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風雲突變一分為二,龍國立刻認識到這是一次巨大的戰機。


    但戰爭畢竟是戰爭,所謂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戰前總歸是要廟算的。


    本次的糧餉確實無法讓所有軍團全線出擊,還是得讓葉雲來點兵點將。


    而葉雲再一次選擇嶽飛及其麾下的嶽家軍作為主帥。


    韓信作為副帥率其麾下兵團以為援軍。


    這裏再說上一嘴,葉雲同時要抽調白起、衛霍、李靖兵團精銳加入嶽家軍。


    原因無他,家底子薄,原定的軍額是二十萬,但實際上十五萬不到。


    一個封建國家的動員時間是非常長的,也必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國家體量越大,動員也就越是麻煩。


    舉個例子,部落時代可能就吼一嗓子,全部落老少爺們都能拿起長矛一起衝過去狩獵。


    到了一戰,要想完成全國動員,甚至要花上一年的時間讓整個國家機器從政治重心轉移到軍事重心。


    用物理學的知識講,這個叫做慣性。


    與物體質量成正比。


    一旦動員,許多麻煩事接踵而來。


    首先便是白起的秦軍聽到有仗打,聞戰則喜,結果又聽說上麵計劃裏沒有秦軍,心中立刻產生巨大的不滿。


    葉雲號稱仁王,號召力確實有,但也沒這麽大,能讓所有秦軍忽視自身利益的地步。


    秦軍講究的就是功利主義,用軍法把人類貪生怕死、趨功近利的一麵逼迫得淋漓盡致,是一個最能發揮人性的地方。


    情懷、道德、葉雲的號召力對於秦軍的影響遠不如其他軍隊顯得那麽強大。


    這半年來,秦軍摩拳擦掌,就等著攢軍功呢,結果上麵的把他們給忘了。


    可憐白起這位老實人一心一意的幫忙建設秦軍,修訂律法功爵盡量約束秦軍,在前往內閣議事之前,也是吩咐好了下麵的秦軍就地整備軍械,清點糧草,下令全軍大宴三天,不禁肉食酒水,結果準備好以後,卻沒有等到上麵的軍令,其他的部眾已經接到旨意開拔了,這才去找兵部與軍機處問一問。


    一問得知,此戰自己不光沒有主攻,連上場的機會都沒有。


    白起拉下臉去問兵部、內閣、軍機處這計劃是誰提出來的,能不能改一改。


    碰巧,遇上的是長孫無忌和於謙當值。


    諸葛亮出使歐羅巴,暫時不在內閣,蕭何平時裏不管事。


    這兩位一個行事激烈,一個處事剛直。


    反而斥責白起不能為全局著想,不能以國為重,一己之力禍亂全局,根本不算個名將大丈夫之類的。


    白起能忍?


    憤然大怒,夜闖王帳,請葉雲給個說法。


    這件事情兵部和軍機處也是目瞪口呆,其他各大兵團聽聞戰事,基本上不排除緊張、畏懼的情緒。


    結果到了秦軍這裏,正好反過來了。


    最後房玄齡拿出一個主意,杜如晦點頭同意,當下點白起為前鋒,重賞白起及其麾下秦軍,作為全軍榜樣,嶽家軍作為中軍替換鄧艾的禁軍項羽等人的中央軍。


    韓信在後為援。


    這才讓秦軍消停下去。


    事情不止這一條。


    隨著錦衣衛、軍事統計司不斷地把事情送來,混亂接二連三。


    比如戰端一開,便有官員為圖政績肆意向百姓攤牌賦稅徭役。


    部分官員在去各地征糧征稅的時候擴大份額,以求在未來可能出現的物資匱乏時期倒賣物資來斂財。


    而一些商家在慶吉城內趁機哄抬物價,城內百姓甚至都出現了一定的物資短缺。


    先前已經被秦軍剿滅的宗教勢力死灰複燃,趁機售賣保命符。


    不少軍屬以及軍中士兵都想買一個以求安慰。


    這還不算什麽,關鍵是這些宗教勢力開始傳播謠言。


    當然,也不隻有這些,還有百姓也在囤積米糧,就算葉雲號稱仁王,也是號稱不是?


    總歸是要囤一些米糧來已被萬一的。


    萬一葉雲敗了....


    亂世之中,米糧是硬通貨,比金銀還要貴重。


    而商人借此機會大發國難財,趁機漲價,宗教勢力借著迷信趁機攬財甚至騙色。


    國家機器,整個中樞內閣把中心放到軍國大事上來,政治穩定上必然會出現疏忽,而這種疏忽是很平常的。


    秦軍三萬人說出征就出征了,這麽大的事情,誰會去在意這些底層人的小事呢?


    真當所有人都是諸葛亮,能做到事無巨細嗎?


    長孫無忌、於謙都沒有這個能力。


    好在還有另一位不輸諸葛亮的蕭何在這裏。


    拿著刑部與大理寺的大棒,處置著這些投機倒把分子。


    不過也有蕭何處理不了的。


    霍去病手下抽調過來的軍隊臨行前騷擾女眷清白,結果對麵是嶽家軍軍屬家眷,便找人來討要說法,結果沒有衛青約束的霍去病麾下的驕橫兒郎立刻選擇群毆以對。


    接著便有謠言說是嶽家軍一走,這些軍屬便被欺辱,兵部、軍機處根本不管。


    說嶽家軍地位就是不如霍家軍,誰讓人家有著救駕之功呢?


    嶽家軍軍屬不能忍,這群人沒有選擇去報官,而是選擇了以自己的方式去處理這件事情。


    這源自於對官府的不信任。


    很多人出了事情,第一反應並不是去尋求法律途徑解決問題,往往是找幾個兄弟去鬧事。


    問題又來了,你也沒辦法批判這些人不懂法律。


    因為在他們的認知裏,法律就是沒有用的,就是不如找幾個人去鬧事管用。


    這是官府控製力弱的表現,是葉雲這個政權的問題。


    當然,結果也很明顯,霍家軍驕橫,立刻與嶽家軍軍屬起了衝突,造成大型的鬥毆事件,盡管嶽家軍軍屬人數眾多,但未經訓練,極易受傷,霍家軍進退有據,果然有其父輩霍去病之風,衝散了軍屬後直接衝到人家民居,把房子燒了,一時間起了大火。


    非但如此,還有人趁著暴亂搶劫店鋪。


    總計數十人死亡,傷者不計其數。


    事情鬧出來以後,首先驚動了三位內閣首相。


    這裏要提一嘴,諸葛亮出使歐羅巴,現在是於謙代行諸葛亮之權。


    長孫無忌想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蕭何也是這個觀點,這件事情鬧大影響不好,最好是對這件事情不報道,不評價,公事公辦就行。


    這個處事態度讓於謙大動肝火,當朝怒罵二人當上官後失了本心,隻會為大局考慮,敢問今天受辱的是此二人家人,是不是也能說出這種禽獸話來。


    批駁的二人啞口無言,最終由於謙為主,蕭何、長孫無忌為輔。


    長孫無忌調鄧艾禁衛軍出宮,進駐城中平亂,並在城中親自坐鎮,連夜不歸家,蕭何親自帶著刑部、大理寺、禦史台衙役官吏成立聯合調查組織,在於謙代表著內閣的主持下速速了結此事。


    細細審問後,得知是霍家軍一年輕軍士酒後看一姑娘長得不錯,上前搭訕,被姑娘痛罵後惱羞成怒用了強。


    事後家屬上來討要說法,被霍家軍幾個講“義氣”的兄弟給打了迴去,其餘軍屬聽到此事後自發前來,爭執中事態再次升級,衝突更加激烈。


    查明前因後果之後,於謙公開公正做出審判。


    軍士被斬首示眾,鬧事之人全部被開除軍籍,發配邊境充作民夫,霍去病軍紀不嚴,降職罰俸削軍權,並且由葉雲親自修書一封,問問衛青,也問問霍去病,還想不想要軍權,再不加強軍紀建設,將來再出什麽事情拖後腿,便不要怪葉雲不留情麵。


    而最後一件事情還是讓葉雲破防。


    “有人冒充高良薑家屬?”


    “不錯。”木明河仍舊看不出什麽表情,直直答道:


    “大略有十幾家人過來哭訴,說自己是高良薑軍屬,要繼承高良薑的爵位俸祿,經過葉三伢子的辨認,全都給攆出去了。”


    “殺!”葉雲抓起茶杯重重摜在地上,厲聲道:


    “殺!長孫無忌說的對,這群人真是畏威不懷德,真當孤這個仁王沒有脾氣?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全球高考:誰說曆史無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快活醫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快活醫生並收藏全球高考:誰說曆史無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