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皇帝老兒就給那麽點錢,誰愛加班誰加去!
讓你當縣令,你開啟商業革命? 作者:江北送傘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永樂六年春。
隨著空氣中的溫度漸漸升高,應天府的南郊呈現出一片祥和的景象,樹枝上新生的的綠葉,嫩芽裏蘊含的生命力,還有鳥兒歡快的歌聲,無不讓人感受到勃勃的生機。
此時距離那場恐怖的靖難已經過去了整整六年了。
這六年來,建文一朝的忠臣義士已經徹底的銷聲匿跡,《太祖實錄》也被永樂帝一改再改,那些靖難的功臣們是老的老,死的死,寧王朱權也已經在南昌紮下了根,雞鳴寺裏麵的那個穿著黑衣的老和尚也已經開始開壇講經了。
那段昏暗的歲月,徹底的成為了曆史。
應天府,江寧縣。
晚日已照城郭,可這大街小道上卻依然是熙熙攘攘,從商鋪裏、從小攤上傳來的叫賣聲不絕於耳。
此時在貫通南北城門的大街上,一個身形魁梧,胡須黑白摻雜的老者背著手走在大街上。
這老者身穿一身深褐色的麻衣,眉頭緊鎖,時不時地抬頭看一眼兩邊的商鋪,但是眼中的神色卻是更加的複雜。
但是饒是如此,也難以掩蓋他身上的那一股霸氣!
當然,如果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那不是霸氣,那是王者之氣!
在這老頭身後,跟著一個同樣身穿布衣的小孩子。
這小孩子大概也就八九歲的樣子,長相和那老頭有著八九分相似,顯然是那老頭的孫子。
這孩子並沒有像街上其他這麽大小的小孩一樣牽著爺爺的手,而是學著他爺爺的樣子背著手,抬著頭,左瞧瞧,右看看,頗為神氣!
突然,那孩子對著前麵的老頭喊了一聲,“爺爺,爺爺,你快看,那縣衙為什麽這麽早就放衙了呀?”
那老頭聞言迴頭瞧了一眼。
那衙門口圍滿了人,但是縣衙的大門上已經掛了一個木牌子,上寫“放衙”兩個大字。
那老頭隻是瞧了一眼,隨後就繼續往前走去,同時漫不經心地道,“可能是那家的人有什麽事吧!”
突然,他像是想起了什麽似的,停下了腳步,同時扭頭向後看去。
在他身後,那小孩子哦了一聲,也沒有多問,但是走著走著,突然發現前麵那寬闊的脊背不動了,他來不及躲閃,直接撞了上去。
“哎喲,好疼啊,爺爺你幹嘛呀?”
那老頭沒有迴答他,隻是扔下一句,“猴崽子,跟我過來。”隨後便大步朝著那衙門口走去。
那衙役在將那塊木牌掛上後,大喊道,“申時(下午三點到五點)已過,今日放衙,若有要事,明日趕早!”
那一圈百姓聞言也是轉頭離去,各迴各家,各找各媽。仿佛已經習慣了這樣,又似乎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
但是真是這樣嗎?這可是大明朝啊!
大明朝的皇帝除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以外,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卷!
太祖朱元璋是這樣,當今聖上永樂帝是這樣,未來的仁宗、宣宗乃至代宗、憲宗都是這樣!幾乎除了那位大名鼎鼎的明堡宗,就沒有一個不卷的!
後麵的那些還幹點人事,都隻是自己卷,但是開國這兩位,洪武大帝和永樂大帝這兩位可不管那些。
我身為皇帝,我都這麽能幹,你下麵的大臣怎麽能偷懶呢?
因此從朱元璋開始,就製定了十分嚴苛的考勤製度,要求所有的官員都和自己一樣勤政愛民,當然,欽天監這個除外。
雖然後麵朱允炆將其放寬了些,沒有那麽的嚴苛,但那也是因為隔輩傳,有代溝。
朱棣就不一樣了,這位和老朱那叫一個像,剛上台,賞罰完了之後,就把老朱的這一套給學來了。
因此這永樂一朝的官員那也是相當的苦逼,起的比那湯穀的金雞還要早,睡得比那看門的黑狗還晚,幹的比那耕地的老牛還多。
中央這樣,那地方的官員也不敢亂來,絕大多數也都勤於政事。
但是這江寧縣就有點兩樣!
一般地方的衙門處理政務都得幹到酉時(下午五點到七點),像是應天府周圍這些人口密集的縣城,甚至能幹到戌時(七點到九點)!
畢竟這些地方的人口數量龐大,僅僅江寧一縣就有兩萬五千戶,人口超過十萬。
這麽大的縣城,每天發生的矛盾那是數不勝數,就是一天幹十八個小時也不一定能幹完!
經常就有縣官一手拿著幹糧,一手拿著驚堂木辦案!
但是即便這樣,也隻能說得上是勤勞能幹,也還達不到勤政愛民的高度。
畢竟,上麵那位,每天批閱奏折批到子時(晚上十一點到第二天一點)!忙的時候,醜時都還拿著筆!
這位倒好,才剛過申時,就……就放衙了?
那老頭盯著放衙兩個字,唿吸變得有些急促,臉色鐵青。
終於,這老頭在深深的吐出兩口氣之後,抬腳朝著衙門口走去,一把扯下了那塊木牌,推開了緊閉著的縣衙大門。
大門剛剛被推開,一個坐在椅子上看書的衙役急忙起身攔住了他。
但是這衙役見著老頭霸氣側漏,明顯不是一般人,因此很是溫和地道,“老先生,衙門已經放衙了,有什麽事情,請您明天再來。”
豈料這老頭根本不上道,怒斥道,“如今不到酉時,你江寧縣怎敢放衙?難道不知朝廷法度嗎?”
那衙役聞言一愣,像是被他的氣勢給嚇到了,也像是被他的話給驚到了,一時竟說不出話來。
老頭也不搭理他,抬腳就往裏走。
那衙役忙道,“老先生,這都是我們縣令定下來的,我們也隻是按規矩辦事,您就別難為我們了。”
這話說的已經很委婉了,但是這老頭兀自不鳥他,道,“你們縣令在何處,把他給我……咳咳,我要找他問話。”
那衙役道,“這個,老先生有所不知,我們的縣令已經迴家吃飯去了……”
那老頭聞言,一雙虎目瞪得溜圓,怒道“庶子!敢爾?人家縣太爺每天處理政務都處理到酉時,他申時放衙也就算了,竟然不在衙內,迴家吃飯?”
那衙役縮了縮腦袋,小聲道,“我家縣尊是這樣說的:皇帝老兒就給那麽點錢,誰愛加班誰加去!我是不加!”
聞言,這老頭的臉色突然一陣綠一陣紫,最後竟然變成了豬肝色……
隨著空氣中的溫度漸漸升高,應天府的南郊呈現出一片祥和的景象,樹枝上新生的的綠葉,嫩芽裏蘊含的生命力,還有鳥兒歡快的歌聲,無不讓人感受到勃勃的生機。
此時距離那場恐怖的靖難已經過去了整整六年了。
這六年來,建文一朝的忠臣義士已經徹底的銷聲匿跡,《太祖實錄》也被永樂帝一改再改,那些靖難的功臣們是老的老,死的死,寧王朱權也已經在南昌紮下了根,雞鳴寺裏麵的那個穿著黑衣的老和尚也已經開始開壇講經了。
那段昏暗的歲月,徹底的成為了曆史。
應天府,江寧縣。
晚日已照城郭,可這大街小道上卻依然是熙熙攘攘,從商鋪裏、從小攤上傳來的叫賣聲不絕於耳。
此時在貫通南北城門的大街上,一個身形魁梧,胡須黑白摻雜的老者背著手走在大街上。
這老者身穿一身深褐色的麻衣,眉頭緊鎖,時不時地抬頭看一眼兩邊的商鋪,但是眼中的神色卻是更加的複雜。
但是饒是如此,也難以掩蓋他身上的那一股霸氣!
當然,如果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那不是霸氣,那是王者之氣!
在這老頭身後,跟著一個同樣身穿布衣的小孩子。
這小孩子大概也就八九歲的樣子,長相和那老頭有著八九分相似,顯然是那老頭的孫子。
這孩子並沒有像街上其他這麽大小的小孩一樣牽著爺爺的手,而是學著他爺爺的樣子背著手,抬著頭,左瞧瞧,右看看,頗為神氣!
突然,那孩子對著前麵的老頭喊了一聲,“爺爺,爺爺,你快看,那縣衙為什麽這麽早就放衙了呀?”
那老頭聞言迴頭瞧了一眼。
那衙門口圍滿了人,但是縣衙的大門上已經掛了一個木牌子,上寫“放衙”兩個大字。
那老頭隻是瞧了一眼,隨後就繼續往前走去,同時漫不經心地道,“可能是那家的人有什麽事吧!”
突然,他像是想起了什麽似的,停下了腳步,同時扭頭向後看去。
在他身後,那小孩子哦了一聲,也沒有多問,但是走著走著,突然發現前麵那寬闊的脊背不動了,他來不及躲閃,直接撞了上去。
“哎喲,好疼啊,爺爺你幹嘛呀?”
那老頭沒有迴答他,隻是扔下一句,“猴崽子,跟我過來。”隨後便大步朝著那衙門口走去。
那衙役在將那塊木牌掛上後,大喊道,“申時(下午三點到五點)已過,今日放衙,若有要事,明日趕早!”
那一圈百姓聞言也是轉頭離去,各迴各家,各找各媽。仿佛已經習慣了這樣,又似乎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
但是真是這樣嗎?這可是大明朝啊!
大明朝的皇帝除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以外,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卷!
太祖朱元璋是這樣,當今聖上永樂帝是這樣,未來的仁宗、宣宗乃至代宗、憲宗都是這樣!幾乎除了那位大名鼎鼎的明堡宗,就沒有一個不卷的!
後麵的那些還幹點人事,都隻是自己卷,但是開國這兩位,洪武大帝和永樂大帝這兩位可不管那些。
我身為皇帝,我都這麽能幹,你下麵的大臣怎麽能偷懶呢?
因此從朱元璋開始,就製定了十分嚴苛的考勤製度,要求所有的官員都和自己一樣勤政愛民,當然,欽天監這個除外。
雖然後麵朱允炆將其放寬了些,沒有那麽的嚴苛,但那也是因為隔輩傳,有代溝。
朱棣就不一樣了,這位和老朱那叫一個像,剛上台,賞罰完了之後,就把老朱的這一套給學來了。
因此這永樂一朝的官員那也是相當的苦逼,起的比那湯穀的金雞還要早,睡得比那看門的黑狗還晚,幹的比那耕地的老牛還多。
中央這樣,那地方的官員也不敢亂來,絕大多數也都勤於政事。
但是這江寧縣就有點兩樣!
一般地方的衙門處理政務都得幹到酉時(下午五點到七點),像是應天府周圍這些人口密集的縣城,甚至能幹到戌時(七點到九點)!
畢竟這些地方的人口數量龐大,僅僅江寧一縣就有兩萬五千戶,人口超過十萬。
這麽大的縣城,每天發生的矛盾那是數不勝數,就是一天幹十八個小時也不一定能幹完!
經常就有縣官一手拿著幹糧,一手拿著驚堂木辦案!
但是即便這樣,也隻能說得上是勤勞能幹,也還達不到勤政愛民的高度。
畢竟,上麵那位,每天批閱奏折批到子時(晚上十一點到第二天一點)!忙的時候,醜時都還拿著筆!
這位倒好,才剛過申時,就……就放衙了?
那老頭盯著放衙兩個字,唿吸變得有些急促,臉色鐵青。
終於,這老頭在深深的吐出兩口氣之後,抬腳朝著衙門口走去,一把扯下了那塊木牌,推開了緊閉著的縣衙大門。
大門剛剛被推開,一個坐在椅子上看書的衙役急忙起身攔住了他。
但是這衙役見著老頭霸氣側漏,明顯不是一般人,因此很是溫和地道,“老先生,衙門已經放衙了,有什麽事情,請您明天再來。”
豈料這老頭根本不上道,怒斥道,“如今不到酉時,你江寧縣怎敢放衙?難道不知朝廷法度嗎?”
那衙役聞言一愣,像是被他的氣勢給嚇到了,也像是被他的話給驚到了,一時竟說不出話來。
老頭也不搭理他,抬腳就往裏走。
那衙役忙道,“老先生,這都是我們縣令定下來的,我們也隻是按規矩辦事,您就別難為我們了。”
這話說的已經很委婉了,但是這老頭兀自不鳥他,道,“你們縣令在何處,把他給我……咳咳,我要找他問話。”
那衙役道,“這個,老先生有所不知,我們的縣令已經迴家吃飯去了……”
那老頭聞言,一雙虎目瞪得溜圓,怒道“庶子!敢爾?人家縣太爺每天處理政務都處理到酉時,他申時放衙也就算了,竟然不在衙內,迴家吃飯?”
那衙役縮了縮腦袋,小聲道,“我家縣尊是這樣說的:皇帝老兒就給那麽點錢,誰愛加班誰加去!我是不加!”
聞言,這老頭的臉色突然一陣綠一陣紫,最後竟然變成了豬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