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一條烏衣巷,半部六朝史。”這話是一點也不誇張。


    烏衣巷,乃是南京夫子廟以南的一條幽靜、狹小的巷子,曆史悠久。


    三國時期,這裏乃是吳國戍守石頭城的部隊的營房所在地。


    有一句很有名的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很多人都聽過,但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它的前兩句。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此詩出自劉禹錫的《烏衣巷》。寫的便是這裏了。


    朱雀橋便位於這座小巷子的背麵,千年來屹立於秦淮河之上。


    之所以叫它烏衣巷,在劉禹錫的詩句裏麵便有提示,“王謝”指的便是晉代兩大超級門閥,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


    而這兩家的宅第都在這裏。


    由於這兩族子弟都喜歡穿烏衣以顯示身份的尊貴,因此這裏便被稱為烏衣巷。


    也因此,這烏衣巷的青石板上,曾經走過書聖王羲之、“章草第一”王獻之、才女謝道韞、北府兵主謝安、山水派詩歌鼻祖謝靈運以及東晉士族最後的榮耀——謝玄。


    這一日,煙雨如絲,如夢如幻。


    雨滴輕輕拍打在路麵上,發出清脆的聲響,濺起一片片水花。周圍的古典建築在雨中顯得更加古樸典雅,青瓦白牆被雨水洗的更加明亮。


    迎麵而來的則是一個尚不為世人所知的江寧縣縣令——鍾年。


    世人皆知,秦淮河兩岸乃是出了名的消金窟,便是柳下惠複生,來到這,也得丟下二十兩銀子。


    白天,清一色的江南煙火氣,小橋流水人家,盡顯旖旎的江南水鄉風光。


    到了夜晚嘛……如果僅僅隻用四個字形容,那便是夜夜笙歌。


    當然,這個笙正不正經,那就說不準了。


    酉時以後,走在河岸邊,甚至都不需要豎起耳朵傾聽,隨隨便便就能聽到一些令人麵紅耳赤的聲音。


    當然了,偶爾也能聽到有小娘子唱曲的聲音,隻不過這反倒並不是主流。


    因為別說是聽曲了,大部分的人僅僅隻是聽這些小娘子調情兩句便已經天雷勾地火,提槍上陣了。


    很少有人能堅持到聽曲。


    當然,也有完事之後再聽曲的,那就另當別論了。


    除去這些紙醉金迷,這一條金淮河卻也見證了無數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恨情仇,想那秦淮八豔在這裏又留下了多少淒婉的故事?


    然而這一切,鍾年都沒有興趣去探究。


    他來這裏,隻是為了幫丫丫買一些胭脂水粉。


    因為這裏,距離縣衙實在是太近了。


    有多近呢?


    後梁貞明三年(917),楊吳政權將原本的上元縣分析,拆分為上元、江寧二縣,兩縣縣衙位於同一座城池,同時兩縣以秦淮河為界河。


    秦淮河以北為上元縣,河南為江寧縣。


    但是有趣的是,這個時候的上元縣衙位置不變,但是這裏已經變成了江寧縣,而新建的江寧縣衙卻在河北,也就是上元縣內。


    此後一千年間,上元、江寧兩縣始終同城而治,但是由於管理不便,因此兩座縣衙的位置屢有變動,到明朝洪武年間,江寧縣縣衙的位置距離這條烏衣巷僅僅隻有一街之隔……


    鍾年手裏麵提著數個木盒子,是他從烏衣巷和胭脂巷兩家胭脂鋪子買來的胭脂,這幾個盒子足足價值三貫大錢!


    什麽概念,就是鍾年一個半月的俸祿。


    當然了,鍾年每次迴去都跟丫丫說隻用了五百文錢。


    而丫丫又不方便出門,更不可能來秦淮河畔這種地方,所以自然不知道她家公子一直在“騙”她,當然,這也不叫騙吧,這應該叫善意的謊言。


    用鍾年的話說就是,“苦了我可以,但是不可以苦了我家丫丫。”


    鍾年撐著一把油紙傘,看著煙雨中的秦淮河,如織的遊人乘坐著畫舫遊蕩其中,無數絕色的女子在船頭搔首弄姿。


    鍾年微微歎了一口氣,喃喃道,“任重而道遠啊。”


    盡管這樣的秦淮河有著千重浪漫,萬種風情,然而,這不是鍾年想要的盛世。


    鍾年不期望這天下能如自己所願,那是朱棣、朱高熾、朱瞻基的事情,和他沒有關係,但是他也希望,能夠將自己的江寧縣,打造成一個如烈火烹油般的盛世。


    但是,這紙醉金迷的秦淮河,是絕對不應該存在的。


    隻是這秦淮河的水很深,還不是他一個小小的七品縣令能夠攪和的,更何況,河對岸乃是上元縣,還不歸他管。


    鍾年再次無奈地歎了一口氣,便決定往家走,想來丫丫已經做好了可口的飯菜等著他迴家了,好不容易休沐一迴,當好好陪一陪家人才是。


    “嗯?這是……”


    鍾年突然眯了眯眼,隨後一個閃身,消失在了原地。留下了一臉錯愕的眾多遊客。


    等到鍾年再次出現時,他已經爬到了一家名為紅袖招的青樓的屋頂了。


    他輕輕地將木盒放在翹起的瓦片上,隨後邁著貓步緩緩向下摸索著。


    在他身下的屋子裏麵傳出了斷斷續續的交談聲,但是在鍾年開啟了順風耳之後,他還是聽得很清晰。


    “千戶大人,您可一定要幫咱這個忙啊,不然咱可都是活不下去了啊!”


    “是啊千戶大人,那小子當真是不把朝廷放在眼裏。”


    “千戶大人,不但是我們幾個苦不堪言,便是這城中的百姓也是又怒不敢言啊。”


    過了一會,一個更加粗獷的聲音響起,“我看不對吧,這江寧縣可比以前要繁華的緊呐,能讓你們這麽痛恨,想來這也應該是一個大大的清官呐。”


    先前開口的幾人急忙又道,“千戶大人,不是這樣的,您看到的都是假象,這些商販和那什麽狗屁環衛工,都是那鍾年花錢請來做戲的!”


    “可是那鍾年不過一個七品縣令,哪裏來的那麽多俸祿啊?”


    “千戶大人,是這樣的,那鍾年不顧朝廷法度,與民爭利,侵占百姓田土,與商人爭利,強行搶奪商人的收益,誰要是不從,在這江寧縣,連買賣都不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讓你當縣令,你開啟商業革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北送傘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北送傘人並收藏讓你當縣令,你開啟商業革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