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失聲笑道:


    “些許傳說,當不得真的。”


    “是真的!”那男人見到忽必烈不信,用手朝著西北方向指著:


    “西邊有條尹河,北邊有條不知道叫什麽名字的河,兩條河交匯的地方有座山,山上就插著一把仁王劍,俺們都說,隻要能拔出仁王劍的,肯定是仁王!”


    忽必烈臉上笑意不減。


    “我又沒拔仁王劍,你怎麽知道我到底是不是仁王?”


    “俺聽得清楚,人們都說了,原先不讓做買賣,就算做買賣遇到那些惡人,也活不下去,是仁王來了,下了命令,又殺了不少惡人,才沒有人再來欺負俺們,俺們這些人才有活路的,都是仁王...”


    眼見男人情緒更加激動,說話都不利索了,忽必烈趕忙扯了一句:


    “好了好了,你來給我送糖葫蘆,門衛沒有為難你吧?”


    “沒有,仁王就是仁王,門前的大哥都對俺和氣氣的,不像...”男人說到此處十分隱晦地朝著察合台的府邸看一眼,聲音低上幾分:


    “俺聽村裏人說,有個斷了腿的要飯人從那個誰的門前麵爬過去,他們說要飯的下賤,髒了門前的路,就把要飯的剩下的兩隻手都給打斷了,又把要飯地丟到了很遠很遠的地方,那要飯的爬不迴來,又沒人喂飯,活活餓死了。”


    忽必烈聽到此語,不知如何接話,因為他知道這件事情不是傳聞。


    不過那名乞丐不是餓死的,而是被丟到森林裏,爬又爬不過野狼,被生吃了。


    難以想象得到那名乞丐當時的絕望,沒有行動能力隻能接受死亡緩緩靠近。


    倘若是一命嗚唿還好。


    可野狼從下半身一口口地吃,乞丐哀喊了不知多久,最終用幹力氣,也不出聲,放棄了掙紮靜靜地等待死亡。


    從此沒有人敢在察合台門隨意走動也是真的。


    忽必烈見此隻能繼續把話頭往其他地方引。


    “家裏怎麽樣了....”


    話說到一半,男人忽然嚎啕大哭,雨水混雜著淚水往下流。


    忽必烈一時手足無措,他發現話題越聊越沉重。


    “俺們家裏原本也是個富戶,打仗的時候,說要屠村,俺和俺媳婦逃難去了,俺爹俺娘太老了跑不動,就不跟俺一起走了,等俺迴來的時候,村子都燒沒了,都沒了!!!”


    忽必烈聞得此言徹底失聲。


    “俺爹、俺娘、俺都是老實人,一輩子不偷不搶,就賣個冰糖葫蘆掙錢,沒做過什麽壞事,怎麽就偏偏地遭了這麽大的罪呢?”


    忽必烈說不出話來。


    男人哭了好一陣子,又忍不住出聲道:


    “俺們這些剩下的人,在城外又起了一個村子,俺就重新賣起了糖葫蘆糊口。”


    忽必烈的喉嚨上下聳動,想好的安慰話到嘴邊還是說不出來,隻能道:


    “天色已晚,就要宵禁了,你還能趕迴去嗎?”


    “不勞仁王擔心,俺腳程快,肯定能趕迴家。”


    忽必烈聞言,叫了親衛過來,讓他去準備一輛馬車,拿著令牌叫城門守衛不要阻攔,好讓小販盡快迴家。


    男人哪裏受過如此恩惠,就要叩頭拜謝,忽必烈好說歹說將此人安撫好。


    臨走之時,男人從馬車車窗上探出頭去,在雨中大喊:


    “仁王!你啥時候能給把邪神打跑啊?到時候俺們就能做一個太平商販好生過日子,也不用天天受人欺負了!”


    忽必烈依然無言,隻是望著雨幕中的那輛馬車漸漸遠離,直到變成一個小點,沒入街邊拐角。


    天色已晚,秋風乍起,混雜雨中的寒氣,十分冷冽。


    忽必烈握著那棵火紅的“果樹”,心裏百感交集,在門前站了很久,最終仰頭一歎,將手中那棒插滿糖葫蘆的“果樹”遞給親衛,交代他好生照料。


    之後一躍上馬,調轉馬頭不顧雨勢越來越大又朝著皇宮再次飛馳而去。


    “皇爺爺!皇爺爺!我要見皇爺爺!”


    “殿下且住。”


    未等忽必烈進入宮門,便被成吉思汗的侍從攔下。


    “下雨了,可汗他病痛難忍,還望殿下莫要打擾。”


    “滾開!我有急事求見皇爺爺!”一向溫和的忽必烈勃然大怒,身後的蒙古勇士也跟著振刀出鞘。


    “大可汗有口諭。”侍從麵對刀刃並不生怯,而是平靜開口道:


    “那件事情殿下想做就去做吧。”


    “皇爺爺...知道我要來?”忽必烈在門前喃喃細語,而後轉過身去,望著眼前的雨景默不作聲。


    第二天,工部便接到了教令,乃是專門在城中心尋一處空地立一塊超大號的青銅碑。


    這並不算是什麽難事,空地不必多說,派兵過去強拆房屋,在城市中心清理出來一大塊空地就完了。


    而青銅碑也容易得很,因為這塊青銅碑不需要什麽浮雕,隻是要一塊夠大夠顯眼的大柱子就好。


    然後禮部就接到了個命令,要舉辦一個大型的祭祀儀式,並且早早地選了日子昭告土人。


    那些土人聽聞要紀念死者,心裏雖然因為不知道到底要幹什麽,是不是把他們騙過去再屠一遍感到不安。


    但也有些雀躍在裏麵,萬一是真的呢?


    根據講解官員說,這是發下來的教令舉辦這個活動,不是什麽其他人的命令。


    教令就說明是忽必烈發出來的。


    而這些人是信服忽必烈的。


    可以說,那些殘暴的騎兵砸了他們的飯碗,是忽必烈給了他們一口飯吃。


    幹啥都少不了湊熱鬧的人,儀式一旦開始,熱鬧還能少得了?


    於是在祭祀大禮開始的時候,周圍聚集了非常多的百姓。


    大多百姓都是來親眼見一見忽必烈的。


    不少人都認為忽必烈是仁王轉世,是下來救苦救難帶領他們趕走邪神開創萬世太平的。


    畢竟在察合台這些等動不動就屠城的魔怔人中,忽必烈顯得太顯眼了。


    時日流轉,預定的良辰吉日已到。


    這日一早,忽必烈就去拜見了成吉思汗,果不其然沒有見到。


    忽必烈在門前行了大禮,並送了一支新買的冰糖蘋果進去,便轉身大步而去。


    不知是不是錯覺,在他轉身離去的瞬間,好像門內傳來深沉的歎息聲,但是這歎氣聲反而讓忽必烈提上幾分速度,離開了皇宮,徑直朝著會場而去。


    那些剛剛被挑選出來,上任不久的土著官員自然不必多說,還有術赤、察合台以及一些萬戶都來到了現場。


    這裏要專門說明一點,再次補充一下成吉思汗的千戶製度、金的猛安謀克製度、清的八旗製度都有這一個共同的特點。


    這些千戶、猛安謀克、八旗大多是各種權責合一的超級集權性質的職位。


    比如千戶,這一個職位就兼著軍銜、爵位、行政官員等多重身份。


    這些人往往都是世襲繼承,有著自己的私人軍隊,或者說私人家丁、私人侍衛,總歸是有著私人武裝的。


    同時還因為軍政合一,在封地上享有稅收、司法、行政等等權力。


    這樣行政效率確實高,各個部門不會相互扯皮推諉,因為就一個部門,能辦就能辦,不能就不能,找不到其他人。


    同時帶來的危害也是極大的,因為做什麽事情都要通過這個人或者這個部門來辦。


    一旦有人腐化或者部門腐化,對於整個國家造成的危害不是那點行政效率能比的。


    但是由於遊牧民族堪稱部落一般的社會製度,突然接受封建社會如此精密的國家機器,根本操作不過來,隻能去繁就簡。


    然後慢慢學習如何操作這麽一個精密的國家機器。


    用國家機器來形容一個國家的運作方式是十分精妙的。


    稍微比喻一下就能懂了。


    部落社會運行方式的一台簡陋的機器,封建社會運行方式是一台較之精密的機器。


    操縱簡陋機器的人忽然有一天搶了一台精密儀器過來,沒有相關經驗根本不熟悉操作方法。


    兩套機器的操作方法根本不一樣,精密機器的操作方法更為繁雜,隻能慢慢學習。


    如果他是慢慢地發展、慢慢地改造自己的機器,讓機器變得精密,自己上手改出來的那自然得心應手。


    突然搶過來的難免有些不適應。


    除了到場的這些權貴,還來了一些巫師薩滿。


    這些巫師、薩滿都是這個世界自發形成的宗教信仰,這也正常。


    翻開曆史課本,往往是越動蕩的時代,宗教越是盛行。


    人們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宗教上。


    想想也是,現實生活有盼頭哪裏會去求神拜佛?


    盛世的時候大家都有錢,都在忙著享受現實生活,哪裏有時間去忙著宗教這個東西。


    經濟越是不發達的區域,生活的人越是封建愚昧迷信落後。


    偏偏這些落後愚昧封建迷信還在阻礙著經濟發展。


    翻來覆去就變成了。


    你發展經濟啊!經濟發展了就不迷信了!


    你先破除迷信啊!大家不迷信,安心賺錢經濟不就好起來了?


    可是我得先破迷信才能發展經濟啊!


    那你把經濟發展上去,迷信不就自動被破除了嘛?


    ..........


    祭祀儀式舉行得很順利,因為一些不服管教的都被專人清理幹淨了。


    然而,到了正午時分,所有人都開始了躁動不安。


    隨著紅布拉開,所有人見到了一塊無字碑。


    但在場所有人發出雷鳴轟然之聲。


    因為祭祀官員捧著長長的布帛宣告祭文,眾人才知道這是在祭祀長生天的同時,也在祭奠死去的死者。


    但是死的人是誰呢?


    蒙古那邊當然認為這是在祭奠死去的戰友。


    不然祭祀長生天幹什麽?


    百姓則認為是在祭奠慘死刀下的尋常人。


    不然帶這麽多巫師薩滿做法幹什麽?


    察合台麵色不善地看著忽必烈一身盛裝緩緩走來。


    忽必烈在那塊紀念碑上獻上了花環,在那些幸存百姓的注視下,忽必烈緩緩地走上台階。


    麵對著巨大的,青銅熔鑄出來的紀念碑——


    無言青黑的紀念碑猶如代表著千百萬無辜的死難者向這裏默然注目。


    忽必烈整理了一下被秋風吹亂的花環,肅立在無聲的紀念碑前、垂首致意。


    突然,忽必烈雙膝下跪,雙手緊握於腹前作懺悔狀。


    這個突然的舉動不但讓在場的所有本世界百姓與新上任的土著官員感到震驚,隨行的親衛也都不知所措。


    原本喧鬧的人群鴉雀無聲,無數的目光聚集到忽必烈身上。


    他靜靜地感受著這些目光。


    疑惑、不屑、銳利、憤恨、熱烈、崇拜、默然、惡毒、逼視.....


    無數種複雜的情緒混合在一起,投射到忽必烈身上。


    而他就這麽靜靜地承受著所有人的情緒。


    遠處站在高台的察合台當眾失態,氣得起身而走,一直含蓄內向的術赤,也覺得如坐針氈,跟著起身走了。


    不僅是這些身處金字塔頂尖的領導者,一些高高在上的怯薛軍、蒙古鐵騎看向忽必烈目光中也帶上了鄙夷。


    以他們的思維,這些土人都是賤狗。


    你會向狗下跪嗎?


    如果有人向狗當眾下跪,你會怎麽看?


    如果這個人在朝廷擔任要職、掌握大權呢?


    在忽必烈起身的一瞬間,所有到場原世界百姓爆發滔天的歡唿聲。


    數百萬人的聲音匯聚到一起,傳入了皇宮之內。


    皇宮內的成吉思汗躺在床上,聽得響聲,隻能再次深深一歎,又閉上了眼睛。


    忽必烈跪了下去,但是所有的蒙古人卻站了起來。


    他也在以身入局,甚至是以自己榮譽來換萬民之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全球高考:誰說曆史無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快活醫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快活醫生並收藏全球高考:誰說曆史無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