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安東尼身死(中中)
全球高考:誰說曆史無用? 作者:快活醫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現在天氣正熱,須趁著早上一口氣破了山上營寨,不然到了正午就難了。”安東尼立刻吩咐,底下便有人奉命而去,正麵展開攻山戰役。
這句話倒像是下了個時間期限,要在正午之前結束戰鬥。
然而,交戰片刻安東尼立即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
首先便是地形。
石頭太多了,而且都是巨大硬石深深埋在地下,上山行動極為不便。
直立行走變成了一種奢望,不得不手腳並用地攀行。
若是平常將劍盾背在身上,俯身攀爬也不是上不去。
可是頂上的弓弩滾木就像是蚊子一樣討厭,冷不丁地咬一下。
為數不多的土路還被李靖專門扔了碎石,挖了大大小小的坑。
羅馬軍團確實是有標槍的,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標槍根本投不上去。
而且因為整個羅馬軍團以步兵為主,主力配備的都是短劍、盾牌、標槍,對弓兵並不重視。
一旦有了戰爭也大多是在平原,步兵先頂著盾牌,以龜甲陣防禦箭矢緩緩前行,距離夠近時先投標槍,最後舉盾衝鋒。
這可不是亂說話,曆史上在羅馬共和國到羅馬帝國早期,這段時間羅馬軍團的弓兵確實少。
到了後麵為了適應戰爭需要,弓弩手才漸漸多了起來。
但是眼下由於地形限製,軍團無法形成龜甲陣,也沒有遠程手段壓製山上的敵軍。
標槍射程比不過弓箭,而且在這種難以立足的情況下根本沒辦法去站起來投標槍。
當山上的龍國軍隊是傻子嗎?
眼睛瞎了看不見你要投標槍?
不會集火你?
其實羅馬軍團也有著弩炮、蠍子弩等遠程武器。
但是搭建這玩意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
這並不符合安東尼的預期。
他要半日之內拿下這座山頭,然後讓聖女貞德樂嗬樂嗬。
順帶讓自己樂嗬樂嗬。
肯定不會做這種耗費時間的舉動。
其實那日在山口中李靖的異樣安東尼也看出來了,再加上早晨那支偵察兵的情況,他有十足的把握相信隻要羅馬軍團能夠衝到半山腰,山頂上的人必定會潰走。
所以他將自己部下最為精銳的三個千人隊選出來,率先發動衝鋒。
但是戰事並沒有像他想象中的那般順利。
佯攻不利是知道的,隻是未曾想過會如此不利。
李靖一萬人匆匆而來,帶的補給其實並不足夠,弓箭撐不了多久,但是在這個高度之下,一箭就能洞穿鎧甲,越近殺傷力越大。
山上的弓弩手根本不需要密集潑灑箭雨,隻要點射就行。
更何況還有這滾木一摞接著一摞。
附近的樹木都被砍伐殆盡,就算是剛長出的樹苗都被拔了。
一是製作滾木。
二是為了攻山時沒有遮擋。
這就導致羅馬軍團隻能硬扛著箭支滾木往上衝。
傷亡肉眼可見的增大。
“布魯圖,你確定今天早上的那支百人隊隻是試探性地攻擊一下,敵軍陣地就已經起了亂子?”安東尼望著山上的守軍,整場的戰局,忽然扭頭問了問身邊的副官布魯圖。
“不是在騙我吧?”
“你在懷疑你的部下嗎?”布魯圖冷冷迴答。
安東尼聞言點了點頭,又轉頭緊緊盯著麾下士卒。
很快,三支千人隊就退了下來。
“今天早上偵查的百人隊呢?告訴他們,今日要啟動十一抽殺律!”安東尼見此冷哼一聲,便是立刻下令。
十一抽殺律是羅馬軍團中對叛亂或者大規模臨陣脫逃的部隊施以集體懲罰的一種手段。
十分殘酷。
采用十一抽殺律的目的是消除部隊中的恐慌與怯戰心理,堅定士兵們作戰的決心。
但是事實上,十一抽殺律往往卻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由於士兵們直麵其戰友被自己人而非敵人屠戮,因而士氣低落或者對自己的指揮官失去了信任。
由於屬於集體懲罰措施,十一抽殺律並不常用。
具體實行方式就是要被處以十一抽殺律的部隊將被分為每10人一組進行抽簽,抽出一人處死,方法通常是用石頭砸死或者用棍棒打死。
幸存者將隻能在羅馬軍隊駐地外過夜而不能受到羅馬軍隊的保護。
同時其口糧也不再是小麥,而變為了通常是用以喂食牲口的大麥。
執行十一抽殺律時,被處罰部隊的全體成員都需要參與抽簽,因此無論當事人的軍銜或者之前獲得過何種榮譽,也無論他們是否參與了叛亂或者從戰場上逃脫,都有可能被選中而處死。
這種律法在曆史上應用得極少。
發生在公元前471年的羅馬共和國的早期戰爭之一——羅馬人與沃爾斯齊人的戰鬥,是現存最早有關十一抽殺律的文獻記載之一。
在公元前71年,羅馬前三巨頭之一的克拉蘇在鎮壓斯巴達克起義的戰爭中,為了消除羅馬士兵對斯巴達克的恐懼和萎靡的士氣,使用了“十一抽殺律”。當時共有4000名士兵被處死,以至於羅馬士兵對克拉蘇的恐懼勝於對斯巴達克的恐懼,並在日後的作戰中變得英勇無畏。
在對帕提亞作戰中,馬克·安東尼也曾下令執行過十一抽殺律此外,凱撒也曾被傳聞在對龐培的作戰過程中對第9軍團處以十一抽殺律,但這被認為是訛傳,愷撒隻是將其全部解散。
而現在安東尼居然要實行這種殘酷的律法,由此可見他的憤怒。
布魯圖領命而去,一會便是沿路折迴,恭敬稟告:
“原先那支百人隊已經盡數死在山上了。”
安東尼皺起眉頭,站起身來遙遙地望著戰場地形,與爬在戰場上仍舊活著不斷哀嚎的士卒以及死了的屍體。
他倒不擔心士卒死傷。
這些人死了就死了,大不了再補充就是。
唯一憂慮的是不能在規定時間完成任務,耽擱了他泡妞的計劃。
但不管如何,還是點了另外三千人繼續攻山。
到了中午,這次攻山再次失敗。
而且很明顯,敗退得比上次快。
這表明了龍國那支敗兵的士氣在不斷增強。
一次次的戰鬥勝利在祛除之前胡博武數次潰敗的陰影。
很多時候人都是不能邁出第一步。
一旦能夠邁出第一步,往後就好說了。
關鍵就是如何邁出第一步的問題。
李靖不也是又殺人,又講規矩等等手段才把軍威軍心立起來嗎?
這句話倒像是下了個時間期限,要在正午之前結束戰鬥。
然而,交戰片刻安東尼立即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
首先便是地形。
石頭太多了,而且都是巨大硬石深深埋在地下,上山行動極為不便。
直立行走變成了一種奢望,不得不手腳並用地攀行。
若是平常將劍盾背在身上,俯身攀爬也不是上不去。
可是頂上的弓弩滾木就像是蚊子一樣討厭,冷不丁地咬一下。
為數不多的土路還被李靖專門扔了碎石,挖了大大小小的坑。
羅馬軍團確實是有標槍的,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標槍根本投不上去。
而且因為整個羅馬軍團以步兵為主,主力配備的都是短劍、盾牌、標槍,對弓兵並不重視。
一旦有了戰爭也大多是在平原,步兵先頂著盾牌,以龜甲陣防禦箭矢緩緩前行,距離夠近時先投標槍,最後舉盾衝鋒。
這可不是亂說話,曆史上在羅馬共和國到羅馬帝國早期,這段時間羅馬軍團的弓兵確實少。
到了後麵為了適應戰爭需要,弓弩手才漸漸多了起來。
但是眼下由於地形限製,軍團無法形成龜甲陣,也沒有遠程手段壓製山上的敵軍。
標槍射程比不過弓箭,而且在這種難以立足的情況下根本沒辦法去站起來投標槍。
當山上的龍國軍隊是傻子嗎?
眼睛瞎了看不見你要投標槍?
不會集火你?
其實羅馬軍團也有著弩炮、蠍子弩等遠程武器。
但是搭建這玩意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
這並不符合安東尼的預期。
他要半日之內拿下這座山頭,然後讓聖女貞德樂嗬樂嗬。
順帶讓自己樂嗬樂嗬。
肯定不會做這種耗費時間的舉動。
其實那日在山口中李靖的異樣安東尼也看出來了,再加上早晨那支偵察兵的情況,他有十足的把握相信隻要羅馬軍團能夠衝到半山腰,山頂上的人必定會潰走。
所以他將自己部下最為精銳的三個千人隊選出來,率先發動衝鋒。
但是戰事並沒有像他想象中的那般順利。
佯攻不利是知道的,隻是未曾想過會如此不利。
李靖一萬人匆匆而來,帶的補給其實並不足夠,弓箭撐不了多久,但是在這個高度之下,一箭就能洞穿鎧甲,越近殺傷力越大。
山上的弓弩手根本不需要密集潑灑箭雨,隻要點射就行。
更何況還有這滾木一摞接著一摞。
附近的樹木都被砍伐殆盡,就算是剛長出的樹苗都被拔了。
一是製作滾木。
二是為了攻山時沒有遮擋。
這就導致羅馬軍團隻能硬扛著箭支滾木往上衝。
傷亡肉眼可見的增大。
“布魯圖,你確定今天早上的那支百人隊隻是試探性地攻擊一下,敵軍陣地就已經起了亂子?”安東尼望著山上的守軍,整場的戰局,忽然扭頭問了問身邊的副官布魯圖。
“不是在騙我吧?”
“你在懷疑你的部下嗎?”布魯圖冷冷迴答。
安東尼聞言點了點頭,又轉頭緊緊盯著麾下士卒。
很快,三支千人隊就退了下來。
“今天早上偵查的百人隊呢?告訴他們,今日要啟動十一抽殺律!”安東尼見此冷哼一聲,便是立刻下令。
十一抽殺律是羅馬軍團中對叛亂或者大規模臨陣脫逃的部隊施以集體懲罰的一種手段。
十分殘酷。
采用十一抽殺律的目的是消除部隊中的恐慌與怯戰心理,堅定士兵們作戰的決心。
但是事實上,十一抽殺律往往卻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由於士兵們直麵其戰友被自己人而非敵人屠戮,因而士氣低落或者對自己的指揮官失去了信任。
由於屬於集體懲罰措施,十一抽殺律並不常用。
具體實行方式就是要被處以十一抽殺律的部隊將被分為每10人一組進行抽簽,抽出一人處死,方法通常是用石頭砸死或者用棍棒打死。
幸存者將隻能在羅馬軍隊駐地外過夜而不能受到羅馬軍隊的保護。
同時其口糧也不再是小麥,而變為了通常是用以喂食牲口的大麥。
執行十一抽殺律時,被處罰部隊的全體成員都需要參與抽簽,因此無論當事人的軍銜或者之前獲得過何種榮譽,也無論他們是否參與了叛亂或者從戰場上逃脫,都有可能被選中而處死。
這種律法在曆史上應用得極少。
發生在公元前471年的羅馬共和國的早期戰爭之一——羅馬人與沃爾斯齊人的戰鬥,是現存最早有關十一抽殺律的文獻記載之一。
在公元前71年,羅馬前三巨頭之一的克拉蘇在鎮壓斯巴達克起義的戰爭中,為了消除羅馬士兵對斯巴達克的恐懼和萎靡的士氣,使用了“十一抽殺律”。當時共有4000名士兵被處死,以至於羅馬士兵對克拉蘇的恐懼勝於對斯巴達克的恐懼,並在日後的作戰中變得英勇無畏。
在對帕提亞作戰中,馬克·安東尼也曾下令執行過十一抽殺律此外,凱撒也曾被傳聞在對龐培的作戰過程中對第9軍團處以十一抽殺律,但這被認為是訛傳,愷撒隻是將其全部解散。
而現在安東尼居然要實行這種殘酷的律法,由此可見他的憤怒。
布魯圖領命而去,一會便是沿路折迴,恭敬稟告:
“原先那支百人隊已經盡數死在山上了。”
安東尼皺起眉頭,站起身來遙遙地望著戰場地形,與爬在戰場上仍舊活著不斷哀嚎的士卒以及死了的屍體。
他倒不擔心士卒死傷。
這些人死了就死了,大不了再補充就是。
唯一憂慮的是不能在規定時間完成任務,耽擱了他泡妞的計劃。
但不管如何,還是點了另外三千人繼續攻山。
到了中午,這次攻山再次失敗。
而且很明顯,敗退得比上次快。
這表明了龍國那支敗兵的士氣在不斷增強。
一次次的戰鬥勝利在祛除之前胡博武數次潰敗的陰影。
很多時候人都是不能邁出第一步。
一旦能夠邁出第一步,往後就好說了。
關鍵就是如何邁出第一步的問題。
李靖不也是又殺人,又講規矩等等手段才把軍威軍心立起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