們的信心,反而會增長慕容鮮卑的囂張氣焰。”
劉寧、劉崇兄弟二人聽罷,互相一視,眼神驚訝。
劉寧道:“陛下,我們現在撤退,隻是為了將來作準備,待我們到了蒲子後便安全了。
而後,我們便可以利用那裏地形起伏的優勢,再與慕容鮮卑展開遊擊戰爭,徹底打敗他們的進攻!”
劉崇也是勸道:“陛下,現在組織戰鬥隻會耽誤我們的行軍速度,不合時宜啊!”
冉閔聽罷,搖了搖頭,反問道:
“難道我們在撤退之時,就不可以反擊一手,挫敗他們的囂張氣焰,增強我們將士們的戰鬥信心嗎?”
劉寧、劉崇兄弟二人聽罷,再次驚訝。
劉崇問道:“陛下,難道你想殺他們一個迴馬槍?”
冉閔又搖了搖頭,說道:“不!我們不殺迴馬槍,但我們可以組織伏擊。”
“伏擊?”
“怎麽個伏擊?”
劉寧和劉崇兄弟二人眼睛大睜,百思不得其解。
冉閔手指前方,笑道:“二位將軍,你們看這條馬路便修築在大山腳下,而山坡之上則長滿了樹木。
此時,若是我們將大軍隱藏於山林之中,待慕容鮮卑將士經過之後,我們發起突然襲擊。
你們說,我們能不能殺他個趁其不備,出其不意呢?”
劉寧和劉崇兄弟二人聽罷大喜,這才明白冉閔的用意。
劉崇喜道:“陛下好主意,這條大道是前往蒲子最近的道路,既是我們的必經之路,也是慕容鮮卑騎兵的必經之路。
在此設伏,倒是個不錯的地方。”
劉寧也是高興地說道:“陛下真是好主意!我估計慕容鮮卑絕對想不到我們尚在緊急撤退之時,還敢組織軍隊進行伏擊。
如果此戰能夠勝利,也必將激發將士們戰勝慕容鮮卑的信心,可謂是一舉多得!”
冉閔聽後,心中高興,而後安排道:
“劉崇將軍,你現在帶領原有將士放棄戰馬,鑽入山林之中,準備好伏擊!”
“是,陛下!”劉崇得令。
“劉寧將軍,你帶領所有征召的兵卒以及傷殘將士和家眷,驅趕戰馬,裝作一副繼續南下的樣子。
若有慕容鮮卑的斥候跟蹤,你隻需將他們趕走便是,不可追擊,裝作一副不想戀戰的樣子即可。”
“是,陛下!”劉寧得令。
兩隊人馬分頭行動,冉閔背著雪晴,走在隊伍的最後方。
大燕騎兵的斥候見到冉閔,遠遠地偵察,卻是不敢靠近。
他們的注意力已經被冉閔完全吸引,卻沒有想到就在一個時辰之前,已有近1000名將士潛入山林之中。
其實這段道路是伏擊的絕佳之處,冉閔可以安排更多的將士進行伏擊,全殲慕容鮮卑追兵。
但是,他又怕新征召的兵卒沒有上過戰場,心理素質過差,萬一弄出點什麽動靜來,暴露了藏身之地,這可就因小失大了。
經過反複考慮,冉閔最終隻安排了原有的1000名老兵。這些老兵作戰多年,經驗豐富,心理素質過硬,是伏擊的合適人選。
果然一番戰鬥,大獲全勝,眾將士們一個個精神抖擻,騎上戰馬,沿著大路,迅速向南而去。
在第二天的黃昏時分,眾將士途經隰城縣(今山西省汾陽市),終於進入到呂梁山脈之中。
呂梁山脈,山大溝深,溝壑縱橫,穀道狹窄。
冉閔派出1000人馬占領山穀兩側的高地,將進出山穀的道路完全封死,同時又令唿延信帶領斥候小隊繼續偵察慕容鮮卑騎兵的動靜。
經過一場伏擊,此時的慕容廣早已被嚇破了膽,僅派出數百名斥候分作多路,繼續偵察追擊冉閔眾部。
而大隊人馬則遠遠地落於其後,距離冉閔部約有100多裏地,生怕再次中了冉閔的埋伏。
一番人員清點,大燕將士共損失了2700多人,還有1000多人身體中箭,身受重傷,但無性命之憂。
慕容廣尋思再三,決定一邊向慕容評報告,一邊拉開雙方之間的距離,一邊派出斥候繼續跟蹤。
匈奴將士們揮動弓箭刀矛,將一名名中箭落馬的大燕將士或是砍下頭顱,或是砍為數截。
道路上還停留著不少的戰馬,這些戰馬並沒有中箭倒地。
匈奴將士們翻身上馬,揮動弓箭刀矛,向敗逃的大燕騎兵追去。
所謂乘勝追擊,就是說一旦戰爭贏得勝利,就會無限地激發將士們的動力,增強將士們必勝的信心。
所謂兵敗如山倒,就是說一旦戰爭失利,敗退的一方就會像大山一樣倒下,根本無法遏製。
此時,眾匈奴將士就是乘勝追擊,而大燕將士則是兵敗如山倒。
大燕騎兵在前逃跑,眾匈奴將士在後追擊,不斷地引弓射箭,射殺敗逃的大燕騎兵。
曠野之上,屍體橫陳,散落各地,密密麻麻。
眾大燕騎兵全無作戰之心,一個個地瘋狂向前跑去。
眾匈奴將士一直追到約十裏地外,此時隻見眾大燕騎兵四處逃去,雙方的距離漸漸拉大,弓箭的射殺效果已不明顯。
就在這時,隻聽得後方響起急促的口哨之聲。
眾匈奴將士勒住戰馬,並不戀戰,迅速返迴。
雖然還殺得不夠起勁,但是軍令如此,將士們也隻好放棄追逐,勒馬返迴。
“劉崇將軍,你帶領大軍迅速撤離,我帶領斥候小隊阻擊敵人!”
“是,陛下!”
劉崇得令,大聲喊道:“快快集合,速速返迴!”
1000多名匈奴將士個個身騎戰馬,在劉崇的帶領之下,向南而去。
而冉閔則帶領唿延信及100名將士手持矛槊,負責斷後。
原來,就在昨日下午之時,冉閔路經此處,看到南下的大路就修建在呂梁山腳下,蜿蜒向南而去。
道路的西側山坡之上,長滿了樹木,甚是茂密。
“這兒倒是一處不錯的伏擊之地。”
冉閔背著雪晴,來迴走了三四趟,最終選定了一處伏擊之地。
這段道路約有五裏地之長,緊靠山腳之下,道路曲折,中間還有一個拐彎。
冉閔心中想著,叫來劉寧和劉崇兄弟二人,說道:
“二位,我覺得一味的逃跑,隻會降低將士們的信心,反而會增長慕容鮮卑的囂張氣焰。”
劉寧、劉崇兄弟二人聽罷,互相一視,眼神驚訝。
劉寧道:“陛下,我們現在撤退,隻是為了將來作準備,待我們到了蒲子後便安全了。
而後,我們便可以利用那裏地形起伏的優勢,再與慕容鮮卑展開遊擊戰爭,徹底打敗他們的進攻!”
劉崇也是勸道:“陛下,現在組織戰鬥隻會耽誤我們的行軍速度,不合時宜啊!”
冉閔聽罷,搖了搖頭,反問道:
“難道我們在撤退之時,就不可以反擊一手,挫敗他們的囂張氣焰,增強我們將士們的戰鬥信心嗎?”
劉寧、劉崇兄弟二人聽罷,再次驚訝。
劉崇問道:“陛下,難道你想殺他們一個迴馬槍?”
冉閔又搖了搖頭,說道:“不!我們不殺迴馬槍,但我們可以組織伏擊。”
“伏擊?”
“怎麽個伏擊?”
劉寧和劉崇兄弟二人眼睛大睜,百思不得其解。
冉閔手指前方,笑道:“二位將軍,你們看這條馬路便修築在大山腳下,而山坡之上則長滿了樹木。
此時,若是我們將大軍隱藏於山林之中,待慕容鮮卑將士經過之後,我們發起突然襲擊。
你們說,我們能不能殺他個趁其不備,出其不意呢?”
劉寧和劉崇兄弟二人聽罷大喜,這才明白冉閔的用意。
劉崇喜道:“陛下好主意,這條大道是前往蒲子最近的道路,既是我們的必經之路,也是慕容鮮卑騎兵的必經之路。
在此設伏,倒是個不錯的地方。”
劉寧也是高興地說道:“陛下真是好主意!我估計慕容鮮卑絕對想不到我們尚在緊急撤退之時,還敢組織軍隊進行伏擊。
如果此戰能夠勝利,也必將激發將士們戰勝慕容鮮卑的信心,可謂是一舉多得!”
冉閔聽後,心中高興,而後安排道:
“劉崇將軍,你現在帶領原有將士放棄戰馬,鑽入山林之中,準備好伏擊!”
“是,陛下!”劉崇得令。
“劉寧將軍,你帶領所有征召的兵卒以及傷殘將士和家眷,驅趕戰馬,裝作一副繼續南下的樣子。
若有慕容鮮卑的斥候跟蹤,你隻需將他們趕走便是,不可追擊,裝作一副不想戀戰的樣子即可。”
“是,陛下!”劉寧得令。
兩隊人馬分頭行動,冉閔背著雪晴,走在隊伍的最後方。
大燕騎兵的斥候見到冉閔,遠遠地偵察,卻是不敢靠近。
他們的注意力已經被冉閔完全吸引,卻沒有想到就在一個時辰之前,已有近1000名將士潛入山林之中。
其實這段道路是伏擊的絕佳之處,冉閔可以安排更多的將士進行伏擊,全殲慕容鮮卑追兵。
但是,他又怕新征召的兵卒沒有上過戰場,心理素質過差,萬一弄出點什麽動靜來,暴露了藏身之地,這可就因小失大了。
經過反複考慮,冉閔最終隻安排了原有的1000名老兵。這些老兵作戰多年,經驗豐富,心理素質過硬,是伏擊的合適人選。
果然一番戰鬥,大獲全勝,眾將士們一個個精神抖擻,騎上戰馬,沿著大路,迅速向南而去。
在第二天的黃昏時分,眾將士途經隰城縣(今山西省汾陽市),終於進入到呂梁山脈之中。
呂梁山脈,山大溝深,溝壑縱橫,穀道狹窄。
冉閔派出1000人馬占領山穀兩側的高地,將進出山穀的道路完全封死,同時又令唿延信帶領斥候小隊繼續偵察慕容鮮卑騎兵的動靜。
經過一場伏擊,此時的慕容廣早已被嚇破了膽,僅派出數百名斥候分作多路,繼續偵察追擊冉閔眾部。
而大隊人馬則遠遠地落於其後,距離冉閔部約有100多裏地,生怕再次中了冉閔的埋伏。
一番人員清點,大燕將士共損失了2700多人,還有1000多人身體中箭,身受重傷,但無性命之憂。
慕容廣尋思再三,決定一邊向慕容評報告,一邊拉開雙方之間的距離,一邊派出斥候繼續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