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悟道。
全球高考:誰說曆史無用? 作者:快活醫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蕭紅淑臨死前當著全體龍國人的麵說的那一番話徹徹底底惹了大麻煩。
這種涉及到高官子弟的問題處理起來十分繁瑣。
國難當頭必須要安撫民眾。
要知道眼下十四億人住在青州這麽一個省。
本來青州就在龍國西北,工業基礎薄弱、土地貧瘠,這下這麽多人堆在一起,管理起來十分麻煩。
短短三個月國土淪陷地隻剩一個省,那麽多的工廠企業都沒來得及搬遷,導致眼下工作崗位十分缺乏。
有大半人都沒有工作靠著國家救濟過日子。
能讓著十四億人吃得上飯就是天大的成就了。
這時候哪怕一個小問題隻要乘以十四億就會變成一個天大的難題!
何況這種事情?
*
說迴遊戲裏,人都是會成長的,這次的經曆給葉雲帶來前所未有的成長。
常言厚積薄發,就是一點點積累,某一天突然開悟,眼前豁然開朗。
就像是爬山一樣。
幾步路看不出來,突然之間眼前再無遮擋,什麽事情都看得明明白白。
葉雲就處在這麽一個狀態。
他現在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就像剛剛蕭紅淑事件一般。
在和蕭紅淑的爭吵中,葉雲忽然明白這根本毫無意義。
他根本吵不過人家,吵架是人家的長處。
話語權無法掌握在他手裏。
但是他有軍權。
這是他一直忽略掉的東西。
當然這也正常,常言道屁股決定腦袋,葉雲作為一個無權無勢、初入社會的大學生根本想不到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解決事情。
身份突然變成手握生殺之大權的權力人物。
不熟悉這權力的遊戲實屬正常。
他以前思路不夠開闊,隻能看到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後來葉雲突然明悟。
批判的武器無法代替武器的批判。
吵架是蕭紅淑的長處,他的優勢不在此處,繼續和她吵下去根本贏不了。
這就得發揮其他方麵的長處來勝過蕭紅淑。
也就是軍權。
這個道理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類似的情況。
例如在互聯網上和一個不認識的人吵架,連續吵上個幾天甚至幾個月。
根本毫無意義,完全得不出一個結果。
不如好好發展現實生活中的物質條件,或者開拓精神思維。
在這些方麵勝過那個不認識的人。
這才是勝利的方法。
“主公,一百輕騎已經備好,隨時可以出發。”
葉雲點了點頭,翻身上馬,對著鄧艾開口詢問:
“那兩千逃兵如何處置?”
“啟稟主公。”鄧艾坐在馬上迴話:
“自古以來無非就是兩條,或殺或撫。”
“若撫,隻需要殺掉錢意林即可,分給軍中將官一些賞賜,得了好處自然不會生亂。”
“怎麽不提殺的事情?”葉雲一挑眉毛發現不對。
“若殺,將軍何須召集這一百輕騎?”鄧艾笑而反問。
“噫?我記得曆史上你是被人搞政治鬥爭給害死的,我還以為你政治智商為零。”
繼木明河開口說話打破活木頭刻板印象後,葉雲對鄧艾的印象也大為改觀。
曆史上鄧艾是怎麽死的?
鄧艾在偷渡陰平後立下了天大的功勞。
於是鄧艾飄了,居功自傲,沒有請示司馬昭私自處置投降的劉禪等人。
又築京觀炫耀自己的功績。
接著又上書要討伐東吳。
鄧艾是國之良將、治郡大才,他做的這些事情是正確的錯事。
正確的是這些事情每一件都做的很對。
錯的是身份不對。
第一,你對蜀地的前皇帝和官員私自冊封,蜀地感的是你鄧艾的恩情,將來司馬氏還怎麽買好?
第二,你處置皇帝,那是你該幹的事情嗎?
越權了!
而且鄧艾滅蜀時實際上有個領導叫做鍾會,他是直接越過自己的領導鍾會上書司馬昭。
你讓領導怎麽想?
於是鍾會開始搞事情。
他收了鄧艾要給大領導司馬昭的書信,臨摹字跡改信,將鄧艾的書信改的語氣是傲慢無禮。
更何況鄧艾不是自己人!
鄧艾出身寒微,是一個放牛娃,自己努力發奮攻讀才有了今天。
可問題是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製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
九品中正製取才看的是家世。
家世,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稱之為圈兒。
司馬昭就是靠的這些圈內人士上位的,對於司馬昭來說這些人才是自己人。
你一個寒門子弟能夠憑借著機會擠進高層,本就和這些天生高貴的功臣子弟不對路。
又搞這一出,你不死誰死?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鄧艾一生經曆對於廣大普通群眾是有教育意義的。
第一,對於寒門子弟來說讀書教育才是跨越階層的優選。
第二,要知道進退,尤其是思退,當這一輩子向上爬到一個本不屬於自己的階層後,要知道收斂鞏固,不要張揚。
“二世為人,哪能同一個活法?”鄧艾答的十分誠懇。
葉雲聽後輕笑一聲,正巧王二郎穿好披掛上馬歸隊。
他一揮馬鞭,領著一百輕騎與鄧艾、王二郎出關朝著兩千人大營飛馳而去。
這種涉及到高官子弟的問題處理起來十分繁瑣。
國難當頭必須要安撫民眾。
要知道眼下十四億人住在青州這麽一個省。
本來青州就在龍國西北,工業基礎薄弱、土地貧瘠,這下這麽多人堆在一起,管理起來十分麻煩。
短短三個月國土淪陷地隻剩一個省,那麽多的工廠企業都沒來得及搬遷,導致眼下工作崗位十分缺乏。
有大半人都沒有工作靠著國家救濟過日子。
能讓著十四億人吃得上飯就是天大的成就了。
這時候哪怕一個小問題隻要乘以十四億就會變成一個天大的難題!
何況這種事情?
*
說迴遊戲裏,人都是會成長的,這次的經曆給葉雲帶來前所未有的成長。
常言厚積薄發,就是一點點積累,某一天突然開悟,眼前豁然開朗。
就像是爬山一樣。
幾步路看不出來,突然之間眼前再無遮擋,什麽事情都看得明明白白。
葉雲就處在這麽一個狀態。
他現在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就像剛剛蕭紅淑事件一般。
在和蕭紅淑的爭吵中,葉雲忽然明白這根本毫無意義。
他根本吵不過人家,吵架是人家的長處。
話語權無法掌握在他手裏。
但是他有軍權。
這是他一直忽略掉的東西。
當然這也正常,常言道屁股決定腦袋,葉雲作為一個無權無勢、初入社會的大學生根本想不到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解決事情。
身份突然變成手握生殺之大權的權力人物。
不熟悉這權力的遊戲實屬正常。
他以前思路不夠開闊,隻能看到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後來葉雲突然明悟。
批判的武器無法代替武器的批判。
吵架是蕭紅淑的長處,他的優勢不在此處,繼續和她吵下去根本贏不了。
這就得發揮其他方麵的長處來勝過蕭紅淑。
也就是軍權。
這個道理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類似的情況。
例如在互聯網上和一個不認識的人吵架,連續吵上個幾天甚至幾個月。
根本毫無意義,完全得不出一個結果。
不如好好發展現實生活中的物質條件,或者開拓精神思維。
在這些方麵勝過那個不認識的人。
這才是勝利的方法。
“主公,一百輕騎已經備好,隨時可以出發。”
葉雲點了點頭,翻身上馬,對著鄧艾開口詢問:
“那兩千逃兵如何處置?”
“啟稟主公。”鄧艾坐在馬上迴話:
“自古以來無非就是兩條,或殺或撫。”
“若撫,隻需要殺掉錢意林即可,分給軍中將官一些賞賜,得了好處自然不會生亂。”
“怎麽不提殺的事情?”葉雲一挑眉毛發現不對。
“若殺,將軍何須召集這一百輕騎?”鄧艾笑而反問。
“噫?我記得曆史上你是被人搞政治鬥爭給害死的,我還以為你政治智商為零。”
繼木明河開口說話打破活木頭刻板印象後,葉雲對鄧艾的印象也大為改觀。
曆史上鄧艾是怎麽死的?
鄧艾在偷渡陰平後立下了天大的功勞。
於是鄧艾飄了,居功自傲,沒有請示司馬昭私自處置投降的劉禪等人。
又築京觀炫耀自己的功績。
接著又上書要討伐東吳。
鄧艾是國之良將、治郡大才,他做的這些事情是正確的錯事。
正確的是這些事情每一件都做的很對。
錯的是身份不對。
第一,你對蜀地的前皇帝和官員私自冊封,蜀地感的是你鄧艾的恩情,將來司馬氏還怎麽買好?
第二,你處置皇帝,那是你該幹的事情嗎?
越權了!
而且鄧艾滅蜀時實際上有個領導叫做鍾會,他是直接越過自己的領導鍾會上書司馬昭。
你讓領導怎麽想?
於是鍾會開始搞事情。
他收了鄧艾要給大領導司馬昭的書信,臨摹字跡改信,將鄧艾的書信改的語氣是傲慢無禮。
更何況鄧艾不是自己人!
鄧艾出身寒微,是一個放牛娃,自己努力發奮攻讀才有了今天。
可問題是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製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
九品中正製取才看的是家世。
家世,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稱之為圈兒。
司馬昭就是靠的這些圈內人士上位的,對於司馬昭來說這些人才是自己人。
你一個寒門子弟能夠憑借著機會擠進高層,本就和這些天生高貴的功臣子弟不對路。
又搞這一出,你不死誰死?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鄧艾一生經曆對於廣大普通群眾是有教育意義的。
第一,對於寒門子弟來說讀書教育才是跨越階層的優選。
第二,要知道進退,尤其是思退,當這一輩子向上爬到一個本不屬於自己的階層後,要知道收斂鞏固,不要張揚。
“二世為人,哪能同一個活法?”鄧艾答的十分誠懇。
葉雲聽後輕笑一聲,正巧王二郎穿好披掛上馬歸隊。
他一揮馬鞭,領著一百輕騎與鄧艾、王二郎出關朝著兩千人大營飛馳而去。