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件事情到底是被平息下去,一麵用秦軍鎮壓,一麵用報紙主導輿論陣地,幾個敵國間諜不得不潛伏起來,不敢有大的動作,隨著歐羅巴那裏的錦衣衛一封密奏上到軍事統計司的房玄齡那裏,徹底揭露了這些敵間的藏身地點,到了這裏事情就好辦得多,直接派錦衣衛抓人便是。


    但是葉雲一怒之下病情更加嚴重、以至於無法出席迎迴二位考生的典禮。


    是的,盧安、常峰終於要迴來了。


    畢竟抓了歐羅巴的間諜,她們麵上也不好看,本身理虧。


    雖然歐羅巴也拿錦衣衛說事。


    可你沒抓到呀?


    沒抓到就是沒有!


    於是乎盧安、常峰二人經過安排,在一月份的時候引渡迴國。


    一月十六日,慶吉城外,二位考生拖家帶口地下了馬車,十幾個人抱成一團痛哭流涕,常峰倒好,盧安是拖家帶口的,於謙領著徐達、嶽飛歡迎,見到此二人心中一驚。


    僅僅五月,原本珠圓玉潤的二位考生瘦削得不似人形,跟個火柴棒一樣。


    心驚之餘便是憤怒。


    就算看不起龍國,覺得龍國一定會滅,也不至於這樣吧?


    這件事情聽起來很奇怪,但實際上已是平常。


    這群人早就不要臉了。


    於謙幾人不知道的是,這是歐羅巴等西方列強的一貫作風。


    君不見巴黎和會龍國代表之事乎?


    不說巴黎和會,便是二戰時期英法對德國采取綏靖政策的時候,也沒在乎過捷克斯洛伐克的意見。


    慕尼黑協議是英法與德國簽訂的協議,協議內容是割讓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給德國。


    這場會議是對捷克斯洛伐克的領土裁決,但是作為受害者的捷克斯洛伐克連出席的機會都沒有!


    捷克斯洛伐克不是沒有派出代表,而是根本不讓他進門。


    會議召開的時候,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也被帶到了會議大樓,但隻能呆在會議廳隔壁的房間裏坐冷板凳,等待最後的判決。


    誰能想象他此時的心情?


    自己的祖國在會議廳內任人宰割,自己隻能在會議廳隔壁坐冷板凳幹看著。


    第二天淩晨一時,英法德意四國在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區移交德國的協定上簽了字。當希特勒和墨索裏尼走出“元首宮”後,捷克政府的代表才被叫進會議廳。


    幾小時後,捷克政府正式宣布接受慕尼黑協定。


    所謂毀滅你與你何幹便是這個道理。


    他們這麽幹也隻是故技重施。


    很平常的事情了。


    二位考生分別安置,倒也沒有鬧事,比較配合。


    不過樹欲靜而風不止,民間始終有些輿論針對二位考生。


    隻是這次的輿論和以往的不太一樣。


    倒不是說有輿論有什麽新奇的,隻是報紙上並沒有向以往那般直接發文章壓下去,也不知道到底是真沒聽見,還是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輿論繼續發酵,直接影響朝廷議和之事。


    原本事情已經很明了了,停戰議和嘛,約個一年再打,二位考生都放迴來了,你還要怎麽樣?


    於是內閣裏再次召開第二次內閣擴大會議,準備琢磨一下細節問題。


    “殿下病情好了一些,不過依舊不能親自理政。”長孫無忌輕歎一聲,複又埋怨起諸葛亮來:


    “非常之時,不應該行非常之事嗎?那件事情就不應該讓殿下知道,這下好了,怒火入心,一病不起。”


    “胡鬧,若真的越過仁王隨意調遣兵馬,豈不是亂了製度?仁王權威何在?”諸葛亮當即反對:“不說這個,倘若以後有了戰事,緊急時刻聽誰的部署?”


    “自然是仁王殿下的。”


    “前線信息傳遞本就遲緩,倘若我們這裏收到消息說仁王被困,連忙調兵去救,而仁王之圍已解,後我們一步發出軍事部署,那時軍隊已經開拔,聯係不上怎麽辦?”


    “好了好了,吵什麽?”於謙起身主持整場會議:“先說要緊的,到底怎麽議和。”


    “二位考生以及除了張鬆之外的被俘人員俱已歸還,還有什麽好商量的?歸還二位考生本就順理成章,據使者所說,先前遲遲不歸還乃是擔心仁王殿下不想讓二位考生歸來,所以來迎合殿下,現在殿下主動要求,便盡數送迴,倒是讓秦檜的算盤落空了。”


    長孫無忌繼續開口不停,待他說完以後,於謙與諸葛亮皆沉默以對。


    眼下難事隻有議和,但是長孫無忌隻挑大的方麵說,細節一點不提,擺明著是讓他們開這個口子,又不傻,誰會上當呢。


    不過也不能讓場子冷下來不是?


    諸葛亮當即說起了一件於此不相幹的事情:“於大人要不要帶著禦史台清查一下報紙吧?這幾期的報紙你們也都看了吧?以往報紙上從未有過說我們中了妖邪,而現在不知道是誰發了一篇,明明白白地刊登在官報上,莫不是敵國間諜混入了六部?”


    “這不很正常嗎?朝廷裏想和的多,想戰的也不少啊。”長孫無忌言語間有些嘲諷道:“先前戰時,那些主和派很是動感情,顯得主戰派無力抵擋,現在開始議和了,這些主戰派成了在野黨,和先前的那些主和派一樣動感情。”


    “不能查,若真的讓禦史台強行介入官報,不正好做實了我等是仁王殿下身邊的奸臣了麽?連普通文人說話都不讓。”於謙輕歎一口氣。“倘若我們真的是奸臣,真的一心求個安穩,清查控製輿論也無不可,可此時議和,也不過是為了稍作修養,積蓄糧草,並非為了偏安一隅。”


    “說到底,還是殿下的錯,把民心看得太重了。”長孫無忌語出驚人,把矛頭對準了在後宮養病的葉雲:


    “太宗皇帝李世民有言:“民為水,君為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既然君為舟,便不可任意地隨著水流而走,應當爭流向上,倘若水往低處流,那舟也要跟著去麽?”


    “當然不可!舟是要控製航向的,不能被民意所綁架,不能一昧地跟著民意走。”


    “殿下以為議和是民意,而自己又不願意議和,所以才這般為難,殊不知民意複雜,豈是這麽好辯駁的,又不能知曉天下所有百姓的想法,能傳入殿下耳中的也就廟堂上的幾個土著而已。”


    長孫無忌此言雖然驚人,言語中多有批駁葉雲的意思,但也引得諸葛亮於謙二人連連點頭表示同意。


    簡單來說,葉雲理論與實踐結合得不夠好,沒有成功地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隻是拿著書本上民心所向,天下無敵的道理照本宣科。


    就在此時,忽然聽得一陣陣的喧嘩之聲自遠處傳來,待到值班禁軍稟告過後才得知一些民眾以及六部屬官聚集起來,趁著內閣開會的時候把宮殿包圍,乃是要求當麵問事。


    三人聽後立即分析這到底是不是又是敵間搞的鬼,該如何處置的時候,隻見鄧艾匆匆來報,口稱抱歉,說是參與此事的不止有六部人員,還有一些中下層的禁軍官兵,這些官兵大約數百人,聚集在禦道要公開上書。


    喧鬧聲越來越大,於謙皺起眉頭細細思考了好一陣子,最終以不確定的語氣問道:


    “會不會是殿下?”


    “怎麽可能?”長孫無忌一時氣急,也顧不得什麽皇親國戚的身份高貴,張口便是粗鄙之語:


    “他要是真有這個腦子能想出這招逼迫我們不議和,我把我的腦袋擰下來給你當夜壺!”


    諸葛亮倒是一反常態十分鎮靜,隻坐在位置上輕搖羽扇,若有所思。


    無奈三位首相隻能派人再去問一問門外的民眾,讓他們派個代表過來講,並讓鄧艾將官兵們的上書交到內閣。


    隨著一番操作進行,宮外的喧嘩聲到底是少了幾分,三位首相嚴陣以待地接見民意代表,卻在見到民意代表的真麵目時大吃一驚。


    “蕭何?”長孫無忌見到來者竟然是蕭何,心中更是憤怒:


    “好你個姓蕭的老頭子,平時一句話不說,怎麽現在突然做這種驚天之舉了?是嫌你這個實相名不副實,想要做個名實相符的首相嗎?”


    “平日不發一語,正是為了此時。”蕭何頭發花白,卻身形巍峨,對著諸葛亮行禮道:“見過丞相。”


    諸葛亮連忙起身還禮,待到迴身坐下時,卻被蕭何攔住,不過也沒多問,就這麽站著。


    但見蕭何轉身正對長孫無忌,拱手相對不卑不亢道:


    “老夫輔佐漢王以布衣之身,提三尺之劍而取天下,敢問在座的各位,真當老夫沒能力搶這個相位麽?”


    蕭何音量不大,卻壓得長孫無忌和於謙喘不過氣來。


    因為蕭何說的是實話。


    除了諸葛亮,真的沒一個人能和他抗衡。


    一人身兼六部總長,平日不發一語隻辦實事。


    一動而天下驚,安居則天下息。


    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今日來此,隻有一問請幾位相公賜教。”蕭何朗聲道:


    “其一,便是盧安、常峰二位被俘,加之昔日八國聯軍之日,此乃國恥,非刀兵不可清洗,現在議和,不怕被人恥笑麽?”


    “你腦子有病嗎?”長孫無忌抓起硯台擲於地下,嘶吼道:“清朝的事情與你何幹啊?便是迎迴二位考生,不也是滅了拿破侖貞德凱撒三個兵團的結果嗎?這難道不算以刀兵清洗國恥?”


    “那要是議和之後泄了心氣不願繼續戰鬥如何?”


    “那我便一頭撞死在這內閣辦公樓前!”於謙厲聲嗬斥道:“你既然掌控官報,便將此話告訴天下人,倘若日後真是泄了心氣,我便以血薦仁王!助國家複興!”


    “若是於大人死後心氣仍然不能重新提起,又該如何?”蕭何毫不退讓繼續追問。


    “難道真要我現在撞死在這裏,才能證明我的一片赤心嗎?”於謙更加憤怒:“就你蕭何蕭大人是輔國良臣!我們都是奸臣嗎?打了這麽久,朝廷錢糧什麽狀況,你又不是不知道,怎麽說出這種胡話來呢?”


    “老夫自然知曉內閣之中,朝廷上下不乏願意追隨殿下之人,隻是大家各自立場不同,選擇不同罷了。”蕭何揚聲以對:


    “可今日老夫借官報發動百姓,借六部總長之職聯合六部官員,就是為了讓殿下知道,天底下尚有一股英雄氣,千秋凜然!”


    內閣中的幾位大臣全都失聲以對,表情各異。


    有人長歎一聲,有人輕笑不止,有人側目怒視,有人嚴肅不語。


    “接下來就看殿下怎麽做了。”諸葛亮悠悠一聲,再無言語。


    前麵如此喧鬧,葉雲也無法在宮內修養,在木明河的攙扶下,走上了巍巍宮樓,而這引發了新的高潮。


    葉雲看著門外匯而成的人海,聽著他們聲嘶力竭地不斷高聲唿喊的:“仁王萬歲!”


    聲音震耳欲聾,緊張、害怕等等一係列激動情緒湧上心中,終於他也學著記憶中的那個男人一樣,拖著重病之軀體,在宮樓用盡全身力氣喊出:


    “人民萬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全球高考:誰說曆史無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快活醫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快活醫生並收藏全球高考:誰說曆史無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