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的時間匆匆而過,現在從山上引下來的水雖然不能充分滿足灌溉他們所有的莊稼,但至少也能解放出來一半的勞動力了。而且水庫和水渠基本也已經完工,接下來他們就能專心做其他的事情了。


    而他們首先做的就是把風力發電設備給架了起來,其次就是鋪台階和在山頂建房了。當然,鋪台階和壘牆的石頭大部分肯定是何飛給拉迴來的了,否則豈不是浪費了自己那項特殊能力嗎?


    當風力發電機設備架起來的那一刻起三組算是徹底告別了油燈和蠟燭的時代,而且他們也就擁有了更多的可以利用的時間,比如晚上的時候他們可以讀讀書、看看報或者是做些手工等等。而且電的使用不僅給晚上帶來了光明,更是讓他們這裏的安全係數也得到了提升。


    由於修建水壩和水渠的原因致使何飛拉迴來的那些水泥、磚塊等物都被消耗一空,而買材料的話他手裏的錢又基本都匯到家裏去了,所以他在山頂建房和繼續建水庫、圍牆的計劃隻能暫時擱置。不過這第一批的碎布製品也已經製作出來了不少,也是時候去縣城一趟了。到時候他隨便賣幾輛自行車、賣些空間裏麵的肉和菜也就不愁錢票了。不過還沒等他跑去縣城呢縣城的人便找上門了,來人仍舊是機械廠供銷科的副科長李明,但和他一起來的卻有不少的人。而為首之人便是他們東河鎮的副鎮長黃國華,另外還有些這個主任、那個科長什麽的,反正何飛對於他們那帶有濃重當地特色的話是沒怎麽聽清,到最後他也就隻記住了個黃副鎮長。這些人肯定不是無緣無故來的,而且也不會僅僅因為來人是機械廠的就派出這麽多的領導陪同,所以這裏麵肯定是有何飛不知道的事情。


    當何飛被叫去大隊辦公室的時候老支書等一眾村幹部也都在了,見何飛到了一眾鎮領導是紛紛上前跟他握手啊!讚美之詞那是一個接一個,整的何飛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過後麵李明一跟他解釋他就明白了,原來是機械廠終於將製作木托盤的事情落實下來了,而李科長這次過來的其中一件事情便是這個。由於液壓千斤頂和叉車的成功生產讓機械廠的業務徹底的改變了,現在他們主要任務就生產、組裝液壓千斤頂和手動叉車。相對來說千斤頂還好一些,外麵需求最多的還是叉車,這個基本隻要是企業或者工廠就會有需求,因而當知道機械廠有這個好東西後立刻便上門來了,而他們真正見識到叉車的便利後是紛紛下單訂貨,結果就是剛剛10多天的時間叉車就已經訂出去幾十輛了。這下機械廠的壓力一下子就上來了,所有員工那是齊齊上陣,基本做到了日夜不停是人歇機器不歇。可即使是這樣他們的產量依舊是有些跟不上,基本是生產出一輛就被拉走一輛,有著急的甚至直接在車間門口等著,好像生怕東西被別人搶走一般。而隨著叉車的麵世和消息的擴散直接上麵和打電話詢問的單位也是越來越多、訂單也是越來越大,無奈之下機械廠隻能是連軸轉。但無論是生產專用的液壓組件還是各種零件那都是需要有一定技術的,還有組裝、噴漆、定製托盤、焊接托盤等等也都是需要人的,因而經過一眾領導商議經過向上級申請他們就開始開臨時工了。而廠子裏原先的臨時工和一些做輔助工作的不是紛紛轉正就是被調到了生產車間或者是組裝車間,他們原先負責的工作也就由新招過來的人員接替了。好在做托盤、噴漆和裝卸材料這些事情沒啥技術含量,否則還真不一定能行。可即使是這樣他們的產量依舊是跟不上客戶下單的速度,因而很快這些臨時工也開始被抽調到一些不太重要的生產崗位了,機械廠又開始了招工。隻是工廠建設的就那麽大,機器就那麽多,而能夠生產重要核心部件的老師傅就那麽些,所以廠子想要提高產量就必須在生產環節上下功夫了。首先便是要求鋼鐵廠拉過來的材料提前給切割成合適的尺寸,這樣廠裏隻要進行簡單的處理便能使用,然後再經焊接就能成型,而這些工作隻要有老師傅帶著即使是那些新招進來的臨時工經過幾天的培訓之後也能上手。還有就是為了給生產騰地方叉車的組裝也被轉移到了外麵,因為來不及建廠房所以廠裏隻能是先用鋼架搭了個棚子。不過這些也隻是暫時的,廠領導已經向上層領導申請擴建廠房了,還有采購機器設備等等。而且他們也在研發電動叉車和燃油動力叉車,這一旦研發出來也肯定是需要新的設備和車間的,到時候肯定也需要更大的工廠、更多的工人、更多的配套設施。當然這都是後話,李科長來的其中一個目的也有關於技術的,這個稍後再說。


    由於業務量的激增讓廠裏的領導是既欣喜又頭疼,他們每天忙的腳不著地就連睡覺的時間都減少了,可需要處理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他們每天光應付那些接不完的電話就夠受的了,更何況


    其中還有著不少他們得罪不起的單位?而這時他們也就想到了何飛曾經建議的產業外包。於是李明為了談托盤的事情,也為了躲那些令人頭疼的電話就跑何飛這邊來了,當然他還帶來了研發部門邀請何飛一起參與研發的請求。


    聽李明說機械廠的上級單位很重視他們對於這種新型設備的研發,而且無論是研發電動還是燃油動力的叉車僅憑機械廠的技術力量是不足以支撐的,是需要很多相應領域的專家協同的,因而在何飛離開不久後機械廠的上級單位就派遣過來了一個專家組。而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他們在何飛提供思路和手動叉車的基礎之上也確實有了一些技術上的突破,可從1到100容易,從0到1卻是千難萬難。世上的許多東西雖說原理和製造都很簡單,但其從想法變成真正的東西出現在世人麵前可能需要一兩年,十來年甚至是千百萬年的時間,因而機械廠的這個研發團隊也遇到了瓶頸。不過在何飛想來他們遇到的也沒啥大事兒,頂多就是思維上陷入了某種死胡同或者是對一些技術性的東西還沒有概念;但這些對於魂穿過來的何飛卻不是問題,許多事情他雖然都隻是知道一點兒理論,有些甚至隻是看到過或者聽說過;可正是因為這些見識就能讓他幫助許多的專業人士實現0-1的突破。或許隻是一句話、一個模糊的圖形、一個簡單的理論、一個不經意的提醒就能讓那些研發人員靈光一現,就能讓他們在幽深黑暗的小巷子裏找準方向看到曙光。


    李科長雖然是為了將製作托盤的事情落實到東河鎮才過來的,但他卻不可能直接就將工作交到鎮領導的手裏,那樣的話可就沒何飛和馬家莊什麽事情了,到時候鎮上頂多給他們個口頭表揚或者寫封形式上的表揚信,實際好處或許會有可絕不會多。雖然何飛當初說直接給鎮上其他啥條件也沒提,但他們卻不能這麽做,因而今天李明就帶著鎮上的領導們過來了,至於接下來馬家莊和鎮上如何商討,獲取什麽好處之類的也就不關他的事情了。李明這個科長要做的就是提出自己的要求和標準,給廠裏采購到相應標準和數量的成品,保證供應給客戶保質保量的商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去1969搞事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新劍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新劍聖並收藏穿去1969搞事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