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你不覺得你這話有點耍流氓嘛
讓你當縣令,你開啟商業革命? 作者:江北送傘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站在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來講,他不認為朱棣那樣的人適合做皇帝。
至少現在是的。
客觀來說,朱棣的功績的主要功績不管是通運河、下西洋、永樂大典還是平定草原,那都是永樂七年以後的事情,雖然鄭和已經走了,但是第一次沒迴來之前,也屬於是純投資沒迴報。
就前六年而言,朱棣完全不搞經濟,一直在花錢、屠殺、實行高壓政策。
永樂一朝的功績幾乎都集中在中後期,所以這個時候朱棣做的的確……嘖,說是天怒人怨倒也是不為過。
所以朱允炆哪怕不是為了自己,為了天下百姓,他也想試一試。
正好沐晟不滿朱棣為了岷王的事而訓了他一頓,張三豐又身負師尊遺命,三人算是一拍即合。
除此之外,兩廣地區的其他官員,原本在建文朝吃到了不少紅利,也不滿朱棣的高壓統治,暗地裏和他們通了氣。
最主要的就是大麵上的文官集團了,朱允炆和朱棣這倆皇帝,哪個在位對他們這些文官好,那……真是,嘖,能選錯的人墳頭草都兩米高了。
基於此,朱允炆自信他的贏麵還是蠻大的。
至於鍾年咋看出來的……
嗐,迴去的路上,朱允炆就差把“我現在很開心”掛在臉上了。
鍾年尾隨了一會兒,沒發現什麽有用的信息,考慮到自己時間有限,便直接動身前往岷王府。
也不知道是為了離沐晟遠點還是怎麽著,這新修的岷王府隔了黔國公府少說五百裏地。
當然這對鍾年來說也算不上是個距離,僅僅一個來時辰的時間,多方打聽之下,鍾年來到了民王府……的後門。
嗐,幹這個工作的人,哪能走正門?
當然了,其實鍾年倒也不走後門,主要是後門人少,飛房頂上去不容易被看到。
不出所料,岷王府內此時清一色白布,穿得也好,蓋得也罷,那叫一個素……
鍾年的臉都綠了……他穿了一身墨色的衣服!
不過這倒也無傷大雅,鍾年的目標也不是已經死去的朱楩,而是沐晟口中的三衛的統領。
嚴格來說,說是三衛統領,其實不是一個人……額也不是三個人,而是好多好多個人,隻要是個將官,都算是統領,不過這些統領的代表就是三個衛所的衛指揮使。
這種人並不難找,結合偷聽普通兵士聊天和衣著打扮,鍾年很快便找到了這三人。
鍾年並沒有露麵,隻是找了個機會將一個紙團丟到三人麵前,隨後便頭也不迴地離開了。
鍾年又躲在暗處觀察了一會兒,確認三人都看到了紙團上的內容後,便不再猶豫,徑直趕往廣西。
他就隻是來打探情況的,目的達到了便也沒有了停留的必要。
時間不等人呐。
兩廣的局麵比鍾年想的要好很多,明麵上並沒有什麽風聲,隻是兩廣布政使私下裏和雲南那邊有些書信來往。
鍾年打暈了下人之後,收集了一部分書信,隨後又在民間打探了一日,確認沒有什麽風聲傳出來後,便踏上了迴京之路。
不是他不想做更多,而是時間上的確是不富裕,從廣東承宣布政使司衙門離開之的時候,已經是他離京第五天了。
要說擱尋常的欽差,從金陵走,這會兒估計還沒過湖南呢,但……還是那句話,情況忒也特殊了,那臭老道沒迴雲南,極有可能是直接迴湖北武當搬救兵去了……
鍾年一邊在山川大河間騰挪,一邊輕輕歎了口氣,又提了幾分速度,終於在傍晚前趕迴了京師。
……
皇宮,武英殿。
一眾小太監離開之後,朱棣沒好氣地道:
“不是我說你……進門之前不知道敲門嗎?”
鍾年把手一攤,“你這大門四亮八敞的,我敲個集貿啊?”
朱棣撇了撇嘴,哼道:“你就作罷,估計用不了人來殺朕,朕就先被你嚇死了!”
鍾年活動了一下身體,一邊走到朱棣麵前,取出身上的書信放到了禦案上。
趁著朱棣看信的時間,鍾年抄過朱棣吃了一半的菜肴大快朵頤了起來。
雖然他不吃不喝也不會死,但是不進食的話還是會餓,而且也難受,關鍵是這禦廚坊的手藝也不錯……不吃白不吃嘛,反正……那也不是外人!
朱棣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但也無可奈何,最終選擇用手裏的書信來轉移注意力。
但是這玩意轉移注意力的效果未免也太好了些……
“砰!”
鍾年被嚇了一大跳,抬頭瞅了一眼,心說得虧這是金絲楠木的禦案,換尋常百姓家吃飯的小桌估計這會兒都得讓你拍八瓣了……
朱棣也後知後覺地甩了甩手,但是臉上依然寫滿了憤怒兩個字。
“這群狗娘養的!朕一天天供他們吃供他們喝,他們不思迴報倒也罷了,哪來的臉造反的?!”
“誒~你先等會,就事論事啊,不論人,就你這個供吃供喝的理論……那我得反駁一下,要不算他們盤剝克扣的撥款和雁過拔毛的稅收,就隻算俸祿的話……你不覺得你這話有點耍流氓嘛?”
朱棣本來就因為生氣導致臉色漲紅,這一下……咳咳,看不出來,看不出來,總之是帶點惱羞……
“不是,咱說話得講良心啊!是,我承認,這俸祿是不多,想必那些商賈什麽的那肯定是比不上!但是也比老百姓多多了吧?朕仔細計算過,發給他們的俸祿,完全足夠他們一家七八口吃飽飯、穿暖衣,這還不夠嗎……”
“你歇一邊去吧,先說好啊,我不是替他們喊冤,他們是死不足惜,但是你這想法害得好官那也不在少數,人家青樓逼良為娼,你是逼清為貪啊!
我給你掰扯掰扯哈,先說地方官吧,你剛才說吃、穿足夠,是,沒問題,確實足夠了,算上老父老母和孩子,完全足夠,但你想過沒有,都坐上官了,家裏不用請下人嗎?
你以為誰家的縣太爺都和我一樣親自下廚做飯啊?君子遠庖廚的道理你不是不懂,你讓這些讀書人自己洗衣做飯,你那不是要人命嗎?”
至少現在是的。
客觀來說,朱棣的功績的主要功績不管是通運河、下西洋、永樂大典還是平定草原,那都是永樂七年以後的事情,雖然鄭和已經走了,但是第一次沒迴來之前,也屬於是純投資沒迴報。
就前六年而言,朱棣完全不搞經濟,一直在花錢、屠殺、實行高壓政策。
永樂一朝的功績幾乎都集中在中後期,所以這個時候朱棣做的的確……嘖,說是天怒人怨倒也是不為過。
所以朱允炆哪怕不是為了自己,為了天下百姓,他也想試一試。
正好沐晟不滿朱棣為了岷王的事而訓了他一頓,張三豐又身負師尊遺命,三人算是一拍即合。
除此之外,兩廣地區的其他官員,原本在建文朝吃到了不少紅利,也不滿朱棣的高壓統治,暗地裏和他們通了氣。
最主要的就是大麵上的文官集團了,朱允炆和朱棣這倆皇帝,哪個在位對他們這些文官好,那……真是,嘖,能選錯的人墳頭草都兩米高了。
基於此,朱允炆自信他的贏麵還是蠻大的。
至於鍾年咋看出來的……
嗐,迴去的路上,朱允炆就差把“我現在很開心”掛在臉上了。
鍾年尾隨了一會兒,沒發現什麽有用的信息,考慮到自己時間有限,便直接動身前往岷王府。
也不知道是為了離沐晟遠點還是怎麽著,這新修的岷王府隔了黔國公府少說五百裏地。
當然這對鍾年來說也算不上是個距離,僅僅一個來時辰的時間,多方打聽之下,鍾年來到了民王府……的後門。
嗐,幹這個工作的人,哪能走正門?
當然了,其實鍾年倒也不走後門,主要是後門人少,飛房頂上去不容易被看到。
不出所料,岷王府內此時清一色白布,穿得也好,蓋得也罷,那叫一個素……
鍾年的臉都綠了……他穿了一身墨色的衣服!
不過這倒也無傷大雅,鍾年的目標也不是已經死去的朱楩,而是沐晟口中的三衛的統領。
嚴格來說,說是三衛統領,其實不是一個人……額也不是三個人,而是好多好多個人,隻要是個將官,都算是統領,不過這些統領的代表就是三個衛所的衛指揮使。
這種人並不難找,結合偷聽普通兵士聊天和衣著打扮,鍾年很快便找到了這三人。
鍾年並沒有露麵,隻是找了個機會將一個紙團丟到三人麵前,隨後便頭也不迴地離開了。
鍾年又躲在暗處觀察了一會兒,確認三人都看到了紙團上的內容後,便不再猶豫,徑直趕往廣西。
他就隻是來打探情況的,目的達到了便也沒有了停留的必要。
時間不等人呐。
兩廣的局麵比鍾年想的要好很多,明麵上並沒有什麽風聲,隻是兩廣布政使私下裏和雲南那邊有些書信來往。
鍾年打暈了下人之後,收集了一部分書信,隨後又在民間打探了一日,確認沒有什麽風聲傳出來後,便踏上了迴京之路。
不是他不想做更多,而是時間上的確是不富裕,從廣東承宣布政使司衙門離開之的時候,已經是他離京第五天了。
要說擱尋常的欽差,從金陵走,這會兒估計還沒過湖南呢,但……還是那句話,情況忒也特殊了,那臭老道沒迴雲南,極有可能是直接迴湖北武當搬救兵去了……
鍾年一邊在山川大河間騰挪,一邊輕輕歎了口氣,又提了幾分速度,終於在傍晚前趕迴了京師。
……
皇宮,武英殿。
一眾小太監離開之後,朱棣沒好氣地道:
“不是我說你……進門之前不知道敲門嗎?”
鍾年把手一攤,“你這大門四亮八敞的,我敲個集貿啊?”
朱棣撇了撇嘴,哼道:“你就作罷,估計用不了人來殺朕,朕就先被你嚇死了!”
鍾年活動了一下身體,一邊走到朱棣麵前,取出身上的書信放到了禦案上。
趁著朱棣看信的時間,鍾年抄過朱棣吃了一半的菜肴大快朵頤了起來。
雖然他不吃不喝也不會死,但是不進食的話還是會餓,而且也難受,關鍵是這禦廚坊的手藝也不錯……不吃白不吃嘛,反正……那也不是外人!
朱棣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但也無可奈何,最終選擇用手裏的書信來轉移注意力。
但是這玩意轉移注意力的效果未免也太好了些……
“砰!”
鍾年被嚇了一大跳,抬頭瞅了一眼,心說得虧這是金絲楠木的禦案,換尋常百姓家吃飯的小桌估計這會兒都得讓你拍八瓣了……
朱棣也後知後覺地甩了甩手,但是臉上依然寫滿了憤怒兩個字。
“這群狗娘養的!朕一天天供他們吃供他們喝,他們不思迴報倒也罷了,哪來的臉造反的?!”
“誒~你先等會,就事論事啊,不論人,就你這個供吃供喝的理論……那我得反駁一下,要不算他們盤剝克扣的撥款和雁過拔毛的稅收,就隻算俸祿的話……你不覺得你這話有點耍流氓嘛?”
朱棣本來就因為生氣導致臉色漲紅,這一下……咳咳,看不出來,看不出來,總之是帶點惱羞……
“不是,咱說話得講良心啊!是,我承認,這俸祿是不多,想必那些商賈什麽的那肯定是比不上!但是也比老百姓多多了吧?朕仔細計算過,發給他們的俸祿,完全足夠他們一家七八口吃飽飯、穿暖衣,這還不夠嗎……”
“你歇一邊去吧,先說好啊,我不是替他們喊冤,他們是死不足惜,但是你這想法害得好官那也不在少數,人家青樓逼良為娼,你是逼清為貪啊!
我給你掰扯掰扯哈,先說地方官吧,你剛才說吃、穿足夠,是,沒問題,確實足夠了,算上老父老母和孩子,完全足夠,但你想過沒有,都坐上官了,家裏不用請下人嗎?
你以為誰家的縣太爺都和我一樣親自下廚做飯啊?君子遠庖廚的道理你不是不懂,你讓這些讀書人自己洗衣做飯,你那不是要人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