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五,小雨,朱棣帶著朱瞻基來蹭飯,狠狠地邀了一波功,入夜,鍾年帶著幾個衙役再次查抄了一家賭坊。


    在鍾年的調查當中,江寧縣所有的大型賭坊應該已經全部落網了,剩下一些小型賭坊,十幾二十幾個人的那種,就很好辦了。


    四月初六,雨還未停,鍾年趁著這個機會將其餘一些隱蔽在地下或者酒樓當中的中小型賭坊全部一網打盡,由於在一個酒樓當中出手被百姓看到,鍾年還意外獲得了一個武神的稱號。


    鍾年倒也不謙虛,因為如果隻論武藝,他配得上這個稱號。


    當然了,如果是戰神那肯定是不行的,首先,在大明,戰神屬於是一個貶義詞……雖然朱祁鎮還沒出生,但是李景隆那可也是大明戰神來著……


    除此之外,鍾年自認武藝高超,但是讓他帶兵打仗肯定是不行的,戰神可不能有勇無謀,他雖然也不是沒腦子,但是帶兵肯定是不行的。


    戰場上,個人武藝的影響力就很小了,雖然身負北冥神功,以一敵百是能做到,但是五百、一千呢?那當然是有多遠跑多遠。


    但是不管怎麽說,這武神的名頭是沒跑了。


    經此一“役”,鍾年名聲大噪,在江寧縣,再也沒有誰敢違背他的意思,另外他對百姓也是真的好,所以百姓們也都以有鍾年這樣的大老爺而自豪。


    因此,四月初七,收稅進行的異常順利。


    天色剛剛破曉,蒙蒙的亮光悄然彌漫。


    剛剛被細雨衝刷過的天空是一片深邃的藍,微微泛著些許粉紅。


    在這朦朧的光線中,萬物都顯得格外柔和,樹葉上的露珠晶瑩剔透,隨著微風的吹拂輕輕顫動。


    風並沒有停下腳步,隨著流光來到了江寧縣的小縣衙,帶來了遠山淡淡的的花香和濕潤的泥土氣息。


    人們緩緩睜開雙眼,迎接著這嶄新的一天。


    這一天注定是不同尋常的。


    二十世紀的華夏國有這樣一句話,叫做“收稅靠腿,宣傳靠嘴。”


    這是因為那個時候經濟發展水平並不高,稅收征管主要依靠稅務人員走街串巷上門去收。


    後來建成了全國統一的電子稅務局,納稅人足不出戶網上“報稅”,並且逐步實現了信息係統自動提取數據、自動計算稅額、自動生成申報,隻需要納稅人確認或者補正之後就可以線上提交。


    在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之後,收稅變成了一件很簡單的事。


    當然,這裏的簡單指的是已經算好了賬的稅收起來簡單,算不好的……那就說來話長了。


    鍾年以前是自由職業,稿費下發的時候就已經將個人所得稅扣掉了,所以他並不怎麽了解這些東西。


    但是好在這個時代也沒辦法線上收稅,還是得線下跑腿。


    然而,眾所周知,鍾年是很懶很懶的,除了半夜查抄賭坊以外,他就沒加過班,就是正常上班都要打個瞌睡哦。


    那咋辦呢?


    參考一下農稅是怎麽收的唄!


    早在布告發出的當天,鍾年就派了幾十個衙役分成十幾個小組,每個組配一個書吏,然後前往各大商業聚集區域進行通知和統計。


    鍾年很早之前就專門劃出了幾條街道用於做生意,因此除掉賣糖葫蘆和糖人這一類的流動商人,絕大多數的商人都是有一個固定地點的。


    因此還是很好統計的。


    第一點,根據商品交易額收稅,比例早就列出來,十稅一,也就是每交易十貫錢就收一貫錢的稅。


    第二點,占地稅,很好理解,就是根據店鋪所占麵積進行收稅。


    第三點,對沒有房屋但是占地的商行收取地皮稅。


    第四點,對借用倉庫或者場地用於存放貨物收取的租賃稅。


    當然了,後麵三點其實都可以概括為場地稅,都是差不多的東西,隻不過建造了房屋的就要多收一些,隻是借用的倉庫就少收一些。


    因為場地稅是一直都要交的,所以哪怕鍾年忘了在布告欄上寫,那些商人也並沒有多少反應,因為他們知道鍾年是不可能害他們的。


    很快,第一波迴報就來了,首先,鍾年手握聖旨,大手一揮,直接取消江寧縣範圍的“勾軍”和“清軍”政策,並暫時取消軍戶製度。


    怎麽說呢,這要是朱元璋在位,鍾年的九族已經升天了,百分百的。


    就是朱棣也被他氣得夠嗆,得到消息的時候直接昏死了過去,後來朱高熾好說歹說才打消了他下旨的念頭。


    為什麽反應這麽大呢?


    首先,啥是“勾軍”和“清軍”呢?


    這個就要從朱老板開始說起了,明朝的兵製相比之前各朝各代有了很大的變革,創立了獨具特色的衛所製度。


    衛所製度的特點是:皇帝獨攬軍事大權,全國各重要州縣設立衛所,給養仰賴屯田。


    最大的特點在於最後這個給養仰賴屯田上麵。


    也就是所謂的屯田製,


    按規定,邊境的軍士三份用作守城,七分屯種,內地則是二分守城,八分屯種。


    也就是每一個士兵給一塊地,給你耕牛、農具、種子,讓你種地。


    就是說不打仗的時候,就留下兩三成的將士守城去,其他人去種地,打仗的時候就所有人一塊上。


    另外朱老板還有一個補助手段,稱作商屯,也就是讓商人在邊境招募人手開荒,開墾的荒田歸商人所有,但是需要繳納糧食,用來補充邊境的軍糧。


    避免有時候一打打一年,沒人種地,糧食不夠用。


    接下來就是衛所製度的前置核心了,它就是軍戶製!


    這要是朱老板辦的最沒腦子的事情了。


    雖然說他幹的沒腦子的事挺多的,但是再離譜也不會有這個離譜。


    而勾軍和清軍正是和這個製度息息相關。


    軍戶製前麵也提到過了,凡是跟隨朱老板“起事”的老兵和歸降他的元軍以及那些年被他強征入軍的人還有他們的家屬,這一大幫子人全部編入軍戶,修造軍戶圖籍。


    然後,這些人和這些人的後代,就永遠都要當兵了。


    雖然後來軍戶製遭到破壞,但是在明初是非常嚴格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讓你當縣令,你開啟商業革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北送傘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北送傘人並收藏讓你當縣令,你開啟商業革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