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鍾年圖窮匕見,南民北遷!
讓你當縣令,你開啟商業革命? 作者:江北送傘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北方尚且不談,遼東苦寒,想要讓百姓自發去那裏種地,無異於癡人說夢!
北方其他地區,從環境上也比南方差得遠,也就山東和河南兩地好些,但是這兩地的人口也並不比江浙少,但是地就那麽大點,自給自足還差不多,完全無法當做國家糧倉!”
鍾年微微一笑,他知道,到了圖窮匕見的時候了。
“現在來講,是這樣沒錯,但如果讓南民北遷呢?”
一聽到“南民北遷”四個字,朱棣的臉色騰地就變了。
“你……你說什麽?南民北遷?這……”
朱棣話說到一半又皺了皺眉頭,道:“倒也不是不行……但,隻怕要用些強製手段,很容易激起民變啊!”
鍾年輕笑道:“這好說,你且聽聽我的計劃。”
鍾年整理了一下語言,輕咳一聲道:“先說好,一點強硬手段都不動用那是不可能的,畢竟北方氣候條件差這是不爭的事實,讓人從江南水鄉一下子遷到黃土高原乃至遼東苦寒之地,百姓肯定不願意!
但……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隻要福利到位,我相信,百姓們還是樂意的。”
朱棣抬手打斷道:“你等會,我沒錢。”
鍾年扯了扯嘴角,沒好氣道:“去一邊去,我為啥說是福利不直接說錢?我能不知道你沒錢嗎?就是有錢到你手裏沒兩天就花光了!”
鍾年雖然和朱棣隻有幾個月的交情,但是對於這位永樂大帝花錢的本事他是門清。
“嘖,你放心好了,不用你出太多錢,主要是農具、耕牛、糧食以及……”
鍾年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沉聲道:“想要讓百姓離開故土,最主要的就是能夠在遷入地給他們營造一種故鄉情懷,這是我們漢人骨子裏麵最渴求的東西,正所謂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很多人忙活一輩子,其實圖的也就是一個家,一個能遮風避雨的家,一個闔家歡樂的家……這一切建立在一個基礎上,那就是他們要有自己的土地!
其實我的目標也就是南方那些沒有地的佃戶!人家有地的人,你費多大勁人也不太可能走,除非一家三畝地十個兒子這樣分不過來的。
我們能說動的也就是那些沒有地的佃戶……就拿……就拿太祖皇帝來說吧,當年為何起事?不就是因為活不下去了嘛?你試想一下,如果當初你朱家有自己的土地,足夠一家人豐衣足食……
估計現在,你,還有你,這會兒還在鳳陽地裏頭除草呢。
所以說,百姓,是懂得知足的,咱們漢族人骨子裏麵是最能吃苦的,隻要有自己的土地,能吃飽,能穿暖,能有個遮風避雨的小屋住著,他就萬萬不會有任何異心。
所以想要既讓這些百姓願意遷移,又不至於造成民變,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北方開墾出來的荒地賜給他們!
百姓一旦有了土地,就算是有了根了,到時候他們萬不會再想著遷迴來,而且你想想,他們原先就是給地主打工的,種出來的糧食都是給地主的,他們也就能混口飯吃,那誰會賣命幹活?
這生產力自然也就上不去,生產力上不去,那賦稅也就上不去,那國家就沒錢,那其他一切建設都會胎死腹中,無他,沒錢。”
說罷,鍾年意味深長地看了朱棣一眼,又道:
“但是一旦農民有了自己的土地,那就完全不一樣了!種出來的糧食除去一小部分上繳朝廷的,再去掉自己一家吃的,甚至還能有剩餘,這部分剩餘百姓就可以拿來賣錢……那百姓有了錢,這生活水平自然也就高了不是嘛。
不僅如此,百姓有了錢,那麽肯定要買東西,這又直接促進了商業的發展,雖然他們剩不了幾個錢,但是如果這些百信的人數以百萬為單位,那對商業的促進不可謂不恐怖,畢竟在此之前,他們對商業發展的貢獻幾乎是零。
商業發展起來之後,那緊跟著商稅也就收得更多,哪怕是三十稅一,對於朝廷來說都是一大筆收入。
不過商業的發展那個就是後話了,先說眼下的,我以為,光給土地不一定夠,最好再減免開墾出來的荒地三年的賦稅,然後……就是朝廷免費租借耕牛、發放農具等等這樣。
最好再讓當地的縣官親自下地耕種……當然,我是說做做樣子,哪怕輪一下出頭,起到一個帶動作用就可以了。
哦對了,雖然說不能直接給錢,但是遷移過程中,百姓的吃喝問題,朝廷得幫忙解決,到了之後還要安排暫住的場所……
如此一來,最多兩年,北方貧瘠地區就能重新煥發生機,三年,百姓可自給自足尚有富餘,最多五年,就可以實現初步的糧食重心轉移。
到了這個時候,就可以進行全麵開海了,到時候即便是南方部分地區改稻為桑,甚至種植其他經濟作物,也不會對百姓生活有什麽衝擊。
不過我說了,這個法子來錢很慢,想要快的,那就是現在放開部分海禁,然後誰跳出來抄誰的家,這個最快了,也……最快樂!”
朱高熾倒沒聽出來兩個“了”的區別,仔細琢磨了半晌後,道:“這樣倒是合理,但……萬一地方上陽奉陰違……”
鍾年輕笑道:“別急啊,我這是一條龍服務,還有後續呢,開海之前,由朝廷組在江南各沿海州縣建織造局,統籌絲綢織造事宜,繅多少絲,產多少綢皆有定數,開海後,由織造局代表當地州縣進行絲綢貿易,賺到錢後再根據各家投入進行分成或者什麽的。”
說到這,鍾年頓了頓,旋即殺氣騰騰地道:“除此之外,富紳走私絲綢者,處極刑,家產充公!”
“如此一來,地方上富紳即便想要改稻為桑,需求就那麽大,他們搞得再多也沒用,反而虧本,就算是有,規模也不會太大,不會造成太惡劣的影響。
此外,像是製瓷局啊、茶葉局啊這些也都可以搞一搞,但是……”
北方其他地區,從環境上也比南方差得遠,也就山東和河南兩地好些,但是這兩地的人口也並不比江浙少,但是地就那麽大點,自給自足還差不多,完全無法當做國家糧倉!”
鍾年微微一笑,他知道,到了圖窮匕見的時候了。
“現在來講,是這樣沒錯,但如果讓南民北遷呢?”
一聽到“南民北遷”四個字,朱棣的臉色騰地就變了。
“你……你說什麽?南民北遷?這……”
朱棣話說到一半又皺了皺眉頭,道:“倒也不是不行……但,隻怕要用些強製手段,很容易激起民變啊!”
鍾年輕笑道:“這好說,你且聽聽我的計劃。”
鍾年整理了一下語言,輕咳一聲道:“先說好,一點強硬手段都不動用那是不可能的,畢竟北方氣候條件差這是不爭的事實,讓人從江南水鄉一下子遷到黃土高原乃至遼東苦寒之地,百姓肯定不願意!
但……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隻要福利到位,我相信,百姓們還是樂意的。”
朱棣抬手打斷道:“你等會,我沒錢。”
鍾年扯了扯嘴角,沒好氣道:“去一邊去,我為啥說是福利不直接說錢?我能不知道你沒錢嗎?就是有錢到你手裏沒兩天就花光了!”
鍾年雖然和朱棣隻有幾個月的交情,但是對於這位永樂大帝花錢的本事他是門清。
“嘖,你放心好了,不用你出太多錢,主要是農具、耕牛、糧食以及……”
鍾年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沉聲道:“想要讓百姓離開故土,最主要的就是能夠在遷入地給他們營造一種故鄉情懷,這是我們漢人骨子裏麵最渴求的東西,正所謂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很多人忙活一輩子,其實圖的也就是一個家,一個能遮風避雨的家,一個闔家歡樂的家……這一切建立在一個基礎上,那就是他們要有自己的土地!
其實我的目標也就是南方那些沒有地的佃戶!人家有地的人,你費多大勁人也不太可能走,除非一家三畝地十個兒子這樣分不過來的。
我們能說動的也就是那些沒有地的佃戶……就拿……就拿太祖皇帝來說吧,當年為何起事?不就是因為活不下去了嘛?你試想一下,如果當初你朱家有自己的土地,足夠一家人豐衣足食……
估計現在,你,還有你,這會兒還在鳳陽地裏頭除草呢。
所以說,百姓,是懂得知足的,咱們漢族人骨子裏麵是最能吃苦的,隻要有自己的土地,能吃飽,能穿暖,能有個遮風避雨的小屋住著,他就萬萬不會有任何異心。
所以想要既讓這些百姓願意遷移,又不至於造成民變,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北方開墾出來的荒地賜給他們!
百姓一旦有了土地,就算是有了根了,到時候他們萬不會再想著遷迴來,而且你想想,他們原先就是給地主打工的,種出來的糧食都是給地主的,他們也就能混口飯吃,那誰會賣命幹活?
這生產力自然也就上不去,生產力上不去,那賦稅也就上不去,那國家就沒錢,那其他一切建設都會胎死腹中,無他,沒錢。”
說罷,鍾年意味深長地看了朱棣一眼,又道:
“但是一旦農民有了自己的土地,那就完全不一樣了!種出來的糧食除去一小部分上繳朝廷的,再去掉自己一家吃的,甚至還能有剩餘,這部分剩餘百姓就可以拿來賣錢……那百姓有了錢,這生活水平自然也就高了不是嘛。
不僅如此,百姓有了錢,那麽肯定要買東西,這又直接促進了商業的發展,雖然他們剩不了幾個錢,但是如果這些百信的人數以百萬為單位,那對商業的促進不可謂不恐怖,畢竟在此之前,他們對商業發展的貢獻幾乎是零。
商業發展起來之後,那緊跟著商稅也就收得更多,哪怕是三十稅一,對於朝廷來說都是一大筆收入。
不過商業的發展那個就是後話了,先說眼下的,我以為,光給土地不一定夠,最好再減免開墾出來的荒地三年的賦稅,然後……就是朝廷免費租借耕牛、發放農具等等這樣。
最好再讓當地的縣官親自下地耕種……當然,我是說做做樣子,哪怕輪一下出頭,起到一個帶動作用就可以了。
哦對了,雖然說不能直接給錢,但是遷移過程中,百姓的吃喝問題,朝廷得幫忙解決,到了之後還要安排暫住的場所……
如此一來,最多兩年,北方貧瘠地區就能重新煥發生機,三年,百姓可自給自足尚有富餘,最多五年,就可以實現初步的糧食重心轉移。
到了這個時候,就可以進行全麵開海了,到時候即便是南方部分地區改稻為桑,甚至種植其他經濟作物,也不會對百姓生活有什麽衝擊。
不過我說了,這個法子來錢很慢,想要快的,那就是現在放開部分海禁,然後誰跳出來抄誰的家,這個最快了,也……最快樂!”
朱高熾倒沒聽出來兩個“了”的區別,仔細琢磨了半晌後,道:“這樣倒是合理,但……萬一地方上陽奉陰違……”
鍾年輕笑道:“別急啊,我這是一條龍服務,還有後續呢,開海之前,由朝廷組在江南各沿海州縣建織造局,統籌絲綢織造事宜,繅多少絲,產多少綢皆有定數,開海後,由織造局代表當地州縣進行絲綢貿易,賺到錢後再根據各家投入進行分成或者什麽的。”
說到這,鍾年頓了頓,旋即殺氣騰騰地道:“除此之外,富紳走私絲綢者,處極刑,家產充公!”
“如此一來,地方上富紳即便想要改稻為桑,需求就那麽大,他們搞得再多也沒用,反而虧本,就算是有,規模也不會太大,不會造成太惡劣的影響。
此外,像是製瓷局啊、茶葉局啊這些也都可以搞一搞,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