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忽必烈
全球高考:誰說曆史無用? 作者:快活醫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今天有事要議。”成吉思汗強忍著痛苦開口:
“忽必烈。”
“孫兒在。”忽必烈恭敬下拜、禮儀備至。
卻惹得察合台一聲冷笑。
“不要多禮了。”成吉思汗強笑相對:
“我問你啊....你也是做過皇帝的,你也曉得咱們蒙古帝國疆域極大且立國倉促,地方上政令不一,聽說你在元朝當皇帝的時候也是如此,那個時候你是用的什麽製度?還是漢人、蒙古、西夏、金、遼、中亞幾種規矩並行嗎?”
忽必烈瞥了一眼察合台,沒有吭聲。
“不要怕。”成吉思汗努力地擺手。
“爺爺在這裏呢...不要怕。”
察合台緊皺眉頭,卻沒有說什麽。
“孫兒覺得,咱們國情特殊,不能隻用一種製度。”忽必烈這才小心作答:
“不過,要說哪一種製度最好,孫兒還是覺得漢人的製度最好。”
“為何?”成吉思汗有些好奇。“難道我創立的製度不好嗎?”
“漢人製度最全,而且漢人是要集權到中央的,方能集中力量辦大事。”
忽必烈拱手而言:
“咱們鐵騎橫掃一切所向披靡,幾次西征甚至打到了金字塔下,卻兵鋒受挫於襄陽城,直至崖山一戰,那個軟弱的南宋也能聚集起力量反抗,不正是因為有著製度兜底嗎?”
“大國較量,比的不隻是軍事一個方麵,還有政治、經濟、外交,咱們兵強,南宋兵弱,勝了南麵幾次,可南宋靠著製度還是撐了一段時間,反倒是咱們敗了一次就不行了,放到現在來看,咱們鐵騎依舊強盛,可還是被阿美、歐羅巴、立本、大食聯手壓在中間不得動彈,兵鋒受挫,拚的就不隻是軍事,接下來就是經濟、政治這些內裏的較量。”
“我再問你一個問題。我創立了千戶製度不假。”成吉思汗用手強撐著身子坐起,緊緊盯著忽必烈緩緩道:
“千戶製度也確實讓部落勇士更加勇猛,到了戰場上也更加拚命,可是將這些千戶、萬戶分封到地方上以後,他們把地方百姓當成奴隸,逼得他們造反,而這些被封出去的蒙古勇士,失去了草原上艱苦的環境,又跟著當地漢人、西夏人、中亞人學會了享受,結果丟掉了堅毅勇猛迅速腐化,弄得天天縱欲、日日享樂不停,戰鬥力越來越低....如果是你,你會如何製定製度?”
“阿大!”察合台急聲響應,指著忽必烈嗬斥道:
“這種事情這個小娃娃能懂?況且這麽多千戶萬戶已經封出去了,怎麽可能輕易地把人家封得給收迴來?長久以來推行漢製,甚至要搞什麽推恩令,考慮過兒郎們的感受沒有?誰在戰場上拚命不是為了自己富貴,而後讓家人兒孫後代一起享福?”
“閉嘴!”成吉思汗輕輕一語,卻重過泰山,壓得察合台不能開口,隨後成吉思汗又轉頭望向忽必烈說:
“繼續吧。”
“應當建立一種軍爵製度,按照軍功頒發財物,將百姓從這些千戶、萬戶手裏解放出來,讓他們給國家納稅,國家得了稅銀再分給千戶、萬戶。”
忽必烈認真迴答得十分認真,而這個方法也極其實用。
細細思考來看,忽必烈的改革方法與1861年俄國農奴製改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大量的勞動力被束縛在千戶、萬戶的封地中,被限製著人身自由,做著與奴隸一般的事情。
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必要勞動力缺乏來源,長此以往不改革,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也會大大落後於其他國家。
曆史是一個神奇的怪圈,遊牧民族入關之後很多都會推行這種製度,無論是遼、金的猛安謀克製度,還是蒙古的千戶製度,甚至到了大清的八旗也有“跑馬圈”的說法。
這些製度確實靠著豐厚的賞賜提高了部隊作戰實力,但是所帶來後果卻是十分嚴重。
許多勞動力都被束縛在土地上,不少百姓淪為奴隸,資本主義成型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要有大量勞動力。
缺乏大量廉價勞動力,資本家沒有辦法通過攫取剩餘價值富起來,也就形不成一個階級,最終資本主義無法出現。
其次便是迅速腐化的問題,不說別的,就說八旗在清朝前期是精銳騎兵的代名詞,誰不害怕?
再往後看看,八旗就是吃喝玩樂的紈絝子弟的代名詞了。
可偏偏不好收迴土地,正如察合台所言,這麽多勇士拚命拿了土地,你說收迴去就收迴去了,誰願意呢?
你整個國家的根基就是這個製度,你整個國家就是靠著這個製度成型的、興起的,怎麽可能說廢就廢了?
把國家比作樹木,那這個製度就是土壤,什麽土壤長什麽樹木。
把土壤一挖樹還能活嗎?
為什麽自古以來的改革成功者都會被銘記?
哪怕是失敗者也會在史書上留下一筆。
因為改革太難了,失敗一步就萬劫不複。
也正是因為改革太難了,所以有人不想改。
還是土壤和樹木。
土壤慢慢變質,樹木慢慢枯萎,能救活這顆樹木要麽是緩慢更換土壤,要麽是將整顆樹木挖出來,換到新的土壤之中。
反對改革的人始終有這麽一種聲音,就是這棵樹不挖土死的概率很小,不過是慢性死亡而已,但是挖了土,死亡概率就大了,一個不好樹死手上了咋辦?
“眼下怎麽辦?咱們現在被歐羅巴、立本、阿美牢牢鎖在這裏。”成吉思汗點了點頭,再度發問:
“手上沾的血太多了,底下的土人還會跟著咱們嗎?”
“會!”忽必烈思考一番,十分篤定地給了答複:
“今日城中的那個賣冰糖葫蘆的商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百姓吃得上飯,能過上安穩日子,誰會去造反呢?就是咱們不也是被草原雪災逼得南下嗎?”
“可還有話說。”成吉思汗看出來忽必烈欲言又止,顯然是有什麽難處。
“有一個法子能大大化解土人們的仇恨。”
忽必烈咬牙靠近成吉思汗耳邊一陣耳語。
成吉思汗聽後表情十分複雜,看了看忽必烈,又看了看察合台,最終歎道:
“還是別了,你先下去吧。”
忽必烈聽後便在殿內依照輩分,先向成吉思汗行禮,再向術赤、察合台行禮,這才小心退下。
而在忽必烈轉身出門的瞬間,察合台一拍桌子,厲聲出言:
“這哪裏是我們草原上的種?根本就是漢人小兒!隻怕他看我們,也隻覺得我們是一群未開化的粗魯野人!”
“忽必烈。”
“孫兒在。”忽必烈恭敬下拜、禮儀備至。
卻惹得察合台一聲冷笑。
“不要多禮了。”成吉思汗強笑相對:
“我問你啊....你也是做過皇帝的,你也曉得咱們蒙古帝國疆域極大且立國倉促,地方上政令不一,聽說你在元朝當皇帝的時候也是如此,那個時候你是用的什麽製度?還是漢人、蒙古、西夏、金、遼、中亞幾種規矩並行嗎?”
忽必烈瞥了一眼察合台,沒有吭聲。
“不要怕。”成吉思汗努力地擺手。
“爺爺在這裏呢...不要怕。”
察合台緊皺眉頭,卻沒有說什麽。
“孫兒覺得,咱們國情特殊,不能隻用一種製度。”忽必烈這才小心作答:
“不過,要說哪一種製度最好,孫兒還是覺得漢人的製度最好。”
“為何?”成吉思汗有些好奇。“難道我創立的製度不好嗎?”
“漢人製度最全,而且漢人是要集權到中央的,方能集中力量辦大事。”
忽必烈拱手而言:
“咱們鐵騎橫掃一切所向披靡,幾次西征甚至打到了金字塔下,卻兵鋒受挫於襄陽城,直至崖山一戰,那個軟弱的南宋也能聚集起力量反抗,不正是因為有著製度兜底嗎?”
“大國較量,比的不隻是軍事一個方麵,還有政治、經濟、外交,咱們兵強,南宋兵弱,勝了南麵幾次,可南宋靠著製度還是撐了一段時間,反倒是咱們敗了一次就不行了,放到現在來看,咱們鐵騎依舊強盛,可還是被阿美、歐羅巴、立本、大食聯手壓在中間不得動彈,兵鋒受挫,拚的就不隻是軍事,接下來就是經濟、政治這些內裏的較量。”
“我再問你一個問題。我創立了千戶製度不假。”成吉思汗用手強撐著身子坐起,緊緊盯著忽必烈緩緩道:
“千戶製度也確實讓部落勇士更加勇猛,到了戰場上也更加拚命,可是將這些千戶、萬戶分封到地方上以後,他們把地方百姓當成奴隸,逼得他們造反,而這些被封出去的蒙古勇士,失去了草原上艱苦的環境,又跟著當地漢人、西夏人、中亞人學會了享受,結果丟掉了堅毅勇猛迅速腐化,弄得天天縱欲、日日享樂不停,戰鬥力越來越低....如果是你,你會如何製定製度?”
“阿大!”察合台急聲響應,指著忽必烈嗬斥道:
“這種事情這個小娃娃能懂?況且這麽多千戶萬戶已經封出去了,怎麽可能輕易地把人家封得給收迴來?長久以來推行漢製,甚至要搞什麽推恩令,考慮過兒郎們的感受沒有?誰在戰場上拚命不是為了自己富貴,而後讓家人兒孫後代一起享福?”
“閉嘴!”成吉思汗輕輕一語,卻重過泰山,壓得察合台不能開口,隨後成吉思汗又轉頭望向忽必烈說:
“繼續吧。”
“應當建立一種軍爵製度,按照軍功頒發財物,將百姓從這些千戶、萬戶手裏解放出來,讓他們給國家納稅,國家得了稅銀再分給千戶、萬戶。”
忽必烈認真迴答得十分認真,而這個方法也極其實用。
細細思考來看,忽必烈的改革方法與1861年俄國農奴製改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大量的勞動力被束縛在千戶、萬戶的封地中,被限製著人身自由,做著與奴隸一般的事情。
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必要勞動力缺乏來源,長此以往不改革,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也會大大落後於其他國家。
曆史是一個神奇的怪圈,遊牧民族入關之後很多都會推行這種製度,無論是遼、金的猛安謀克製度,還是蒙古的千戶製度,甚至到了大清的八旗也有“跑馬圈”的說法。
這些製度確實靠著豐厚的賞賜提高了部隊作戰實力,但是所帶來後果卻是十分嚴重。
許多勞動力都被束縛在土地上,不少百姓淪為奴隸,資本主義成型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要有大量勞動力。
缺乏大量廉價勞動力,資本家沒有辦法通過攫取剩餘價值富起來,也就形不成一個階級,最終資本主義無法出現。
其次便是迅速腐化的問題,不說別的,就說八旗在清朝前期是精銳騎兵的代名詞,誰不害怕?
再往後看看,八旗就是吃喝玩樂的紈絝子弟的代名詞了。
可偏偏不好收迴土地,正如察合台所言,這麽多勇士拚命拿了土地,你說收迴去就收迴去了,誰願意呢?
你整個國家的根基就是這個製度,你整個國家就是靠著這個製度成型的、興起的,怎麽可能說廢就廢了?
把國家比作樹木,那這個製度就是土壤,什麽土壤長什麽樹木。
把土壤一挖樹還能活嗎?
為什麽自古以來的改革成功者都會被銘記?
哪怕是失敗者也會在史書上留下一筆。
因為改革太難了,失敗一步就萬劫不複。
也正是因為改革太難了,所以有人不想改。
還是土壤和樹木。
土壤慢慢變質,樹木慢慢枯萎,能救活這顆樹木要麽是緩慢更換土壤,要麽是將整顆樹木挖出來,換到新的土壤之中。
反對改革的人始終有這麽一種聲音,就是這棵樹不挖土死的概率很小,不過是慢性死亡而已,但是挖了土,死亡概率就大了,一個不好樹死手上了咋辦?
“眼下怎麽辦?咱們現在被歐羅巴、立本、阿美牢牢鎖在這裏。”成吉思汗點了點頭,再度發問:
“手上沾的血太多了,底下的土人還會跟著咱們嗎?”
“會!”忽必烈思考一番,十分篤定地給了答複:
“今日城中的那個賣冰糖葫蘆的商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百姓吃得上飯,能過上安穩日子,誰會去造反呢?就是咱們不也是被草原雪災逼得南下嗎?”
“可還有話說。”成吉思汗看出來忽必烈欲言又止,顯然是有什麽難處。
“有一個法子能大大化解土人們的仇恨。”
忽必烈咬牙靠近成吉思汗耳邊一陣耳語。
成吉思汗聽後表情十分複雜,看了看忽必烈,又看了看察合台,最終歎道:
“還是別了,你先下去吧。”
忽必烈聽後便在殿內依照輩分,先向成吉思汗行禮,再向術赤、察合台行禮,這才小心退下。
而在忽必烈轉身出門的瞬間,察合台一拍桌子,厲聲出言:
“這哪裏是我們草原上的種?根本就是漢人小兒!隻怕他看我們,也隻覺得我們是一群未開化的粗魯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