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狗曰的胡博武!
全球高考:誰說曆史無用? 作者:快活醫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衛青、霍去病、關雲長、李廣四位將軍還沒來嗎?”
“領兵在外,是那麽好到的嗎?”
“戰事危急,顧不得這麽多了,讓三位將軍快一些吧。”
“怎麽快?就算是現在開始征兵,恐怕時間也來不及達到原定計劃的十五萬人。”
“能征多少是多少吧。”
“前線的幾個人真是廢物,別的不說,就說那個胡博武,有骨氣的考生都戰死了,這個軟蛋一路潰逃反而跑了出來,要我說,他死了比他活著的貢獻還大。”
“尉遲將軍慎言啊,胡博武畢竟是考生。”
“是又如何?前線打成這個鳥樣子,誰能服他?”
“依亮之見,胡博武之眾不敵敵軍,敵軍勢必長驅直入,這第一個拳頭,怕是要打在平定城的頭上了,先讓小主轉移後方確保安全才是。”
“轉移?轉移什麽?難道就不能打嗎?”
“不是不能打,而是小主安危重於泰山,先保小主,前線有我等領兵即可。”
“......”
平定城官府大堂上,漢、唐二係的文武七嘴八舌,意見紛亂,立場不同。
“主子到了!”內務總管兼錦衣衛掌璽太監魏忠賢高聲報告。
“肅靜!”作為文臣之首的諸葛丞相大聲嗬斥一下,廟堂之中諸位重臣早已斂不出。
片刻之後,葉雲、木明河二人並排自堂外而來,入堂端坐。
而堂下重臣也都不再按照漢、唐派係分坐,而是各自按著文武之分而坐。
文臣之首自然是諸葛丞相,而武將之首卻是李靖這位將軍。
“不用等了,我已傳令衛、霍、關、李四將,讓他們原地等候軍令,我們這裏商議一個決定,到時候發道令牌過去就是。”葉雲語氣平淡,隨後招手示意武將之首的李靖。
“將軍,可讓衛、霍、關、李四將率領本部兵馬沿河構築防線,有關將軍的水師在,敵軍必然無法渡河,待到敵軍攻勢稍緩,我軍可徐徐圖之。”
被點名的李靖說的不急不慢,說的也非常籠統。
現在這個時候肯定是要沿河構築防線的,隻是具體如何實施罷了。
當然這話也並非是李靖在糊弄,而是他這位武將之首著實不好表態,一般情況之下他一旦表態,就相當於事情有了結果。
李靖是一把定音錘,隻能在最後關頭定奪,之所以說的這麽籠統,也是想著引出其他人的發言。
葉雲微微頷首,而這時的長孫無忌卻陡然開口:
“小葉將軍,依我之見,我們僅有著一城、一鎮、一村,阻擋敵軍強大攻勢,恐怕不是很妥當。”
“現在常峰就在前線,而登封城無主,何不趁機取之,以作後援?”
“城中尚有一萬甲士,極速擴兵,由李靖、秦瓊、尉遲恭其中一人率領,頃刻之間就能盡取登封之地。”
葉雲目光閃爍,他已經知道長孫無忌這位狠人要幹什麽了。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把登封城這塊肥肉咬在口中。
確實很辣。
但是這個方法與諸葛丞相的方法略有不同,丞相的方法比較柔和,長孫無忌這位狠人是直接派兵把登封城打下來。
當然,最不同的還在後麵。
諸葛丞相同意這個看法,又在此基礎上加了一條。
“不如小主親自領兵駐守登封城,權且避讓一二,以圖將來大局。”
這是讓葉雲親自領兵去打登封城,萬事就不要動了,直接駐守在登封城,把前線交給他們這些人。
“不可!當此危急局麵,小葉將軍應該身臨前線,鼓舞士氣,怎麽能未戰先逃?”
這時的長孫無忌率先站出,直言反對這一建議。
“況且現在棄民而走,民心必將毀於一旦,先前做出的努力不都白費了嗎?小葉將軍應當親自駐守平定城,以顯示為百姓絕不後退半步的決心!”
諸葛丞相本能的反駁。
“那小主的安危就不顧了嗎?小主一人係天下之安危,而且此時又有數萬甲士,衛、霍、李、關、鄧、秦、尉遲數將可用,何妨放權於諸將,內托政事於我等文臣?無論如何,小主本人是不能去冒險的!”
二位爭論不休,諸將各自站隊。
葉雲端坐堂上看了許久,忽然明白其中分歧出在何方。
這是曆史慣性的原因。
諸葛一生唯謹慎不是沒有原因的,蜀漢後期人才凋敝,地盤隻有個益州。
盤子太小了,家底薄經不起折騰,有一點的閃失,整個政權說不定就無了。
所以跟著諸葛丞相是最穩的,同理收益肯定是和長孫無忌不能比的。
長孫無忌就不一樣了,他跟的是李世民。
李世民手底下都是什麽魔鬼陣容?
李靖、徐世績、蘇定方、侯君集那個沒滅過國?
同樣的到了後期,蜀漢人才凋敝,用廖化當做先鋒。
可是李世民呢?
就算到了後期,也有薛仁貴這種應夢大將。
隨便浪就完了。
出了事侯君集上,不行就讓蘇烈去,再不行就讓徐世績,再不行就讓李靖去。
就算以上的這些人都敗了。
他李世民就是親自擼袖子,帶著秦瓊、尉遲恭二人下場,也能幹翻一大批人。
這可是有名的六邊形皇帝。
貞觀之治讓很多人認為李世民是一個文皇帝,打仗一定不如手下的李靖,這位大唐軍神。
但其實他是一個天天在前麵衝陣,戰馬都死了六匹的猛男。
還真能下場親自和李靖碰一碰。
那邊的諸葛丞相親愛的劉備先生也能下場。
然後就被燒了。
再然後就白帝城了。
可能是這件事情給丞相大人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陰影。
所以他才如此反對葉雲親臨戰場。
坐在堂上的葉某人仰頭看著天花板無心聽堂下二位的爭吵,因為這時一個天才般的想法出現在葉雲腦中。
這個想法充滿了對他親愛的諸葛丞相的惡趣味。
其實曆史上第一位同時進入文武兩廟的人杜預。
另外的就是我們的諸葛丞相。
當然對於古代讀書人而言,不管諸葛亮進不進文廟都不妨礙無數人敬仰他。
曆史上的蜀粉還少嗎?
曆史上呂蒙死的地方,據說當地人曾給呂蒙立廟祭祀。到了明代萬曆年間,本地出了個進士。這位進士有一天出門玩,發現自己老家居然有呂蒙的廟。作為蜀粉的他十分震怒,當即派人將其拆除。拆除後他在原地修建了一座武侯祠,這就是公安武侯祠的由來。
葉雲不是不懂曆史,不是不懂劉備親征結果被一把火燒沒了,導致蜀國元氣大傷。
他可是一名學生。
這個世界,最可悲的莫過於那些既不是學霸,也不全是學渣的人。他們聽不懂課,作業不會做,不逃課,不搗亂紀律,為考試著急,又恨自己不爭氣,更是以最普通的身份埋沒在人群中,正在過著最最煎熬的日子。
可最可幸的也莫過於那些既不是學霸也不全是學渣的人。他們聽不懂課但能表露求知的欲望,作業不會做但能享受思索後的幸福,不逃課,不搗亂紀律把時光過的充實,為考試著急,但卻不一定無奈於現狀。像是黑夜裏的蛾子,見過一點光,那就想要點燃黑夜,過的不好不過是想讓你嚐到努力後的快樂。
葉雲就是一位既不是學霸,也不全是學渣的努力型天才。
他選擇曆史係純粹是喜歡曆史這門學科,喜歡曆史的魅力。
曆史是一位很有耐心的老師,如果你不會他會再教你一遍。
在走到你身邊之前從不吝賜教,他不厭其煩、和藹可親地教你,談笑間人間的輝煌與灰燼都如為你而備的完美教案。他一遍遍溫柔地講授,教你五千年裏縱橫捭闔的風流、鐵馬金戈的豪情、才子佳人的絕唱、至死不渝的信仰,直到與你擦肩的一瞬,你才知道他的殘酷。
你所有的才學、抱負、財富、能量,都敵不過他偉岸的身影路過你的那一瞬。
因為,你永遠隻有一次機會。
而這時又是一陣喧鬧聲傳來。
魏忠賢急忙跑到葉雲身邊耳語幾句,後者聽後明顯一驚,而後點了點頭。
這時,堂外又走進來兩人,其中一人走到堂中坐下便哭,在這斷斷續續的哭聲之中,終於是弄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麽。
來者不是別人,正是徐達、於謙二位。
這幾日發生的事情太多了。
鄧天出走後,脫離聯軍大營,再也不受聯軍的歸屬。
但是高手過招,往往一個細節就能置人於死地。
自從張腚死後,戰場主動權已經從聯軍轉移到拿破侖手中。
聯軍隻能拒河而守。
而拿破侖也對得起他歐羅巴戰神的稱號。
他已經發現了聯軍軍令不通暢的問題。
並且修整幾日過後立刻開始渡河。
速度極快。
這也是有原因的,尹河東邊是有分叉支流的,這段支流在拿破侖手中,而拿破侖在修整的幾日調集手上最為精銳的老近衛軍前往支流不斷聯係。
最終在強渡尹河大顯神威。
那麽聯軍在幹什麽?
在拿破侖渡河之時,常峰就建議胡博武趁著拿破侖半渡擊之。
但是我們的盟主給否決掉了,轉而采取自己提出的意見,等到敵軍渡河過來背靠著尹河就地全殲。
否決的原因也很簡單。
胡博武給出的原因是考慮不周,實際上是現在聯軍內部的派係鬥爭已經嚴重到為了反對而反對的地步。
半渡擊之,這個想法很好,但是這時常峰提出來的。
那胡博武就必須要否定。
第二件蠢事就是等到老近衛軍渡河之後,沒有第一時間發動攻擊。
因為胡博武想要常峰、盧安率本部兵馬去進攻。
他還是想要保存自己的實力。
另外二位也不傻,表麵上接受了出擊軍令,實際上則是用各種理由推脫。
什麽盔甲沒穿好,士兵正在吃飯,吃完飯就去。
最後出擊的是誰呢?
是鄧天!
鄧天親自率著整合起來的兩萬敗兵,帶著韓信、嶽飛、樊噲、夏侯嬰義無反顧的朝著那一萬老近衛軍撞了過去。
拿破侖不是沒有預料到這種情況,所以他派出了馬賽納這位軍事水平最接近拿破侖的元帥來統領這一萬老近衛軍親自渡河。
按照韓信、嶽飛等人的算計,他們本不用去打主攻,隻要稍微攔截一下,後方聯軍大營就會派出軍隊。
隻是沒有料到這個時候的胡博武已經昏了頭。
他是這樣想的,第一槍是鄧天打的,這時候再參與戰鬥,那麽最大的功勞也不是他的。
所以他故意等了一會,沒有立刻發兵。
鄧天在陣中絕望,忽然想起了那日的張腚,就在這愣神期間,被一位老近衛軍拿著斧子砍斷了手臂。
鄧天吃痛跌倒不起,又被一名老近衛軍拿刀剁去頭顱。
最後的時刻,夏侯嬰聽從韓信安排帶著最後的兩千名騎兵朝著老近衛軍左翼發起衝擊。
企圖撼動這如山一般的軍陣。
而這時,馬賽納突然發起指揮老近衛軍發起反衝鋒。
這群老近衛軍全是步兵手持長槍,居然真的朝著騎兵如猛虎一般撲了過去。
隨著這支步兵正麵衝鋒,兩千騎兵瞬間潰散。
胡博武這時才堪堪發兵。
隻是在他們戰鬥的時候,尹河的浮橋已經假設完成。
拿破侖的幾十萬大軍源源不斷的朝著河對岸進發。
竟然是要一口氣把這幾十萬大軍全部渡河。
非但如此,前頭的老近衛軍居然還修築起了防禦工事。
靠著一袋袋的土堆積出土牆來。
就算胡博武發兵,但是常峰、盧安二人沒有任何動作!
進靠著胡博武的兵力根本沒辦法把這群人趕下河去。
最終讓拿破侖得以背河結營,與聯軍大營相望,兩軍大營之間竟是一片平原!
就在這時,胡博武又做了一個騷操作,他把鄧天剩下的潰兵,以及嶽飛等將兼並了!
這下徹底失去了人心,常峰、盧安出走。
兵力分散開來被拿破侖分割包圍慢慢吃掉。
趙普、李牧、王猛、左宗棠、謝安都已經戰死。
盧安、常峰被活捉成了俘虜。
剩下的兵馬將領全都被胡博武兼並。
於謙不願意跟著胡博武走,直接拉著徐達來找葉雲了。
葉雲聽後再難保持以往的修養,開口罵大罵:
“狗曰的胡博武!”
“小主!”
一陣詭異的沉默之後,諸葛丞相一臉嚴肅地開口:
“事情已經很緊迫了,請小主暫轉登封城!”
“領兵在外,是那麽好到的嗎?”
“戰事危急,顧不得這麽多了,讓三位將軍快一些吧。”
“怎麽快?就算是現在開始征兵,恐怕時間也來不及達到原定計劃的十五萬人。”
“能征多少是多少吧。”
“前線的幾個人真是廢物,別的不說,就說那個胡博武,有骨氣的考生都戰死了,這個軟蛋一路潰逃反而跑了出來,要我說,他死了比他活著的貢獻還大。”
“尉遲將軍慎言啊,胡博武畢竟是考生。”
“是又如何?前線打成這個鳥樣子,誰能服他?”
“依亮之見,胡博武之眾不敵敵軍,敵軍勢必長驅直入,這第一個拳頭,怕是要打在平定城的頭上了,先讓小主轉移後方確保安全才是。”
“轉移?轉移什麽?難道就不能打嗎?”
“不是不能打,而是小主安危重於泰山,先保小主,前線有我等領兵即可。”
“......”
平定城官府大堂上,漢、唐二係的文武七嘴八舌,意見紛亂,立場不同。
“主子到了!”內務總管兼錦衣衛掌璽太監魏忠賢高聲報告。
“肅靜!”作為文臣之首的諸葛丞相大聲嗬斥一下,廟堂之中諸位重臣早已斂不出。
片刻之後,葉雲、木明河二人並排自堂外而來,入堂端坐。
而堂下重臣也都不再按照漢、唐派係分坐,而是各自按著文武之分而坐。
文臣之首自然是諸葛丞相,而武將之首卻是李靖這位將軍。
“不用等了,我已傳令衛、霍、關、李四將,讓他們原地等候軍令,我們這裏商議一個決定,到時候發道令牌過去就是。”葉雲語氣平淡,隨後招手示意武將之首的李靖。
“將軍,可讓衛、霍、關、李四將率領本部兵馬沿河構築防線,有關將軍的水師在,敵軍必然無法渡河,待到敵軍攻勢稍緩,我軍可徐徐圖之。”
被點名的李靖說的不急不慢,說的也非常籠統。
現在這個時候肯定是要沿河構築防線的,隻是具體如何實施罷了。
當然這話也並非是李靖在糊弄,而是他這位武將之首著實不好表態,一般情況之下他一旦表態,就相當於事情有了結果。
李靖是一把定音錘,隻能在最後關頭定奪,之所以說的這麽籠統,也是想著引出其他人的發言。
葉雲微微頷首,而這時的長孫無忌卻陡然開口:
“小葉將軍,依我之見,我們僅有著一城、一鎮、一村,阻擋敵軍強大攻勢,恐怕不是很妥當。”
“現在常峰就在前線,而登封城無主,何不趁機取之,以作後援?”
“城中尚有一萬甲士,極速擴兵,由李靖、秦瓊、尉遲恭其中一人率領,頃刻之間就能盡取登封之地。”
葉雲目光閃爍,他已經知道長孫無忌這位狠人要幹什麽了。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把登封城這塊肥肉咬在口中。
確實很辣。
但是這個方法與諸葛丞相的方法略有不同,丞相的方法比較柔和,長孫無忌這位狠人是直接派兵把登封城打下來。
當然,最不同的還在後麵。
諸葛丞相同意這個看法,又在此基礎上加了一條。
“不如小主親自領兵駐守登封城,權且避讓一二,以圖將來大局。”
這是讓葉雲親自領兵去打登封城,萬事就不要動了,直接駐守在登封城,把前線交給他們這些人。
“不可!當此危急局麵,小葉將軍應該身臨前線,鼓舞士氣,怎麽能未戰先逃?”
這時的長孫無忌率先站出,直言反對這一建議。
“況且現在棄民而走,民心必將毀於一旦,先前做出的努力不都白費了嗎?小葉將軍應當親自駐守平定城,以顯示為百姓絕不後退半步的決心!”
諸葛丞相本能的反駁。
“那小主的安危就不顧了嗎?小主一人係天下之安危,而且此時又有數萬甲士,衛、霍、李、關、鄧、秦、尉遲數將可用,何妨放權於諸將,內托政事於我等文臣?無論如何,小主本人是不能去冒險的!”
二位爭論不休,諸將各自站隊。
葉雲端坐堂上看了許久,忽然明白其中分歧出在何方。
這是曆史慣性的原因。
諸葛一生唯謹慎不是沒有原因的,蜀漢後期人才凋敝,地盤隻有個益州。
盤子太小了,家底薄經不起折騰,有一點的閃失,整個政權說不定就無了。
所以跟著諸葛丞相是最穩的,同理收益肯定是和長孫無忌不能比的。
長孫無忌就不一樣了,他跟的是李世民。
李世民手底下都是什麽魔鬼陣容?
李靖、徐世績、蘇定方、侯君集那個沒滅過國?
同樣的到了後期,蜀漢人才凋敝,用廖化當做先鋒。
可是李世民呢?
就算到了後期,也有薛仁貴這種應夢大將。
隨便浪就完了。
出了事侯君集上,不行就讓蘇烈去,再不行就讓徐世績,再不行就讓李靖去。
就算以上的這些人都敗了。
他李世民就是親自擼袖子,帶著秦瓊、尉遲恭二人下場,也能幹翻一大批人。
這可是有名的六邊形皇帝。
貞觀之治讓很多人認為李世民是一個文皇帝,打仗一定不如手下的李靖,這位大唐軍神。
但其實他是一個天天在前麵衝陣,戰馬都死了六匹的猛男。
還真能下場親自和李靖碰一碰。
那邊的諸葛丞相親愛的劉備先生也能下場。
然後就被燒了。
再然後就白帝城了。
可能是這件事情給丞相大人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陰影。
所以他才如此反對葉雲親臨戰場。
坐在堂上的葉某人仰頭看著天花板無心聽堂下二位的爭吵,因為這時一個天才般的想法出現在葉雲腦中。
這個想法充滿了對他親愛的諸葛丞相的惡趣味。
其實曆史上第一位同時進入文武兩廟的人杜預。
另外的就是我們的諸葛丞相。
當然對於古代讀書人而言,不管諸葛亮進不進文廟都不妨礙無數人敬仰他。
曆史上的蜀粉還少嗎?
曆史上呂蒙死的地方,據說當地人曾給呂蒙立廟祭祀。到了明代萬曆年間,本地出了個進士。這位進士有一天出門玩,發現自己老家居然有呂蒙的廟。作為蜀粉的他十分震怒,當即派人將其拆除。拆除後他在原地修建了一座武侯祠,這就是公安武侯祠的由來。
葉雲不是不懂曆史,不是不懂劉備親征結果被一把火燒沒了,導致蜀國元氣大傷。
他可是一名學生。
這個世界,最可悲的莫過於那些既不是學霸,也不全是學渣的人。他們聽不懂課,作業不會做,不逃課,不搗亂紀律,為考試著急,又恨自己不爭氣,更是以最普通的身份埋沒在人群中,正在過著最最煎熬的日子。
可最可幸的也莫過於那些既不是學霸也不全是學渣的人。他們聽不懂課但能表露求知的欲望,作業不會做但能享受思索後的幸福,不逃課,不搗亂紀律把時光過的充實,為考試著急,但卻不一定無奈於現狀。像是黑夜裏的蛾子,見過一點光,那就想要點燃黑夜,過的不好不過是想讓你嚐到努力後的快樂。
葉雲就是一位既不是學霸,也不全是學渣的努力型天才。
他選擇曆史係純粹是喜歡曆史這門學科,喜歡曆史的魅力。
曆史是一位很有耐心的老師,如果你不會他會再教你一遍。
在走到你身邊之前從不吝賜教,他不厭其煩、和藹可親地教你,談笑間人間的輝煌與灰燼都如為你而備的完美教案。他一遍遍溫柔地講授,教你五千年裏縱橫捭闔的風流、鐵馬金戈的豪情、才子佳人的絕唱、至死不渝的信仰,直到與你擦肩的一瞬,你才知道他的殘酷。
你所有的才學、抱負、財富、能量,都敵不過他偉岸的身影路過你的那一瞬。
因為,你永遠隻有一次機會。
而這時又是一陣喧鬧聲傳來。
魏忠賢急忙跑到葉雲身邊耳語幾句,後者聽後明顯一驚,而後點了點頭。
這時,堂外又走進來兩人,其中一人走到堂中坐下便哭,在這斷斷續續的哭聲之中,終於是弄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麽。
來者不是別人,正是徐達、於謙二位。
這幾日發生的事情太多了。
鄧天出走後,脫離聯軍大營,再也不受聯軍的歸屬。
但是高手過招,往往一個細節就能置人於死地。
自從張腚死後,戰場主動權已經從聯軍轉移到拿破侖手中。
聯軍隻能拒河而守。
而拿破侖也對得起他歐羅巴戰神的稱號。
他已經發現了聯軍軍令不通暢的問題。
並且修整幾日過後立刻開始渡河。
速度極快。
這也是有原因的,尹河東邊是有分叉支流的,這段支流在拿破侖手中,而拿破侖在修整的幾日調集手上最為精銳的老近衛軍前往支流不斷聯係。
最終在強渡尹河大顯神威。
那麽聯軍在幹什麽?
在拿破侖渡河之時,常峰就建議胡博武趁著拿破侖半渡擊之。
但是我們的盟主給否決掉了,轉而采取自己提出的意見,等到敵軍渡河過來背靠著尹河就地全殲。
否決的原因也很簡單。
胡博武給出的原因是考慮不周,實際上是現在聯軍內部的派係鬥爭已經嚴重到為了反對而反對的地步。
半渡擊之,這個想法很好,但是這時常峰提出來的。
那胡博武就必須要否定。
第二件蠢事就是等到老近衛軍渡河之後,沒有第一時間發動攻擊。
因為胡博武想要常峰、盧安率本部兵馬去進攻。
他還是想要保存自己的實力。
另外二位也不傻,表麵上接受了出擊軍令,實際上則是用各種理由推脫。
什麽盔甲沒穿好,士兵正在吃飯,吃完飯就去。
最後出擊的是誰呢?
是鄧天!
鄧天親自率著整合起來的兩萬敗兵,帶著韓信、嶽飛、樊噲、夏侯嬰義無反顧的朝著那一萬老近衛軍撞了過去。
拿破侖不是沒有預料到這種情況,所以他派出了馬賽納這位軍事水平最接近拿破侖的元帥來統領這一萬老近衛軍親自渡河。
按照韓信、嶽飛等人的算計,他們本不用去打主攻,隻要稍微攔截一下,後方聯軍大營就會派出軍隊。
隻是沒有料到這個時候的胡博武已經昏了頭。
他是這樣想的,第一槍是鄧天打的,這時候再參與戰鬥,那麽最大的功勞也不是他的。
所以他故意等了一會,沒有立刻發兵。
鄧天在陣中絕望,忽然想起了那日的張腚,就在這愣神期間,被一位老近衛軍拿著斧子砍斷了手臂。
鄧天吃痛跌倒不起,又被一名老近衛軍拿刀剁去頭顱。
最後的時刻,夏侯嬰聽從韓信安排帶著最後的兩千名騎兵朝著老近衛軍左翼發起衝擊。
企圖撼動這如山一般的軍陣。
而這時,馬賽納突然發起指揮老近衛軍發起反衝鋒。
這群老近衛軍全是步兵手持長槍,居然真的朝著騎兵如猛虎一般撲了過去。
隨著這支步兵正麵衝鋒,兩千騎兵瞬間潰散。
胡博武這時才堪堪發兵。
隻是在他們戰鬥的時候,尹河的浮橋已經假設完成。
拿破侖的幾十萬大軍源源不斷的朝著河對岸進發。
竟然是要一口氣把這幾十萬大軍全部渡河。
非但如此,前頭的老近衛軍居然還修築起了防禦工事。
靠著一袋袋的土堆積出土牆來。
就算胡博武發兵,但是常峰、盧安二人沒有任何動作!
進靠著胡博武的兵力根本沒辦法把這群人趕下河去。
最終讓拿破侖得以背河結營,與聯軍大營相望,兩軍大營之間竟是一片平原!
就在這時,胡博武又做了一個騷操作,他把鄧天剩下的潰兵,以及嶽飛等將兼並了!
這下徹底失去了人心,常峰、盧安出走。
兵力分散開來被拿破侖分割包圍慢慢吃掉。
趙普、李牧、王猛、左宗棠、謝安都已經戰死。
盧安、常峰被活捉成了俘虜。
剩下的兵馬將領全都被胡博武兼並。
於謙不願意跟著胡博武走,直接拉著徐達來找葉雲了。
葉雲聽後再難保持以往的修養,開口罵大罵:
“狗曰的胡博武!”
“小主!”
一陣詭異的沉默之後,諸葛丞相一臉嚴肅地開口:
“事情已經很緊迫了,請小主暫轉登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