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二百文一升,三百文一鬥
讓你當縣令,你開啟商業革命? 作者:江北送傘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日,又到了正常上班的日子,鍾年早上來到衙門大堂,先是坐在明鏡高懸匾額下麵的凳子上打了卡,隨後簡單的審理了兩件民案,確定沒有人告狀了之後,便迴到後院換了衣服,從後門匆匆離開了縣衙。
雖然馬彪的案子很重要,但是目前這個節點,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就是春耕。
在大明朝,春耕秋收那是地方官員最重視的兩件事情。
哪怕是再懶再不負責任的官員,也會把這兩件事當成自己的頭等大事來抓。
因為除了洪武一朝以外,其他的時候,隻要你把春耕和秋收抓好了,讓老百姓不至於餓死,稅收能交上去,那你就算是懶一點,不審案子,隻要不出大錯,上麵也不會怪罪下來。
朱棣那天之所以那麽生氣,主要是江寧縣乃是應天府的副郭,江寧縣的最南邊距離應天府不過十餘裏。
鍾年在他眼皮子底下朝九晚五,他當然氣得不行。
不然,平心而論,鍾年去年的秋收工作是做的極好的。
按理說,鍾年作為一縣父母官,理應把江寧縣五十五個鄉和一百四十八個裏全都巡視一遍。
但是鍾年才沒有那麽多閑工夫,大部分地方他都是吩咐範文宇去的。
他隻是將幾個大鄉巡視一遍,提提建議,對於他來說,目前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把秦淮河畔的這種不合理的現象給鏟除。
秦淮河北岸是上元縣,南岸是江寧縣,上元縣的勾欄文化要比上元縣更加豐富一些,因為上元縣的縣令本身也是一個愛好風花雪月的人,常年混跡風月場所,但是因為春耕和秋收這兩點工作做得也還不錯,所以上麵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江寧縣這邊,因為鍾年本身是抵製這些東西的,所以手下的衙役和和他合作的一些富商都很少往來於此,因此就稍顯落寞。
秦淮河南岸,有兩片大的瓦舍,一共五家酒樓,十四家青樓,六家勾欄,還有鍾年尚未摸清的數量的賭坊。
酒樓倒是還好,鍾年沒有動他們的想法,最多就是打壓一下。
因為雖然人家酒樓當中也有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特殊服務,但是整體上來說還是屬於正當的餐飲場所。
當然了,如果按照法律來算,明法是允許開設勾欄和青樓的,說白了人家嫖娼也是合法的。
先別管上不上得了台麵,但是人家可沒有違法亂紀。
但是話又說迴來了,法律沒說不允許開勾欄和青樓,也沒說允許,這就看鍾年怎麽操作了。
如果鍾年能夠找到他們違法亂紀的地方切入,那就可以合理的將他們鏟除。
為什麽說酒樓就不可以,但是勾欄和青樓可以呢,因為酒樓是大眾所需要的,有一些便宜些的酒樓,便是普通百姓在宴請的時候也會去坐一坐,並不是隻屬於中上層社會的娛樂場所,如果要動的話,是沒有助力的。
反觀勾欄和青樓,平民老百姓沒有人會往這裏來的。
但是勾欄和青樓又有些不太一樣,去青樓的人十有八九都是為了“田力女強女愛”,勾欄就要文雅一些,大家雖然目的不純,但是動作上麵還是比較矜持的。
還有文人作詩,小娘子唱曲兒呢。而且就算有那種服務,一般也不會在個勾欄裏麵,一般都是情投意合的小“情侶”手挽著手找個地開房。
因此鍾年的安排是,先把賭坊全部掃除,然後是青樓,勾欄的話,他甚至想要改造一下,因為市民們生活水平好了之後,娛樂場所是必不可少的,不然,百姓們都不娛樂,他縣衙的資金去哪裏搞呢?
等到把商業搞起來就可以合理的收收商稅了,當然,這個得跟朱老四商量好。
快走到烏衣巷的時候,鍾年吩咐身後的眾人全都下得馬來,僅僅帶了兩個人走進了烏衣巷,其餘眾人則是喬裝成普通遊客三三兩兩的在附近遊蕩著。
在烏衣巷的最東頭,有一家梨園,叫做怡紅苑。
這也是鍾年此次的目標之一。
梨園也就是戲院,唱戲的地方。
明朝的的戲劇文化是非常豐富的,主要表現在傳奇戲曲和雜劇的發展上。
雜劇就是從元雜劇繼承發展過來的,傳奇戲曲就比如明初五大傳奇(《琵琶記》與荊、白、拜、殺)這樣子,這五大傳奇也被稱作雜劇時代向傳奇時代轉變的標誌。
但是明初還是以雜劇為主,傳奇戲曲很少甚至幾乎沒有,一直到朱瞻基那小子的宣德年間,盛世降臨,才開始出現局部的傳奇戲曲,一直到成化帝的時候,才開始發出現在大眾的視野當中。
因此,鍾年等三人走進怡紅苑的時候,戲台上麵演的正是元朝四大名劇之一的,感天動地《竇娥冤》。
這陣子,戲台上演的是張驢兒父子要強娶蔡婆婆和竇娥。
鍾年對著身後的兩人做了個手勢,示意兩人先隨便找個地方坐下聽曲。
來的路上,鍾年已經將自己的計劃跟他們詳細的說過兩遍了,所以他們很自然的找了一個沒人的位子坐了下來。
鍾年所在的位置要離戲台近一些,那張桌子上已經有了兩個人。
那兩人見鍾年坐過來,隻是微微皺皺眉,但是並沒有說什麽。
鍾年不由得感歎了一句,係統給的易容麵具還真好用,他這個青天大老爺在自己治下的縣裏竟然沒有被認出來。
看了一會,鍾年突然開口道,“二位仁兄,這花雕酒幾文錢一升啊?”
那二人聞言抬了抬眼睛看了看鍾年,其中一人不動聲色地說道,“二百文一升,三百文一鬥。”
鍾年又道,“那給我來六鬥又六升。”
那二人對視一眼,隨後其中一人站起身來,去和旁邊一個管事的人不知道說了些什麽,隨後便對著鍾年招了招手,示意他跟上,並向戲台東邊的一個小門走去。
鍾年急忙起身跟上,同時在轉身的一瞬間對著那兩個衙役使了個眼色,示意他們見機行事。
雖然馬彪的案子很重要,但是目前這個節點,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就是春耕。
在大明朝,春耕秋收那是地方官員最重視的兩件事情。
哪怕是再懶再不負責任的官員,也會把這兩件事當成自己的頭等大事來抓。
因為除了洪武一朝以外,其他的時候,隻要你把春耕和秋收抓好了,讓老百姓不至於餓死,稅收能交上去,那你就算是懶一點,不審案子,隻要不出大錯,上麵也不會怪罪下來。
朱棣那天之所以那麽生氣,主要是江寧縣乃是應天府的副郭,江寧縣的最南邊距離應天府不過十餘裏。
鍾年在他眼皮子底下朝九晚五,他當然氣得不行。
不然,平心而論,鍾年去年的秋收工作是做的極好的。
按理說,鍾年作為一縣父母官,理應把江寧縣五十五個鄉和一百四十八個裏全都巡視一遍。
但是鍾年才沒有那麽多閑工夫,大部分地方他都是吩咐範文宇去的。
他隻是將幾個大鄉巡視一遍,提提建議,對於他來說,目前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把秦淮河畔的這種不合理的現象給鏟除。
秦淮河北岸是上元縣,南岸是江寧縣,上元縣的勾欄文化要比上元縣更加豐富一些,因為上元縣的縣令本身也是一個愛好風花雪月的人,常年混跡風月場所,但是因為春耕和秋收這兩點工作做得也還不錯,所以上麵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江寧縣這邊,因為鍾年本身是抵製這些東西的,所以手下的衙役和和他合作的一些富商都很少往來於此,因此就稍顯落寞。
秦淮河南岸,有兩片大的瓦舍,一共五家酒樓,十四家青樓,六家勾欄,還有鍾年尚未摸清的數量的賭坊。
酒樓倒是還好,鍾年沒有動他們的想法,最多就是打壓一下。
因為雖然人家酒樓當中也有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特殊服務,但是整體上來說還是屬於正當的餐飲場所。
當然了,如果按照法律來算,明法是允許開設勾欄和青樓的,說白了人家嫖娼也是合法的。
先別管上不上得了台麵,但是人家可沒有違法亂紀。
但是話又說迴來了,法律沒說不允許開勾欄和青樓,也沒說允許,這就看鍾年怎麽操作了。
如果鍾年能夠找到他們違法亂紀的地方切入,那就可以合理的將他們鏟除。
為什麽說酒樓就不可以,但是勾欄和青樓可以呢,因為酒樓是大眾所需要的,有一些便宜些的酒樓,便是普通百姓在宴請的時候也會去坐一坐,並不是隻屬於中上層社會的娛樂場所,如果要動的話,是沒有助力的。
反觀勾欄和青樓,平民老百姓沒有人會往這裏來的。
但是勾欄和青樓又有些不太一樣,去青樓的人十有八九都是為了“田力女強女愛”,勾欄就要文雅一些,大家雖然目的不純,但是動作上麵還是比較矜持的。
還有文人作詩,小娘子唱曲兒呢。而且就算有那種服務,一般也不會在個勾欄裏麵,一般都是情投意合的小“情侶”手挽著手找個地開房。
因此鍾年的安排是,先把賭坊全部掃除,然後是青樓,勾欄的話,他甚至想要改造一下,因為市民們生活水平好了之後,娛樂場所是必不可少的,不然,百姓們都不娛樂,他縣衙的資金去哪裏搞呢?
等到把商業搞起來就可以合理的收收商稅了,當然,這個得跟朱老四商量好。
快走到烏衣巷的時候,鍾年吩咐身後的眾人全都下得馬來,僅僅帶了兩個人走進了烏衣巷,其餘眾人則是喬裝成普通遊客三三兩兩的在附近遊蕩著。
在烏衣巷的最東頭,有一家梨園,叫做怡紅苑。
這也是鍾年此次的目標之一。
梨園也就是戲院,唱戲的地方。
明朝的的戲劇文化是非常豐富的,主要表現在傳奇戲曲和雜劇的發展上。
雜劇就是從元雜劇繼承發展過來的,傳奇戲曲就比如明初五大傳奇(《琵琶記》與荊、白、拜、殺)這樣子,這五大傳奇也被稱作雜劇時代向傳奇時代轉變的標誌。
但是明初還是以雜劇為主,傳奇戲曲很少甚至幾乎沒有,一直到朱瞻基那小子的宣德年間,盛世降臨,才開始出現局部的傳奇戲曲,一直到成化帝的時候,才開始發出現在大眾的視野當中。
因此,鍾年等三人走進怡紅苑的時候,戲台上麵演的正是元朝四大名劇之一的,感天動地《竇娥冤》。
這陣子,戲台上演的是張驢兒父子要強娶蔡婆婆和竇娥。
鍾年對著身後的兩人做了個手勢,示意兩人先隨便找個地方坐下聽曲。
來的路上,鍾年已經將自己的計劃跟他們詳細的說過兩遍了,所以他們很自然的找了一個沒人的位子坐了下來。
鍾年所在的位置要離戲台近一些,那張桌子上已經有了兩個人。
那兩人見鍾年坐過來,隻是微微皺皺眉,但是並沒有說什麽。
鍾年不由得感歎了一句,係統給的易容麵具還真好用,他這個青天大老爺在自己治下的縣裏竟然沒有被認出來。
看了一會,鍾年突然開口道,“二位仁兄,這花雕酒幾文錢一升啊?”
那二人聞言抬了抬眼睛看了看鍾年,其中一人不動聲色地說道,“二百文一升,三百文一鬥。”
鍾年又道,“那給我來六鬥又六升。”
那二人對視一眼,隨後其中一人站起身來,去和旁邊一個管事的人不知道說了些什麽,隨後便對著鍾年招了招手,示意他跟上,並向戲台東邊的一個小門走去。
鍾年急忙起身跟上,同時在轉身的一瞬間對著那兩個衙役使了個眼色,示意他們見機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